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鈔法比錢法,更安全

于謙沉默不語,這個話題在李賢一開口,終於變得危險了起來。

于謙至今不知道那十四問裡到底有什麼,但是他有這個問題的答案。

承認不承認私權,是一個極爲重要的話題。

于謙是承認私權的,所以他從來不摻和戶部和內帑爭鬥,金濂是承認私權的,所以戶部天天跟陛下撕扯。

戶部和內帑的有序競爭,也是有益於朝政的。

朱祁鈺是提前看過李賢的十四問奏疏,這是李賢在僭朝最大的收穫。

他既然讓李賢開口,朱祁鈺自然是準備好了答案。

“我們作爲朝廷,執掌公器,自然要承認私權的,否則不就是再興井田制了嗎?”朱祁鈺首先直面回答了李賢的這個問題。

朱允炆在方孝孺的一力催動下,甚至想要開啓井田制,這不僅得罪了武功軍勳,甚至得罪了勢要豪右、縉紳、富商巨賈。

江南本身應該是勢要豪右之家的基本盤,朱允炆都把自己的基本盤得罪了,爭道之事上,如何能成呢?

朱祁鈺話鋒一轉,十分鄭重的說道:“但是朕不承認:私權,神聖而不可侵犯!”

“公權,纔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于謙終於鬆了口氣,滿是笑意的俯首說道:“陛下英明。”

在陛下手下做臣子,不用費任何的心力。

陛下身後有高人,這是于謙一直以來的認知,但是陛下身後的高人,也跟着南下了嗎?

于謙並不打算溯源這個問題,陛下說得對,他沒有什麼好勸諫的。

于謙他只打算做一個臣子該做的事。

臣子有六正六邪。

諂言以邪,墜主不義,朋黨比周,以蔽主明。

入則辯言好辭,出則更復異其言語,使白黑無別,是非無間,伺侯可推,而因附然,使主惡佈於境內,聞於四鄰。

如此者,亡國之臣也。

若是國家昏亂,所爲不道,敢犯主之顏面,言君之過失,不辭其誅,身死國安,不悔所行,如此者直臣也。

于謙只打算做個忠直臣工,不打算做亡國之臣。

對於私權和公權的討論,要追溯到于謙在京師之戰後的那句人人爲私,陛下一人公耳。

這種爭論一直從於謙第一次這麼說,再到開海的時候與民爭利論,再到現如今平定叛亂之後,面對南衙的抵抗,都是私權和公權的一種爭鋒,而且這種爭鋒會持續存在,永久存在。

李賢有這個想法也不例外。

事實上,私人財產,神聖不可侵犯這句話的的源頭。

是13世紀,封建領主、教士、騎士和城市市民逼迫約翰王簽下《大憲章》爲根基。

自由和皿煮,是爲了所謂的私人財產,神聖不可侵犯而服務的。

東方世界裡的私人財權的確權,應當是在商鞅變法的廢井田,起阡陌,就正式確定了私權的存在。

但是所謂的私權,神聖不可侵犯,無論是在東方世界還是西方世界,都是一紙空文罷了,其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因爲這在根本上,就是不可能實現的。

大憲章簽訂之後,約翰王在貴族們撤軍之後,立刻撕毀,開始互相征伐。

而後大憲章的內容從六十三條,銳減到了三十七條。

朱祁鈺極爲認真的說道:“分工是財經事務的開端,沒有人可以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

“如果我們站在一個很高的角度去觀察,就會發現分工,在這個寰宇之中,是無處不在的,從事着各種各樣工作的人們,構成了宇宙的洪流。”

朱祁鈺的宇宙自然不是後世的宇宙,而是指古往今來,天下四海。

朱祁鈺是皇帝、于謙是天下臣工執牛耳者,李賢是僭朝沒有轟然倒塌,失綱導致南衙大亂的中流砥柱。

他們都站的足夠的高,自然可以討論這個問題。

生產力的提高,從分工開始。

勞動因爲有分工,所有人所表現的更多的嫺熟程度、技巧和判斷能力,這是是生產力提高的源頭。

人們把自己的技藝記錄下來,然後去培養更多的擁有這個技藝的人。

朱祁鈺接着說道:“從矇昧時代的男耕女織,到現如今我們的生活,根本無法離開其他人勞動。”

“比如遍佈整個南京城的成衣店內,一件絲綢衣物或者麻布、棉布、棉衣,都離不開農民耕種收穫、染工、粗梳工、紡工、織工、裁縫工,最終才成爲一件衣服。”

朱祁鈺見過汪皇后彈棉花,確切的說,汪皇后帶着後宮四人,在一輛軋車上將棉花脫粒,彈的棉花變得鬆軟,然後再從棉紡爲棉線。

母儀天下,亦表大明重農桑之本。

分工能讓人變成熟練工種,相同的勞動時間,可以獲得更多的勞動成果。

分工能夠大幅度減少勞動的學習成本,更快的變成一個熟練工種。

分工能夠讓工人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去改進勞動機械,簡化和節省勞動時間。

比如汪皇后和四個宮人,擺弄的那輛軋車,輥式扎花機就提高了生產效率。

朱祁鈺看着李賢依舊是有點懵懵懂懂的神情,再看看于謙若有所悟的模樣。

“正是因爲分工的存在,每個人工作不同,勞動成果不同,當我們需要用自己的勞動成果去交換他人的勞動成果的時候,就產生了交換,最終產生了集市。”

“商品不會自己出現在集市上,買賣雙方,相聚進行交易,也就是以商品交換貨幣,或是以貨幣交換商品。”

“交易要確保能夠完成,買賣雙方,就必須對他們手上的商品和貨幣,擁有專屬的處置權和佔有權。”

“所以朝廷必然承認私權,因爲這是社會運行的基本原理。”

朱祁鈺看着李賢和于謙都點頭的樣子,自己這次的講解,似乎不需要胡尚書去翻譯了。

他忽然滿是笑容的問道:“於少保,李愛卿,你們說大明沒有朝廷行不行?”

李賢面色痛苦了起來,無奈的說道:“陛下,肯定不行啊。”

李賢感觸可太深了!

遇到了一個糜爛的、不懂規矩的、不知道如何鬥、權、印、義的朝廷,是何等的模樣,既要維持國家之制的存在,又要防止它炸了,把他李賢一起炸死,把南衙變成人間煉獄。

這可真是太難了。

于謙思考了片刻,認真的說道:“如果沒有朝廷,不過是一片散沙罷了,瓦剌人、建奴就可以長驅直入,搶走我們的糧食、奸辱我們的妻兒、奪走我們的財富,我們的子子孫孫,必須要刺字爲奴,永世沉淪。”

“這不是沒有發生過的。”

燕雲十六州沉淪敵手五百八十餘年,北方沉淪兩百餘年,神州陸沉一百餘年,刺字爲奴,永世沉淪的慘劇就在眼前。

朱祁鈺點頭說道:“所以公權,必然要存在,而且必須需要強大,才能保證,個人私權才能自由行使。”

“所以朕纔會說,承認私權,但是公權,神聖而不可侵犯。”

“朝廷制定了那麼多的律法,對官員、百姓做出了那麼多的約束,不也是在侵犯私權嗎?”

“但朝廷徵收稅賦,維護朝廷這個磨坊的運行,不就是在保證公權的強大嗎?”

“如果公權不夠強大,又如何保證自己的個人的私權,能夠自由行事呢?”

朱祁鈺忽然想到了荷蘭東印度公司,荷蘭的資本家們大量購買英國的國債,最終荷蘭海上馬車伕戰敗,荷蘭便再也無法暴力保護自己的私產。

攪屎棍英國立刻滿臉無辜的看着荷蘭資本家:我們發行過國債嗎?就賴掉了國債。

于謙並未搭話,陛下很喜歡賺錢,泰安宮裡燈盞只有一顆燈芯,那可不是開玩笑的。

那是因爲陛下要佔用武力、暴力的合法使用權。

朱祁鈺看着窗外的村落,久久未成說話。

車窗外是一片徽式建築,白牆之上皆是黑瓦,棱角分明,條理清晰,如同水墨畫一般點點暈染,而又有幾分清新雅淡。

天大寒,地冰如鏡,路的兩旁都是些枯木,在冬風之中哀嚎不已。

朱祁鈺看着很遠的寬闊的長江,水面正在結冰,寒潮正在以一種極快的速度席捲整個江南。

大寒潮之下,如果失去了朝廷,就真的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了。

朱祁鈺嘆息的說道:“其實應該把王文調過來,他最擅長賑濟,但是朕也沒想到會有寒潮,也是來不及了。”

于謙俯首說道:“陛下在南京留都,尤勝千百王文。”

臣子有臣子的權力,皇帝有皇帝的權力,正如京師保衛戰中,朱祁鈺哪怕是從居守到監國都不可以,必須要從監國到陛下,才能確實守住北京。

于謙是臣子,沒有陛下,他能做的其實有限,正是因爲陛下的信任,京師保衛戰才能夠獲勝。

王文即便是來到了南京,他也有太多的事兒掣肘,無法安排、無法調度、更無法安土保民。

“陛下,南京留都需要的不是王文,而是陛下。”于謙進一步的說道。

朱祁鈺明白于謙到底在說什麼,他合上了車窗搓了搓手說道:“朕只是想到了王文擅長賑濟。”

“聊回我們剛纔的話題。”朱祁鈺忽然想到了當初李賓言按照慣例,合併衛所儒學堂,被朱祁鈺打了廷杖的事兒了。

朱祁鈺笑着說道:“公權可以保障私權的自由行使,所以公權也必然存在。”

“集體的、公共的物品,比如官道驛路、市舶司、碼頭、社學衛所儒學堂、惠民藥局、軍隊的維護成本是極爲高昂的,是國家必須處理的問題。所以我們必須要徵稅。”

“市集失靈的時候,我們也要投入大量的柴米油鹽,來穩定物價,穩定民生。這不需要成本嗎?”

“而且朕徵稅也不多,市舶六分,商舶一成,給銀還優蠲四分。”

“只不過是所有人都要繳稅納賦,就跟殺了他們親爹親媽一樣!”

“着實可惡。”

“襄王就很明白這些,他就立刻交上了魚鱗冊。”

朱祁鈺這稅率只有10%,如果肯納金花銀或者使用銀元,還能免4%的稅。

就這,還有人支持叛軍,要武裝抗稅!

就這,朱祁鈺不讓寧波市舶司優蠲,他們就要讓陛下見識見識厲害!

好言勸不住找死鬼。

李賢目光閃爍的俯首說道:“陛下,臣僭越。”

“你儘管問,朕從未因言降罪。”朱祁鈺點頭讓李賢暢所欲言就是。

王復是站在公堂之上,爲自傢俬利說話,才被革職。

這是爲臣六邪之一的具臣。

安官貪祿;營於私家;不務公事;懷其智藏其能,主飢於論渴於策,猶不肯盡節;容容乎與世沈浮上下,左右觀望;如此者具臣也。

朱祁鈺當初只是將王復革職,而沒把王復斬首,一是因爲王復有從龍之功,二是因爲王復的頂撞。

王復是真的那麼想的,也認爲那樣是對的,而且敢於直言,他是可以挽救的,當他真的從朝堂到地方,深入民間事務之後,立刻就改悔了。

陛下永遠正確。

王復是個具臣,但只是一點點。

朱祁鈺無奈搖頭,這個該死的傢伙!跑去和林,爲瓦剌人“建功立業”了!

“陛下臣以爲鈔法比錢法,更…安全,利於國家社稷的安泰。”李賢俯首說道,講出了一個很大膽的觀點。

朱祁鈺看着李賢眉頭緊皺的說道:“理由呢。”

李賢從袖子裡掏摸出幾枚大錢說道:“皇宋元寶,這是前宋時候鑄造的銅錢,時至今日,依舊是百姓手中主要使用的銅錢。”

“至今已經兩百年了,乃是寶佑元年至寶佑八年所鑄。”

“正如臣之前所言,前宋鑄錢,還在市集上流通,應當換爲景泰通寶方可。”

“改朝換代,王朝興替,似乎不能改變錢法的私權,陛下。”

“至正寶鈔,在元廷北逃之後,就立刻作廢了,但是這錢法,卻從前宋用到了現在。”

“臣以爲鈔法比錢法,更安全。”

“臣不知道這個想法是否正確。”

朱祁鈺從興安手中接過了那幾枚銅錢,又遞給了興安說道:“李愛卿說得對,鈔法,某種意義上,的確比錢法更安全。”

鈔法,是把百姓、縉紳、勢要豪右、勳臣外戚,全都融入國家的所有利益和目標的保障手段。

朝廷本身沉淪,紙幣跟着沉淪。

鈔法在某種意義上,的確比錢法更安全。

南衙,到底在爭取什麼?

爭取諮政院參政通政、爭取優蠲海稅、減少鈔關,手段是通過爭奪管理貨幣的壟斷權。

朱祁鈺手中的貨幣是御製銀幣、景泰通寶,而勢要豪右之家手中的則是金花銀,和無數的私鑄錢、前朝遺留錢幣。

朱祁鈺要大規模鑄造景泰通寶和御製銀幣,本身也是在爭奪管理貨幣的壟斷權。

“但是朕行錢法,並非鈔法,短時間內不會更張。”朱祁鈺搖頭說道。

安全歸安全,可是…百姓呢?

鈔法對百姓而言,並不安全。

朝廷大量印發、發行大面額紙鈔、一貫一兩爲計、勢要豪右之家僭越權柄、王侯私請等等,都是對百姓百害而無一利。

鈔法再好,不適合當下的大明,朱祁鈺也不用。

“這就是你的第三問嗎?私權與公權之間的矛盾?”朱祁鈺繼續問道。

南京到馬鞍山約有百里,這一路上時間很多。

李賢俯首說道:“這就是臣的第三問,臣的第四問,既然朝廷承認私權,保護私權。”

“那是不是代表着允許搶劫、偷竊、詐騙、貪污、青稻錢、掠奪、暴力、強迫、壟斷、操縱、囤積、操縱物價,以及擊鼓傳花等等不光彩的做法,來不斷的獲取社會勞動創造的財富?”

大明廣泛的社會勞動,創造了寰宇之下最多的財富,但是一些人,正在如同竊賊一樣,盜竊着大明的財富!

朱祁鈺理所當然的說道:“當然不允許!”

“否則朕爲何要親自督辦媚香樓大案呢?這件事和朕在德勝門外親屢兵鋒奪稽戾王龍旗大纛,一樣重要啊!”

第743章 再授奇功牌第六百零七章 格物致知,即物窮理第734章 國之柱石?國賊也第699章 山野袁公方實在是太貪婪了!第888章 此業一定,世世常安第五百九十六章 窮不過三代,因爲沒有第四代第902章 阿剌知院投降伏誅第四百七十九章 與時偕行、與時俱化第890章 地荒着不種,作大孽第826章 跟朕玩權謀?第一百二十六章 誇,誇上天去!(均訂加更)第五百二十章 這天底下最難得是兩個字是:知恥第802章 信我者信,非我者非第957章 皇權特許,瓜蔓連坐第三百四十七章 吾願和南衙共存亡第992章 古怪的太子第五百七十九章 脫脫不花在津口第730章 無題第四百七十八章 朝廷敘事風格的小小變化第778章 十萬大山一條路 唯有諒山可通行第五百零二章 出去躲一躲!第二百三十章 朱見深朝拜賀歲,李貴人得償所願第955章 朕不信,除非你們打一場第789章 南洋‘務工’的最佳人選第六百一十九章 投機,比誰更傻的遊戲第三百五十二章 讓那皇爺爺見識下咱們的厲害第五百零八章 沒有失去就沒有獲得第680章 豺狼虎豹,吃盡血肉!第三百五十三章 黛眉開嬌橫遠岫,綠鬢嚲濃染春煙第782章 多就是美,大就是好!第三百二十章 外戚不得封爵!第696章 大皇帝要不起的奇觀第670章 敬神拜石 不如求我第829章 襄王欲奪大位效燕王事第二百九十九章 來人,取三尺白綾!第997章 胡濙教育理論,于謙教育實踐第849章 到了時間,該死就去死第一百二十四章 在朱棣頭上動土第881章 昂貴二字都顯得廉價第三百四十八章 英明神武的大皇帝陛下君臨他忠誠的應天府第六十九章 撤撤撤,連夜拔營!第五百九十八章 飛鳥盡,良弓藏第一百四十章 英名無損,功業無瑕第四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 我必國士報之第四百五十八章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第809章 霍光傳不可不讀第二百九十八章 于謙打魚說第690章 限制兼併 均田免賦第855章 天堂有路你不走第732章 不能拼命啊,拼命還怎麼賺錢第六百二十九章 死掉的瓦剌纔是好瓦剌第四百二十三章 諫治國君道臣義萬言疏第670章 敬神拜石 不如求我第660章 老飯都餿了還在炒第五百四十二章 生老病死,時至則行第一百二十六章 誇,誇上天去!(均訂加更)第751章 停工歇業 合乎法理第五百四十一章 朕首先是大明皇帝第一章 亂糟糟的朝堂寫在十月末第五百八十章 景泰十六姓第757章 康國公被捕入牢第806章 金戈鐵馬的馬,原來真的是鐵馬第653章 只是爲了身心愉悅!第936章 一個初步的小目標,日不落第五百九十一章 小姐身子丫鬟命第863章 沂王,琅琊王第一百二十二章 胸章胸前掛(均訂加更)第960章 孤要上頭條!第三百八十四章 陛下,臣請清田釐丁!第一百零三章 大明皇帝體察民情(求訂閱)第三百五十章 朕已經講的如此淺顯易懂了,你還不明白?第二百四十七章 貪,萬惡之始第三百七十一章 改土歸流的本質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風不善,教化不明第五百三十七章 你想跟我火併?第十九章 是于謙要保你!第五百九十二章 腰纏萬貫進此地,身無分文雁拔毛第920章 禁牙行 禁菸 摘鈴鐺第945章 太陽照常升起的安心第671章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第733章 皇帝賜物,青兕獻寶第四百九十六章 陛下,奇觀誤國啊!第821章 名曰亡國的循環第五百二十五章 王復點檢軍馬,大石天山狩獵推薦幾本書第九十三章 冠軍旗第903章 馬放南山,刀槍入庫第五百九十九章 顒顒十目窺,齪齪千人指!第二百三十章 朱見深朝拜賀歲,李貴人得償所願第五百一十六章 斷章取義也,小道耳第三百五十七章 無聲的抵抗(恭賀“Cz丶”成爲本書盟主!!)第三百一十七章 咱們去哪兒?應天府嗎?第五百三十一章 按勞、按需、按資所得第四百四十六章 舌戰羣儒,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三百九十三章 陛下更喜歡大明女子第二百五十四章 密州市舶司第974章 天生的航海家抵達古巴島第六十一章 開炮!第999章 以自我爲中心的朱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