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刀光劍影,你來我往

朱瞻墡無奈的說道:“那他們怎麼就可以交稅造反呢?”

按照大明斬首族誅的律法,十五歲以下一律降罪,南下平叛多了三個庶人。

“因爲殿下是嫡皇叔,他們不是。”羅炳忠笑着說道。整個天下,能跟陛下盤盤道的只有襄王殿下了。

朱瞻墡離皇位最近的一次,是第三次監國,陛下帶領大軍南下平叛。

但即便是看似一步之遙,其實卻是遠在天邊。

他當時還缺一個大明皇帝兵敗被俘的機會,否則朱瞻墡還沒發動政變,就被人摘掉了腦袋。

這個人可以是羅炳忠,可以是唐興,也可以是天子緹騎,也可能是錦衣衛。

朱祁鎮都被俘虜了,還不是有袁彬忠心耿耿護持左右?

朱瞻墡那時候,看似是離皇位最近的一次,其實也是離死亡最近的一次。

畢竟朱瞻墡只要有確鑿反跡,人頭就可以換奇功牌了。

退一萬步講,朱瞻墡如果細細謀劃,也不是沒有可能。

從南衙到北衙,有十五天的時間緩衝期。

也就是說朱瞻墡可以從發動政變到徹底掌握權柄,有十五天的時間去徹底掌控軍權、財權、人事權等等,然後陛下盤盤道,試問天下,鹿死誰手。

如果搞得過陛下、于謙、石亨、京營十幾萬訓練有素的大軍的話,朱瞻墡的確有可能坐穩皇帝。

那要是皇帝南下平叛戰敗被俘或者乾脆被殺了呢?

那朱瞻墡做監國,本身就是儲君位,登基便是理所應當,並無問題。

朱瞻墡爲何不一不做二不休,奪了皇帝的鳥位呢?

嫡皇叔又不蠢,要真的能成,前兩次監國,他就那麼幹了,還等到現在?

活着不好?非要給自己辦個加急?

朱瞻墡猶豫了下說道:“孤在準備準備,再見這幾位地方官吏。”

他以爲自己在貴州可以悟道。

再過五十年,會有一個王守仁的人,在貴州修文縣龍場驛悟道,朱瞻墡人在大明貴陽府,他以爲自己悟道了。

但是他做了那麼多,想了那麼多,兜兜轉轉,卻沒繞開管子的合集。

沒辦法,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歷史太長了,總能在犄角旮旯裡找到類似的學問加以佐證。

這一點並沒有讓朱瞻墡感到絕望,因爲他十分專業的長史羅炳忠也說了,殿下雖然句句話話離不開管子,但是結合大明的實際政務,完善了大明的財經事務。

僅憑這個,價值一個邸報頭版,是沒問題。

畢竟陛下對財經事務十分的關注,而且陛下和李賢那些似是而非的財經事務奏對和題注,也曾經上過頭版。

朱瞻墡要知道,南衙有一羣筆正詩豪寫了狗屁不通的萬言書,逼得於謙、胡濙等國朝重臣,也寫了一片萬言書,他就知道…他在討論輕重緩急論之前,內心深處的那些不安,是對的。

當然,此時的朱瞻墡已經完全顧不上頭版的事兒了。

陛下賦予了他在貴州除造反以外,一切的權力,這些權力來自於他的血脈,他是大明當下唯一的嫡皇叔,更來自於陛下的倚重和信賴。

此時的他必須要做好貴州事務,因爲陛下對他有很高的期待。

滇銅廠、六枝煤鐵廠已經完全建好了,有錢、有權、有糧、有軍隊,谷、幣、金、衡樣樣在手。

但是雲南布政司和貴州布政司,要和朱瞻墡談一談,這兩個廠歸屬的問題。

官廠,是特區,是直屬於大明工部的特殊行政區域,大明朝廷埋在地方心口上的釘子。

任何一個地方的官員,都不會允許自己心尖尖上,埋上這麼一顆釘子。

雲南布政司左布政使賈銓,永樂二十二年甲辰科進士,進士出身第三十六名。

這個賈銓是當初隨王驥麓川之戰到了雲南,在雲南做知府,隨後萬人稱頌,勝任布政使。

王驥造反的時候,這個賈銓並不能造反,因爲黔國公府還在鎮守雲南。

雲南布政司右布政使陳文,正統元年丙辰科第一甲榜眼,景泰元年出任雲南右布政使。

這個陳文,精通國家之制,比那個賈銓還要難搞,他手中掌控着幾乎所有的商賈,曾經多次組織百姓納錢免役,每人一千錢。

董和永樂十六年進士,範理宣德五年進士,兩位是景泰四年貴州左右布政使。

董和一直在謀求致仕,如同老好人一樣,對政務幾乎什麼都不管,漠不關心。

範理卻是個強人,事事都要摻和。

朱瞻墡到貴州之後,做了這麼多事,但是一直沒見這四位。

官廠的歸屬問題。

朱瞻墡並沒有和他們溝通過,用的都是京師帶來的人,他打算能混多有混多久,不跟地方談這個問題,避其鋒芒。

等到三年結束,他滾回朝廷了,讓新任巡撫去頭疼。

朱瞻墡準備溜回自己的府衙,繼續處理諸事,朱瞻墡剛坐下,就聽到了外面吵吵嚷嚷。

朱瞻墡在京師裝病,陛下可以讓人一探究竟。

但是他在貴州裝病就是耍無賴了。

雲南左右布政使、貴州左右布政使,被隨行的錦衣衛鐵林軍攔住了。

“殿下!怎麼又病了!”一個粗狂的聲音從門外傳來,四個人終於忍無可忍,這怎麼到了貴州第一天就病倒了!

一病不起不說,這事兒都做了這麼多了,還要病下去?

說話的是範理,做事總是火急火燎,嗓門最大。

朱瞻墡看着羅炳忠說道:“有什麼好法子嗎?”

“要不,把他們抓了吧。”羅炳忠猶豫了下,出了個好主意。

朱瞻墡氣不打一處來的說道:“這麼想我死啊!”

羅炳忠趕忙擺着手說道:“那不能夠啊!”

無緣無故擅自逮捕地方布政司大員,這是想做什麼?謀反。

董和之前的貴州布政使叫蕭寬,永樂二年甲申科,第二甲進士出身,第二十四名,從湖廣左布政使調任,因爲不肯依附王驥造反,被王驥一刀砍了…

外面還在吵鬧,朱瞻墡看着面前的疏浚圖,知道不能再躲着了。

他繼續躲着可以,但是隻會是一事無成,什麼都別想做了。

既然來叫門了,那就證明,這些地方官已經忍到了極限,若是再不出面,地方官們,可就不會那麼配合了。

比如煤井司裡的窯工突然消失不見,暢通的商路突然沒有了商賈,更沒有力夫搬運碼頭,甚至連船工都屈指可數。

李賢曾經問什麼叫侵佔勞動力本身?爲什麼隱瞞成丁。

這就是侵佔勞動力本身。

朱瞻墡必須要見他們一面,在見面之前,朱瞻墡已經明確了他們的訴求,他們的斤兩、人脈、關係,所以見面之後,所有人坐下來之後,他對會議走向有着很確鑿的把握。

這方面羅炳忠就不大行,羅炳忠沒有把握會議風向的能力。

朱瞻墡來到了偏廳,請他們過來。

“參見殿下!”諸多臣工入廳行禮,八九個人依次入座,第一次六枝廠、滇銅廠、疏浚司沿江碼頭、貴州造船廠等歸置談判開始了。

朱瞻墡等衆人坐定,纔開口說道:“諸位,孤至貴州已經一月有餘,各大官廠、碼頭、造船廠在孤來之前就已經開始了,承蒙諸位通力配合,順利竣工完成。”

“不負陛下所託。”

賈銓滿是笑意的說道:“殿下,這都是我等臣工應做之事。”

“應有之義。”諸多臣工應和着說道。

朱瞻墡繼續說道:“同樣陛下諭旨,這些工程皆歸工部直接管轄,孤無權處置。”

明確此次懇談的主旨,確定懇談基調,先把皇帝這座大山搬出來壓在了這些人的頭上。

衆人似乎毫不意外的說道:“應有之義。”

這是必然的,這些地方的歸屬,必然屬於朝廷,這是新朝雅政,不服可以造反,不敢造反只能悶頭認了。

事實上,明旨是不會違背的,但是具體執行的時候,就會有很多門道了。

賈銓滿是笑意的說道:“殿下,雲貴蠻荒,百姓未曾王化,生苗、熟苗、漢民,各有不同,民情複雜多變,殿下,是不是可以在這些工程安排地方官吏,配合朝廷管轄?”

朱瞻墡不動聲色的說道:“賈左使所言有理。”

賈銓說的很有道理,無論是工坊、碼頭都是需要成丁去勞作,有一部分的地方官員,是必然的。

範理抖了抖袖子,拿出了一本題本,遞給了羅炳忠,羅炳忠遞給了朱瞻墡。

朱瞻墡打開了許久,放下之後說道:“這名單,不行。”

陳文滿是疑惑的問道:“這是爲何?”

從說話的順序來看,賈銓爲首、範理次之,陳文再次。

董和眼觀鼻、鼻觀心,老僧入定一般一言不發,這是個裝糊塗的高手。

朱瞻墡看了一圈,心裡卻已經盡數瞭然,又看了一眼董和,這個人大概纔是主心骨。

“土司世官不得充任任何的工程的任何吏目。”朱瞻墡抿了口茶,回答了陳文的問題。

“改土歸流是國策,是戍邊國之大計,是絕對不允許土司世官充任吏目的。”

大明的改土歸流從景泰三年起,又轟轟烈烈的開始了。

大明軍就在烏江,給世官更多的權力?

褫奪他們世襲的權力,是朱瞻墡來貴州最重要的事兒。

賈銓這本名單之上,可是有不少的土司世官。

賈銓還想爭辯兩句,卻下意識的看了一眼董和,這一眼,更加肯定了朱瞻墡的猜測。

按照襄王的猜測,那個不說話的纔是真正的管事的人。

有些慈眉善目,不動如山,一言不發的董和,纔是這些人的主心骨。

這一眼證明了朱瞻墡的猜測是對的。

董和依舊沒說話,只是睜開了眼。

賈銓無奈的說道:“殿下所言有理,等我回去重新擬定一份。”

朱瞻墡則是嘴角勾出了一抹笑意,沒準備好,他會見這四個人?

雖然他時常覺得陛下料敵從寬,有點太寬了,但是他可是大明嫡皇叔,多少也沾了點料敵從寬。

景泰朝做事,不沾點陛下的習慣,那能做的成事兒?

他拿出了一份名單,笑着說道:“這是孤這些日子,遴選出來的吏目,諸位可以看看,都是貴州的本地人,溝通往來,絕對夠用了。”

朱瞻墡的這份名單上,絕大多數都是戍邊軍衛衛所儒學堂的軍生。

就像是貴州唯一一名進士張諫一樣,應天府句容縣戍邊軍生,考中了進士。

除了這些軍生以外,只有少數幾個熟苗。

他們要地方官僚,朱瞻墡當然要給,這是應有之意,否則很難管理,但是人選上,就很值得玩味了。

衛所軍生,和府州縣學的那些學生是截然不同的,他們多數都是軍戶出身。

就像是,牛津只能教出漢弗萊(英劇YM中的職業官僚),劍橋卻能教出金菲爾比(劍橋五傑)一樣。

大明的府州縣的官學生員,喜歡玩坐師、同榜、同鄉,最後就變成了三楊、嚴嵩、一樣的賢臣良相。

大明的衛所儒學堂沒有坐師,被同榜看不起,更沒有同鄉,就會出李東陽、高拱、張居正、袁可立這樣的人物。

朱瞻墡的確需要地方吏目,配合管理這些工程,那既然必須要選,爲何不能給衛所儒學堂的軍生呢?

陰謀是不能堂而皇之,大聲密謀的。

這懇談會討論會,坐在一起,賈銓等人要反對,必須要給出充足的理由來。

朱瞻墡在等待着他們的反駁。

董和看完了那份名單,眉頭緊皺,隨後舒展開來,遞給了旁人。

賈銓看着董和的臉色,最終無奈的說道:“殿下考慮周全。”

他們發現大意了。

這位襄王殿下躲着不見他們,不是畏懼,也不是拖延,而是在瞭解情況,實事求是的做事。

這是賈銓等人萬萬沒料到的,這位襄王不僅知道他們要說什麼、做什麼,連如何應對,都做了提前的準備。

這讓賈銓等人的這次來訪,立刻處於了下風。

賈銓試探的問道:“殿下,這煤、銅、三七、金不換的物產,是不是能給地方留存一下?”

這都是貴州特產,放到哪裡都是硬通貨。

朱瞻墡理所當然的說道:“當然,孤在貴州做事,這麼些天了,你們也看到了。”

“朝廷付給百姓勞動報酬,換取他們的勞動成果,將勞動成果運送到內地販售,在換取貴州所需之物,來換取百姓手中的錢財。”

“朝廷當然要給地方留存,而且爲了促進貴州地方豐茂繁榮,陛下旨意是三成。”

“但是,是內地運來實物,不是錢。”

賈銓眉頭緊皺的說道:“爲何是實物?”

董和終於忍不住了咳嗽了一聲,提醒賈銓,不要過於急躁,這麼急切的發問,顯得嘴臉太難看了。

朱瞻墡笑着說道:“這些實物,能更好的讓貴州地方,豐茂繁榮、萬物競發、勃勃生機。”

陽謀,利柄的運用。

景泰朝做事,最重要的規矩,走正道。

第一百一十章 教科書(均訂加更)第669章 爲上者隱,爲尊者諱第五百五十八章 十三萬人的大麻煩第四百二十六章 刀光劍影,你來我往第二百三十三章 外戚狷狂第二百六十六章 福祿三寶第二百五十四章 密州市舶司第二百六十九章 瓦剌人留下的爛攤子第703章 雖然削減了待遇,但是獲得了自由第三百三十章 賊,全是賊!偷,就硬偷!第916章 大軍凱旋,進國公授奇功牌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四百一十九章 好人就該被槍指着第765章 日拱一卒第一百四十九章 春暖花開時,沒一個好消息!第939章 引經據典等於懂的都懂第三百四十七章 吾願和南衙共存亡第924章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第五百三十九章 英雄難過美人關第五百五十九章 殺人不見得要用刀第二百四十三章 至聖先師首善之地第二百二十九章 生命的奇蹟第851章 當皇帝,天分重要還是教育重要?第二百六十九章 瓦剌人留下的爛攤子第894章 必殺謙,始可和第四百九十九章 莫道石人一隻眼第693章 窮生惡計 富生良心第三百五十七章 無聲的抵抗(恭賀“Cz丶”成爲本書盟主!!)第四百九十章 農莊發展三十二條綱要第一百三十七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七十三章 京師保衛戰,大獲全勝第862章 隻手遮天賀總憲要做惡人第三百八十二章 左眼跳災,右眼跳災?第891章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第八十三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四百七十五章 羅馬與大明文化差異的根源第三百六十八章 拆分南直隸的必要性第902章 阿剌知院投降伏誅第四百六十六章 等速、等距、等速度比螺旋線第707章 你覺得他們會傷害朕嗎?第三百八十二章 左眼跳災,右眼跳災?第860章 能不能給稽戾王遮掩一二?第五百二十章 這天底下最難得是兩個字是:知恥第793章 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第894章 必殺謙,始可和第四百八十七章 十萬銀幣換一塊奇功牌,換不換?第三百七十章 公侯優遊享富貴 勢賈食租死安逸第一百二十六章 誇,誇上天去!(均訂加更)第861章 給朱見深另請封號第二百章 高端洗地法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明的主人只有一個第二百零一章 朕又成亡國之君了?第二百一十九章 發現一個,砍一個第四百一十章 袁彬去哪了?第65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二百九十九章 來人,取三尺白綾!第六十六章 南下!南下!南下!第二百零五章 酒池肉林亡國之君第991章 火尋侯王復回京第一百二十五章 什麼叫專業?第一百三十六章 是非曲直,難以論說第705章 白鹿洞書院第四百八十八章 歷史給水泥的代號是石灰第975章 迷失方向和心靈迷航第三百六十五章 看他宴賓客第二百四十八章 戶部的燈盞,只有一根燈芯第五百二十九章 羅馬皇帝失去了忠誠於羅馬的子民第835章 時過境遷,景泰年間與正統年間大不推薦幾本書第四百零九章 如何系統性的欺負皇帝第三百六十六章 看他煤山起第813章 賞罰利害,五刑之闢教之末也第798章 錯把魯莽當勇敢第三百一十一章 大皇帝說話算話第761章 大明皇帝真的放下了仇恨嗎?第706章 大明百姓的性情大抵是隱忍的第854章 大丈夫,居於天地之間第960章 孤要上頭條!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五百二十八章 水廣則魚大,君明則臣忠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明的地理大發現,自漂流鴨始第三百一十七章 咱們去哪兒?應天府嗎?第754章 醉生夢死渾渾噩,花天酒地昏昏沉第四百七十四章 瑕瑜互見,長短並存第四百四十三章 墨子,是比孔子更高明的聖人第三十二章 殺人,還要誅心吶!第二百四十二章 臣請陛下殺人第一百三十三章 飛在天上了第一百三十二章 陛下真乃真武大帝轉世也!第八章 有內鬼!第二百零一章 朕又成亡國之君了?第四百六十四章 羅馬使者和奧斯曼使者的禮物第四百二十九章 從今以後,就是異父異母的親兄弟了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明的地理大發現,自漂流鴨始第681章 徐麒耀教子篇七條第762章 君負鴻鵠志,蹉跎書劍年第663章 苦一苦大明百姓?第五百零一章 是他先動的手!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