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 泰安宮的經緯度

帝國,這個詞彙是中西方文化交流之後,出現的一個詞彙,在狹義上講,形容由皇帝統治的強大國家,在政治意義上講,帝號也代表一種法統。

在西羅馬帝國覆滅之後,擁有皇帝這一稱號的君主,被視爲羅馬帝國的繼承者。

所以在在同一時期內,理論上來講,泰西文明中,至多隻能有一個帝國存在。

即羅馬帝國的合法繼承者。

蠻族們的皇帝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

東羅馬帝國感受到了羞辱,對此表示了強烈的反對,在軍事、政治、文化和泰西諸多蠻族建立的國家,展開了曠日持久的征伐。

東羅馬帝國如何稱呼神聖羅馬帝國?

阿勒曼尼亞聯合大酋長國。

也不怪東羅馬帝國,瞧不起西邊蠻族建立的神聖羅馬帝國,叫他們酋長國。

誰讓神聖羅馬帝國一共有七個酋長國,也就是著名的七大選帝侯呢?

一種以七大選帝侯爲首,數百個小諸侯國,組成的鬆散的政治聯盟,就如同春秋和戰國一樣,怎麼好意思稱帝國呢?

帝國,是東西方長期以來,最高的國家政治形態。

皇帝無疑是一言興邦,一言亂邦的存在,纔敢、也才能稱之爲帝國。

大明在永樂年間,當之無愧的可以稱之爲帝國。

誰把大明從帝國這一秩打落到王朝的呢?

自然是朱祁鎮的兵敗如山倒,徹底將大明朝的糜爛,用最猛烈的方式解開,隨後的復辟,更是差點把大明帶到深淵之中。

朱祁鈺談到了奧斯曼王國進攻君士坦丁堡的意義。

奧斯曼的法提赫,想要把奧斯曼王國變成奧斯曼帝國。

若非也先冒名頂替的遠征軍,奧斯曼已經完成了從王國到帝國的蛻變。

尼古勞茲對大明的心態,有着清楚的認識,他回答埃萊娜的問題說:大明和奧斯曼只會面和心不和。

在中原王朝的傳統觀念裡,帝王只有一個。

洪武年間所有軍事行動,都是在打掉北元帝號,將其打落到北元汗廷。

這就是洪武年間軍事行動的政治意義。

“臣明白了。”胡濙領旨,有了最高指示,在和奧斯曼的接觸中,禮部就有了分寸和底線。

胡濙認真梳理了許久腦海裡最近關於奧斯曼的資料說道:“奧斯曼王國本身是依託於羅姆蘇丹國艱難的生存着,蒙古人處死了羅姆蘇丹國的最後一任蘇丹,羅姆蘇丹國滅亡,蒙古大軍東歸,奧斯曼趁機獨立。”

“奧斯曼肯定不是突厥人。”

康成志沒有撒謊,他自己本人的確是安西大都護府的果毅都尉康進德的後人,而且能把祖上的事兒說的很明白。

但是奧斯曼的主體,並非突厥人。

和帖木兒王國、白帳汗國、忽魯謨斯國不同,奧斯曼人並非盡數都是突厥人,甚至主體也非突厥人。

在和羅馬使者尼古勞茲反覆溝通之後,確定了奧斯曼的淵源。

羅姆蘇丹國,又一個想要把東羅馬拱掉,自己獲得帝號的蠻族。

胡濙繼續說道:“大秦國的祖上真的闊過,但是隨着疆域的不斷收縮,他們的軍隊規模逐漸的縮減,不得不依靠外來的僱用軍團。”

“就像是西晉八王之亂的時候,八王僱用胡人作爲軍隊,最後被反噬,出現了永嘉之亂,西晉滅亡。”

“奧斯曼是大秦國的僱用兵的主要來源,羅姆蘇丹國也是。”

奧斯曼的來歷,並非突厥,他們總是在借別人的名號,今天是突厥,明天是蒙古,後天是羅馬。

因爲他們自己沒有。

這也是也先爲什麼要用大明恭順王印的原因,也先連可汗都不是,他得先趕到拔都薩萊,才能繼承大汗的位置。

印綬,不是自己用蘿蔔刻個章就可以用。

當被承認和擁戴的時候,即便是用蘿蔔刻的章也會被人認可。

當不被承認的時候,即便是玉石和金銀刻的印章,也是無用之物。

這也是當初孫忠只是短暫借用了一段正統大寶之後,立刻就換成了朱文圭的印璽一樣。

因爲在大明已經沒人認正統大寶了。

朱文圭的印綬,是李賢建立的諮政院撐起來的。

朱祁鈺看向了馬歡,此人已經五十多歲,但是依舊有着極爲幹練的眼神。

馬歡嚮明宣宗獻出了知名的禮物,麒麟瑞獸,就是長頸鹿。

在宣德九年開始,馬歡就一直在寫《瀛涯勝覽》,瀛者,就是大海;涯者,就是陸地。

這不僅是一本旅遊觀光指南,還有永樂年間南下西洋各國的地理風貌,人文風情。

大明一直有着關於開海和不開海的爭論,一直持續要到了明末崇禎年間,關於隆慶年間設立的月港市舶司管理商舶的撕扯。

馬歡、郭琰、工部侍郎王巹等等都是開海派。

馬歡一直寫了十七年,他想要講故事,讓大明的人知道外國是何等的模樣:有一年三熟的土地;有撒把種子躺一年就能餵飽全家的產糧地;有漫山遍野的香料被風打落,被土地吞噬化作塵埃;有踩一腳就冒油的爪哇和忽魯謨斯。

馬歡想要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再次激起大明開海的興趣。

在景泰二年,馬歡終於將《瀛涯勝覽》寫完,來到京師,尋求刊印,始終無果。

“還能下海嗎?”朱祁鈺看着馬歡問道。

馬歡想了想大聲的說道:“能!”

“多培養一些通事,日後開海了,用得上,興安,給錢。”朱祁鈺示意興安拿錢。

興安拿出了一張票證,這張紙,可以到大明的內承運庫兌換十萬枚銀幣,做開海通事培養的費用。

這筆錢大約能養一百一十一個於少保的九重堂。

很龐大的一筆數字,這也是朱祁鈺開海的決心。

通事堂由禮部負責營建管理,具體賬務由戶部查賬,官吏的任免由吏部進行推選,工部負責營造造船廠、市舶司、碼頭,兵部和五軍都督府負責訓練水師。

錦衣衛、刑部、都察院和六科給事中負責風聞言事,彈劾稽查不法。

大明爲了開海之事,各部正在緊密的配合着。

票證,是朱祁鈺用棉鈔紙做的銀票一類的票據,用油墨,下鋼印。

這種票據的鋼印,是加螺旋壓力機鋼印,本身就很難模仿,而且是小範圍的使用,爲了方便大額銀幣的支取使用。

朱祁鈺無不感慨的說道:“十萬銀幣啊,朕把錢拿出去之後,翰林院、國子監、風憲言官怕是又要罵朕了,什麼空耗國帑,學蠻夷之語言,尚蠻夷之風。”

“又是一頂亡國之君的帽子喲。”

亡國之君、釣魚、鬥蛐蛐、掀房子、料敵從寬,都是大明的政治笑話之一。

來自羅馬的使者尼古勞茲,大約能夠勉強理解其他幾種笑話,但是亡國之君這個笑話,尼古勞茲就完全無法理解了。

這是獨屬於大明的政治笑話,想要理解其中的笑點,必須要深入瞭解大明的文化和政治,纔會會心一笑。

“朕做了個有趣的玩意兒。”朱祁鈺拿出自己做的表,笑着說道:“遊絲擺輪代替等時性擺錘爲計時單元,動力元件是發條,簧片的質量越好,質地均勻,就可以實現精確計時了。”

一個將近半尺高的竹筒粗細的擺鐘,放在桌上。

它沒有時針、分針和秒針,代替的是五層的計時單位,這也是爲何會有半尺高的原因。

“這裡面塗了重油,可以有效的防鏽,唯一不美的就是它沒有抗磁性,不盡人意。”朱祁鈺對這個精確計時的表有一點不滿。

他嘗試使用錫青銅合金或者白銅做成了遊絲,抗磁性倒是變好了,但是太軟了,用幾天走時就變的十分的差勁了。

抗磁性,是需要基礎材料的突破了,朱祁鈺也沒有辦法。

朱祁鈺給這檯鐘表的頂端,增加一個如同針粗細的指南針,一旦它開始亂轉,就代表着附近的磁場不穩定,需要立刻離開。

這是朱祁鈺給李賓言環球航行準備的定位利器。

“是不是可以給商輅他們一些這類的表?他們在做寰宇通志,自然要度量天下。”胡濙拿着那臺大約有一斤重的圓筒表,看了許久。

滴答滴答的響聲,讓人入迷,每一響就是一秒的時間。

朱祁鈺點頭說道:“可以,等過完年吧。”

朱祁鈺將做好、校準好,並且經過十幾日驗算,並未曾快慢一秒的表,派專人送往了南衙,一共十幾臺的精確時鐘。

在十三日後,李賓言收到了來自京師的精確計時的鐘表。

中午時分,通過時間差,李賓言測算出了松江市舶司的經緯度,在地圖上標識了出來。

“和我們長期測算的差不多,松江府市舶司的維度是東經5°54′,北緯31°。”貝琳記錄下了松江府的經緯度,並且拿一個很細的針,紮在了銅製的地球儀上。

泰安宮的經緯度是0°,北緯39°54′。

貝琳繼續做着記錄,笑着說道:“陛下送來的鐘走時是精準的,南京的經緯度是北緯31°14′,東經2°52′。”

李賓言和貝琳經過長時間的天文觀察確定出的松江市舶司的經度和陛下送來的精準時鐘的經度是完全相同的。

這就代表着,陛下送來的鐘表可以簡單用來測算經度了。

這對李賓言而言是個好消息,同樣送來的還有一堆的書籍,自然是馬歡等人寫的西洋勝覽。

“把這兩臺鐘錶,送往月港市舶司,沿途海測,試試好不好用。”李賓言將手中的鐘表送了出去。

大明的第一次四海測驗,拉開了序幕,只不過不同的是,這次四海測驗,是測地,而不是望天。

大明繪製堪輿圖應該改一種方式繪測了,利用經緯度,而不是用傳統方式了。

通過較爲精確走時的鐘表,去測量經度,通過六分儀去觀測維度。

在經緯尺度上,去描述大明的山川、河流、城池等等,進而度數旁通。

度數旁通,是大明朝在文化領域大思辨的成果之一。

李賓言在觀星臺上,多數的時候是充當一個天文生,仰望星空、心懷宇宙。

他走下了觀星臺之後,他是大明的官員,是兩江巡撫。

李賓言手中握着一份來自琉球的書信。

“唐指揮在哪裡?去把唐指揮、袁指揮、嶽都督和季指揮召集一下吧。”李賓言手中的這封書信重若千斤。

因爲在琉球,大明的影響力並沒有完全消失。

琉球國王尚金福的弟弟尚泰久是如何離開琉球,跑到大明避難的?

當初袁彬三人組,突襲了抓到了趙明瑞,就是那個坑了趙宋宗室三千子弟,後來李代桃僵,改姓趙的蒲家人。

他們不配姓趙。

趙宋對不起天下所有人,唯獨沒有對不起蒲家,蒲家殺三千趙宋宗室子弟,投降胡元。

太祖高皇帝禁止蒲家人蔘加科舉,他們就改姓趙了。

袁彬三人在琉球,給尚金福身邊留下了一個緹騎,負責保護尚金福的安全。

首裡城發生動亂的時候,尚金福把弟弟尚泰久交給了緹騎,葬身火海。

最後這名善戰的緹騎,將尚泰久送回了大明。

這名緹騎依舊活着。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緹騎原先並非軍戶,而是一名王恭廠的工匠,名叫陳五三。

京師保衛戰打響之前,陳五三響應皇帝的號召,從鐵匠搖身一變,成爲了大明京營一名將士。

而後改名陳福寅,就是那次大明軍士大範圍改名的那次。

陳福寅,在廣渠門外跟瓦剌人的先鋒打過仗,在德勝門外配合過陛下奪稽戾王龍旗大纛、在西直門外支援過被打到牆角的孫鏜,在清風店設伏,死戰不退,和阿噶多爾濟、也先打的難捨難分。

隨後又前往了集寧、河套,最後成爲了錦衣衛百戶。

陳福寅跟着袁彬、季鐸、嶽謙,扈從陛下平叛,打通過南北驛路和通往湖廣的驛路,隨後又去琉球抓了趙明瑞。

爲大明出生入死的陳福寅,頭功牌都領了一籮筐,本身他是可以跟隨尚泰久一起返回大明。

但是陳福寅最後還是沒有走,而是回到了琉球。

因爲琉球島上有明人,居住在久米村的久米士族,他們本是閩人三十六姓。

李賓言將唐興和嶽謙等人叫了過來,正是打算對久米士族抗擊倭寇的行動做支援。

第一百六十章 勳戚一體,勳戚互援第927章 枯木怎逢春第十三章 拿去!第五百九十七章 宰相出現的必然性第五百三十三章 雪花飄飄,北風蕭蕭第855章 天堂有路你不走第755章 騎驢的夫妻和坐轎子的李白第四百五十二章 羅馬正統在大明第755章 騎驢的夫妻和坐轎子的李白第911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第976章 一篇柴米夫妻言,道盡人間煙火氣第三章 待明日,權在手第四百零六章 第一次海戰第六百一十五章 亡國五病 臃腫痿痹第668章 大自在,大逍遙,大快活第一百三十二章 陛下真乃真武大帝轉世也!第六百一十六章 《寰宇通志》第五十九章 朱祁鎮,陛下讓臣帶句話第四百一十六章 中亞優秀的匹配機制第795章 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第三十七章 布仁行惠議第三百六十七章 看他煤山崩第831章 對和林龍庭,掃穴犁庭第904章第一百九十一章 朕許他們造反,但必須納稅!(感謝冷面冷心宋家郎!)第一百六十章 勳戚一體,勳戚互援第七十八章 萬夫一力,天下無敵第一百六十三章 明正典刑,再斬一遍第684章 除了幫助以外的一切支持第790章 大皇帝回到了忠誠的順天府第三百四十八章 英明神武的大皇帝陛下君臨他忠誠的應天府第707章 你覺得他們會傷害朕嗎?第一百五十一章 畏民與爲民第四百三十六章 春秋有魯、樑之綈舊事第739章 我只要足夠爛,你就不能王化我!第四百六十九章 椰子大王第644章 四海宗盟魁首第一百九十一章 朕許他們造反,但必須納稅!(感謝冷面冷心宋家郎!)第808章 秦馳道與黑土地第967章 不動如山,侵掠如火第五百一十七章 面刺寡人之過者第八十四章 朱叫門迤北娶親第三百八十三章 暗流涌動的規矩第十五章 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第898章 火併第三十四章 朕,大明天子,金口玉言!第一百二十九章 直鉤釣魚第五百一十四章 西羅馬的滅亡第一百三十四章 削太上皇帝號(均訂加更)第820章 要麼不跪,要麼一跪到底第五百四十九章 王化的終極目的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明皇帝也不行!第六百一十三章 四格諷刺漫畫第685章 給他們機會,他們也不中用啊!第四百一十六章 中亞優秀的匹配機制第878章 此間樂,不思黎第三百五十八章 那隻能苦一苦勢要豪右之家第五百七十章 朕和她清清白白,毫無瓜葛!第741章 自生火銃和開花彈第三百六十六章 看他煤山起第737章 村裡的狗,都能吃上皇糧!第947章 諮政第二院第三百八十三章 暗流涌動的規矩第一百零九章 一點微小的工作(均訂加更)第四百二十九章 從今以後,就是異父異母的親兄弟了第二百五十五章 登島作戰第六百三十章 冬序之下,反攻倒算第三百九十一章 當忠犬變成野狗第四百八十一章 陛下是真的不坑窮人第五百九十五章 如此君臣,天佑大明!第五百八十一章 老虎不發威,就會有人把老虎當病貓第673章 容易折磨才子氣,最難消受美人恩第六十三章 朕不得不爲第948章 讓出部分權力,換取長久存續第三百七十章 公侯優遊享富貴 勢賈食租死安逸第三百四十一章 喪盡天良,該下十八層地獄第664章 貫城塞擁 流言四起第一百八十章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第一百三十一章 殺雞給猴看,卻沒有雞第678章 劈波萬里踏碧浪,乘龍伏虎始登仙第四百六十二章 富得流油,遍地黑金第857章 緣,妙不可言第六十章 三千對八萬,優勢在我第五十四章 可借瓦剌大勢施爲第676章 火力仍然不足第787章 大軍凱旋,因功授勳第四百七十一章 很好,很有探索精神第四百四十七章 你們要逼宮嗎?第一百二十九章 直鉤釣魚第六百零一章 男兒有淚不輕彈第841章 天下第一陽謀?第三百二十四章 誰在配合謀反?第六百零七章 格物致知,即物窮理第五百四十四章 有的時候,處罰也是一種保護第一百八十三章 殺人必須誅心第二百五十五章 登島作戰第四百六十七章 泰安宮的經緯度第二百五十七章 大皇帝必勝之決心第776章 工業革命的本質就是燒開水第931章 跟餓肚子的人講禮法,是無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