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九章 取之於民易,用之於民難

“是出什麼問題了,必須要陛下前往才能解決嗎?”于謙對朱祁鈺太瞭解了。

這位皇爺爺也就親征離開了京師一次,其餘時間都待在京師裡一動不動。

這是大明的政治體系造成的,朱祁鈺還沒有合格的繼承人可以監國,所以必須在京師,就像大軍征伐,武清侯石亨不能衝鋒在前, 需要坐鎮中帳一個道理。

陛下要動,那證明南衙發生了讓皇帝陛下擔心的問題。

朱祁鈺示意興安取來了一本厚厚的賬本,這是大明寶源局、兵仗局、寶鈔局三局合併之後隸屬於戶部的銀司一本賬目,由孫炳福完成。

孫炳福是朱祁鈺當初巡查寶源局的時候發現的一個人才,銀兩過手,就可以明白其中斤兩、成色和銀路的幹吏。

這位幹吏,人在南京, 應天寶源局主事, 現在銀司的郎中。。

于謙翻開了賬目,看了大約半個時辰,終於放下了賬本,明白了皇帝陛下的擔憂。

宗族也好,邪異宗教也罷,這些都是歷朝歷代都有的問題,處置起來,也有規律可循,可是孫炳福搞出的這一套,確實是前所未有的新問題。

“朕有時候就在想, 朕行錢法,到底是對,還是不對。”朱祁鈺收起了賬本,撥弄着桌上傾斜的地球儀,嘆息的說道:“阿基米德曾經說過,給我一個支點, 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

“孫炳福做的並沒有錯,可是朕很擔憂。”

阿基米德應當是沒有說過這句諺語, 因爲證明的確是個球, 即便是在大明也是度數旁通的最新成果,李賓言還沒有走到天邊看看之前,讓大明百姓相信地球是個球,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

但是孫炳福找到了那個支點,應天府、松江府、密州市舶司、寧波市舶司、泉州市舶司、廣州市舶司的寶源局,最近在搞借貸和投資。

沒錯,就是字面意思上的投資。

寶源局納儲有年百分之三的利息,這部分的利息,最開始是從三成的鑄幣稅中支出,但是這些寶源局在孫炳福的領導下,在景泰四年開始了自負盈虧,在景泰七年開年,孫炳福上交了景泰六年的利潤,共計兩百五十萬銀幣的盈利。

兩百五十萬銀幣什麼概念?

僅僅上交的這些利潤,就可以養於少保的九重堂兩千七百餘年,可以養到公元4235年。

可以在不大肆徵調民夫的情況下完成靖安省所有的水利項目,可以組建七到八個官廠。

于謙頗爲驚訝的說道:“孫炳福果然是個賺錢高手,這些銀幣、銀兩已經入京了嗎?”

朱祁鈺點了點頭,戶部左侍郎沈翼已經入庫,計省經過了全面審查之後,朱祁鈺纔對于謙說起了此事。

寶源局自己賺錢了不是好事嗎?

朱祁鈺頗爲苦惱的說道:“於少保,當年南宋時候,趙構求財,南宋朝廷上下尚奢、競奢蔚然成風,朝廷將六十餘種與民生息息相關的柴米油鹽明礬等物,全都官營,最後鬧出了一斤煤兩百文的大笑話來。”

“於少保曾經跟朕說過,朝廷用度取之於民,上用一,百姓供百,這兩百五十萬銀幣入賬,朕心難安,哪怕是孫炳福說的千好萬好,朕不去看一看,朕寢食難安。”

兩宋兩次失天下,原因很多,但是和這官富民窮有極大的關係,官府朘剝過甚,最終失道天下。

朘剝必然存在,因爲階級永存,如何打通階級之間的上升通道,如何協調各個階級之間的矛盾,讓這種矛盾不至於失控,是朝廷的存在的前提。

從景泰四年到景泰七年,短短三年不到的時間,孫炳福不僅讓各地的寶源局轉虧爲盈,甚至結餘超過了歷年正賦折銀,朱祁鈺怎麼可能睡得着。

于謙有些奇怪的問道:“度支部戶部郎中王祜、內帑太監林繡等人的計省,賬盤明白了嗎?這些錢到底哪裡來的?”

朱祁鈺看着于謙頗爲無奈的說道:“賬本上無懈可擊,這纔是讓朕憂心的一點。”

“現在各地寶源局掌控的資產都在賬本上。”

大明將近九成的桐園、桐油作坊、桐油分銷;

大明除了官廠以外,將近七成的造船廠、煤炸廠、糧行;

大明除官辦織造局之外,將近六成的絲綢行;

南衙十四府將近五成的棉紡、錦織、屠宰、肉肆、海味、醬料、花果、宮粉、成衣、藥肆、扎作、棺木、故舊、陶土、鼓樂、皮革等等行當,都在這些寶源局的賬目之下。

寶源局在這幾年的時間裡,仔細的遴選項目,經過部議確定,進行投資換取回報,在投資之後,寶源局的幹事會對整個項目進行全盤梳理,並且涉及到了具體的管理之中。

寶源局取得了許多成功的項目,其中孫炳福親自負責的有桐油、造船廠、絲綢行棉紡行等等。

在孫炳福的奏疏中,在景泰八年交賬中,可以上交大約五百餘萬的利潤,而且這個增速將會在五年內達到千萬,此後以每年一成左右的速度增長。

大明現在每年流入的銀兩大約爲兩百萬兩,主要來源於倭國和婆羅洲,流入銀兩根本滿足不了寶源局的胃口,民間財富在快速集中到寶源局之中。

而且寶源局還在進行大規模的吸儲,這種吸儲隨着利息承兌,備受各地商賈的信任。

“皇叔曾經在邸報的次版上,寫過一份關於利柄論的社論,朕看過並且準刊,孫炳福就是利柄論的踐行者。”朱祁鈺對孫炳福的行爲進行了定性。

通過寶源局對大明各行各業進行投資,是朱祁鈺讓寶源局吸儲後做的事。

他本來以爲孫炳福會慢慢做,至少數年之後纔會有成效,但是孫炳福只用兩年多的時間,就做到了。

投資財政獲利頗豐,公共財政,與百姓息息相關的路政、教育、醫療等等行業,都可以加大投入,這自然是好事。

于謙不明所以的問道:“陛下,《荀子·君道》言,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這些錢貨只要用得好,大明的銀錢就如同溝渠中的清流,源源不斷,何來憂慮?”

大明眼下的幾大工程,靖安的水利、河南開封的治理黃河、雲貴川黔疏浚烏江、涉及數省的二十萬裡水路、四十萬裡道路硬化、官廠營建等等,都會把這些銀幣花出去,最後到百姓的手中。

這是大明財經事務的生生不息、源源不斷,大明內循環的初步形成,爲何陛下要如何憂心。

寶源局發展速度之快,讓朱祁鈺頗爲擔憂,他很擔心孫炳福在竭澤而漁。

朱祁鈺看着于謙,十分鄭重的說道:“朕爲何憂心。”

“以大宋爲例,大宋是富有了,百姓的負擔理應減少,但是兩宋之時,百姓們身上的枷鎖卻層層疊疊,壓得百姓喘不過氣來,兩宋上了史書的民亂,攻破縣州府的民亂就超過了四百餘起。”

“取之於民易,用之於民難。”

朱祁鈺和于謙說的是分配的問題。

兩宋的時候,朝廷的稅賦一年就超過了三千萬緡,折算成銀兩,也超過了兩千萬,而且累年增多,但是百姓們收入增長甚至漲不過通脹,藁稅都交不起,鄉部私求又數設名目,百姓苦不堪言,民亂不止,最終民不聊生,天下疲憊。

朱祁鈺當初行錢法,並不是想把大明折騰成大宋那般模樣,他更不想自己的政策,真的成爲亡國之策。

朱祁鈺並不想看到這個局面,所以他纔會憂心。

對於財經事務之事,于謙的確不如朱祁鈺,也就沐陽伯金濂在世的時候,才能和陛下討論幾句。

于謙沉默良久才十分確信的說道:“陛下,大明就是大明,大明不是大宋,也不是大唐。”

“大明就是大明。”

“陛下既然不放心,那不如南巡去看看吧,耳聽爲虛,眼見爲實。”

于謙最終同意了朱祁鈺南巡的想法,而且認爲很有必要。

“景泰八年的會試之後,再議南巡之事吧。”朱祁鈺還以爲于謙會激烈反對,沒想到于謙居然被這麼簡單的說服了。

于謙想了想解釋道:“臣是從國家之制的角度考慮,整個公權體系中,南衙剛剛四分,人心惶惶,陛下久離南京,南京幾十年未聞聖化,並非長久之計。”

“即便是南衙沒有寶源局之事,陛下也應當南巡,考民情戎政、問民間疾苦、蠲賦加恩賞、巡河視工況、觀民察吏治、閱兵祭祖陵。”

江南是整個大明最爲繁華的地段,也是大明最重要的糧倉,佔據了整個大明六成的米粱。

在朝廷財稅之中,僅僅南衙十四府,就佔了大明賦銀的三成,賦糧的四成,鹽稅的六成,如果再算上兩浙,說一句江南供養了整個大明也不過分。

如此重要的地方,皇帝卻看都不看一眼,大明南北之爭,朝堂和地方之爭,不出問題,才奇怪。

大明皇帝以薄涼寡恩天下聞,其中就有一條,大明太祖高皇帝的祖墳孝陵在南京,但是大明皇帝自從遷都之後,不再親自祭祀。

以孝治天下,是歷朝歷代的根基,大明皇帝也被稱之爲君父,但是君父卻從不親自祭祖陵,這的確給一些人留下了不孝的口實。

尤其是當今陛下,乃是弒君殺兄,不顧親親之誼殺三親王與天地壇前,雖然陛下不在乎,但的確是落人口實。

于謙喝了口水繼續說道:“陛下不提,臣等到韃靼諸事穩定之後,也要提議陛下,南巡天下,以安天下民心。”

“臣和胡尚書也溝通過了,胡尚書說在永樂、洪熙年間,就有天子守北衙,太子監南衙的慣例,但是仁宗、先帝宣宗皇帝早崩,稽戾王久不立太子,此事便不了了之。”

雖然永樂十九年才正是遷都,但是從永樂六年太宗文皇帝出南京城之後,就形成了天子守北衙,太子監南衙的慣例和基本格局,這也是朱棣決心遷都的重要原因。

仁宗皇帝朱高熾崩,當時的太子朱瞻基,就在南京監南衙,用了十五天的時間趕回了北衙,在路上還遭到了人在山東的漢王朱高煦的阻攔,這段時間襄王朱瞻墡第一次監國。

朱瞻基登基之後,朱祁鎮宣德二年纔出生,朱祁鈺宣德三年出生,朱祁鎮年幼登基,主少國疑,而朱見深又是庶長子,一直到稽戾王朱祁鎮被俘,朱見深才被立爲了太子。

所以這種天子居北衙,太子監南衙的基本格局,再無人提起。

在朱棣的構想之中,遷都之後,南衙的六部衙門,其實就是太子的東宮潛邸。

但是南京兩百餘年的時間裡諸事皆廢,成爲了法外之地,是不爭的事實。

朱祁鈺眉頭緊蹙的說道:“這也是能祖宗之法?”

“這就是祖宗之法。”于謙十分確信的說道。

朱祁鈺眼下用的應天巡撫和松江巡撫,宣德、正統年間,讓魏國公府監察南京,都不是解決之法。

太子監南衙諸事、天子南巡、南衙分立,纔能有效緩解南衙尾大不掉之勢。

“原來於少保是從國家之制考慮,謹受教。”朱祁鈺思慮許久,頗爲認同的說道。

于謙趕忙俯首說道:“臣惶恐。”

“朕要見一見奧斯曼使者,於少保稍待,興安,宣。”朱祁鈺說起了另外一事,他當然記得今天見康成志的事兒。

主要是關於羅馬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那顆滿是銅綠色鏽跡的紅蘋果,以及最重要的,奧斯曼王國蘇丹法提赫加冕稱帝之事。

利特斯德曼,也就康成志身穿儒服,披右衽一進門,恭恭敬敬的行三拜五叩大禮,俯首帖耳大聲的喊道:“臣康成志拜見四海一統大君、萬國之主,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祁鈺不動聲色的說道:“平身。”

“聽說法提赫準備組建一個突厥會盟,在諸多突厥部族酋長的見證下,登基稱帝,可有此事?”

康成志這起了半截的身子,立刻垮了下去,跪在地上,瑟瑟發抖的說道:“我王定是受了小人矇蔽和蠱惑,才如此行事,還請陛下寬恕。”

朱祁鈺極爲輕鬆的說道:“他離朕十萬八千里,他稱帝朕還能怎麼着他?”

“朕還能派兵打他不成?”

康成志真的是一腦門的汗,急中生智的說道:“陛下臣以爲傳言有誤,我王聚集諸多突厥部族會盟,應當是想做哈里發,而非皇帝,陛下如此翻譯,必然是有人居心叵測,還請陛下明鑑。”

康成志也是急中生智了,而且還告了通事堂一狀,通事堂是羅馬使者尼古勞茲主持,這樣一來,就合情合理了。

朱祁鈺嗤笑了一聲,當個皇帝還遮遮掩掩扯到了哈里發的頭上,哈里發是繼承者、先知的意思,大約等同於精神領袖。

蘿馬沒有皇帝,蘿馬真的不是羅馬正統。

第四百三十章 烏魯格別克天文表、六分儀第一百二十八章 申斥都察院第五百七十三章 日月永照!殺!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石,於少保下來戰書!第865章 由頭?由頭第七十五章 于謙,你比王莽還要王莽!第三百九十九章 呂洞賓與狗,大明與番夷第一百零四章 帝姬怨(求訂閱)第九章 皇權更替,腥風血雨第五百三十四章 山野銀山的名主第六百二十二章 《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第四百一十六章 中亞優秀的匹配機制第858章 被皇帝給擺了一道第734章 國之柱石?國賊也第一百九十八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996章 崇王 沂王,就藩海外第五百零六章 三皇子外公,能賣多少錢?第651章 還天下萬民一個太平盛世!第792章 夾帶越厚,問題越大第845章 開門,自由貿易第二百零二章 天怒人怨的政令第965章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第987章 天生的航海家完成了環球航行第六百零四章 在大明,唯有死亡和稅收不可避免第四百七十九章 與時偕行、與時俱化第二百八十二章 喪心病狂第902章 阿剌知院投降伏誅第四百八十二章 內外織染雜造局第三百三十五章 陛下你改悔吧!第五百三十六章 在讓人失望的這件事上,從不讓人失望第718章 謹防嫡皇叔被造反第924章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第663章 苦一苦大明百姓?第四百八十章 人啊,最怕一點利用價值沒有第五百六十章 大汗,你想做什麼!第六百一十二章 羅馬後繼有人第一百八十三章 殺人必須誅心第三百七十九章 扶持社稷擎天柱,平定乾坤架海樑第三百八十九章 翻譯翻譯,什麼叫心安立命!第949章 英雄就是英雄,不是權力的工具第六十三章 朕不得不爲第四百四十五章 是陛下抄襲我的理論!第八十二章 十七歲,十七歲啊第五百二十二章 旱地行舟第一百二十四章 在朱棣頭上動土第768章 天底下第一號惡人第695章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倍利,則無法無天第四百三十七章 一個名叫《管子集校》的幽靈第七十八章 萬夫一力,天下無敵第六十章 三千對八萬,優勢在我第一百七十七章 先上船再補票第四百一十九章 好人就該被槍指着第三百三十一章 魚不可脫於淵第六章 權臣行徑第三百二十四章 誰在配合謀反?第三百三十九章 初聞涕淚滿衣裳第一百七十七章 先上船再補票第九十八章 土木堡冤魂第707章 你覺得他們會傷害朕嗎?第883章 哄擡糧價者,殺無赦第二百四十九章 寒暑往來相繼,興衰周而復始第五百七十九章 脫脫不花在津口第803章 承認問題更需要勇氣第二百七十三章 只道當時是尋常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欲借劍斬佞臣,黃金橫帶爲何人第一百五十三章 五十兩!第660章 老飯都餿了還在炒第998章 大道之行,天下爲公第四百五十六章 候風地動儀的成功復刻第647章 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日無常萬事休第929章 沒有人,比朕,更懂抄家!第四百零七章 陛下不唱紅臉,也不唱白臉第二百一十四章 胡馬不可用第983章 岐聖門庭,醫者仁心第801章 國中有國,成何體統?第一百九十九章 利益分配原則第790章 大皇帝回到了忠誠的順天府第五百五十四章 你乾乾淨淨,我清清靜靜第四百四十一章 一個悲痛的消息和一份謝禮第四百零四章 天的盡頭是什麼?第四百八十章 人啊,最怕一點利用價值沒有第五十五章 真·朱棣遺產第一百六十四章 勳章…又見勳章!第二百九十九章 來人,取三尺白綾!第四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 我必國士報之第775章 令人作嘔的罪證,觸目驚心的塘報!第四百三十六章 春秋有魯、樑之綈舊事第五百五十九章 殺人不見得要用刀第五百零四章 松江造船廠第864章 說一套做一套第六百章 白麪、頭繩、門神第909章 以糧草爲餌,貪功冒進第五百七十三章 日月永照!殺!第二百零四章 進攻與防禦的成本第三百九十七章 瓦剌西進第六百四十章 西域苦,苦在沒有大明第九十八章 土木堡冤魂第909章 以糧草爲餌,貪功冒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