第847章 不守規矩朱祁鈺

武清侯石亨這兵練得好不好?

練得很好。

首先,朱祁鈺不得不表示,這小張屠戶的一句話認得大都督,更認得皇帝這一句話,讓他非常受用。

這可是二十四萬的精銳,天天就在北土城駐紮,這麼一股強悍的軍力,即便是朱祁鈺也要擔心一下,會不會被掌管經營的大將給拿去了腦袋。

畢竟原來歷史上的石亨,就參與了奪門之變。

其次,面前的小張屠戶可不是普通的百姓,他有武力傍身,長期軍旅生涯,他在軍旅中並不掌握生活技能,只掌控了殺人技能,小張屠戶長得就五大三粗,而且還有那掛在屠案上那一排的利刃,殺豬好用,殺人也好用。

殺人比殺豬要簡單一些。

可是小張屠戶已經退伍近六個月,被軍戶削籍,民戶又入不了,成了黑戶,小張屠戶卻沒有選擇暴起殺人,而是默默的忍受着這一切,等待着朝廷爲其主持公義。

小張屠戶選擇暴起殺人合理嗎?

這合理嗎這很合理。

要知道小張屠戶爲國奔走十餘年,走南闖北爲大明立下了漢馬功勳,本身就爲大明做出了重大的犧牲,在這種情況下,在如此屈辱之下,選擇暴起,的確是一種非常合理的選擇。

但是小張屠戶沒有做,和小張屠戶一樣的一百三十多個老兵都沒有這麼做。

這就是朱祁鈺感慨良多的原因。

軍隊作爲人類組織最精密和冷血的殺人機器,恰恰是最講規矩的地方,軍令如山倒,在軍令下來的時候,前面就是刀山火海也要跳進去。

小張屠戶,是一個極其優秀的百戰退役老兵,這要是留在軍隊裡,仍然是戰場上的大殺器。

今天,咱就陪小張屠戶去辦一辦這民戶之事,朕倒是要看看,誰在爲難朕的兒郎!朱祁鈺揣着手,語氣冰冷,他今天就是來主持公義的,他就要看看,不能證明小張屠戶是張屠戶的兒子,這民籍能不能入。

於少保啊,爲國征戰立下功勳的軍卒辦點事尚且如此,那百姓們會是何等的模樣呢?朱祁鈺要給小張屠戶主持公義,自然要說服自己的頭號臣工於謙。

于謙一時間不知道如何勸陛下仁恕了,陛下講的他無言以對。

朱祁鈺走在最前面,跟着一票人向着朝陽門外的朝陽門的朝陽縣堂而去。

朝陽縣堂負責隸屬於順天府,設有朝陽縣丞,乃是秩六品屬京官,再往上攀一攀幾下,那就能在過年的時候坐下吃酒了。

這朝陽門內外事務繁雜,這縣丞之下,設有若干九品典史,按照大明其他府制,這典史是吏無品的不入流,可是作爲京師首善之地,這典史統統都是入流的有秩官。

官爲流內,吏爲流外,將爲流內,卒爲流外,自古如是。

而這朝陽縣堂官比地方縣衙,也設立了經歷司、照磨所、司獄司,各設七品主事經歷、照磨、司獄,各配司務八品知事一人,分管治下出納文移、看勘磨卷宗、察理獄囚之職,類比三司。

而這朝陽縣丞之下,如朝廷六部一樣設立六房,吏、戶、禮、兵、刑、工,各有典吏、經承。

要理清楚大明的官制其實非常簡單,就四個字,塊塊條條,如此類比三司和六部的設立,體現出了條條的自上而下,而這三司和六房再加上京師縣丞或者地方知府知縣衙門,就構成了塊塊,利益息息相關。

朱祁鈺帶着小張屠戶再辦一次這軍籍轉民籍,他倒是要看看,把這小張屠戶難倒的到底是什麼。

到了朝陽縣堂之後,小張屠戶來到了兵房,尋找書吏拿自己的文書。

朱祁鈺擡着頭,看着那小小窗口的人影。

他長

得不算矮,按照後世的算法是一米七九,和小仙女們的一米八擇偶標準,差了那麼一些,但是這縣堂各房辦事的窗口,真的是個窗口。

他得仰着頭和書裡說話,那窗口就能看到一個人頭,要多詭異有多詭異。

這仰着頭說話久了,脖子都酸。

小張屠戶這算是老熟人了,爲了這事,沒少往縣堂衙門跑,這也算是熟門熟路,第一次來的時候,小張屠戶都不知道該入哪個門,才能辦事。

可是這入了門,不見得能辦的了事。

小張屠戶啊,您怎麼又來了,跟您說了,這事兒您吶,也別爲難我們這些書吏不是,這章程上寫着呢,你得是投靠,投靠雙親。這兵房的書吏,顯然認得小張屠戶,他作爲兵房掌管兵差和考武轉辦之事。

此書吏無奈的說道:我們這些個書吏們,也得照章辦事不是你去民房拿到入籍許入憑書,我現在立刻給你辦!

你們兵房的經承呢?叫他出來。朱祁鈺不爲難小吏,這些小吏不入流,這些小吏頭上深受皇恩的入流官員,纔是他要找的人。

我說小張屠戶啊,你就是把天王老子喊來,那也得照着規矩辦不是?書吏眼睛毒的很,這眼珠子一轉,就知道這是小張屠戶搬來的救兵,而且來頭絕對不小。

這幾人穿着樸素,可是那五大三粗的壯漢,身上那件掛飾,可不是常人能配的。

這都是貴人,惹不起,就不搭話。

書吏抑揚頓挫的笑着說道∶你要是能把真武大帝請來還差不多,咱大明地界,這天王老子不管用,真武大帝才能法外開恩不是?

真武大帝是誰?自然是大明的唯一的那片天,傳言真武大帝轉世的朱祁鈺本人了。

小張屠戶沒有叫神上身的本事,請不來真武大帝,真武大帝自己來的。

朱祁鈺聞言也是一樂,說道:咱讓你叫經承,你哪來的那麼多廢話咧?

這書吏卻仍然不答理朱祁鈺,而是對着小張屠戶繼續說道∶您手眼通天就去尋朝陽縣丞或者順天府丞,若是關係再硬一些,尋那順天府尹去,上面知會下來,咱就給不按照章程辦事。

咱,擔不起這個責。

書吏話裡話外都是對着小張屠戶說,似乎是對朱祁鈺的話置若罔聞,但是這話裡話外都是對着朱祁鈺在說。

咱再說一遍,你要是再不把經承叫出來,咱今天把你這縣堂給砸了,你信與不信?朱祁鈺略有些不耐煩,這書吏油滑,要是再油下去,再不搭話,他就要發飆了。

信,信,信。書吏趕忙說道∶這位貴人,這咱也不含糊,您一看就不是官場上的人,今天這日子,各房的經承們,都不在堂裡,這過年前最後一日了,都入城去走動去了。

這得走動,這不走動,日子久了,城裡那些個貴人們,可不就忘記了還有這麼一號人這年頭反腐廳舉着明晃晃的刀看着,送錢那是不敢,可是這前去走動一番,是人情世故。

朱祁鈺這才知道這經承們去了哪裡。

您要不陪着小張屠戶去戶房去辦辦?書吏開始攆人了,這不攆人,這貴人發起飆來,他這小小書吏吃不了兜着走。

這貴人一看就來頭不小,還不是官場上的人,那就只有世勳才能如此硬氣的說話,這要是發起飆來,砸了衙門也就砸了。

朱祁鈺倒是沒繼續發火,而是跟着小張屠戶去了戶房,這一次朱祁鈺一直一言不發,看着小張屠戶辦這麼一件小事有多難。

戶房也要憑證,這就要照磨司出文書,證明這小張屠戶的確是張屠戶的兒子,而這照磨司需要戶房出張屠戶身故的文書,才能出這份文書,而這戶房出這份身故

的文書,可不是憑白就出,得是張屠戶的親眷才能給。

這繞來繞去,繞的朱祁鈺那是頭昏眼花,最後繞的問題就是小張屠戶的確是張屠戶的兒子。

朱祁鈺前前後後把這縣堂各個門都認清了,這還不算,今天這衙門裡,又多要了一樣東西。

小張屠戶要證明自己就是小張屠戶本人。

這照磨司把小張屠戶打發入城尋五城兵馬司,再出一份憑書,以茲證明,小張屠戶的確是當年從軍的那個小張屠戶。

這五城兵馬司的衙門不難進,事情反而是辦得最快的,五城兵馬司屬軍不屬民,大家都是一個槽裡吃飯的,自然是沒有爲難小張屠戶,立刻就給出了。

可是這照磨司和戶房的bug還在這卡着,小張屠戶得去墳頭請他爹出面證明這就是自家兒子。

於少保怎麼看?朱祁鈺看着日上三竿,終於停下了奔波,他坐下歇歇腳,順便讓於少保評價一下今天這趟體察民情。

陛下,官字兩張口,這就是官吏作風。于謙一語中的,互相推諉不想擔責任,分外的事兒那是一點點不會做,更不會拿自己的前途給百姓們解決問題。

死板教條,官僚做派。朱祁鈺頗爲肯定的說道∶這病能治不?

這病治不了。于謙十分確信的搖頭說道。

治不了朱祁鈺不信邪的反問道。

治不了。于謙肯定的回答道這科層制官僚還在一天,就治不了,這種作風的根兒,還是在形制上。

民選官也治不了?朱祁鈺開了一個藥方。

于謙笑了笑說道:陛下真是喜歡說笑,官選官,說好聽點,那叫代天子牧守四方,說難聽點,那就是陛下的家僕,官選官,陛下還能約束一二,這民選官,能約束的只有他們自己的良心了。

民選官要麼就是勢要豪右本人,要麼就是勢要豪右的伶人,這誰能管束?良心?公序良俗?

朱祁鈺吐了口濁氣,今天這跑來跑去,跑出了一肚子的氣兒,他點頭說道∶於少保說到了點子上。

嗯,盧忠,點檢緹騎,先把這朝陽縣堂給朕拆了!朕看的心煩。

臣遵旨。盧忠一句廢話沒有,帶着緹騎就準備砸衙門了。

陛下,真拆啊。小張屠戶呆呆的看着陛下,愣愣的問道。

拆,咱金口玉言,說出去的話就得做,讓咱仰着頭說話,大明天上天下,沒人有這個資格。朱祁鈺頗爲確切的說道∶不需擔心,有人爲難與你就找武清侯府,武清侯現在對你那是感恩戴德。

找我,就是子時找我,都給你辦。石亨也不含糊,十分確信的說道,陛下喜歡有話直說,這話講的不意外,陛下又不糊塗,知道小張屠戶三言兩語到底解決了什麼萬古難題。

石亨會睡覺,可能不在京師,可是石亨的武清侯府在京師。

這惡人啊,還需要惡人磨,朕沒辦法根治這種陋習,但是不代表朕就對他們沒辦法,這天底下,最大的惡人就是朕,朕就讓他們看看,什麼叫惡人。朱祁鈺看着盧忠帶着數百緹騎覆命,站起身來,向着緹騎走去。

本來該勸仁恕的于謙,默默的跟着陛下走向了緹騎,陛下這股火兒不發出去,那心裡擰出了疙瘩,誰來解開這個疙瘩?

朱祁鈺對着緹騎說道:今天,把這個衙門給朕砸了,朕看他不順眼!

砸!

***燒朱祁鈺,這等惡人模樣,很符合亡國之君的評斷,這種官僚作風,朱祁鈺解決不了,因爲根子在科層制官僚制度上。

正如他所言,惡人需要惡人磨,既然這羣惡人折騰大明的百姓

們,朱祁鈺就折騰他們,他們折騰一分,朱祁鈺就折騰他們十分。

盧忠最擅長什麼?最擅長抄家。

砸縣堂,陛下說了,那肯定要砸,可是這縣堂裡的文書之類的東西,那會保存的極爲完好,不會有分毫的差錯。

于謙默默的看着這一幕,直到緹騎們大馬金刀的闖進了縣堂才低聲說道:陛下,臣去叫順天府尹過來?

大明的順天府尹由六部尚書輪值,而順天府丞官秩四品,纔是負責府務之人,于謙叫順天府尹,其實就是要把這件事儘快解決,防止事情擴大化。

今年好像是禮部尚書輪值,禮部尚書蕭暄在詔獄裡,來不了了。朱祁鈺看着這縣堂在緹騎們的動作中逐漸化爲了平地,就想到了當年他讓孫鏜炸稽戾王皇陵,用了近四千斤火藥。

他朱祁鈺從來都不是那個守規矩的人。

第五百四十八章 陛下的大道之行第691章 大明詔獄,養才儲望之所第三百七十章 公侯優遊享富貴 勢賈食租死安逸第742章 極其廉價的烹飪油第五百五十七章 你能信任的只有陛下!第四百六十一章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三百零二章 禮法豈是不便之物?第725章 當街殺之第962章 自由之城—弗里敦第759章 他在撒謊,他在欺瞞,他在哄騙第939章 引經據典等於懂的都懂第四百四十一章 一個悲痛的消息和一份謝禮第721章 有道之國,務在弱民第五百八十三章 權臣的誕生,是雙向奔赴第993章 坐着火車去宣府第786章 我殺了我自己第三百三十四章 諮政院主政第三百七十七章 陛下要回京了!第三百一十七章 咱們去哪兒?應天府嗎?第774章 《詭辯二十四法》第一百七十五章 第一次鹽鐵會議第982章 治癒一切弊病的靈丹妙藥第三百六十三章 徹底摧毀敵人的抵抗意志第二章 喋血奉天殿第五百六十七章 天下最偉岸的大丈夫第916章 大軍凱旋,進國公授奇功牌第751章 停工歇業 合乎法理第五百零八章 沒有失去就沒有獲得第899章 先炸他三天,看看效果第三百八十一章 安心求道能立命 知行合一得始終第662章 本地幫會很沒有禮貌第785章 大道至簡 光明正大第一百三十六章 是非曲直,難以論說第721章 有道之國,務在弱民第三百零二章 禮法豈是不便之物?第904章第848章 陛下,罪臣有話要說!第二十六章 逼朕殺人第890章 地荒着不種,作大孽第七章 《帝範》李世民著第二百九十三章 戲子無情耍翰林,入戲貪嗔恨尋覓第701章 夫人,你也不想你的夫君成爲流浪武第七十六章 你甚至不肯叫我一聲…勳宗!第二百零八章 國家用人之道第735章 好戰必亡,忘戰必危第八十六章 老歪脖子樹第971章 祥瑞?不,是專利!第677章 孫孝子不甘枉送性命 唐國丈恭順巧獻第六百一十五章 亡國五病 臃腫痿痹第五百三十六章 在讓人失望的這件事上,從不讓人失望第679章 這蠢話,把朕都給逗笑了!第八十八章 跳着腳的作第757章 康國公被捕入牢第六百四十一章臣于謙,從不說謊!第四十八章 歡樂的空氣第五百四十五章 因私廢公,非朕之所欲也第四百九十七章 飛梭第二百九十九章 來人,取三尺白綾!第四百三十九章 四時之序,生機斷絕第三百五十五章 景泰通寶第五百七十九章 脫脫不花在津口第一百四十六章 陛下家宅安寧第一百一十章 教科書(均訂加更)第665章 讓子彈飛一會兒第四百七十八章 朝廷敘事風格的小小變化第二十五章 登基後的一道考題第三百四十二章 商舶稅十抽一,給銀再減四分第998章 大道之行,天下爲公第987章 天生的航海家完成了環球航行第893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二百九十九章 來人,取三尺白綾!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道好還,人心效順第四十六章 與敵接戰,天經地義第三百零三章 再賞一塊奇功牌第四百一十六章 中亞優秀的匹配機制第六百一十章 在草原,韃靼纔是主場第二百七十一章 如此苛刻,恐天下非議第四百三十三章 葛朗臺看了想擁抱,嚴監生聽聞要落淚第四百五十一章 達則兼濟天下的快樂第三百七十九章 扶持社稷擎天柱,平定乾坤架海樑第四百二十二章 人生有很多種選擇第一百四十八章 三十年不決口?第四百零二章 貳臣賊子的一般下場第944章 解刳院雅座兩位第724章 用愛消滅仇恨第908章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第697章 陛下爲何謀反?第十二章 吊!第881章 昂貴二字都顯得廉價第三百一十六章 天下罪朕,還是朕罪天下!第650章 論跡不論心,論心無完人第777章 鐵匠皇帝第五百六十七章 天下最偉岸的大丈夫第一百三十五章 那太子呢?第六百零九章 海外市舶司第四百二十一章 死後住金山陵園還是落葉歸根?第687章 銀莊不應成爲朘剝的利刃第一百四十一章 剪除羽翼第941章 玩歸玩,鬧歸鬧,不拿九族開玩笑第三百九十九章 呂洞賓與狗,大明與番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