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朕,大明戶部尚書!

“銅錢小而分量重,商賈轉易,錢重道遠,不能多致,頗不便,故用鹽引。”于謙直接點出了爲何商賈們要用鹽引當做大額商品交易的原因。

禮部尚書胡濙點了點桌子說道:“禁民間,不得以金銀貨物交易,違者罪之。”

這是朱元璋的祖訓,不得以金銀做貨幣進行交易,違反者罪之。

胡濙在提醒大家,這又是一條祖宗的決定。

祖制不可違。

戶部尚書金濂眉頭一皺說道:“正統四年,敕諭,南京及在外文武官吏俸米、軍人月糧,近爲糧儲不敷,減分支給,以鈔折充。”

“正統十三年,某就曾上奏,鈔法久不行,新鈔一貫,時估不過十錢,舊鈔僅一二錢!甚至積之市肆,過者不顧。”

“面值一貫的鈔,僅僅價值一個銅板,堆積在市集之上,過往之人,連撿都懶得撿!”

“這只是正統年間嗎?建文四年、永樂三年、宣德七年、宣德九年,屢次折鈔!”

金濂說完這句話,便不再言語,整個朝堂之上,一片安靜。

金濂發言非常大膽,雖然他是拿着正統年間說事,但其實月糧折鈔這件事,在洪武年間就開始了。

大明寶鈔怎麼被玩廢掉的?

宗族禮法,皇明祖訓。

馳用金銀之禁,這個違背祖宗的決定,只能朱祁鈺來做。

朱祁鈺坐直了身子說道:“朕來說兩句。”

“首先紙鈔廢弛之事,並非我大明獨有,比如北宋末年,宋徽宗時,大觀三年,改四川交子務爲錢引務,改交子爲錢引,舊交子皆毋得兌換現錢。”

交子,就是一種四川的紙鈔,唐末到五代十國的戰亂對蜀中影響不大,蜀中極其發達,四川的錢不夠用,就出現了交子這種紙鈔。

宋徽宗趙佶,將交子改爲錢引,舊鈔不得兌換爲大觀三年的錢引。

“宣和三年,因爲方臘在江南民亂之事,以軍食不繼,增印錢引六十三萬緡,而後在宣和四年,以相同的理由,便宜增錢引三百萬緡市軍儲。”

“錢引自此廢了。”

宣和這個年號,也是宋徽宗,宋徽宗屢次超發錢引,直接將錢引制度個玩壞了。

朱祁鎮是不知道大明的鹽引當做貨幣使用,他要是知道,不知道要超發多少。

朱祁鈺再次說道:“朕不得不承認,大明的大明寶鈔,現在的確是廢紙一張,禮部、戶部,可以擬詔廢鈔了。”

“不廢不行啊,百姓們都不認了,商賈們也不認了,只有朝廷認,能管用嗎?”

“廢了吧。”

朱祁鈺宣佈了第一件事,廢大明寶鈔。

這玩意兒不能再印了,那不是貨幣。

那是因爲這片土地上,勤勞的人們創造了無數的財富,大明寶鈔就是一種沒有成本的,純粹的對下剝盤的道具。

正如金濂所言,不廢鈔,也是置於鬧市,連看一眼都懶得看。

廢鈔勢在必行,也是大勢所趨,不廢鈔新貨幣政策無法推行。

胡濙和金濂互相看了一眼,俯首說道:“臣等領命。”

朱祁鈺繼續說道:“杜牧二十三歲過阿房宮遺址感慨言: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彼時彼刻,正如此時此刻。”

“秦人來不及哀悼強秦,秦朝就迅速衰亡了,而後人哀悼它,卻不以它爲鏡子,只會重蹈覆轍。”

“我們看到了錢引、中統交鈔、中統寶鈔、至元寶鈔,皆是廢紙一堆,也應以此爲鑑,方知興衰。”

“朕以爲,大明並沒有到可以發行紙鈔的時候,紙鈔刊印、假鈔橫行,再推新鈔,不過是車輪子轉了一圈而已。”

中國的歷史實在是太長了,長到車輪子轉來轉去印下了無數車轍印記。

歷史給人的唯一教訓,就是人們從未在歷史中吸取過任何教訓,這句話有時顯得偏駁,有時卻顯得極爲正確。

紙鈔二字,對於大明還太早了。

再發行紙鈔,不過就是金圓券的翻版罷了。

“弛用金銀之禁,可自朕始,但是如何弛用?需要做到何種地步?又應該以何種方式弛用?都需要大家細細琢磨推敲,不可一蹴而就,否則與寶鈔何異?”

于謙深吸了口氣,陛下真的是越來越穩健了,去年頗有些急躁的陛下,現在越來越穩重了。

這是因爲…朱祁鎮死了嗎?

于謙俯首說道:“陛下聖明。”

羣臣皆俯首說道:“陛下聖明。”

朱祁鈺看着所有人說道:“這樣,今天鹽鐵之議,暫時到此爲止,諸公回去之後,仔細思索,下次到廷議上,大家再羣策羣力,拿出一個具體的弛用金銀之禁章程來。”

“臣等告退。”胡濙、陳循帶着朝臣們,林繡帶着內承運庫的太監們,離開了聚賢閣,走的時候,依舊是議論紛紛。

而朱祁鈺單獨留下了于謙,只要于謙在京,而不在京畿地區推行農莊法,朱祁鈺每日都會留下於謙問政。

“朕天天擺弄算盤,都快成咱大明的戶部尚書了。”朱祁鈺並沒有下軍旗推演,而是拿出了象棋。

下不過,天天作弊也讓興安爲難,畢竟大風大雨大冰雹次數太多了,難不成讓興安直接砸隕石不成?

隔天,隔天,玩一次兵推棋盤就好。

于謙笑着擺好了象棋,搖頭說道:“陛下勤政,事事勤勉垂詢,有太祖太宗之遺風,兼聽則明亦張弛有度,納諫求治,勵精不倦,乃英主也。”

朱祁鈺想了許久才說道:“朕打算讓農莊學着造紙,造墨,三經廠的紙墨昂貴,京畿、宣府兩地,俗字表和算術,已經不太夠用了。”

“陛下太心急了。”于謙十分認真的說道。

陛下總是有些急切,農莊法的推行,是一個長久的國策,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時之功。

朱祁鈺當然知道自己這個急於求成的心態,他很有自知之明,但是這件事總是要辦的。

于謙認真想了想說道:“陛下,之前御史李賓言,要革罷大同左右四衛儒學四所。其實有一句說的有道理,別無空閒人力。”

“陛下,即便是三經廠印出來了書,誰有能教呢?”

“衛學舍現在的俗字表和算術已經都送了下去,等到衛學軍生帶着書,去了每裡教書,也是不遲。”

朱祁鈺卻搖頭落子十分確定的說道:“大明有的是讀書人,他們不去,朕就逼他們去。”

于謙深吸了口氣,隻手談對弈,卻是沉默了許久,才說道:“陛下春秋鼎盛,何必急於一時?”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一樹一獲者,谷也;一樹十獲者,木也;一樹百穫者,人也。”

“是謂曰,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樹,乃是種,培育的意思。

朱祁鈺倒是能理解這段話,于謙勸他不要急,今年的陛下才二十一歲,還有很長的時間去完成那些宏圖偉業。

“朕只爭朝夕。”朱祁鈺將於謙的卒打掉,馬後炮將軍,于謙被朱祁鈺將死了。

于謙一直在思索如何勸諫朱祁鈺不要着急,看着棋盤也是搖頭,笑着說道:“陛下,只爭朝夕,就是種穀子,一年一獲,可得一時。”

“急功近利,則是種樹,可獲十年,可得一世。”

“徐徐圖之,方爲育人,可獲千秋,功在萬世。”

“而且陛下,你把那些讀書人,心不甘、情不願的趕去鄉野育人,他們能育出什麼來?”

“反而把人教壞了。”

“這羣人,搖脣鼓舌一番,反而把農莊法的根子,給弄亂套了,於國不利。”

朱祁鈺認真的思考之後,深吸了口氣,于謙說的很有道理。

尤其是大明朝很多的讀書人,他們並沒有那麼高的思想覺悟!

就像是村裡的懶漢地痞一樣,是村裡的一片壞肉,朱祁鈺把這羣滿嘴之乎者也,滿腦子生意的傢伙,扔到了鄉野去,那不是給自己找不痛快嗎?

大明的衛學儒學堂出來的軍生,和大明府州縣學出來的學生迥異。

比如張居正、高拱,他們都是軍生出身,他們做的和大明其他的讀書人完全不同。

于謙的意思很明白,軍生靠得住,儒生靠不住,那張嘴,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那羣儒生能夠靠得住,母豬都會上樹了。

于謙明白自己的陛下想做什麼,他還是十分耐心的解釋道:“陛下心繫萬民,德被天下,臣爲大明賀。”

“現在鄉野還在平整路面、疏通水渠、營建穀場、揚曬草谷、修繕房屋、修理農具等等。”

“陛下不若讓石景廠多批一些農具鐵料,送於鄉野,多一些農具,鼓勵農耕。”

“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

這一句出自管子的牧民篇,而非儒家經典。

朱祁鈺深以爲然的說道:“於少保所言有理,謹受教。”

“臣惶恐。”于謙趕忙回答道。

“陛下,嶽謙、季鐸回來了,還押着喜寧。”興安匆匆的走了進來,俯首說道。

“宣。”朱祁鈺一聽喜寧的名字,也就知道他們不歸京,到底去做了什麼。

朱祁鈺精神一振,又接着說道:“去拿五塊頭功牌來。”

嶽謙走的時候,還是去年冬天,現在已經是夏收完畢,各農莊現在都開始種豆子養地了。

他們還以爲會在泰安宮,也就是原來的郕王府被接見,結果卻是在這講武堂內。

這一走就是數月,京師已經大不同,比如這講武堂,三人都是頗受震撼。

此時的三人已經清楚的知道了,陛下已經把稽王給殺了,人已經送到了金山陵園去了。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五位辛苦,請隨咱家來。”興安到了聚賢閣樓下,示意五人進入閣內。

第648章 棄西域,則天下難安第一百三十三章 飛在天上了第二百九十一章 三根神針針穴療經第五百九十一章 小姐身子丫鬟命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明:已經吃的很飽了,別送了(打賞加更)第四百七十一章 很好,很有探索精神第三百四十四章 來自北衙的僭主攻破徐州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坡的時候,踩一腳油門第841章 天下第一陽謀?第906章 俗不可耐大皇帝第四百八十八章 歷史給水泥的代號是石灰第五百八十一章 老虎不發威,就會有人把老虎當病貓第一百九十四章 鑄幣不精美 等於不鑄幣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祁鎮:壞了,我成替身了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時之序 凜冬將至第三十五章 朱祁鎮在陽和第六百二十七章 時代的悲劇第一百五十三章 五十兩!第九十二章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七十九章 朕,要多生兒子!第六百二十八章 百官哀怨,沸反盈天第一百四十二章 最大的支持第857章 緣,妙不可言第六百一十九章 投機,比誰更傻的遊戲第五百七十三章 日月永照!殺!第五百八十一章 老虎不發威,就會有人把老虎當病貓第六百二十四章  時來頑鐵生輝,運去黃金失色第736章 一個安南,兩個國王第682章 斷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第五百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王諮政第983章 岐聖門庭,醫者仁心第二百六十五章 放榜,授頭功牌第五百零八章 沒有失去就沒有獲得第三百八十七章 畏威而不懷德第二十章 登基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能再猶豫了,一定要出重拳!第六百一十五章 亡國五病 臃腫痿痹第五百零二章 出去躲一躲!第三百八十二章 左眼跳災,右眼跳災?第一百九十四章 鑄幣不精美 等於不鑄幣第二百一十章 授勳放賞!第三百五十五章 景泰通寶第二百零一章 朕又成亡國之君了?第三百三十八章 推賢讓能,庶官乃和第三百九十二章 逆子就是逆子,甚至不肯叫一聲君父第五百三十章 勞動使人自由,工作賦予人權第六百二十二章 《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第720章 再見鐵鎖橫江第五章 皇上在叩關第一百五十七章 談笑間,強虜狼奔豕突第四百零八章 喜事喪辦第960章 孤要上頭條!第一百三十六章 是非曲直,難以論說第三百六十七章 看他煤山崩第997章 胡濙教育理論,于謙教育實踐第872章 人在家中坐,雷從天上來第三百三十一章 魚不可脫於淵第一百一十一章 螢火之光豈能與日月爭輝第988章 生命的“薯光”第885章 最好欺負的便是佃戶第二百零五章 酒池肉林亡國之君第723章 大明水師需磨礪,可從交趾起第792章 夾帶越厚,問題越大第765章 日拱一卒第二百八十二章 喪心病狂第一百一十三章 重鑄蒙兀榮光!第六百三十八章 大明的基石不能有任何鬆動第704章 德,大明皇帝本就沒有第三百九十七章 瓦剌西進第五百五十七章 你能信任的只有陛下!第六百零二章 無毒不丈夫第二十六章 逼朕殺人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石,於少保下來戰書!第995章 我李賓言能有今天,全靠聖眷寫在朱祁鎮死後第三百六十二章 捨本逐末,禮樂崩壞第869章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853章 有志報國,無財請師第二百六十六章 福祿三寶第827章 堂堂亡國之君,名不副實第930章 沒有界限的自由不是自由第877章 快刀斬亂麻,辦個加急第二百四十一章 衍聖公,他有幾個團營?第三百一十章 戰前有動員、戰後要總結第一百七十五章 第一次鹽鐵會議第750章 土地是什麼?土地就是根兒第四百零二章 貳臣賊子的一般下場第682章 斷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第713章 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第一百三十八章 這裡是瓦剌大營!(月票加更)第一百五十九章 臣等日夜懸切第二百八十六章 贈穎國公,諡武襄第五十四章 可借瓦剌大勢施爲第751章 停工歇業 合乎法理第三十章 失去了兵權的皇帝,就像是西方失去了聖城第925章 朕不把他滅了,朕跟他姓!第七十二章 我笑那于謙無謀,石亨無智第九十六章 興安的日常第766章 朕不敢收的錢,坐寇也敢收!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