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5章 日拱一卒

朱祁鈺作爲大明皇帝向來不求虛名,但凡是有利於大明的利益他,他都會做。

安南這片土地,一直在反反覆覆,從秦末漢初時候的趙佗開始,安南就一直在反覆橫跳,中原強勢則依附,中原弱勢則反咬一口。

中原和安南,恩怨情仇已經千年,朱祁鈺這次郡縣安南,不準備採取原來的三個月速戰,解決對方的決策層,而後設立郡縣,和對方椎髻箕坐了。

只要反對中原的統治的文化仍在,那麼大明郡縣安南,也不過是鏡花水月,水中撈月而已。

朱祁鈺之所以提出這樣‘日拱一卒’的戰略,是有他自己的考量。

永樂年間,英國公張輔第一次帶兵郡縣安南只用了短短的三個月時間,而後永樂六年起,大明便陷入了治安戰的陷井之中。

因爲反對大明對安南統治的基礎還在,大明在安南的統治並不順利。

在軍事上,大明駐安南大軍,只能摁下了葫蘆,浮起了瓢,哪裡有火哪裡撲,不斷的平叛,這種平叛的軍事行動,穩定了大明對安南統治的同時,反而助長了反對郡縣安南的基本盤,也爲後來的黎利造反,奠定了堅實有力的基礎。

在政治上,大明在安南的統治,不得不和當地的世家妥協,比如將一些關鍵的官職、知府州縣事讓與當地世家,莫氏、黎氏、阮氏等等和大明的官吏互相通婚,形成了一種姻親來穩定這些世家,防止世家們加入反對勢力之中。

而安南世家們,往往是兩頭下注,誰當王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要做世襲罔替的世家,永遠把持政治權力。

在經濟上,大明的經濟輻射範圍,只能集中在河內、清化等少數大型城池,而在鄉村,大明從未統治,這種沒有根基的經濟統治,讓稅賦、經貿等完全控制在安南地方宗族、縉紳手中。

在文化上,入安南的大明人,就需要椎髻箕坐,也就是髻如椎,坐如箕,而安南還有根深蒂固的本地士族,他們一面不斷的討好大明官吏,一面又製造風力,阻止大明對安南的王化。

這對大明在安南的統治極爲不利,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反對大明統治的風力。

所以大明從未真正的王化安南,這纔是宣德三年不得不退出安南的主要原因。

在明仁宗調走黃福之後,安南的大明官吏,選擇了橫徵暴斂,未必不是看到了大明在安南的統治,搖搖欲墜,選擇最後撈一筆的想法。

大明在退出安南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大明的遷都帶來的政治軍事中心的北移、大明水師的收縮下西洋活動趨於停滯、安南反對勢力的不斷擴張、大明在安南橫徵暴斂消耗了統治基礎等等多方面的原因。

“於少保,其實維持一個低烈度的戰爭,並不需要多少糧餉,省錢的同時,還能磨礪大明水師、大明雲貴黔兩廣等地的邊軍。”朱祁鈺補充了自己的想法,他的這種日拱一卒的做法,有很多的優點,其中一個就是省錢。

于謙並不反對陛下的這個說法,三個月的快速作戰和五年期的低烈度作戰,在軍備消耗上,並沒有太多的差別。

“陛下,那安南的百姓呢?”于謙低聲問道。

唯一承受苦難的將是安南的百姓,五年期的低烈度戰爭,和三個月的快速作戰,安南百姓長期陷入兵禍的恐懼之中,如同進入了人間地獄一樣。

朱祁鈺立刻說道:“朕是大明皇帝,朕不在乎。”

“臣仍然不認爲這麼做。”于謙依舊堅持的說道:“陛下,安南,不是倭國。”

“倭國可以這樣做,是因爲大明並不打算對倭國進行郡縣化。”

“安南不能這樣做,是因爲大明對安南的戰略是郡縣化。”

“在本質上,這種低烈度的戰爭和永樂年間,大明在當地的平叛並無區別,反而會激起了當地百姓的強烈反對,最後才讓黎利的勢力越來越大,後來的橫徵暴斂,加劇了黎利的擴張。”

“大明在安南,也不是沒有統治基礎,如此日拱一卒,看似固若金湯,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于謙反對大明皇帝的日拱一卒的戰略,是因爲他認爲沒必要做到這個地步,大明在安南仍有統治基礎。

如果大明皇帝這麼對付倭國,于謙不僅不反對,而且雙手贊成,因爲倭國在大明看來,就是賊,偷大明的禮儀的賊,事實上,倭國已經陷入了戰亂的泥潭,而且會持續下去,不知何時終結。

可是大明完全沒必要對安南如此,于謙很有信心,重新郡縣安南之後,景泰年間的郡縣安南,決計不會像永樂年間那般虎頭蛇尾。

朱祁鈺往前探了探身子,十分鄭重的說道:“蒙古西征,在不花刺,強令城內所有居民不得攜帶任何東西出城,不出城者一概格殺;”

шшш✿ ttκǎ n✿ c o

“在玉龍傑赤,蒙古士兵並將阿姆河水引入玉龍傑赤,城內外死亡超過120萬人;”

“在呼羅珊,盡屠其民,焚燬所不能取攜之物而去。”

“而那片領土,最終被伊爾汗國和察合臺汗國等分,就結果來看,只要抱着留地不留人的想法,沒有什麼不能穩定統治的!”

于謙並沒有任何退步,開口說道:“那今天的伊爾汗國在哪兒?察合臺汗國亦一分爲七。”

“伊爾汗國的建立者是元世祖忽必烈的親弟弟旭烈兀,伊爾汗國在旭烈兀死後,立刻陷入了內戰之中。”

“陛下,前車覆,後車戒。秦氏所以亟絕者,其轍跡可見。然大漢而不避,是後車又將覆也。”

“蒙哥、旭烈兀、忽必烈、阿里不哥,同父同母胞兄弟,唯有忽必烈止殺,而蒙哥、旭烈兀、阿里不哥,他們的國在哪裡?”

“蒙哥、旭烈兀、阿里不哥的後人,今日都數典忘祖學起了沙里亞法啊!那些人是蒙古人過去征服的奴僕,現在蒙古人只能和奴僕同流合污,陛下。”

元朝、北元、北元汗廷、韃靼可汗是一條清晰的沒有爭議的傳承線,忽必烈建立的元朝,至今仍在,韃靼可汗脫脫不花現在在天津衛的四夷館,和琉球國王尚泰久爲鄰。

于謙站起身來,長揖在地,大聲的說道:“陛下,蒙古西征,雖略有建樹,可是大屠之後,軍紀敗壞,戎政乃是國之基石,基石不定,如沙上建塔!”

“陛下常言: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我大明健兒,赤膽忠心,如此曠日持久的征戰,恐軍紀廢弛。”

“陛下常言:外戰不可快,內戰不可豫,交趾與大明同根同源,同文同種,乃是大明的四方之地,此戰宜快不宜慢。”

“臣,懇請陛下三思。”

于謙這意思其實非常明確,陛下可以不在乎安南,難道陛下也不在意征戰的大明軍士嗎?

這種長期的低烈度的戰爭,會滋生出許多陛下過去一直不願意看到的事兒,燒殺搶掠,在軍事行動中,會從個別現象擴散到全軍,而軍紀的建立可能需要數年之功,破壞軍紀的可能僅僅是一件小事。

甚至會出現尾大不掉、養寇自重的可能。

大明對安南之戰,和大明對瓦剌之戰的區別,就是一個是內戰,內戰不可豫,不可以猶豫,不可以停滯,不可以慢,一定要快。一個是外戰,而外戰不能求快,不能貪功冒進。

于謙在用陛下踐行的軍事戰略和思想,來反駁陛下的日拱一卒,這麼做,不僅不能郡縣安南、長治久安,反而可能加深裂痕,最終分道揚鑣。

于謙談得不是修文以來遠之道,而是一個基本的事實,一千五百萬口的豬能殺得完,一千五百萬口的人,卻是殺不完的,但是一千五百萬口的人會投降。

場面有些詭異的安靜,興安在一旁,聽着這一頓吵架,心就跟着提到了嗓子眼上。

陛下和於少保其實經常吵架,偶爾會因爲一些事爭執的面紅耳赤,尤其是一些關於國家之制上面的討論。

這種爭論在興安看來,其實不是什麼壞事,陛下要是和于謙客客氣氣的,那才天塌地陷的大事!

陛下和宰執之間必然會有一些政見不合,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只要政見不合不會升級到君臣相隙的地步,就沒什麼。

吵吵鬧鬧一家人。

過往的爭吵中,于謙從來沒有長揖在地的勸諫,陛下和于謙從最開始搭檔的時候,就有着高度的默契。

朱祁鈺看着于謙,這就是于謙,以剛直着稱,是地地道道的直臣。

一個得了會試狀元以策語傷時,最終獲得了第三甲九十三名的于謙;一個因爲直言上諫,在地方巡查二十五年,回京直接給王振一記名爲‘兩袖清風’的大嘴巴子,鐵骨錚錚的于謙。

興安眼睛珠子一轉,忽然開口說道:“要不下盤棋?臣去拿兵推棋盤。”

興安發揮了他司禮監提督太監的本職工作,緩和君臣之間的矛盾。

他選擇了直接打岔,這件事的爭吵已經升級到了不同往常的地步,那麼選擇打岔,將這件事暫時擱置,讓彼此冷靜冷靜,不失爲一種辦法。

很多的爭吵最後升級爲矛盾與衝突,都是話趕話,一句接着一句的吵,最後失去冷靜。

下盤棋,無疑是個讓彼此冷靜一下的好辦法。

“嗯。”朱祁鈺讓興安去拿棋,纔對于謙說道:“於少保先起來說話。”

于謙立刻就站了起來,沒有一絲一毫的猶豫,陛下答應了下棋,等於答應了三思而後行。

如果陛下三思之後,仍然決定要日拱一卒的郡縣安南,那于謙會堅定的執行這個命令,因爲這是陛下的決定,但是于謙一定會費盡心力,防止事情滑落到不好的方向。

于謙說起了農莊法的一些趣事,讓緊張的氛圍得到了紓解。

興安拿來的兵推棋盤,是【靖難之戰】,就是燕王府和太子府朱允炆的靖難之戰,這個棋盤有個好處,就是興安不用放天災,陛下手持太子府,于謙手持燕府也打不贏。

在這一幅兵推棋盤之中,陛下完全是靠實力獲勝的!

朱祁鈺和于謙開始對弈,一遍下棋,朱祁鈺一邊說道:“咱大明富碩啊,這兵推棋盤中,糧草並不會緊缺。”

于謙看着手中燕王府的兵力放棄了抵抗,陛下又不是剛愎自用的朱允炆,他在兵推棋盤上,就是發動料敵從先的被動,也贏不了。

他笑着回答道:“可不是嘛,當年太宗文皇帝五徵漠北,夏元吉造了三十萬臺武剛車供文皇帝驅使,那瓦剌人也好、韃靼人也好,面對文皇帝,聞馬蹄聲退千里以避鋒芒。”

“正統年間三徵麓川,糧餉週轉千里,大明軍士也沒餓肚子打仗。”

“可是也窮啊,朝廷沒錢,每次征戰,都是徵調民夫民力,現在好了,大明富,朝廷也富。”

過去的大明富碩,百姓窮,朝廷也窮,現在大明也富碩,朝廷也富碩,百姓也稱得上安居樂業。

那誰窮了?

朱祁鈺連勝三把,每一次都是在不到一百八十個回合內獲勝,他過足了運籌帷幄決戰千里之外的棋癮才說道:“果然,內戰不可豫,當速勝。”

朱祁鈺說的是靖難之戰的內戰,也說的是安南之戰的內戰,安南的交趾三司並沒有罷撤編制,的確是內戰。

這也是興安取【靖難之戰】的原因,內戰打的越久,對大明越不利。

朱祁鈺在正統十四年的奉天殿上睜開眼,在他的觀念裡,安南是個獨立的國家。但當下的景泰九年六月,安南和後世的獨立還是有巨大的差別。

就比如此時的安南,說的是漢話,用的是漢文,行制是大明制度,在政治、經濟、文化上,高度依賴大明,屬於大明四方之地的範圍之內。

于謙這才鬆了口氣說道:“陛下英明。”

于謙離開了大駕玉輅,剛下車,就被興安從身後追了上來。

“於少保,暫且留步。”興安疾走了幾步說道:“於少保,咱家就是個近侍,不懂那麼多的大道理,可是看到陛下和於少保爭辯,也是心驚膽戰啊。”

于謙端着手低聲問道:“陛下那邊發火了嗎?”

興安搖了搖頭說道:“那倒沒有,於少保走後,陛下反而笑了起來,對咱家說,咱大明以前是國富朝廷窮,現在是真不窮。”

“還是陛下英明啊。”于謙頗爲感慨的說道。

陛下向來如此,廣開言路,良言嘉納,從來不會因爲有人諫言忠言逆耳,而不讓對方把話說完。

毫無疑問,在於謙看來,陛下是英明的。

第893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四百四十七章 你們要逼宮嗎?第687章 銀莊不應成爲朘剝的利刃第689章 某平生不善鬥,唯好解鬥第四百三十一章 以泰安宮爲準的標準時第三百九十三章 陛下更喜歡大明女子第六十六章 南下!南下!南下!第五百一十四章 西羅馬的滅亡第二百八十二章 喪心病狂第905章 無情的權力遊戲第988章 生命的“薯光”第四百二十六章 刀光劍影,你來我往第一百四十九章 春暖花開時,沒一個好消息!第四百九十章 農莊發展三十二條綱要第四百九十七章 飛梭第四百一十八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三百零八章 你想辦法我幹活第六百三十二章 王諮政,知道錯了嗎?第五百八十一章 老虎不發威,就會有人把老虎當病貓第二十三章 不得人心庶皇帝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明:已經吃的很飽了,別送了(打賞加更)第649章 安內救民 慕外勤遠第五百七十八章 他!不!配!第六百零一章 男兒有淚不輕彈第二百零七章 羣臣惶恐 京師非議第二百六十六章 福祿三寶第841章 天下第一陽謀?第873章 瓦剌人沒有武德第四十章 景泰爐第二百零六章 剿匪戰前會議第775章 令人作嘔的罪證,觸目驚心的塘報!第五百零一章 是他先動的手!第五百七十三章 日月永照!殺!第921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663章 苦一苦大明百姓?第895章 惟願華夷一文軌第六百零九章 海外市舶司第671章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第860章 能不能給稽戾王遮掩一二?第840章 一輩子在走別人鋪好的路第四百零二章 貳臣賊子的一般下場第874章 用糧草做餌?第五百六十二章 大皇帝的至仁之心第一百六十三章 明正典刑,再斬一遍第四百九十四章 寒磣,很寒磣第892章 黃雲遍野,玉粒盈艘,十九皆大姓之第二百九十七章 皈依者狂熱第740章 寓言兩則,羊與牧羊人第822章 比殺了他還難受第四百零九章 如何系統性的欺負皇帝第二百零三章 這稅,襄王府納了!第904章第四百二十九章 從今以後,就是異父異母的親兄弟了第一百九十八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670章 敬神拜石 不如求我第五百九十九章 顒顒十目窺,齪齪千人指!第五百七十八章 他!不!配!第777章 鐵匠皇帝第三百二十章 外戚不得封爵!第五百三十一章 按勞、按需、按資所得第五百九十一章 小姐身子丫鬟命第760章 伊凡三世的遊記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靠同行襯托第一百一十三章 重鑄蒙兀榮光!第755章 騎驢的夫妻和坐轎子的李白第920章 禁牙行 禁菸 摘鈴鐺第988章 生命的“薯光”第780章 升龍城不戰而降第914章 馳道入交趾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皇帝陛下財務狀況良好第三百八十五章 半數臣工朝天闕第三百零九章 胡尚書做事,朕很放心第十九章 是于謙要保你!第819章 倭國亂不亂,我袁彬說了算!第774章 《詭辯二十四法》第一百六十四章 勳章…又見勳章!第669章 爲上者隱,爲尊者諱第685章 給他們機會,他們也不中用啊!第一百零一章 朕躬安(求訂閱)第717章 陛下是仁君聖主第二百八十九章 鈔關商稅不能免第733章 皇帝賜物,青兕獻寶第二百四十七章 貪,萬惡之始第888章 此業一定,世世常安第700章 換家戰術第五十二章 英烈冊與英烈祠第四百八十二章 內外織染雜造局第二十六章 逼朕殺人第941章 玩歸玩,鬧歸鬧,不拿九族開玩笑第五百六十七章 天下最偉岸的大丈夫第878章 此間樂,不思黎第三百五十一章 離經叛道?大道之行也第三百三十七章 原來陛下如此辛苦第二百四十三章 至聖先師首善之地第五百四十一章 朕首先是大明皇帝第二百五十五章 登島作戰第五百九十一章 小姐身子丫鬟命第738章 軍備?哪有銀子來的痛快?第三百八十一章 安心求道能立命 知行合一得始終第763章 老虎 狐狸與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