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八章 傳奇戰場

老八和麥玲瓏接到任務的時間比之趙高有一個明顯的滯後,然而接下來龐大信息量的涌入,讓兩人幾乎措手不及。

便是連衆神之地或者是方舟空間這樣的存在,也是堪堪在這時反應過來,動用全部的計算能力將所有的一切儘可能的數據化,這纔開始用靈魂印記的方式傳遞給這個世界中各個等階的探索者。

這樣的行爲在一般的劇情世界中會起到事實上的相對引導作用,潛移默化的就影響了探索者們從某個它們所預期的方向上去完成任務。然而在這裡,這個效果就大大地打上了一個折扣,原因無他,這個世界中權限凌駕在空間之上的牛人實在是太多。

就在它們給出具體的信息之前,一道道華彩文章,以各自的國運規則爲脈絡,化作了一篇篇氣勢浩大的檄文,已經響徹在了這個劇情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每一名探索者,都能以最清楚的方式,聽到這種彷彿是發自靈魂深處的無聲吶喊,滿腔的熱血也就隨之不由自主的洶涌而澎湃。

天地之間,彷彿就剩下了那些偉岸至極的聲音,在向天地禱告宣誓:

“元世祖聖德神功文武皇帝、薛禪汗孛兒只斤?忽必烈敬告皇天后土:

宅中圖大,天開一統之期;自北而南,雷動六師之衆。先謂弔民而伐罪,蓋將用夏而變夷。欲制江浙以削平,極汝海隅而混一。…………我大元皇帝,聰明智睿,神武慈仁,焚香祝天,誓莫殺而混海宇。振兵略地,隨所向而宣皇威,一戰乘勝而渡江,諸將列降而獻土。厥角稽首,迎我前矛;後實無聲,易如破竹。昭然天順人信之助,成我風行草偃之功。合宇宙於清寧,蘇人民而鎮撫。恩寬幼主以下,罪止元惡之身。自今檄到,守令以境土投拜,除大支犒賞外,仍其官職。”

“明太祖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朱元璋敬告皇天后土:

自古帝王臨御天下,皆中國居內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國,未聞以夷狄居中國而制天下也。自宋祚傾移,元以北夷入主中國,四海以內,罔不臣服,此豈人力,實乃天授。……古云:胡虜無百年之運,驗之今日,信乎不謬。當此之時,天運循環,中原氣盛,億兆之中,當降生聖人,驅除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歸我者永安於中華,揹我者自竄於塞外。蓋我中國之民,天必命我中國之人以安之,夷狄何得而治哉!予恐中土久污羶腥,生民擾擾,故率羣雄奮力廓清,志在逐胡虜,除暴亂,使民皆得其所,雪中國之恥,爾民等其體之。如蒙古、色目,雖非華夏族類,然同生天地之間,有能知禮義,願爲臣民者,與中夏之人撫養無異。故茲告諭,想宜知悉。”

“明成祖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朱棣敬告皇天后土:

昔五胡亂夏,僅一再傳而滅。今東虜應讖,適二八秋之期。誠哉天道好還,況也人心思漢。慨自李賊倡叛,神京陸沉。建酋本我屬夷,屢生反側,遂乘多難,竊踞中原。衣冠變爲犬羊,江山淪於戎狄。凡有血氣,未有不痛心切齒於奴酋者也。本藩奉天倡義,代罪弔民,臥薪嚐膽,法古用兵。…………以全省全部來歸者,不吝分茅裂土;以一邑一鎮來歸者,定與度地紀勳。或率兵而至,則論其衆寡而照數授職;或潔身而來,則就其職掌而量材超擢。若蒙古、女真,世受國家撫賞之恩,原非一類,共在天地覆載之內,亦有同仇,無懷二心,視之一體。不但休屠歸漢,名高日;且如回紇扶唐,烈光葉護矣。本藩仁義素著,賞罰久明。先機者有不次之賞,後至者有不測之誅。一身禍福,介在毫芒;千古勳名,爭之頃刻。師不再舉,時不再來,佈告遐邇,鹹使聞知。敬哉特諭。”

“清聖祖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愛新覺羅?玄燁敬告皇天后土:

我之祖父,未嘗損明邊一草寸土,明無端起釁邊陲,害我祖父,此恨一也;明雖起釁,我尚修好,設碑立誓,凡滿漢人等,無越疆土,…………天建大國之君,即爲天下共主,何獨構怨於我國也?今助天譴之葉赫,抗天意,倒置是非,妄爲剖斷,此恨七也!

欺凌實甚,情所難堪,因此七恨之故,是以徵之。”

這四段檄文,每一道消散的光華都是用最純粹的國運構成,對於一般的探索者而言也許還只是驚歎其聲勢之浩大,對於已經觸摸到底層規則的老八和麥玲瓏來說,這無疑就是一次靈魂上的洗禮,只是細細地感受一番,居然就讓自身的規則都隨之凝練了不少。

大概這就是趙高努力維持住這個空間,不讓原本劇情世界紛亂的規則融入進來的最大原因——到達了他們這個層次,每一分對規則的理解都會以綜合的方式提高整體的戰鬥力,特別是對於剛剛進入這個境界的麥玲瓏來說尤其如此。高屋建瓴之下她的技能融合,也許就會出現原本根本不會有的選項。

然而此時,無論是老八還是麥玲瓏並沒有因此而感受到半分的驚喜,因爲誰也沒想到,這歷史傳奇的第三階段任務,居然會是以這種方式出現:

所謂的戰場,居然是忽必烈,朱元璋,朱棣,玄燁四位傳奇皇帝,爲了從根本上解決掉無法調和的矛盾,居然默契地共同聯手矇蔽掉了天機,將所有與之相關的勢力牽連其中,形成了一個獨立於劇情世界之內的巨型修羅場!

明王朝更是以一敵二巋然不懼,悍然以太祖、成祖兩套班底,對上了同樣處於極盛狀態的大元和大清!

讓擅於隱忍的朱元璋做出這種決定,也是大形勢下無奈的結果。

在戰場構成之前,元清就已經以互換公主和親的方式形成了事實上的同盟,而大宋還在和金遼糾纏,對於與大明的聯合,即使有心也是無力。

更何況忽必烈和玄燁各自放棄自己的皇后,以對方的女兒爲後,以血緣爲紐帶,形成了草原上最牢固的聯盟。若非被逼迫到了如此程度,傳奇皇帝朱元璋又豈肯召喚奪了自己孫子帝位的朱棣參戰,哪怕這個人是自己的兒子!

在巨大的外部壓力之下,那點兒家事紛爭只好暫時被擱置,兩線同時開戰的情況下,即使是傳奇級別的明太祖也不會有太多的勝算。好在肉爛在鍋裡,朱棣的皇帝總算做得有聲有色,自身也勉強踏過了歷史傳奇的門檻,以永樂諸臣爲骨架,足以和掌控者一個三百年大帝國國運的愛新覺羅?玄燁爭鋒。

萬千的醞釀,終於在這一刻爆發。

這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決戰,每一位參與者無論等階都得懷着必死的決心。包括那些被強大的規則引力牽扯而來的勢力,也不得不被迫接受這注定毫無勝算的命運。

實力上的差別,讓他們在這個世界中毫無地位,在夾縫中生存更是用盡了他們所有的謀算。這時在四大檄文的規則消散之後,他們也終於努力發出了自己的聲音:

“太平軍天王洪秀全敬告天地:

昔以漢族不幸,皇綱覆墜.亂臣賊子,皆引虎迎狼,以危中國,遂使大地陸沉,中原板蕩。……東南既定,指日北征,驅除滿洲異族,還我神州,上慰吾皇在天之靈,下解百姓倒懸之急,秀全等不敢不勉也。”

“洪憲皇帝袁世凱敬告天地:

粵惟我祖軒轅,肇開疆土,奄有中夏,經歷代聖哲賢豪之締造,成茲文明古國。…………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想我神明各族,不乏英傑挺生之士,曷勿執竿起義,共建洪勳,期於直抵黃龍,敘勳痛飲,則我漢族,萬萬世之光榮矣。我十八行省父老兄弟其共勉之。”

“大周皇帝吳三桂敬告天地:

茲彼夷君無道,奸邪高張,道義之儒,悉處下僚;斗筲之輩,鹹居顯職。……其各省官員,果有潔己愛民、清廉素稱者,仍單仕:所催徵糧谷封貯倉庫,印信、冊籍賚解軍前。其有未盡事,宜另頒條約。”

“大順皇帝李自成敬告天地……”

“準格爾汗葛爾丹敬告天地……”

“……”

PS:本書歷史只到袁世凱爲止,袁世凱所擁有的勢力也只有北洋六鎮。

第七百三十八章 野心之光第四百一十二章 短兵之相接第三百一十五章 前期的利息第八五章 教學第三零章 科舉第百八五章 艱難的擊殺第三百六十七章 愛德華三世第五百九十七章 駭人的豪賭第七百七十一章 征戰天下第百八七章 猶斗的困獸第七百四十六章 誠意第三百五十八章 達成的協議第三百五十章 創造的世界第百一九章 身退第六百零四章 世界爲之沸騰第七百三十五章 第三次第三百二十九章 所謂的開拓第九章 探尋第四百八十章 殘缺的傳承第三百七十八章 山窮而水盡第六百七十二章 和談的條件第七百二十九章 格局第六百五十二章 雁過得拔毛第百三五章 苦熬第七五章 王振第百四零章 百人第七百八十二章 邯鄲學步第六百八十六章 交手第六百一十九章 簡單的戰鬥第五百七十四章 軍團的敗勢第七百三十章 大勢第四百一十一章 史詩對史詩第六百九十三章 各自的困境第六百七十七章 頂級人物的真正能力第百六四章 古怪第五百四十一章 普通一支香第百十章 心結第五百二十章 書聖的落幕第百五八章 我往第七百六十四章 四傑對雙子第五百二十一章 世家的英豪第五百零七章 霸王硬上弓第五百三十章 融合的世界第三百八十七章 執棋的賭徒第七百六十八章 共享第百八零章 合謀第七百二十四章 迷茫第二百三十三章 狂猛的漢子第二百九十五章 格局和底氣第百一六章 潛入第六百九十章 真正的麻煩第七百零八章 大朝會第百三四章 衝陣第二百三十二章 令狐潮入彀第百六八章 窺視第五百章 神秘的兵種第四二章 地利第十章 交易第百九九章 劇情的完結第三百二十七章 破壞的規則第六百九十八章 五音十二律第六百三十二章 一樣的答案第二百六十八章 主線打支線第九七章 買賣第五百七十六章 慕容垂的決定第七百五十六章 見見他們第三百四十二章 收尾的劇情第六百七十四章 傳奇歷史巨城第七百一十三章 答案第六百四十二章 最初的一步第二百四十章 鑑定術升級第五百二十三章 寒門的英才第六百七十六章 尋找東方朔第五六章 真假第六百二十七章 洗白了自己第百六三章 完結第百八五章 艱難的擊殺第百九四章 追隨者契約第七百一十一章 強秦之鐵律第二百三十一章 倉皇的逃竄第七百四十三章 種田第五百二十四章 草莽的雄豪第四百七十六章 低賤與高貴第百八四章 瘋狂的突襲第四百四十二章 圍捕與被圍捕第七百四十四章 你有科學,我有神功第五百二十章 書聖的落幕第三百零二章 奇異的思路第六百八十四章 掌控者第六百六十一章 強大的仇敵第三百零一章 同樣的困境第二百六十六章 大戰的前夕第七六章 僵持第七百三十八章 野心之光第十三章 合作第六百七十二章 和談的條件第三百九十八章 隱忍地出擊第六百八十六章 交手第二百八十八章 空間的地位第八零章 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