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還天下萬民一個太平盛世!

朱瞻墡作爲監國,並沒有立刻調度錦衣衛進行收網,他還在等,等陛下離開京師。

雖然陛下說了聖旨已經頒下,他已經是監國了,有調動錦衣衛的權力,但是陛下仍在京師,那陛下就是京師唯一的天!

忠誠!

這個時候調動錦衣衛,豈不是遂了陛下的意?

就如同站在北鎮撫司門口,大聲的叫喊着,孤,襄王要造反!

他襄王做事,向來保命爲先。

費亦應很快就趕到了講武堂,十分利索的行了個三拜五叩的大禮,三呼萬歲,長跪不起。

朱祁鈺打量着費亦應,這是一個很精明的商人,即便是考中的進士,依舊不掩其商人底色。

“平身,朕叫你來,是讓你說說當初拆股認籌的做法。”朱祁鈺叫費亦應來,就是想了解費亦應倒騰股權拆股認籌的細節。

費亦應不敢欺君隱瞞,自然是竹筒倒豆子,從頭到尾,說的明明白白,怎麼空手套白狼,怎麼寅吃卯糧,用三十萬銀幣滾到了七百萬銀幣的盤口。

朱祁鈺聽着不住的點頭,費亦應是個很精明的商人,是風口上吹上天的那頭豬。

可惜,他摔得也很慘,被魏國公放棄,被同姓之人背後狠狠的捅了不知道多少刀。

“聽說橫林費氏請你回去主持大局,伱怎麼想的?”朱祁鈺拿着茶杯,看着費亦應問道。

費亦應一愣,隨即搖了搖頭說道:“陛下有所不知,當初臣一心科舉,好不容易中舉,可是父親死的不明不白,只好扛起了費氏大旗。”

“這家主之位一坐就是十年,費氏從當初朝不保夕,到今天如此規模,臣不自謙,是臣之功,若非如此,他們也不會叫臣回去了。”

“臣對得起他們了,既然他們要家主之位,臣給了,就沒想着再拿回去了。”

費亦應的語氣不疾不徐,泰然自若,橫林費氏跟他費亦應有什麼關係?

他對的起橫林費氏的養育之恩。

朱祁鈺這才點頭說道:“你這次隨行護駕,隨朕南下。”

次日的清晨天剛剛矇矇亮,大明皇帝的車駕就收拾停當離開了泰安宮。

這次扈從南下的第一臣工,是大明少保于謙和最近嶄露頭角奪得了冠軍旗的成國公朱儀。

于謙作爲大明實質上的宰相,百官之首,京營總督軍務,留在京師,即便是于謙自己不想當皇帝,也會有人給於謙黃袍加身。

給於謙黃袍加身,不是爲了讓于謙真的做皇帝,是爲了殺掉于謙。

大明皇帝的護城河實在是太過於厚重了,于謙作爲這一切的基石,用黃袍加身的方法殺掉于謙,是再好不過的選擇。

很可惜,這一次於謙再次扈從陛下南下,不給任何人機會。

皇太后、崇王朱見濟、稽王朱見深,也在扈從的路上。

只是,朱見濟和朱見深走的路線和朱祁鈺並不相同。

崇王和稽王將會從永安門出,至保定府、真定府、從大名府入河南、過河南府、開封府、從南陽府入湖廣、過襄陽府、德安府、從武昌府沿長江而下,至南衙與皇帝回合。

而朱祁鈺作爲皇帝,依舊延着當年親征平叛的路線,出朝陽門至通州,延運河而下,過濟南府不入、直奔徐州、淮安、揚州入南衙。

一如當初大明軍分兵兩路平叛。

夜色漸淡,白象拖着先導車,朱儀扛着龍旗大纛坐在白象之上,身後是旌旗招展,無數的旗幟在風中獵獵作響。

悠揚的號角聲在朝陽門的城頭吹響,擂鼓之聲,響徹城頭,無數的前腔封死的禮炮,點燃了火藥,轟鳴聲傳遍了全城。

嫡皇叔、襄王、監國帶領這文武恭候在朝陽門外。

文官以胡濙、王直爲首在朝陽門的北側,寧陽侯陳懋帶着勳戚、負責守備京師的楊俊帶領着四威團營的四名指揮使站在南側。

楊俊想要扈從陛下南下,但是最後昌平侯的身份,讓他只能留在京師。

太監們聲聲傳遞着陛下駕到,陛下的大駕玉轤出現在了朝陽門外。

朝臣們行三拜五叩大禮,恭送陛下南巡。

朱祁鈺極爲平靜的站在轤車之上,示意羣臣平身,興安又唸了勉勵羣臣的聖旨之後,整個車駕緩緩向着通州府而去。

等到離開了朝陽門,朱祁鈺示意車駕暫止,他換上了曳撒服,這是一種大明的戎裝,也是韃清黃馬褂的原型,衣式較緊窄且下裳亦較短,便於騎馬。

曳撒服和飛魚服,莽服這類一樣,都是御製賜服,能獲得賜服的文武都是深受皇帝信任的人。

朱祁鈺其實很不喜歡禮部折騰出的歡送儀式,他比較討厭這種繁文縟節。

朝臣們很忙碌,朱祁鈺也趕行程,這大早上,折騰了將近兩個時辰,這個大的儀式才結束。

朱祁鈺稍微流露出一點不願意朝臣迎送的意思,禮部尚書胡濙就直奔講武堂聚賢閣,講了一大堆的道理,國之大事,在祀在戎,陛下不能只重視戎事,而忽略禮儀。

胡濙年事已高,朱祁鈺也不願他爲了這些事着急上火,便應了胡濙。

該配合演出的時候,不能視而不見。

朱祁鈺的隨行人員並不是很多,把侍寢兼太醫的冉思娘主僕算上,他這次南下,扈從人員不過千人。

而且沿途除徐州外,不入城池,沿途一應巡撫、三司、府州縣主、佐貳不用接駕。

徐州乃是四戰之地,南衙的門戶,這裡是必然要進城的,而且朱祁鈺在這裡,還有行宮,依雲龍山而改建。

之所以不讓地方官員覲見,絕對不是朱祁鈺要趁機休假,想要摸魚,而是沿途接待,靡費消耗極大,這些接待他這個皇帝的花費,最後都要加諸到百姓的頭上。

承受代價的,永遠是那些最窮的百姓。

朱祁鈺打馬前行,看着通惠河上,極少的漕船,有些感慨的說道:“於少保,上次朕出朝陽門,還是在景泰三年,御駕親征,即便是南衙僭朝作亂,但是這通惠河上,百舸爭流,無數的縴夫喊着號子,拉着平底漕船,日夜忙碌。”

“朕還記得當日的情景。”

“今日冬序至,咱大明一無戰亂,二無天災,這漕船隻有這麼二二三三,朕之過也。”

朱祁鈺想到了柳七的失業,擁有一定生產資料的柳七,都因爲沒有生意,不得不賣到了漕船,躲避這凌厲的冬序。

即便是通過海路而不是通過水路的江南米粱,一般也會來到通州集散。

所以這漕船少了,是冬序的原因,並不是時節的緣故。

“這怎麼是陛下的過錯呢?是臣等未能輔佐陛下開創蒸世,乃大明百官之過。”于謙非常確信的給大明冬序定了性,是百官的錯。

陛下不會有錯,陛下也不能有錯。

大明朝臣沒應付過這種事,能夠借鑑的歷史經驗也非常的少,羣臣們也都非常惶恐,他們也是第一次面對冬序。

“錢荒引起了恐慌,大明上到勢要豪右,下到普通百姓,都是持幣觀望,現錢爲要。”

“這導致了大明貨幣的流動性不足,通渠堵塞,這百貨自然不通,這冬序之凜冽,比朕想的還要嚴重。”朱祁鈺看着通惠河兩岸吊着的黑眚,這都快九年了,這吊黑眚的的旗杆,只剩下了旗杆,但是依舊沒人拔掉它們。

李賓言所言的冬序,是一種國家狀態,不僅僅是經濟,還有軍事,政治,文化、科技等諸多領域。

在狹義的經濟領域,冬序就是後世的經濟危機。

在朱祁鈺看來,經濟危機是經濟活動的一種常見想象,而且在肉眼可見的未來裡,長期存在,這是一種社會活動的必然,並不會因爲你的社會制度而改變。

確切的說,在朱祁鈺這個皇帝的眼中,無論是什麼樣的理想國或者大同世界裡,四時之序,就會如同四季一樣周而復始,經濟危機也不能倖免。

朱祁鈺坐在奉天殿的寶座上,根本看不到冬序之下大明經濟的現狀。

一出城就看到了。

其實在安排陛下出行的時候,胡濙曾經和于謙商量過,要不要找一點百姓在通惠河上拉動漕船,製造一種繁榮的假象。

這種裝門面的做法,遭到了于謙的反對。

不是于謙不懂如何應付巡查,他在地方幹了二十五年,巡撫、巡按御史一波接着一波,于謙知道這是一種迎檢的規矩。

于謙主要是怕瞞不住陛下。

陛下又不是稽戾王,能被這種伎倆給騙了?

朱祁鈺勒着黑馬,看着通惠河,眉頭緊鎖。

通惠河是大明政治的晴雨表,只要通惠河堵塞,那朝中必有奸佞!

從永樂年間遷都起,就是如此。

比如永樂、宣德初,這條河就不會堵塞,但是到了宣德末年,正統年間,這條河堵的一塌糊塗,黑眚這種妖魔鬼怪都出來嚇跑了閘夫。

因爲京師人口衆多,從通州向京師販賣糧食是門大生意,只要人主昏聵,朝中山頭林立,黨爭不斷,這條河就會堵塞,因爲有人要賺這個黑心錢。

現在,這條河,成爲了大明經濟的晴雨表,通州是大明北地貨物集散的重中之重。

無論是從密州市舶司還是從津口來的海貨、從運河水路來的陸貨,都要在通州集散。

這條河不忙碌,那證明大明的經濟出現了問題。

坐在千燈瓊華輦上的孫太后,打開了車窗,看着策馬前行的庶孽皇帝,對着通惠河和于謙反覆溝通着什麼,心中升起了許多的怪異感。

如果當初坐上皇位的是郕王,而不是她的親兒子,大明會不會更好?

這個念頭稍起,孫太后就慘淡的笑了笑,合上了車窗,轉動着手中的佛珠,閉目假寐。

如果當初登基的真的是眼下的陛下,大明也不會更好。

稽戾王初登基的時候,才九歲,主少國疑,張太皇太后還活着,而且是臨朝稱制。

稽戾王把朕與凡殊,理解成了他是聖天子,不是人,很大程度上是內廷外廷的共同選擇。

大明皇帝的權柄實在是太大了,內廷外廷一直認爲,應該把權力關在籠子裡。

可是…帝制之下,把皇帝關在籠子裡,培養成爲一個廢人,不利於天下,更不利於社稷。

那利於什麼?唯獨利於內外廷操持權柄。

君父?

那也要有本事才能當。

時也,命也。

孫太后有時候就在想,陛下爲什麼不把她殺了,到時候對外就說暴疾而亡,這樣一來就永絕後患了。

但有時候她也在想,她不過就是個婦人罷了,她對皇帝能有什麼威脅呢?她值得陛下冒着大不孝失德的風險弒母嗎?

她沒什麼能威脅陛下的,命婦的權柄早就交給了汪皇后,她無事一身輕,她的懿旨現今沒有任何的效力。

等到稽王朱見深長大了,再反攻倒算?

不說其他,就朱見深本人願不願意還得兩說。

朱見深不糊塗,當初稽戾王的死,到底是自己作的丟掉了江山,還是當今陛下不顧親親之誼,弒君殺兄奪位?

是殺父之仇?還是稽戾王自絕於天?

朱見深這個年紀,已經在讀《公德論》了,他想的很明白。

她孫太后只是一個婦人而已,早已經沒有了興風作浪的本事。

陛下帶着她一起南下,只不過是爲了朝中局勢穩定,防患於未然罷了。

朱祁鈺策馬前行過通州而不入,帶着緹騎們奔馳在官道驛路上。

官道驛路上原本絡繹不絕的商隊,變得稀少了起來,看起來頗爲寒酸,人氣凋零。

“冬序凜冽,遠超朕的預想,我們得加快行程,早日趕到南衙了。”朱祁鈺接過了興安遞過來的水壺,目光炯炯的看着南下的路,眼中晦暗不明。

大明的經濟體系是十分薄弱的,冬序的危害,的確很大,但是遠沒到這種地步。

顯而易見,勢要豪右們並不打算束手就擒,玩起了老套但有效的挾百姓以迫皇帝的把戲。

讓大明的情況看起來更糟糕一些,讓大明的暴君早日改悔。

改掉那些御製銀幣、官邸法、農莊法、利柄法、考成法、官紳一體納糧、錢法、在廷文武百官家眷不得營商、反腐抓貪等等暴政。

還天下萬民一個太平盛世!

那時候,萬民一定會用最肉麻的方式,來歌頌皇帝的偉大和聖明。

他們眼中的萬民,並不包括大明的普通百姓,他們眼中的萬民,只有他們自己這些佔據了分配地位的肉食者。

那些卑賤的百姓只配被朘剝,只配給大善人們提供優渥的物質基礎,充當人肉電池罷了。

朱瞻墡,是大明至德親王,在佔據分配地位的肉食者的食物鏈中,站在了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

作爲大明皇帝的嫡親王,他一步步走到現在,在去貴州之前,也不過是有我之人,可是貴州之行,他從烏江沿途的碼頭集散,悟到了利柄論對朝廷的重要,隨後在貴州實踐了他的理論。

至此,他便是無我之人。

他求的東西並不多,作爲嫡皇叔,他想活着,所以他從頭到尾敢監國卻不敢拿陛下七品通政議政的腰牌,通政議政可以體察民情,參與政務,那代表着陛下所有國策的基礎,從大明最廣大的百姓利益出發。

當然,他襄王更想做點事,不想被藩禁圈禁在小小的王府之內,一輩子不出門。

朱瞻墡站在朝陽門外,看着車駕遠去的身影,站直了身子,挺直了胸膛,大聲的說道:“羅長史,走,上任監國!”

“錦衣衛右都督駱勝,提攜三名緹騎千戶,按名單緝拿入北鎮撫司。”朱瞻墡走入了講武堂聚賢閣,首先叫來了錦衣衛右都督駱勝。

永州駱氏,自靖難之後,一直是錦衣衛中重要的一股力量,祖祖輩輩都在錦衣衛當差,官職基本都是錦衣衛指揮使之職。

駱勝在某種程度上,算是世襲武勳,雖然無爵位,但是官位,自打永樂年間就沒變過。

盧忠深受陛下信任,掌管整個錦衣衛內外,那駱勝到底是什麼樣的態度呢?

朱瞻墡交給駱勝的名單是真的,也是假的。

名單之上,不過是養濟院貪墨案的不太重要的經紀買辦和一些小門小戶,只有一戶是算得上勢要豪右。

朱瞻墡就是拿這一戶試探駱勝,這一戶沒什麼特別的,駱勝的正妻父親涉及其中罷了。

一面是親親之誼,一面是君臣大義,一面是妻子的孃家,一面是大明官辦的養濟院,駱勝到底是忠於大明忠於陛下,還是忠於自己?

換句話說,朱瞻墡下了餌,就看這駱勝到底咬不咬鉤了。

第二百八十章 爲大明盡忠第841章 天下第一陽謀?第994章 走出去和帶回來第728章 陛下,要不再等等?第三百三十章 賊,全是賊!偷,就硬偷!第六百零六章 海貿,比賭坊一直贏還賺錢第八十二章 十七歲,十七歲啊第718章 謹防嫡皇叔被造反第四百零八章 喜事喪辦第二百五十四章 密州市舶司第七章 《帝範》李世民著第648章 棄西域,則天下難安第724章 用愛消滅仇恨第四百九十五章 哪裡需要哪裡搬第二百九十二章 京中有善口技者第三百九十八章 吾與大石同在!第五百零六章 三皇子外公,能賣多少錢?第六百一十六章 《寰宇通志》第五百三十五章 你在此溫酒,待我去去就回第856章 人間正道是滄桑第五百一十章 在流乾最後一滴倭國武士的血之前,決不投降!第六百二十七章 時代的悲劇第三百八十三章 暗流涌動的規矩第952章 望之頗似人君第701章 夫人,你也不想你的夫君成爲流浪武第二百九十四章 再不跑,他們就跑不掉了第一百三十五章 那太子呢?第九十八章 土木堡冤魂第二百五十八章 大明白和大糊塗第872章 人在家中坐,雷從天上來第650章 論跡不論心,論心無完人第755章 騎驢的夫妻和坐轎子的李白第五百零八章 沒有失去就沒有獲得第868章 當了這麼些年的狗,豈不是白當了?第六百二十五章 皇帝陛下,不覺得羞愧嗎?第三百章 夫尊於朝,妻榮於室第二百零三章 這稅,襄王府納了!第938章 如此二十九載,直到大廈崩塌第八十二章 十七歲,十七歲啊第四百零二章 貳臣賊子的一般下場第八十八章 跳着腳的作第五百七十二章 武,夫文止戈爲武第五百二十章 這天底下最難得是兩個字是:知恥第839章 讓你體面你就體面第一百八十章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第五十二章 英烈冊與英烈祠第一百零一章 朕躬安(求訂閱)第六百零三章 都是有頭有臉的人,誰不要個臺階?第971章 祥瑞?不,是專利!第三十七章 布仁行惠議第四百五十六章 候風地動儀的成功復刻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明皇帝也不行!第999章 以自我爲中心的朱見治第五百零一章 是他先動的手!第827章 堂堂亡國之君,名不副實第825章 敲打敲打,自然要連敲帶打第三百五十章 朕已經講的如此淺顯易懂了,你還不明白?第911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第819章 倭國亂不亂,我袁彬說了算!第721章 有道之國,務在弱民第845章 開門,自由貿易第840章 一輩子在走別人鋪好的路第二百一十章 授勳放賞!第二百七十七章 得加錢第六百三十八章 大明的基石不能有任何鬆動第915章 問出奇怪問題的皇帝陛下第995章 我李賓言能有今天,全靠聖眷第711章 世世相保,垂利無窮第909章 以糧草爲餌,貪功冒進第904章第807章 馳道所及之地,皆爲大明疆土!第一百九十九章 利益分配原則第四百六十九章 椰子大王第709章 松江府匠城有路燈第943章 魏景陽什麼東西,也敢用景泰二字?第881章 昂貴二字都顯得廉價第四百零二章 貳臣賊子的一般下場第824章 官船官貿,再下西洋第962章 自由之城—弗里敦第三百一十五章 養寇自重 (賀“蜷縮被窩中”成爲本書盟主)第933章 海上唯一的規矩:誰的拳頭大,誰就第五百四十五章 因私廢公,非朕之所欲也第824章 官船官貿,再下西洋第三百七十一章 改土歸流的本質第六十八章 士農工商,高低貴賤第四十一章 實踐才能出真理第七十六章 你甚至不肯叫我一聲…勳宗!第978章 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第四百零六章 第一次海戰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見,荊軻刺秦第五百三十章 勞動使人自由,工作賦予人權第三百六十七章 看他煤山崩第六百二十三章 百舸爭流千帆盡,波濤在後岸在前第四百五十九章 三界靖魔大帝第972章 弗里敦總督在里斯本第693章 窮生惡計 富生良心第二百七十三章 只道當時是尋常第二百四十二章 臣請陛下殺人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明皇帝也不行!第三百六十八章 拆分南直隸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