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外戚不得封爵!

稽王妃錢氏跪在地上,差點要哭出聲了。

早上的時候,稽王府內就有了很多的傳聞,錢氏本來沒當回事兒,但是隨着傳聞越來越多,會昌伯串聯造反的消息便確定是真的了。

錢氏只好帶着朱見深,來到了講武堂請罪。

明明沒有罪,但是總是有人跳出來,把這禍殃引到稽王府的頭上。

無妄之災。

朱祁鈺看着錢氏,這要是周氏掌管稽王府,稽王府絕對不可能逃脫的了干係。

甚至周氏在稽王府上竄下跳,也可能是得了一些消息,纔會那般行事。

但是孫太后把周氏扔進了白衣庵,稽王府居然是在會昌伯府造反之後,纔得到消息。

朱祁鈺平靜的說道:“何罪之有,平身吧。”

什麼罪名呢?難道因爲孫忠找死,爲了泄憤,把稽王府上下掉吊了去嗎?

這地,也不知道胡濙能不能洗的動。

朱祁鈺很暴戾,但是他還沒有到暴虐的地步,既然是公事,自然是公事公辦。

“啊…”錢氏擡起了頭,滿是疑惑的拉起了朱見深。

這個時候,錢氏可不敢讓起身而不起身了,這是國事,不是家務事。

朱祁鈺認真的想了一下說道:“你現在帶着濡兒,去趟慈寧宮,孫太后那邊現在也是忐忑不安,你到了,太后也就安心了。”

燕王一脈的嫡皇叔朱瞻墡正在進京,朱祁鈺並不打算爲難朱瞻墡,也給天下燕府一脈的親王們,做個表率。

若是有人爲難,就到京師來尋求庇佑,既然兩次監國的襄王都已經能夠進京了,其他燕府的龍子龍孫們,就不必要跟着造反了。

朱祁鈺現在的實力很強,但是他做事進退還是有度,能團結的力量自然要團結,至於不能團結的力量,那就毀滅它!

既然不爲難襄王,自然沒必要爲難稽王府了。

朱見深看着朱祁鈺桌上那個水力螺旋壓力機的模型,問道:“叔父,我能看看嗎?”

朱見深看到了母親和叔父非常嚴肅,討論着他完全聽不懂的話題,他的眼睛一直在朱祁鈺御案之上的模型。

興安知道陛下對陳有德做出的水力螺旋壓力機非常欣慰,所以在御書房做了一個流水曲觴的案臺。

這個流水曲觴是一整套的系統,首先是水力鍾。

十二地支的子鼠丑牛的時刻表,每隔一個時辰,水流就會從不同的十二地支的紅銅雕像下流淌一次。

水流落在水力螺旋壓機模型的葉輪之上,螺旋壓力機就會吱吱呀呀的轉動起來。

這個水力鐘的背後,有四個日、月、星、箭巴掌大的銅壺,壺身飾鑄雲紋及北斗七星星圖,這四個銅壺的蓋子,是龜蛇合體的玄武形銅蓋,寓意玄武大帝。

這四個銅漏壺乃是由紅銅打造,正好足夠一天十二時辰滴漏使用。

這種水力鍾歷朝歷代都有,大皇帝御案上的這臺,乃是改良洪武年間,中書舍人詹希原的五輪沙漏。

詹希原用的是沙,因爲北方水善凍,壺漏不下,新安詹希元就以沙代水,人以爲古未有也,頗爲驚奇。

在案桌之上,還有一行銘文:「河清海晏,時和歲豐」

朱見深看着稀罕,便問了出來。

朱祁鈺笑着說道:“濡兒你且先進宮,若是要玩,改天再來玩就是。”

朱見深聽聞雖然有點不捨,但還是俯首領命而去。

朱祁鈺站起身來,準備去參加奉天殿朝議,會昌伯府聯合諸多親王造反,現在形勢並不明朗。

稽王妃帶着朱見深來到慈寧宮的時候,聽到了孫太后在慈寧宮裡發火。

他們走進去的時候,孫太后已經砸了不少的東西。

“拜見太后。”錢氏趕忙行禮,這慈寧宮裡一片凌亂,連個下腳的地方都沒有。

孫太后看着錢氏還有朱見深,愣了許久說道:“打講武堂來的?”

錢氏點頭說道:“陛下讓來的。”

這次換孫太后變得迷茫了起來,彭城伯、惠安伯跟着英國公府那倆臭弟弟都跑了,會昌伯府造反了。

此時局勢一片動盪,這個太廟殺兄的庶孽皇帝,居然顧及起了親親之誼?真是奇事一樁。

難不成這大皇帝,真的是一片公心?

孫太后認真思考了半天,才察覺到了皇帝的心思。

造反的人也不是鐵板一塊,燕府這一脈也是有爭取的價值,分而劃之,剪其羽翼。

大皇帝雖然表面上平淡,似乎沒打算把這幫人造反當回事。

但是在實際應對的時候,卻是如此嚴肅的對待。

孫太后一時間不知道是該喜還是該悲。

自己的父親和哥哥是這次謀反大案的居中聯袂之人,也不知道多麼愚蠢,纔會選擇造反這條路。

皇帝這頭兒越是嚴肅、越是認真的對待,孫忠和孫繼宗的謀反越不可能成功,身死族滅的下場幾乎板上釘釘。

但是她又有些慶幸,畢竟自己的血脈,自己的孫子,稽王府都還在。

孫太后目光閃爍,她已經兩年沒見過朱見深來,她走了兩步把朱見深抱了起來,笑着說道:“讓奶奶看看。”

朱見深還是有點怕的,他上次見孫太后還是在兩年前了。

自從從皇宮裡搬出去之後,他就再沒見過孫太后了。

這個奶奶,他很陌生,有些不知所措。

孫太后和朱見深說了兩句話,笑着說道:“見也見了,你們吶,快回吧,回吧。”

孫太后有點不捨,但還是讓錢氏帶着朱見深回稽王府了。

稽王府裡安全,外面太危險了。

大皇帝的意思很明確,勿動,動必殺之。

孫太后一直看着稽王妃和稽王世子漸行漸遠漸遠,身影離開了慈寧宮,才收回了目光。

她深吸了口氣說道:“這些日子,無論誰來,都不必要見了,陳大璫,把太后之寶送到奉天殿,哀家這裡啊,也沒什麼皇帝用的上的東西。”

“把宮門緊鎖吧,哀家要爲大明祈福。”

孫太后最後還是選擇了保自己的孫子,而不是和自己的父親、哥哥遙相呼應。

若是她的父親哥哥真的打進了京師,清了君側,她可不信,她的孫子還有命在。

大皇帝能容下稽王府,她的父親和哥哥,可容不下稽王府。

朱祁鈺來到奉天殿準備上朝的時候,看到了慈寧宮的大璫端着紅綢蓋着的寶璽,他看了看,不甚在意的說道:“且拿回去吧,朕這裡也用不到。”

朱祁鈺走進了奉天殿內,坐到了寶座之上。

“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諸多朝臣見陛下到了趕忙行禮。

朱祁鈺點頭說道:“平身。”

他打量了一圈朝臣的臉色,各有異色,但是總體來說,還是很平穩的。

蔡愈濟居然有點惶惶不安的模樣。

朱祁鈺笑着說道:“會昌伯聯袂造反,中軍都督府的右都督張輗、前軍都督府右都督張軏、彭城伯張瑾和惠安伯張琮,連夜逃離出京。”

“朕很欣慰,咱們的京官可能有提前風聞,卻未曾離開,現在也在朝堂上站着,未曾稱病觀望。”

鴻臚寺卿楊善,居然也在朝堂之上,他還以爲楊善早就溜了呢。

官邸的確是像坐牢,不過也不是沒有一點自由,若是楊善想跑,他自己也是能跑的,但是他的家人,就只有永寧寺極遠之地了。

“臣等惶恐。”羣臣趕忙俯首齊聲說道。

能走到奉天殿上的朝臣,都不是蠢人,他們沒有選擇求死之道,大皇帝營建官邸,就是爲了把他們的家人也圈住。

“好了,議事吧,興安宣旨。”朱祁鈺示意衆卿平身。

興安站了出來,大聲的說道:“太祖開闢,家法嚴,后妃居宮中,不預一發之政,外戚循理謹度,無敢恃寵以病民。”

“爵以報功,非有社稷軍功者不封。至今日,一門數封、兄弟並封、世券相傳,戚畹不思恩澤之封,爲禍社稷,今盡數革爵。”

“戚畹周親不得與汗馬餘勳爲齒,欽此。”

最後一句的意思是,以後戚畹周親可以給待遇,但是不能和汗馬功臣相提並論,恩封爵位。

大皇帝自登基至今,尚未給汪皇后的親族任何的爵位。

羣臣議論紛紛。

這封詔書顯然是早就準備好了,朱祁鈺的確是打算對外戚動手,自從駙馬都尉趙輝不法之後,他就打算這麼做了。

孫繼宗的猜測是對的,大皇帝的確要對外戚動手,但是不造反,朱祁鈺也不會胡亂殺人。

羣臣交頭接耳議論了一番,蔡愈濟站出來俯首說道:“陛下,外久職戚里之榮,益謹人臣之節。”

“陛下夙興夜寐,圖治惟勤,眷賢后之相成,宜褒崇其同氣,至此戚畹周親不得與汗馬餘勳爲齒,恐傷戚畹周親之拳拳之心。”

蔡愈濟的話,其實就是爲什麼會給戚畹周親們爵位的理由。

皇帝忙於國事,勵精圖治振奮國家,後宮當然要有賢后輔佐,後宅安寧,是所謂褒崇其同氣。

當初仁宗皇帝給張皇后一家封爵的時候,就是這個理由。

朱祁鈺坐直了身子,想要開口說話,卻看到了胡濙躍躍欲試。

“胡尚書可是有話要說?”朱祁鈺一樂,他當然可以用天子家事,外廷勿慮搪塞過去,但是終究是搪塞。

看來禮部又要發揮作用了。

胡濙站了出來,俯首說道:“《史》曰: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不受私。臣僭越。”

這是當初漢文帝入宮的時候典故,就是天子無私事。

這論外戚後宮,自然是說到了皇帝的家事,自然要先請罪。

朱祁鈺笑着說道:“但說無妨。”

胡濙笑呵呵的問道:“蔡御史,敢請問,知道樑國公舊事嗎?”

蔡愈濟眉頭緊鎖的問道:“可是…樑國公趙德勝嗎?”

趙德勝乃太祖高皇帝手下悍將,死於陳友諒軍卒手中,中數箭死。

胡濙悶聲笑道:“自然不是,我說的是樑國公胡顯,蔡御史啊,可知胡顯何人?”

蔡愈濟搖頭,這大明就沒封過樑國公纔對,只有一個追贈!

胡濙左右看了半天說道:“你們難道都不知道胡顯是誰嗎?”

羣臣眉頭緊皺,只有劉吉站了出來搭腔低聲問道:“胡尚書說的是楚王朱楨母胡充妃的父親,胡顯嗎?”

胡濙眼前一亮,笑着說道:“正是。”

“陛下,彭城伯和惠安伯並非外戚恩封第一個,洪武二十二年七月,太祖高皇帝封胡充妃父胡顯爲樑國公,爲第一例外戚恩封,而且是公爵。”

朱祁鈺一愣,這外戚封爵居然是太祖開始的?還有這等事兒?

蔡愈濟眉頭緊皺的說道:“從未聽聞胡顯封爵之事。”

胡濙十分平靜的說道:“沒聽過就對了。”

要是朝臣都聽說過了,還要他胡濙這禮部尚書幹什麼呢?

蔡愈濟面色不滿的說道:“可是胡尚書!即便是有,那早已革罷,和我們今日論,又有和什麼關係?”

胡濙轉過身來說道:“關係大了。”

“洪武二十一年涼國公藍玉,捕魚兒海一戰定北,洪武二十二年,凱旋而歸,按功封公,高皇帝欲封樑國公給藍玉。”

“胡顯便與藍玉就爭樑國公位。”

“當時藍玉與元妃有私,元妃羞憤自殺,故將樑國公改爲了涼國公,恩賞給了藍玉。樑國公恩賞給了外戚胡顯。”

蔡愈濟眉頭緊皺的說道:“然後呢?我還是沒聽出來這和今日所議有何關係。”

胡濙老神在在的說道:“建文年間,胡顯樑國公被革爵,一起被革爵的武勳不知凡幾,連親王郡王都是隨意革罷,更遑論武勳了。”

“太宗文皇帝靖難之後,還爵復職,但是唯獨漏掉了這胡顯的樑國公。”

“太宗皇帝曰:戚畹周親寸功未立,豈嘗有汗馬之勞也?”

“陛下今日革罷外戚勳爵,乃是太宗文皇帝之遺志,亦是祖宗之法。”

蔡愈濟呆滯的看着胡濙,伸出了手,連點了幾下說道:“胡尚書,這等事我從未在太祖太宗《實錄》上看到過,不見史書,你,不要胡說。”

胡濙看了一眼蔡愈濟說道:“哦,蔡御史在質疑胡某在胡編亂造嗎?”

蔡愈濟認真思索了許久,太祖太宗實錄,他確實看過,這件事確實未載。

他疑惑的說道:“不是某質疑明公,這等大事,爲何從未載於實錄?胡尚書又是怎麼知曉的呢?”

胡濙嘆了口氣說道:“我知此事,乃是親身經歷,所以方知。曲筆此事,也是我做的。”

胡濙拿出了幾份東西遞給了站在御下的太監,太監遞給了興安,興安遞給了皇帝。

朱祁鈺看了許久說道:“真是辛苦胡尚書了。”

朱祁鈺又將這幾份東西遞給了興安傳了下去。

羣臣看完之後,都是目瞪口呆。

外戚封爵居然是太祖開的先例,太宗文皇帝禁絕。

在永樂年間,后妃多是勳臣之家所出,自然無外戚封爵之事。

但是仁宗皇帝要封彭城伯張昶,胡濙纔不得不曲筆勾抹《實錄》。

胡濙說完看着陛下說道:“陛下,臣說此事,不僅僅是外戚封爵。”

朱祁鈺點頭說道:“朕知胡尚書深意,朕嘉納諫言,胡尚書果爲國卿。”

羣臣莫名其妙,這不就是再說外戚的事兒嗎?這已經洗完地了,居然還有他們品不出的東西?居然還另有深意?

胡濙的確是在說外戚,但不是隻說外戚。

于謙、石亨、六部尚書皆是若有所思,其餘朝臣一片茫然。

這胡尚書話裡有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第848章 陛下,罪臣有話要說!第696章 大皇帝要不起的奇觀第844章 有些事兒,不開始最好第690章 限制兼併 均田免賦第三百八十五章 半數臣工朝天闕第923章 大明水師在剿匪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閱第三十三章 國體之根本第734章 國之柱石?國賊也第五十九章 朱祁鎮,陛下讓臣帶句話第五百九十八章 飛鳥盡,良弓藏第一百一十章 教科書(均訂加更)第750章 土地是什麼?土地就是根兒第四十二章 爲陛下賀,爲大明賀第六百二十一章 九百萬牛之一毛第三百零三章 再賞一塊奇功牌第一百章 刺王殺駕(求訂閱)第886章 交趾的歷史定位問題第二百二十四章 都察院年終彈劾第922章 不裝了,攤牌了,爺,投明瞭!第986章 遠洋艦隊抵達珊瑚宮海第832章 和林,國家興王地第五百九十章 懷疑的種子一旦種下,便會生根發芽第五百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王諮政第二十章 登基第三百五十九章 應該改悔的是你們!第660章 老飯都餿了還在炒第一百一十二章 滅虜上策第757章 康國公被捕入牢第四百九十六章 陛下,奇觀誤國啊!第七十二章 我笑那于謙無謀,石亨無智第六百二十六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769章 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第三百九十九章 呂洞賓與狗,大明與番夷第五百一十二章 臣于謙,大明養鴿人第五章 皇上在叩關第五百九十一章 小姐身子丫鬟命第五百零五章 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嘆第十五章 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第726章 天下第三強軍第六百三十四章 衣冠楚楚 豺狼虎豹第771章 京軍是陛下的京軍!第五百零四章 松江造船廠第五百七十四章 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第773章 白花花的銀子給了窮人,造孽啊!第二百二十章 朱瞻墡:怎麼全都想我死?!第五百八十九章 取之於民易,用之於民難第849章 到了時間,該死就去死第五百三十五章 你在此溫酒,待我去去就回第829章 襄王欲奪大位效燕王事第三百零八章 你想辦法我幹活第939章 引經據典等於懂的都懂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陽再次升起第983章 岐聖門庭,醫者仁心第三百七十九章 扶持社稷擎天柱,平定乾坤架海樑第五百二十三章 勢與羅馬同生同死第五百八十一章 老虎不發威,就會有人把老虎當病貓第967章 不動如山,侵掠如火第961章 給古老的土地,帶來一點小小的大明第787章 大軍凱旋,因功授勳第三十章 失去了兵權的皇帝,就像是西方失去了聖城第三百六十三章 徹底摧毀敵人的抵抗意志第五百零七章 這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第802章 信我者信,非我者非第一百一十二章 滅虜上策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明人的善良第五百九十九章 顒顒十目窺,齪齪千人指!第五百二十九章 羅馬皇帝失去了忠誠於羅馬的子民第六百零二章 無毒不丈夫第三百五十章 朕已經講的如此淺顯易懂了,你還不明白?第三百六十五章 看他宴賓客第二百六十五章 放榜,授頭功牌第五百九十六章 窮不過三代,因爲沒有第四代第874章 用糧草做餌?第709章 松江府匠城有路燈第一百三十一章 殺雞給猴看,卻沒有雞第892章 黃雲遍野,玉粒盈艘,十九皆大姓之第八十六章 老歪脖子樹第711章 世世相保,垂利無窮第704章 德,大明皇帝本就沒有第四百零八章 喜事喪辦第五百一十七章 面刺寡人之過者第853章 有志報國,無財請師第四百四十一章 一個悲痛的消息和一份謝禮第一百章 刺王殺駕(求訂閱)第二百零二章 天怒人怨的政令第809章 霍光傳不可不讀第五百四十四章 有的時候,處罰也是一種保護第761章 大明皇帝真的放下了仇恨嗎?第五百一十章 在流乾最後一滴倭國武士的血之前,決不投降!第923章 大明水師在剿匪第846章 一句話,抵得過千軍萬馬第956章 景泰一二式定裝火銃第七十三章 京師保衛戰,大獲全勝第四十九章 守城之戰朕參與第899章 先炸他三天,看看效果第四百八十四章 平倭,刻不容緩!第五百二十七章 如何把好人變壞人,把好事變壞事第十九章 是于謙要保你!第797章 鹽鹼地畝產千斤,不切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