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2章 胡尚書的殺手鐗

石亨在表態之後,就不再說話,文華殿上,陷入了安靜之中,風吹動着羅幕翻卷着,窗外的陽光灑在了桌上半面龍旗大纛。

胡濙一反常態的沒有眼觀鼻、鼻觀心的裝糊塗,而是坐得筆直,手裡拿着三本奏疏,只是他的眼神似乎沒有在奏疏之上,而是有些失神,似乎陷入了回憶之中。

胡濙長長的吐了口氣,拿起了第一本奏疏說道:“陛下的對廣州府四家說的話,《名教罪人》,成敬大璫,你爲大家讀一下。”

成敬也是第一次見到這本奏疏,他拿過來稍微掃了一眼,開始讀了起來,越讀文官們臉色越白。

把陛下惹急了,陛下真的要殺人誅心的。

而且這本奏疏是陛下講的,卻是勸仁恕的於少保寫下來的,也就是說,如果真的陛下的怒火燒起來的話,于謙不僅不會滅火,還會添柴。

試問當今天下,誰能攔得住怒火滔天的陛下?惟有於少保了,連於少保都表明了態度不攔着,再往槍口上撞,只能說不知死活。

胡濙繼續說道:“陛下向來喜歡把話講明白,把話講明白之後,就不會產生什麼誤讀,陛下的意思,非常明確的支持戶部提出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賦。”

“我今年八十三了,人老了,今天就倚老賣老,把話挑明白了說。”

“陛下是寬仁的,這條政令,你們只看到了後半句的永不加賦,但是有沒有看到前半句的滋生人丁?”

“也就是丁差等四差銀,是以景泰九年的人丁爲計算,這筆錢不是免了不收了,而是以後新滋生的人口不收了。”

“話再講明白些,陛下沒動你們的盤子裡的那些爛肉,你們該吃吃,但是再想多往盤子裡劃拉,是萬萬不行的。”

“陛下已經很給你們面子了,也給你們留了肉吃,就不要不識擡舉了。”

胡濙是倚老賣老,沒有任何含含糊糊,把政令完全解釋了一遍,朝裡的反對者,理由一大堆,但是他們都盯在永不加賦這四個字,而不是在滋生人丁這四個字。

胡濙看沒人說話,就繼續說道:“過往陛下的處置辦法,包括罷免、革除功名、殺頭、籍家、流放永寧寺或雞籠島,還有宗族一律不得參加科舉、滿門抄斬、送解刳院和現在的名教罪人。”

“眼下陛下不在京師,要是真的鬧起來,最好掂量下。”

“陛下是個很好明白的人,想來大家都明白,有什麼不明白的,問問明白人也就明白了,陛下心裡就三條線,我再重申一下。”

“第一條線是百姓,朝中黨爭政鬥,不要輕易涉及到百姓的身上,尤其是沒有鬥出結果,不要等閒形制,一旦鬥出了結果,大家都要遵從結果。朝中朝令夕改,反反覆覆的百姓受不了的。”

這是陛下碰都不碰的紅線,鬥可以,隨便鬥,但是一旦鬥出了結果,就不要輕易更易,朝令夕改,遠比錯誤的政令更加可怕,這是北宋黨錮的教訓。

胡濙抿了口水潤了潤嗓子繼續說道:“第二條線,則是軍隊,京營是陛下傾盡心血打造的,爲了這二十二萬善戰之軍,陛下每天都在講武堂坐班,而不是文華殿,十年如一日啊,袞袞諸公,鬥歸鬥,別把軍隊捲進去。”

軍隊,是陛下爲了防止大明再次陷入君出、虜入、播遷等三禍費盡心血之物,一旦政鬥摻和上了戎事,那就是血流成河,黨爭到黨錮,旦夕之間。

“第三條線,是學子。”胡濙說完停頓了一下。

“學子還年輕,他們日子還很長,他們對骯髒的人吃人的世界,還充斥着幻想,他們的血是熱的,他們是易怒的,如果爲了一家之私,挑唆學子鬧事,陛下回來了,沒人保證陛下不會把挑唆之人全家送進解刳院,以解心頭之很。”

陛下會嗎?

會,而且陛下一直在這麼做。

這三條線,碰一個陛下絕對會這般做,而且朝裡的師爺們,也不會說一句話。

胡濙拿出了第二本奏疏握在手中說道:“諸位,這本是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的奏疏,戶部牽頭,我已經落印了。”

兵部尚書江淵伸手拿過來了奏疏寫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後摸出了官印,摁在了奏疏上,面色才放鬆了起來。

這文華殿真的是太壓抑了,他一直在等表決,作爲兵部尚書,作爲陳汝言主動讓賢的賢才,他自然不會在這件事上阻攔。

京營的軍士補充是要遴選的,人越多,他的工作越好展開,江淵又不是什麼遮奢豪戶出身,也不是清流,也沒什麼反對的理由。

俞士悅看着放在桌子上的奏疏拿了過來,開始簽字。

俞士悅是唯一一個有污點的六部尚書,他曾經在京師之戰,把自己的家人送到了南方,自己留下來和大明共存亡,陛下從來沒有爲這件事處罰過他,但是他害怕。

這四差銀是苛捐雜稅,每年因爲苛捐雜稅的武裝抗稅,鬧出多少的亂子?俞士悅沒有理由不同意。

這本奏疏在衆人手中穿來穿去,坐在王文身邊的商輅,本來有些猶豫要不要落名,王文輕輕咳嗽了聲,提醒商輅不要得罪禮部尚書。

商輅現在在寫《稽戾王實錄》,這裡面的坑太多了,得罪了胡尚書,商輅這本史書,就是他的催命符。

商輅立刻寫上了自己的名字,落下了翰林院的印章。

這本戶部發起的奏疏,很快回到了胡濙的手中,他把奏疏對着陽光認真的看了一遍,確信沒有錯漏,才滿是笑容的說道:“陛下知道這個結果,一定會龍顏大悅。”

“說實話,陛下對咱們不算差了,官邸住着,足俸發着,官邸的供應也不差,身前事身後名,也都考慮到了。”

“大家也都知道,陛下是十分厭惡徐有貞的,可徐有貞治水有功,現在大江南北,遍地生人祠,陛下也從未下旨搗毀淫祀,搞不好等到徐有貞百年之後,陛下還會封他個兩河龍王。”

“其實諸位想想,這人多了,地就有人種了,礦也有人採了,工坊裡也不缺工匠了,碼頭也不缺縴夫了,就是隻想着收租的人,是不是更容易收到更多的租呢?”

胡濙收起了手中的三本奏疏,他只亮了兩本奏疏,朱瞻墡有些好奇的看着第三本奏疏,那是胡濙本來打算拿出來說的,結果出來之後,似乎是用不上了,胡濙沒亮出來。

“胡尚書,這第三本奏疏上面寫的什麼?”朱瞻墡極爲好奇的問道,這顯然是胡尚書的殺手鐗,只是胡尚書沒用上。

這個問題,一下子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齊刷刷的看向了胡濙那第三本奏疏,不是很厚重。

胡濙拍了拍手中的奏疏說道:“殿下容稟,本來還以爲大家不會全部贊同這永不加賦之事,就提前準備點內容,不值一提。”

“不值一提。”

朱瞻墡稍加猶豫,便追問道:“上面是什麼?”

胡濙笑着說道:“也沒什麼,既然殿下追問了,索性我就拿出來,給大家都看看。”

“五代十國的時候,在廣州府有個叫南漢國家,前後經歷四帝,共五十四年,南漢和五代十國其他小國相比,沒什麼特殊的地方。”

“唯一比較特殊的就是南漢整個朝廷都是宦官。”

“爲什麼都是宦官呢?”

“就是南漢後主劉鋹認爲臣子都有家室,會爲了顧及子孫不肯盡忠,爲了一家之私,上下其手,因此只信任宦官,臣屬必須自宮纔會被進用,爲了升遷啊,南漢一時間上下官僚全是閹人。”

“就是件趣聞,沒什麼大不了的。”

這就是科層制官僚最典型的特徵之一,對上負責。

爲了討好南漢後主劉鋹,爲了升遷,甚至閹了自己都無所謂。

文華殿文臣武將只感覺自己胯下一涼,這可一點都!不!有!趣!

胡濙這個意思非常明確,在南漢這場大型社會實驗中,朝臣爲了當官,爲了進用,爲了升遷,會做到何種的地步。

這本奏疏一旦送到陛下面前,陛下要是選擇掀桌子,就又多了一種法子。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胡尚書,這奏疏呈送給陛下了嗎?”王文咬牙切齒的問道。

胡濙搖頭說道:“沒呢。”

王文想了想,頗爲懇切的說道:“胡尚書也看到了,有益於大明的政令,廷推無一人反對,可見咱大明羣臣人人忠君體國,有益於大明國泰民安,不僅要做,而且要做好,胡尚書這奏疏,就別呈送了吧。”

胡濙也頗爲誠懇的說道:“這不是用不上了嗎?用不上了,自然不會呈送。”

王文連連點頭頗爲贊同的說道:“啊,對對對,用不上了,用不上了。”

朱瞻墡差點樂出聲來,只能說,胡尚書的確沒有德,這麼損的招數,就這麼堂而皇之的拿出來威脅了。

這個時候,所有人都看向了一隻手的賀章,以前時候,胡濙做事雖然反覆但還有些章法,自從那次賀章彈劾胡濙無德,胡濙坦然承認自己無德之後,做事越來越沒有顧忌了!

胡濙這話說的,用不上了,就不呈送了,要用得上呢?是不是會再次呈送?

胡濙扶着柺杖站了起來,笑着說道:“我老了,你們廷推你們的,我把奏疏拿到九龍水馬驛送往廣州府,告訴陛下這個好消息,順便把聖旨擬好一併送往廣州府請陛下用印。”

“送送胡尚書。”朱瞻墡對着羅炳忠笑着說道。

廷推還在繼續,郡縣安南的軍備正在運往南衙,要廷推的事情很多,但剩下的事兒,朱瞻墡完全有能力處理,不必請胡濙坐鎮了。

胡濙是太子少師,是從一品。

一直到日暮時分,在翰林院修史的商輅,突然被請到了禮部。

商輅聽到胡濙有請,整個人猛地打了個哆嗦,起了一身的雞皮疙瘩,只感覺胯下一涼,顯然胡濙仍然沒有老眼昏花,看到了商輅在簽字落印時候的猶豫。

商輅忐忑不安的來到了禮部,見到了坐在躺椅上曬太陽的胡濙,胡濙坐在躺椅上,還蓋着一個毯子。

“見過胡尚書。”商輅俯首見禮。

胡濙睜開了眼,對劉吉說道:“坐坐坐,劉吉,你去上杯好茶。”

“商學士乃人傑也,三元及第,坊間皆言商學士爲人剛正不阿、寬厚有容,臨事果決,內外賢名遠播,這請商學士來,是倚老賣老,請商學士幫個忙。”

帶個高帽子,再求人幫忙。

商輅完全沒料到胡濙私下見面這麼客氣,六朝元老的胡尚書,上來就用請人幫忙這話,他還以爲會被叫來訓話的,他趕忙說道:“啊?胡尚書客氣,若有力所能及之處,自然無所不應。”

這話的另外一個意思是,力有未逮呢?那就不幫忙了。

胡濙半側着身子說道:“這滋生人丁永不加賦,一定會有人到翰林院、國子監、講武堂、講義堂、講醫堂、海事堂、巾幗堂聒噪學子,商學士在仕林中素有名望,請商學士費些心思,不要讓學子們鬧起來。”

“國事責無旁貸!”商輅還以爲胡濙要安排他的次子入國子監或者其他的私事,一聽是國事,自然是立刻答應了下來。

陛下那三條線,碰都不能碰。

胡濙又打量了一下商輅,露出了一個和善的笑容說道:“那就謝過商學士了,畢竟這事,我攬了下來,有勞商學士了。”

“分內之事,胡尚書客氣。”商輅趕忙說道。

這的確是分內之事,他要是約束不好,陛下回京,第一個摘了他的腦袋。

“最近稽戾王實錄,修的順利嗎?”胡濙選擇了投桃報李,詢問起了商輅最頭疼的事兒,並且給予幫助。

“豈止是不順利,簡直是寸步難行。”商輅面露苦澀,他有時候修着修着,都想致仕了!

稽戾王實錄必須要修,還得修好,實在是太難了。

“到底是哪裡遇到了困難,說來聽聽。”胡濙當然知道商輅遇到了困難。

困難太多,一時間商輅都不知道如何談起。

“眼下最棘手的就是王振了。”商輅無奈的說道。

第九十四章 徙木立信,殺人立威第七十八章 萬夫一力,天下無敵第六十三章 朕不得不爲第五百三十三章 雪花飄飄,北風蕭蕭第934章 朕只要活着,就決不投降!第968章 俱往矣,還看今朝第二百七十四章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第一百四十八章 三十年不決口?第692章 大明皇帝的蛇頭企劃案第一百四十四章 以山石爲敵第五百三十五章 你在此溫酒,待我去去就回第五百五十六章 一步錯,步步錯第十章 大明,要變天了第五百八十八章 利劍高擎 蕩塵滌垢第二百八十八章 恩澤後世的財富第一百七十七章 先上船再補票第927章 枯木怎逢春第682章 斷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第六十二章 大明皇帝在殿後第四百七十章 大明實在是太豪奢了!第915章 問出奇怪問題的皇帝陛下第一百八十一章 迎稽王回京!第二百五十九章 天子腳下的首善之地第974章 天生的航海家抵達古巴島第652章 公者千古,私者一時第二百九十五章 表現得好,也得配合得好第702章 山不向人去,人自上山來第四百七十章 大明實在是太豪奢了!第五百零二章 出去躲一躲!第四百五十章 繁榮和自由第702章 山不向人去,人自上山來第五百八十三章 權臣的誕生,是雙向奔赴第六百一十一章 文武百官親眷不得營商第六十三章 朕不得不爲第853章 有志報國,無財請師第787章 大軍凱旋,因功授勳第六百三十二章 王諮政,知道錯了嗎?第五百六十三章 朕,包藏禍心第五百六十九章 女子學舍第801章 國中有國,成何體統?第三百六十三章 徹底摧毀敵人的抵抗意志第747章 羅馬笑話,枯井之戰第二百八十七章 回朝爲官?不回!第六百二十一章 九百萬牛之一毛第一百零一章 朕躬安(求訂閱)第三百四十二章 商舶稅十抽一,給銀再減四分第一百九十四章 鑄幣不精美 等於不鑄幣第728章 陛下,要不再等等?第四百八十五章 椰子殼丹書、慶功宴喋血第三十三章 國體之根本第四百九十三章 廩盈法第658章 人生就是生下來,活下去第一百七十七章 先上船再補票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四百九十五章 哪裡需要哪裡搬第二百六十八章 如有抵抗,格殺勿論第三百零六章 歲不能災第一百一十二章 滅虜上策第四百七十五章 羅馬與大明文化差異的根源第二百六十五章 放榜,授頭功牌第二百四十五章 送太醫院第八十六章 老歪脖子樹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一百二十五章 什麼叫專業?第五百零八章 沒有失去就沒有獲得第三百二十一章 爛泥扶不上牆的兵部尚書第五百二十四章 殺人簡單,善後呢?第955章 朕不信,除非你們打一場第八十七章 朕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五百二十四章 殺人簡單,善後呢?第859章 兩難自解,你看如何?第794章 成爲一個對大明有用的人第二百四十九章 寒暑往來相繼,興衰周而復始第65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五百四十五章 因私廢公,非朕之所欲也第865章 由頭?由頭第947章 諮政第二院第五百二十四章 殺人簡單,善後呢?第六百零二章 無毒不丈夫第四百零二章 貳臣賊子的一般下場第670章 敬神拜石 不如求我第九十六章 興安的日常第二百四十九章 寒暑往來相繼,興衰周而復始第六百一十三章 四格諷刺漫畫第三百一十四章 天下焉有如此酷烈之法?第四百二十四章 這就是賢臣良相?第一百零九章 一點微小的工作(均訂加更)第三百九十章 第一杆冠軍旗第一百一十三章 重鑄蒙兀榮光!第二百二十六章 見見百姓第951章 微雨見晴,六合清朗第998章 大道之行,天下爲公第十五章 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第三百七十一章 改土歸流的本質第961章 給古老的土地,帶來一點小小的大明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分銀也不敢花啊!第四百二十四章 這就是賢臣良相?第六百三十二章 王諮政,知道錯了嗎?第884章 第一站,峴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