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章 自生火銃和開花彈

冉思娘就覺得高婕妤在杞人憂天,但是高婕妤卻是如臨大敵一樣,喋喋不休的訴說着如何討好皇帝。

在冉思娘看來,其實做自己,就可以討好陛下了。

陛下並不是很難相處的人,至少冉思娘如此認爲。

天明節開始,五更天的時候,朱祁鈺就起來了,用了早膳,這頓飯朱祁鈺吃的很多,根據他過往的經驗,這頓飯不吃飽,下一頓大約在晚上大宴賜席之時。

鑼鼓喧天之中,朱祁鈺坐上了大駕玉輅,向着洪武門而去,洪武門是南京大閱必然要走的門。

朱祁鈺站在洪武門的五鳳樓上,總覺得有些怪異,因爲這個百姓能直接見到的洪武門光鮮亮麗,但是在洪武門之後的地磚,早已經坑坑窪窪,年久失修的三大殿,甚至還塌了一根樑。

皇宮裡只有幹清宮仍然能用,正統年間一場大火燒了不少的殿,至今沒有修繕,四處都是殘垣斷瓦。

出了玄武門就是大明的皇家園林,現在露天堆滿了煤炭,江淮廠和馬鞍廠的煤炭,到了冬天的時候,都會堆積在此。

皇宮裡用的木料等物,規制太高,一個窗欄就要五千銀幣,朱祁鈺到了南衙也不住,也就從來沒修過,反倒是南湖別苑的宅子,富麗堂皇,盡善盡美。

皇宮是因爲皇帝住在裡面,纔是皇宮。

在轟鳴的禮炮聲中,天明節大閱開始了,這次的天明節大閱,比以往多了兩個隊列。

第一個隊列名叫自生火銃。

自生火銃,具有照門、照星、銃託、銃機,還擁有燧發手銃纔有的自生火裝置。

傳統的鳥銃,遇到風雨不便,朱祁鈺就記得一次鳥銃操演中,大明的軍士就在逆風的情況下,被火門大開的火藥眯了眼睛。

傳統的鳥銃是火繩槍,往往有被風雨飄溼而不能一發者,亦有未及照星而誤發者,自生火銃的優勢就在於風雨不及飄溼,緩急可應手。

銃機由火繩銃機改爲了燧石銃機,這完全得益於大明簧鋼質量和產量的穩步提升。

這是大明第一批量產的、有戰鬥力的自生火銃隊,朱祁鈺親手開啓了排隊槍斃的火藥時代。

而五尺餘長的火銃,配有不到半尺的插管式的銃刀,寒光閃閃。

銃刀在兵部各大軍器監開發的時候,充分的考慮到了戰場使用環境,和多方走訪了前線戰士,最終定型爲了半開刃,或者假開刃。

也就是說銃刀,並不鋒利,其主要作用就是刺,而非砍劈。

當軍隊的火銃手有了銃刀之後,在百人爲作戰單元的大明團營中,原本充當保衛工作的三十三名長矛手,全部更換成爲了火銃手。

這樣一來,一個百人作戰單元的火銃手就從原來的三十名,增加到了六十三名。

頗有精氣神的大明軍列走過洪武門的時候,朱祁鈺的火力不足恐懼症,被治癒了一些。

而增加的第二個陣列,則是大明的火炮陣營,這個陣營的火炮似乎與大將軍炮無二,萬國城趕至南衙的使節,並不清楚如此相像的兩種火炮,爲何會要單獨列陣。

黎思誠也覺得有些莫名其妙。

朱祁鈺卻清清楚楚的知道,這兩種火炮使用的炮彈完全不同,最後出列的大將軍炮,使用的炮彈,是大明的開花彈。

在開花彈發明之前,大明的火炮都打的實心彈,鉛鑄炮彈,雖然貫穿能力極強,但是破片殺傷能力幾乎等同於零。

而現在從朱祁鈺面前走過的開花彈大將軍炮,則是得益於延時引信、鋼鐵質量提升等多種因素影響,最終研發成功。

射程爲兩百步、破片傷害在十步之內、內有八百餘枚鋼片、爆碎傷人。

這種開花彈的殺人能力並不強,但是傷人能力極佳,在戰場,最難處理的永遠不是死人,而是傷員。

傷員過多而不處理,士氣就會大跌,甚至引發譁營軍變,而處理傷員,最少要耽誤一個人去照顧,而且還會影響行軍速度。

朱祁鈺非常滿意的看着開花彈大將軍炮走過洪武門前。

大明的講醫堂和巾幗堂,其實最近畢業了一批女兵,這也將是整個世界上,誕生的第一批女兵,她們是醫護兵,專門負責處理軍隊駐紮之後的防疫與傷病等事,極其專業。

本來朱祁鈺打算在這次天明節的閱兵陣營中,增加女兵陣列,但是在綜合考慮之後,女兵陣列,並沒有出現。

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眼下,醫護兵的作用還沒有體現,醫護兵的規模還很小,這個時候就把醫護女兵拉出來,就等同於半場開香檳,提前慶祝了。

而且還會遭到衛道士的口誅筆伐,但若是有了成果,再用效果堵住這幫衛道士的嘴,那就再合適不過了。

這一個火苗已經種下,朱祁鈺相信不久的將來,醫護女兵就可以堂而皇之的出現在大閱之上。

在大閱之後,朱祁鈺乘坐大駕玉輅前往了孝陵祭祀。

祭祀之前,他需要先到了天地壇祭祀天地,在前往孝陵的路上,朱祁鈺的車駕,路過了孫權的墓,朱祁鈺看了眼孫權的碑文。

孫權有個外號叫孫十萬,因爲他起兵十萬進攻合肥,結果守合肥的守將是張遼。

張遼帶着八百人衝陣,差點把孫權給殺了。

如果一次還好,孫權在撤退到逍遙津的時候,張遼來了個梅開二度,故技重施,又帶着八百軍士再次衝鋒,差點又把孫權給殺了。

自此張遼獲得了張八百的外號,孫權這孫十萬也算是坐實了。

對於這一戰,其實朱祁鈺略微有些同情孫十萬,畢竟作爲張遼逞兇的背景板,孫十萬被人嘲笑了千餘年。

朱祁鈺同情孫十萬的原因,其實是孫十萬圍困合肥的時候,軍中發生了大疫,導致軍心不穩,人心惶惶。

張遼非但不投降,還敢還擊,確實打的孫十萬措手不及了,當然這掩飾不了吳太祖孫權很菜的事實。

所以,大軍調動,防疫真的很重要。

爲陛下牽馬墜蹬的朱儀,還在路過孫權的墓時,上前敬了香火,畢竟是守門神,多少也要跟着明太祖高皇帝沾點光。

朱祁鈺站在孝陵的神道碑前負手而立,至少他這個景泰皇帝沒有給朱元璋丟臉跌份,畢竟有稽戾王珠玉在前,到了下面,他絕對不是捱打的那個。

朱祁鈺站在神道碑前,坦坦蕩蕩的走進了陵園,他無愧大明的列祖列宗,問心無愧。

大明交到他手裡,對大明上上下下,裡裡外外都是個不錯的結果。

朱祁鈺看着香火冉冉升起,喃喃的說道:“高皇帝啊,現在是景泰九年,咱還在位置上,去年一年,沒有人謀叛,也沒人敢謀叛。”

“您老人家一個人在這邊,確實蠻孤單的,但是這事得怪文皇帝,是他遷都,皇陵都到那邊了。”

“眼下咱要打安南國了,您當年定下的不徵之國,咱得破例了,其實沒別的,就是不把安南打下來,咱心氣兒不順,大明也氣兒不順。”

“那黎利的孫子跑來跟咱饒舌,咱沒說爲什麼要讓安南變成這個模樣,咱就是讓他們民不聊生,他們才知道對大明感恩戴德。”

“這幫外番蠻夷,有一個算一個,都是白眼狼,咱不想慣着他們,得讓他們長點教訓。”

“若是您不同意咱攻打安南,就降道雷,告訴咱,您老人家不樂意。”

“要是您不劈,咱就當您同意攻打安南了,反正這事兒吧,文皇帝也幹過。”

興安面色嚴肅,恭恭敬敬的站在陛下的身後,他受過專業訓練,一般是不會笑的。

陛下顯然在強詞奪理,高皇帝都龍馭上賓了,還管得着凡間的事兒?

要是能管,那當年文皇帝靖難的時候,高皇帝早該降下天雷了。

朱祁鈺走出了享殿,看着萬里無雲的天空,輕笑了一下,這二月二還沒到,怎麼可能會有天雷?

確實沒有雷劈,天氣一直很好。

朱祁鈺權當高皇帝同意了他征伐安南的計劃。

黎宜民也派出了自己的使臣範文巧,簡單的訴說了黎宜民的要求。

朱祁鈺不是很理解,黎思誠都在軍備了,黎宜民卻要將所有的現銀帶回去,而不是換成軍備。

“黎宜民在升龍城爲王,的確擁有更大的優勢,但是他沒有足夠的軍備,朕很難認爲,他可以打得過黎思誠。”朱祁鈺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範文巧嘆了口氣,無奈的說道:“尊敬的陛下,我們也是如此諫言的,但是國王他…並不同意。”

如果黎朝的老大和老四,打得不夠激烈,打的不夠精彩,打不出各方的風采,不往死裡打,朱祁鈺怎麼爲他們鼓掌呢?

“黎宜民的記性好不好?”朱祁鈺忽然拋出了一個奇怪的問題,而後補充道:“聽說,黎宜民在升龍皇城內,對福祿三寶特別喜愛。”

喜歡並且享受福祿三寶的人,根據解刳院的研究,記性都非常的差勁兒。

今天的說過的話,三五天之後,就完全記不起來了。

“還好…吧。”範文巧滿是猶疑的說道。

朱祁鈺有些奇怪的問道:“真的還好嗎?”

“不太好。”範文巧只好選擇了實話實說,黎宜民的記性確實不怎麼好,常常前幾日說過的事兒,過一兩天,就忘了大半。

柳溥也勸過幾次,勸說無果,也就隨他去了。

朱祁鈺點頭說道:“那就好。”

“你帶軍備回去便是,朕自會給使臣敕諭,令袁指揮去和黎宜民分說此事。”

範文巧作爲老臣,他能不知道軍備的重要性?

大明清汰的二手貨,甚至是報廢品,那也是一等一的好貨,就比如永樂造的手銃,在安南,那和白銀等重!

清化黎思誠虎視眈眈之下,帶回去銀子,不就成了升龍屯糧屯銀,清化屯銃屯兵?

到時候,都是給他人做了嫁衣。

但是黎宜民那個暴虐的性子,讓範文巧抗命不尊,他是沒那個膽子的,但是大明皇帝都說了要讓使臣去分說,那這個抗命之事,就不歸他範文巧背鍋了。

黎宜民他要是有膽量,來南衙找陛下說理來!

“陛下,臣有一事不明,斗膽請教陛下,臣在黎朝任刑名主事,至今不明一事,大明律中關於夜深無故入人家,非奸即竊的規定。”範文巧說起了刑名。

朱祁鈺一頭霧水的問道:“到了夜裡,無緣無故入別人家,非奸即盜,有什麼難理解的嗎?”

範文巧疑惑的問道:“大明律:夜無故入人家,鞭四十。主人登時殺之,勿論。那咱們大明辦案的衙役、捕快和緹騎們,半夜也能無故闖入人家嗎?”

朱祁鈺看向了盧忠,這個刑名部分的具體解釋和執法界限,他還真不是很清楚。

盧忠俯首說道:“稟告陛下,緹騎亦不能入,除非陛下批文抓人方可。”

朱祁鈺認真的理解了下這個法律條文,纔對範文巧問道:“不知還有疑慮?”

“沒有了,臣叩謝陛下解惑。”範文巧恭敬的行禮,他在黎朝負責刑名,對很多的條文,都是似懂非懂,尤其是這一條,他困惑了十數年,終於解惑。

朱祁鈺忽然想起了那條著名的謠言: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

論保護私權這塊,還是得看大明。

夜無故入人家,非奸即盜,殺之勿論,是明確的大明法律條文,夜間也是不能踹門搜查的,但是可以批捕。

到了皇帝親自下敕批捕,基本都是板上釘釘,證據確鑿之時了。

次日的清晨,朱祁鈺的車駕從南湖別苑出發,向南而去,大明皇帝再次南下了!

這一次的南下,陛下將從南衙至杭州,再從處州府入福建至廣州,繼續南巡。

走的時候,南衙耆老、遮奢豪客、勢要豪右、富商巨賈無不歡慶,這位殺神終於走了!

陛下每天待在南衙,就像在他們的脖子上掛了一把刀一樣,讓人時時刻刻擔心至極。

朱祁鈺的車駕緩緩南下的同時,大明的水師也一併從松江府、寧波市舶司開始向南開拔。

大明郡縣安南之事,從景泰八年任命陳懋爲徵夷將軍時,已經悄然開始。

朱祁鈺從處州府入建寧府,第一次進入了這片他登基時,仍有百萬民亂的土地。

第857章 緣,妙不可言第三百八十一章 安心求道能立命 知行合一得始終第一百二十六章 誇,誇上天去!(均訂加更)第738章 軍備?哪有銀子來的痛快?第736章 一個安南,兩個國王第813章 賞罰利害,五刑之闢教之末也第806章 金戈鐵馬的馬,原來真的是鐵馬第二百三十九章 陛下,有人造反了!第五百一十八章 哪有同黨?都是陛下的臣子(恭賀“打磨z”成爲本書盟主!)第三百三十七章 原來陛下如此辛苦第952章 望之頗似人君第972章 弗里敦總督在里斯本第五百一十一章 若力有未逮,必引頸自戮第一百七十四章 炸第788章 機器一轉,人心不古第一百八十七章 喜寧伏誅第715章 開海一念起,剎那天地寬第三百四十七章 吾願和南衙共存亡第二百五十三章 于謙不咬餌第二章 喋血奉天殿第三百四十八章 英明神武的大皇帝陛下君臨他忠誠的應天府第752章 工匠貴族化?還有這種好事?!第833章 每天一個朝堂小妙招第三百八十九章 翻譯翻譯,什麼叫心安立命!第二百零九章 兵貴神速第二百章 高端洗地法第974章 天生的航海家抵達古巴島第三十七章 布仁行惠議第一百九十一章 朕許他們造反,但必須納稅!(感謝冷面冷心宋家郎!)第955章 朕不信,除非你們打一場第四百九十九章 莫道石人一隻眼第980章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第835章 時過境遷,景泰年間與正統年間大不第三百零六章 歲不能災第八十八章 跳着腳的作第二百六十四章 在算學上,繼往開來第五百三十六章 在讓人失望的這件事上,從不讓人失望第二十六章 逼朕殺人第942章 陛下威武!大明軍威武!第二百八十四章 敢殺我的馬?第二十一章 內三關根本守不住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明皇帝也不行!第906章 俗不可耐大皇帝第六十九章 撤撤撤,連夜拔營!第920章 禁牙行 禁菸 摘鈴鐺第738章 軍備?哪有銀子來的痛快?第840章 一輩子在走別人鋪好的路第三百七十五章 四萬裡水路第924章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第八十九章 你在教朕做事?第794章 成爲一個對大明有用的人第710章 官選官到世襲的橋樑第六十三章 朕不得不爲第四百九十四章 寒磣,很寒磣第三百一十章 戰前有動員、戰後要總結第五百六十九章 女子學舍第一百四十九章 春暖花開時,沒一個好消息!第726章 天下第三強軍第二百零二章 天怒人怨的政令第769章 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第841章 天下第一陽謀?第988章 生命的“薯光”第906章 俗不可耐大皇帝第三百九十七章 瓦剌西進第五百九十九章 顒顒十目窺,齪齪千人指!第五百六十二章 大皇帝的至仁之心第四百五十九章 三界靖魔大帝第五百三十五章 你在此溫酒,待我去去就回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朝棄民是不是大明臣民?第871章 先上一道開胃菜第四百五十四章 在景泰年間做奸細,多少有點大病第975章 迷失方向和心靈迷航第972章 弗里敦總督在里斯本第三百零五章 十萬成丁十萬兵,一寸山河一寸血第851章 當皇帝,天分重要還是教育重要?第784章 大皇帝訓子第四百三十五章 人生,有很多的選擇第三百五十四章 陛下的應對第941章 玩歸玩,鬧歸鬧,不拿九族開玩笑推薦幾本書第737章 村裡的狗,都能吃上皇糧!第一百三十五章 那太子呢?第四百九十六章 陛下,奇觀誤國啊!第863章 沂王,琅琊王第802章 信我者信,非我者非第四百三十六章 春秋有魯、樑之綈舊事第一百八十三章 殺人必須誅心第一百一十三章 重鑄蒙兀榮光!第672章 文人曲筆,是非黑白顛倒說第五百一十章 在流乾最後一滴倭國武士的血之前,決不投降!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陽再次升起第一百六十章 勳戚一體,勳戚互援第五百二十五章 王復點檢軍馬,大石天山狩獵第四百三十五章 人生,有很多的選擇第四百六十六章 等速、等距、等速度比螺旋線第四百一十八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四百五十六章 候風地動儀的成功復刻第一百六十四章 勳章…又見勳章!第五百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王諮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