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得加錢

王復真的去了夜不收,他沒有誑于謙的意思,大明軍進兵當然需要大量的夜不收打探消息。

王復不知道危險嗎?他當然清楚,但是他已經四十多歲了。

王復主要去的方向是韃靼人的方向,王復有自己的優勢,他是進士出身,這身份,在草原上,那蠍子拉粑粑——獨一份!

對於韃靼人而言,他們現在驚懼到了極點,因爲那個熟悉的大明軍隊,它正如閃電般歸來。

此時的韃靼人的大帳設立在了大寧衛,大寧衛是北平行都司治所。

嶺北之戰結束後,大明慘敗,朱元璋吃盡了軍事冒險的苦果。

之後朱元璋一改對草原大開大合的進攻節奏,一直到捕魚兒海之戰前,始終是尺進寸取。

猛地打出去一拳,前進一尺,然後小刀剌肉,割下一寸爲漢土。

這種戰術在後世叫做切香腸戰術,其實也是朱元璋玩剩下的把戲。

大寧衛就是這種小刀子割肉,從北元身上割下來的。

元昭宗死後,朱元璋養精蓄銳十五年,忽然猛地砸出去一拳,將北元的王庭給滅了。

天元帝單騎逃脫,大明軍在捕魚兒海大獲全勝。

至此設立了北平行都司,以大寧衛爲都司治所,隨後朱元璋十七子朱權被封寧王,就藩大寧衛。

靖難之役中,朱權配合朱棣造反,隨後寧王府遷到江西南昌,最後被褫奪了兵權。

寧府內遷,北方人口流失,偌大的北平行都司,便被棄置了。

此時的烏格齊老態龍鍾的坐在舊寧王府,即便是最小的滿都魯,已經有了當初元昭宗臨危不懼的風采。

烏格齊笑着說道:“打起精神來,這是怎麼了?大明軍隊的實力本就如此,我見了不止一次了,難道是土木堡之變,重燃了你們對復元的雄心壯志嗎?”

烏格齊緊了緊大氅,搖頭說道:“如此不臣之心,若是被大皇帝知道了,我們連這大寧衛也沒法呆了。”

脫脫不花坐在主位上,他是大汗,他無奈的說道:“我當然知道大明會贏,可是這也太快了吧。”

“如果明軍有這等實力,我們爲什麼還要維持我們龐大的軍隊呢?”

“保衛韃靼人嗎?”

烏格齊搖頭說道:“是爲了讓人們相信韃靼受到了保衛。”

脫脫不花眉頭緊皺的說道:“讓大明人?”

“不,不。”烏格齊做了一個十分誇張的表情,看着脫脫不花說道:“不是讓大明人相信,是韃靼人。”

“大明知道韃靼的軍隊無法保衛韃靼,是讓韃靼人相信韃靼受到了保衛。”

脫脫不花、阿噶多爾濟、滿都魯全都呆滯的看着烏格齊,他們至此才終於徹底理解了韃靼人軍隊存在的意義。

烏格齊雖然不想承認,但這的確是永樂年間的現狀。

他笑着說道:“很意外嗎?”

“事實上,這也是永樂年間的常態,我們能夠放牧,需要感謝大明文皇帝的寬宥,和當時大明北方人口稀鬆,無力繼續北征和有效統治北平行都司。”

脫脫不花嘆了口氣,現實如此的殘酷。

不過他很快就振奮了精神,反正捱打的瓦剌人,又不是韃靼人。

他坐直了身子說道:“也先大石送來了書信,想要借道北平行都司,從北古口南下,直入京師。”

滿都魯呆滯的說道:“也先是瘋了嗎?就算是我們借道給他,他從北古口而入,一旦大明軍再次佔領北古口,那他就像是鑽進了漁網的魚,哪裡還有掙脫的可能?”

“現在又不是當初,大明軍無力野戰,瓦剌人如此,是自取滅亡。”

滿都魯完全無法想象,也先是如何做出這種決定,雖然勇氣很大,但是也就是勇氣而已了。

現在大明京師處於戰爭迷霧之中,到底有多少軍備,有多少軍卒,都是一個未知數,這貿然前往,在滿都魯看來,真的會死。

阿噶多爾濟卻不以爲意的說道:“我們應該答應也先,哪怕是不配合也先進攻,我們只要幫他站穩了北古口,他也有退路不是嗎?”

“大明勝,瓦剌大敗而歸,自然無力謀求汗位,大明敗,那更好不過了,草原部落可得少許的安寢之日。”

烏格齊是三個孩子父親,確切的說,三個孩子血脈尊貴,他只能是阿伯。

他老了,憑藉着最後一點老臉,把阿噶多爾濟從死亡的邊緣拉了回來,讓脫脫不花寬宥了阿噶多爾濟。

但是阿噶多爾濟依舊是喜歡冒險的人。

烏格齊緊了緊大氅,無奈的說道:“我的孩子們,你們難道沒有發現嗎?”

“即便是天上的蒼鷹在狩獵之前,也要看一下獵物是不是好對付,我們作爲長生天下的勇士,難道不需要觀察一下大明京師嗎?”

“在大明軍前進的路上,我們看到了四武團營所向披靡,我們看到了四勇團營如同波浪中的礁石一樣堅挺,四威團營呢?”

“大明可是有十二團營,你們沒發現,我們自始至終,就沒有看到四威團營的出戰嗎?”

“他們在哪裡?”

烏格齊說完,脫脫不花、阿噶多爾濟、滿都魯三個人立刻背後生了一層的冷汗,三個人異口同聲的說道:“以身爲餌?!”

大皇帝在京師釣魚的傳聞,早就傳遍了草原,老是釣不到,也成了一種戲謔,雖然大家嘲諷大皇帝的釣魚技術,但是從來沒人敢小瞧大明皇帝。

烏格齊一說,立刻讓三個人全都呆滯了,四威團營在哪裡?

大明十二團營,現在八個團營,都在陰山餘脈,但是四威團營呢?

“不去,堅決不能同意也先的提議,讓他去別的地方借道去!”阿噶多爾濟站了起來,冷汗直流,大聲的喊道。

也先大軍過境之後,他可以跑到和林窩着去,但是韃靼人呢?

那要面對大皇帝的怒火!

差點就着了大皇帝的道兒!

怎麼會有這種釣魚佬,把自己當餌釣魚!這大皇帝,釣魚釣魔怔了,真的是太離譜了!

脫脫不花看着阿噶多爾濟的樣子,露出了一個笑容,這個總是喜歡冒險的二弟,終於認清楚了現狀。

這對韃靼人而言是個好事,誰閒的沒事幹想要西征呢?待在自己家不好嗎?

脫脫不花繼續開口說道:“謝阿伯教會,二弟你坐下。”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韃靼有烏格齊,真乃是韃靼幸事。

脫脫不花面色沉重的說道:“近來很多的韃靼王跑去了宣府貢市,和大明交易馬匹,但是隻交換了銀幣,不交換鐵鍋鹽巴,最近很多韃靼人都開始脫離部族,逃向了集寧地區。”

“相比較剛剛經歷戰亂的集寧,他們認爲韃靼人的領地,更加危險。”

脫脫不花的語氣裡滿是擔憂,人口凋零的現狀,似乎已經無法挽回,大明軍在集寧地區的所作所爲,堪稱王道之師。

滿都魯眼神中多了許多的兇狠,低聲說道:“我們以立太子爲名,召開大會,將諸多韃靼王召集起來,告訴他們,必須要兌換一定比例的鐵鍋鹽巴,否則大兵討伐他們。”

“長此以往下去,哪裡還用大明軍隊長驅直入?我們自己就像春天的雪一樣,無聲無息的消融了。”

阿噶多爾濟有些尷尬的坐下,也不言語,其實他也去宣府賣馬了,而且換的都是銀幣,但這麼做,好像是不對的呀…

脫脫不花看了一眼阿噶多爾濟,嘆了口氣,這個親弟弟,還是像小時候一樣的頑劣,絲毫不能爲他分憂。

烏格齊坐直了身子,眼神似乎是懷念過往,又似乎在眺望着,他笑着說道:“我們的話,韃靼王可能不聽,但是大皇帝陛下的話,他們不敢不聽。”

“與其我們去說,還不如讓大皇帝陛下下敕諭申飭,他們更怕。”

“正如我之前所言,讓韃靼人相信我們軍隊可以保護韃靼,但是大家都清楚的知道,我們的軍隊保護不了韃靼。”

“如果能夠請旨,讓皇帝下了敕諭,我們反而會輕鬆許多。”

脫脫不花認真的想了許久說道:“那麼,代價是什麼?”

“不如找一個草原上的明珠,獻給大皇帝?”阿噶多爾濟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滿都魯嗤之以鼻的說道:“大皇帝陛下根本不喜歡!朝鮮王獻出的少女,都被安排到了官邸去,那可是高麗姬啊!”

烏格齊嘆息的說道:“還是馬匹吧,大皇帝陛下對於軍馬需求極大,甚至用精美的銀幣交換,我們獻上馬匹,希望能夠請來申飭的敕諭。”

阿噶多爾濟有些奇怪的說道:“爲什麼會有人能夠抵抗高麗姬的誘惑呢?那可是和揚州瘦馬齊名的淑女。”

“就連當年文皇帝都喜歡高麗姬,走的時候,還把她們都殉葬了。”

烏格齊目光流轉,他深吸了口氣說道:“大皇帝陛下不要別人獻的,陛下自己有手有腳,自己會取,集寧地區最多的聲音是什麼?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脫脫不花瞪大了眼睛,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還能這麼理解的嗎?

“我來寫書信吧。”脫脫不花點頭說道。

滿都魯的眼神有些飄忽不定的說道:“大汗,要不書信還是我來寫吧,於少保不在京師,大皇帝陛下身邊,怕是沒人能看得懂了。”

滿都魯用了一種不太隱晦的方式,表示了對脫脫不花的漢字的嫌棄。

“那好吧。”脫脫不花有些無奈的說道。

脫古作爲質子,不止一次的提出了讓別人代筆,但是脫脫不花總覺得那些大長句、大排比段落的馬屁,實在是羞於啓齒,而且爲了表示恭順,他覺得親筆書信,纔有誠意。

但是於少保不在京師,他的字的確是不太有人能看懂。

就連楊洪都看不懂。

烏格齊忽然開口說道:“大汗,你應該通知一下兀良哈部的首領,也就是你的岳父沙不丹,讓他不要借道,否則大明天子怒而興兵,遭殃的是我們。”

脫脫不花面色苦楚,他當初中了也先的奸計,他的妻子,脫古的母親,被他刺傷了耳鼻,他的岳父沙不丹對他只有憤怒。

“希望憤怒之下的沙不丹,不要做出給草原招致災禍的事情。”

由滿都魯代筆,脫脫不花的書信,延着官道驛路向着京師而去。

北平行都司,大寧衛到京師也有驛路嗎?

的確有,洪武二十七年,置驛傳,自大寧東路,至廣寧四百八十五里,置十驛,永樂十三年,至北衙六百里,置十二驛。

如果朱棣能夠多撐幾年,等遷都大計確定,北平行都司復置,幾乎是可預期的事兒。

但遷都是定下來了,大明也開始興文匽武了…

朱祁鈺收到了四夷館的書信,對於脫脫不花的請求,朱祁鈺置若罔聞,馬匹太僕寺可以收下,至於申飭韃靼王的事兒,他纔不做。

開玩笑,一點點馬匹就想得到大皇帝的申飭敕諭,那皇帝的敕諭豈不是太廉價了?

得加錢。

朱祁鈺看着于謙的奏疏,于謙在奏疏裡說了很多,提到了集寧府的熱火朝天,也提到了王復的幡然悔悟,更提到了集寧城的泰安門。

“好好的一個國之悍將,怎麼就這麼喜歡拍馬屁呢?”朱祁鈺收起了于謙的奏疏。

于謙對朝堂的預料是極爲精準的,大軍出塞,朝堂上的確是有了一些不同的聲音,而且甚囂塵上,胡濙四處撲火,但是顯然是有愈演愈烈之風。

畢竟大軍七月攻克集寧之後,已經連續一個多月沒有動彈了。

又是一年中秋節,朱祁鈺給土木堡之戰殉難將士點了柱香。

“復仇纔剛剛開始。”朱祁鈺吐了口濁氣,將靈牌翻了回去。

朱祁鈺站在講武堂聚賢閣的二樓,看着操練的軍將、掌令官,笑意盎然。

大明啊,欣欣向榮。

“興安,盧忠,污衊於少保的人找到了沒?”朱祁鈺開口問道。

最近京師不太安寧,有些人,不太老實,又開始了英雄擴大化、英雄污名化,興文匽武的老路。

這路子在朱祁鈺這裡走不通,太醫院已經設了雅座,人抓到了,不得觀察觀察什麼屬性?

興安和盧忠搖了搖頭說道:“沒有。”

這種流言,的確是一傳十,十傳百,想要抓到散播留言的元兇,難如登天。

“陛下胡尚書求見。”一個小黃門匆匆上樓俯首說道。

朱祁鈺點頭說道:“宣。”

“參見陛下,陛下聖躬安否?”胡濙見禮。

朱祁鈺點頭說道:“朕躬安,可是心不安啊,坐。”

胡濙樂呵呵的說道:“這不臣就來爲陛下分憂解難了嗎?陛下可是憂心有人誣衊於少保的事兒?”

“這事兒,不難。”

胡濙最近四處救火,也終於摸到了一些處理這些事兒的脈絡。

朱祁鈺點頭說道:“哦,說說看。”

胡濙探了探身子說道:“請陛下聽我分說。”

第一百二十章 大明天下無敵第866章 忘記爲何出發,便是忘本第四百二十七章 關於開會的若干小技巧第838章 最該死的人第一百四十九章 春暖花開時,沒一個好消息!第三百六十三章 徹底摧毀敵人的抵抗意志第二百零八章 國家用人之道第三百八十五章 半數臣工朝天闕第三百二十章 外戚不得封爵!第五百八十八章 利劍高擎 蕩塵滌垢第三十四章 朕,大明天子,金口玉言!第五百七十九章 脫脫不花在津口第一百五十七章 談笑間,強虜狼奔豕突第二百零九章 兵貴神速第六百一十三章 四格諷刺漫畫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明皇家參謀部第842章 人生在世,最難的就是心安理得第四百八十九章 得讓大明動起來!第四十三章 大明失去了自信力第五百九十六章 窮不過三代,因爲沒有第四代第四百零二章 貳臣賊子的一般下場第804章 李代桃僵,鳩佔鵲巢第四十三章 大明失去了自信力第699章 山野袁公方實在是太貪婪了!第一百二十九章 直鉤釣魚第921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798章 錯把魯莽當勇敢第九十四章 徙木立信,殺人立威第一百二十八章 申斥都察院第一百四十八章 三十年不決口?第一百二十四章 在朱棣頭上動土第827章 堂堂亡國之君,名不副實第五百一十八章 哪有同黨?都是陛下的臣子(恭賀“打磨z”成爲本書盟主!)第696章 大皇帝要不起的奇觀第四百八十七章 十萬銀幣換一塊奇功牌,換不換?第918章 男兒不丈夫,天下皆苦楚第五百一十四章 西羅馬的滅亡第二百二十八章醫者刳腹 岐聖門庭第三百一十四章 天下焉有如此酷烈之法?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陽再次升起第807章 馳道所及之地,皆爲大明疆土!第702章 山不向人去,人自上山來第五百二十九章 羅馬皇帝失去了忠誠於羅馬的子民第三百三十二章 皇帝的兩個大嘴巴子第六百二十三章 百舸爭流千帆盡,波濤在後岸在前第四百零八章 喜事喪辦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皇帝陛下財務狀況良好第四百六十二章 富得流油,遍地黑金第二百六十二章 勝利必將屬於我們!第903章 馬放南山,刀槍入庫第749章 只要價格合適,絞死自己的絞繩也可第723章 大明水師需磨礪,可從交趾起第652章 公者千古,私者一時第723章 大明水師需磨礪,可從交趾起第四百九十三章 廩盈法第六十一章 開炮!第三百五十九章 應該改悔的是你們!第一百九十一章 朕許他們造反,但必須納稅!(感謝冷面冷心宋家郎!)第997章 胡濙教育理論,于謙教育實踐第三百五十八章 那隻能苦一苦勢要豪右之家第二十七章 于謙的長袖善舞第四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 我必國士報之第816章 朕輸了,但是也贏了寫在十月末第四百二十五章 令有緩急,物有輕重第789章 南洋‘務工’的最佳人選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時之序 凜冬將至第三十六章 也先所求,無所不應第二百零七章 羣臣惶恐 京師非議第三百五十八章 那隻能苦一苦勢要豪右之家第918章 男兒不丈夫,天下皆苦楚第三百零八章 你想辦法我幹活第五百二十一章 東羅馬帝國的落日推薦幾本書第二百六十章 勃勃生機第六百二十七章 時代的悲劇第一百九十一章 朕許他們造反,但必須納稅!(感謝冷面冷心宋家郎!)第973章 一個徘徊在泰西的惡魔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忽悠在和林第三百五十九章 應該改悔的是你們!第981章 破門謬論第一百七十九章 送稽王歸京第三百九十章 第一杆冠軍旗第848章 陛下,罪臣有話要說!第一百七十五章 第一次鹽鐵會議第五百三十四章 山野銀山的名主第二百七十一章 如此苛刻,恐天下非議第六十九章 撤撤撤,連夜拔營!第四百四十七章 你們要逼宮嗎?第四百一十八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747章 羅馬笑話,枯井之戰第二百三十四章 專業第二百三十章 朱見深朝拜賀歲,李貴人得償所願第六百三十三章 此間樂,不思明第986章 遠洋艦隊抵達珊瑚宮海第三百六十九章 甚至包括肉食者第二百三十一章 他們總是緊密聯合在一起第1000章 朕就是亡國之君第一百六十九章 不僅要殺,還要有理有據第950章 尤其擅長見縫插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