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回蕭皇后淒涼返京兆楊政道服官入大內

阿史那·杜爾說:“爲君難,爲臣不易。但這世上人都知道自己的難,看不到別人的難。天下有無數百姓,所以百姓的難處有無以計數的人感同身受,皇帝的難處恐怕只有一個人能體會了,這大概就是皇帝被稱作是孤家寡人的緣故吧!”皇上說:“你說的有一些道理,是人都羨慕做皇帝的人,其實皇帝是很不好做的。”阿史那·杜爾說:“皇上,如果大臣願意聽皇上說自己的難處,而皇上也願意聽大臣說自己的難處,百姓雖然衆多,可願意把百姓難處說出來的人少之又少,皇上如飛天之龍,百官如下山之虎,而千千萬萬的百姓如同螻蟻,他們的生死是最被忽視的。”皇上說:“這些道理你都是從哪裡聽來的?”阿史那·杜爾說:“我曾經擁有自己的牙帳和部衆,本來我指望能夠率領自己的部衆打出一片天下,結果我在戰場上接連被擊敗,最終只剩下一個人來投奔大唐,我所說的都是我一路上所思所想所得。”

皇上點點頭說:“你與房喬的交情到了什麼程度?你們兩個聊過嗎?”阿史那·杜爾笑着說:“房先生有經天緯地之才,定國安邦之能。與他交談是我的願望,只是他實在是太忙了,我與他見面的次數屈指可數,更不要說交談了。”皇上沉吟半晌說:“既然如此,你覺得他爲什麼要舉薦你呢?”阿史那·杜爾說:“如果皇上很想要得到答案,應該去問房先生。臣也願意給皇上答案,只怕是說出來的話離題萬里,反而有了欺君之嫌。”皇上說:“朕恕你無罪,你說吧!”阿史那·杜爾說:“既然如此臣就願意說一說自己的想法,房先生之所以願意舉薦我,可能是因爲覺得我這個人非常重義。”皇上說:“你說的很有道理,也許房先生就是這麼想的。”阿史那·杜爾如此得到皇上的信任,對於黃金家族,對於草原上的百姓,形成了巨大的心理上的衝擊。

李思摩獲得了皇族姓氏,從此以後在草原平步青雲。比起皇上的結義兄弟突利可汗,李思摩似乎更得到大家的尊重。各個部族都把李思摩事做是草原上一顆冉冉升起的璀璨的明星,突利雖然感到有一些失落,對虎視眈眈的李思摩,他也不敢有什麼過分的想法。皇上得到了草原上各不足,前所未有的擁戴。在李思摩磨書信往來的時候,皇上與他以兄弟相稱。從前,李思摩被視作是假的黃金家族成員而備受大家的歧視,就連他的父親也公開對他另眼相看,不許他建立屬於自己的牙帳,也不曾擁有獨屬於自己的部衆。在定襄,蕭皇后和他的孫子度過了一段艱難的時光。他們等待着末日的審判,隨着義成公主被殺,恐懼始終籠罩在他們的心頭。楊政道跪在蕭皇后的面前流着眼淚說:“都怪祖父聽不進臣下的諫言,讓我們有這樣的處境。”蕭皇后一臉怒氣說:“住口,你怎麼可以這樣說自己的祖父?難道你一點都不懂得避諱嗎?”

楊政道說:“祖母,事到如今到底該怎麼辦?你拿個主意吧!”蕭皇后嘆口氣說:“你知道我爲什麼在你祖父駕崩之後,又苟活了這麼多年,侍奉了五位君主,忍辱負重,只是爲了讓你長大成人,延續隋朝宗室的香火。”楊政道說:“就算是宗室的香火能夠延續下來又如何呢?你覺得我能光復隋朝的社稷嗎?”蕭皇后說:“我沒有那麼大的奢望,只希望你能夠好好的活着,讓往後數年你祖父祭祀的香火不絕。”楊政道說:“可這種忍辱偷生的日子實在是太苦了,我倒想唐朝皇帝給我個痛快,一了百了。”蕭皇后說:“也不要太過於悲觀,情況也未必像你說的那麼糟糕,有消息說現在唐朝皇帝的妃嬪當中,有一位是隋朝的公主,而且聽說她已經生下一位皇子。”

楊政道說:“唐朝皇帝能聽她的嗎?”蕭皇后笑着說:“也許能也許不能,總而言之聽天由命吧!如果上天決心讓隋朝宗室絕嗣,那也是上天的意思,沒有誰可以違逆。如果上天不忍心看着隋朝宗室絕嗣,或許還有一切希望。”楊政道說:“說起這個我也想起了一個人,我早就聽說祖母有一個弟弟在唐朝做官,據說在武德年間他就佩戴金魚了。相比他是一位近臣,受到唐朝皇帝的信任,只要他出面求情,祖母應該是沒有什麼危險的,至於我就難說了。”蕭皇后說:“記得當年你祖父做了皇帝之後,每時每刻都在想着做一件大事,他不想被關隴士族所左右,於是動用了大量的財力和民力營建了東都。又不甘心固守隋朝就有的疆土,於是命令軍隊四處出擊,雖然有所斬獲,但也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偏偏這個時候在遼東屢屢不能得志,於是你祖父咬牙切齒偏要拿下遼東,於是不計成本接連出擊,最終落得怨聲載道,天下皆反。”

楊政道說:“我聽很多人說過,我祖父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而且長得很體面,是當時公認的英雄。”蕭皇后一聽這話,無數回憶涌進她的心頭,語重心長的說:“其實一個人有特別大的優點,未必是一件好事,有大優點的人往往同時有很大的缺點。比方說,天資聰穎的人往往短壽,才華橫溢的人往往薄命。你祖父在各方面都很突出,但他的缺點也非常的要命,就是無論如何他都不覺得自己有錯,自然也就不可能認錯了。通常是這樣的,如果你認爲自己是對的,同時天下人都覺得你是錯的,這個時候你要認錯嗎?當然要認,只有和光同塵,只有讓大家感覺你是同路人,大家才能夠容納你,反過來你的想法纔有可能被他們接受,你只有得到他們的支持才能夠做成自己想做的事。而你的祖父卻認爲天下事沒有什麼事,他一道聖旨不能夠解決的。”

楊政道嘆口氣說:“祖母覺得,祖父在世的時候做對了哪些事,又有哪些事情做的不對呢?”祖母說:“你祖父做的所有事情幾乎都是對的,只不過他選錯了時機。”楊政道說:“有一條他肯定是錯的,曾祖父在世的時候,雖然府庫充盈,卻格外的節儉。而祖父卻大不一樣,花錢從來都是大手筆,只是他不喜歡花府庫裡的錢,而更願意花百姓的錢。比方說他爲了炫耀隋朝的富有,就把帛纏在了樹上。不僅如此所以允許來訪的湖人在長安的集市上隨意拿去東西,而不用付錢。”小皇后皺着眉頭說:“這些事情你知道就行了,何必反覆的去念叨呢?”楊政道卻有些不依不饒,說:“記得李密在檄文裡邊說‘磬南山之竹書罪無窮,絕東海之波流惡難盡。’祖母,如果這樣的話我們能夠多說,或許唐朝皇帝就能夠保全我們的性命。”

不久之後,尉遲恭奉旨來到定襄也消亡後和隋朝的皇孫楊政道返回長安。尉遲恭被帶到蕭皇后和楊政道的面前,他以軍禮相見,蕭皇后站起來要還禮,尉遲恭卻說:“萬不可如此,你是隋朝的皇后,又是唐朝皇室的親戚,當朝天子的岳母……”蕭皇后說:“前朝的皇后現在已經不是皇后了,至於天子的岳母,我更是不敢當,一來我不是她的生母,二來她也不是皇后,一個妃嬪的嫡母如何敢以皇上岳母自居呢?”尉遲恭說:“不管怎麼說,你都是長輩,晚輩給長輩行禮是應該的。”於是蕭皇后讓楊政道還禮,楊政道說:“敬德兄,小弟楊政道這廂有禮。”尉遲恭笑着還禮說:“這位就是皇孫吧!”蕭皇后趕緊說:“他已經不是皇孫了,我是大唐天子之下一個普通的百姓罷了。”尉遲恭說:“請你們放心,當今皇上是一位非常仁德的天子,現如今頡利可汗在長安我得到了優待,你還有什麼可憂慮的呢?”

wWW⊕ Tтkǎ n⊕ Сo

在尉遲恭的護送之下,他們一行人浩浩蕩蕩來到了長安。出乎他們意料的是,皇上竟然派出文武百官前往迎接。尉遲恭坐在馬上指着一位穿着紫袍的男人說:“那位就是房先生,此公足智多謀,唐朝能夠有今天的榮耀,他的功勞是很大的。”蕭皇后說:“他是很大的官嗎?”尉遲恭說:“房先生是尚書省的左僕射,他的好朋友杜如悔是尚書省的右僕射,二人合稱房杜,決策天下大事,俗稱房謀杜斷。”蕭皇后說:“說什麼?這兩個人居然是好朋友,這可太違反常理了。”尉遲恭說:“要不說當朝皇上英明呢?敢把一對好朋友放在那麼重要的位置,兩個人默契十足,短短數年之內就讓大唐煥然一新。記得武德九年的時候,頡利可汗曾經率領大軍直逼渭水以北,現如今整個草原都在大唐的疆域之內,而頡利可汗也成了皇上駕前的一名臣子。”

尉遲恭說這番話的時候一臉得意,而蕭皇后的內心卻非常的複雜,這個李家的二郎竟然做成了當年隋煬帝想做而沒有做成的事。就在這個時候,尉遲恭突然低下頭說:“只可惜天不假年,今年3月杜公去世了。”蕭皇后緊跟着嘆一口氣說:“那真是太可惜了,皇帝應該很難過吧!”尉遲恭說:“誰說不是呢?聽說皇上是想到杜如晦都會哭,沒有了杜公,房先生的日子就更加難過了,有一段是時間甚至想辭去尚書左僕射的位置回到老家養老。”蕭皇后說:“爲什麼他後來又沒有那麼做呢?”尉遲恭說:“房先生是當年秦府班底的謀主,旁人都去的,房先生是萬萬去不得的。”蕭皇后說:“聽起來真的很不可思議,皇帝竟然會因爲一個大臣死了而哭。”

尉遲恭說:“我們與皇上不止是君臣,我們是浴血疆場的同袍,我們擁有相同的志向,從平定四方到經略天下……”蕭皇后說:“尉遲將軍,我說這番話完全是出於好意,君視臣如手足,臣視君如腹心。這只是短時間內出現的一種情形,他非常經不起歲月考驗。”尉遲恭說:“我相信你說的那種情況不會在我的身上發生。”蕭皇后說:“不管怎麼樣,你先把我的話聽進去,如果將來不發生什麼事,你真的足夠幸運,我的話自然派不上什麼用場,要是真的遇到了什麼問題,就請你好好琢磨一下我的話,那個時候它也許可以救你的命。”尉遲恭說:“不是我誇口,論武藝在整個大唐我認第二,沒有人敢認第一。沒有人可以威脅到我的性命,所以你的話一定派不上用場。”蕭皇后說:“我之所以敢說這樣的話,是因爲我經歷了比你更多的變故,我看過太多的人,像你現在一樣得意,可沒過多久就遭遇橫死。”

蕭皇后的話讓尉遲恭心裡很不舒服,尉遲恭說:“到了長安了,請你務必慎言,要是像現在這樣說話會有麻煩的。”房喬率領百官向蕭皇后行禮,蕭皇后趕緊還禮,嘴裡不停的說:“折殺老身了,折殺老身了。”之後又催促楊政道下馬車向大家行禮,房喬把楊政道扶起來,說:“皇孫已經長這麼大了,歲月流逝人世變幻,實在是恍如隔世。”蕭皇后說:“我聽尉遲將軍說,唐朝有今天的榮景,你的功勞是非常大的,天下的百姓真是太幸運了,能夠等到像你這樣一位相國。”房喬說:“言重了,謀劃大事也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將士們浴血奮戰,百官晝夜不分的處理公文,纔是今天榮景出現的真正理由。我不過是帷帳之下一個微不足道的策士,絕不敢以功臣自居。”蕭皇后說:“皇帝年幼的時候我曾經見過他,想不到多年之後,他會成爲威震四方的一代雄主。”

蕭皇后帶着隋朝的皇孫返回長安,在長安的百姓看來,這是一件大事。蕭皇后被請到了皇宮,皇上親自設宴款待她。見到皇帝之後,蕭皇后立刻大力參拜,不敢有絲毫遲疑。皇后立刻上去將她攙扶起來,說:“你的身份特殊,不必行此大禮。”蕭皇后說:“過去的身份不用再提它了,如今我已經是大唐的子民了。希望皇上能夠允許我的孫兒大唐的治下娶妻生子,繁衍不絕。”總而言之,在現場每一個人都覺得尷尬不已。事後皇上安排她在皇宮居住,這件事在外界引起了極大的非議。對此持不同意見的主要是來自山東的大臣,魏徵是其中的魁首,他說:“蕭皇后按照輩分,是當今皇上的伯母,讓她在宮裡居住非常不妥的。”長孫無忌對此卻沒有任何異議,皇上有這件事問他的意見。

長孫無忌說:“將前朝的皇后在宮中奉養,這並沒有什麼不妥,那些來自山東的大臣把禮教看得比天還要大,如果我們按照他們的想法行事,那些因爲戰爭而喪偶的婦女就該終生守節,如果是那樣的話朝廷要不要奉養她們,這樣的風氣要是蔓延下去,如何能夠指望人口增長呢?”皇上點點頭說:“朕之所以要在宮中奉養蕭皇后,只是爲了昭告世人,唐朝和隋朝是親戚是一家,這樣的朝代更迭是非常自然的。”長孫無忌說:“那個魏徵未必不知道皇上的真實用意,他就是專門跟皇上頂着幹,其用心之歹毒,乃至於此。”皇上說:“魏徵也許讀書把自己讀的越來越教條,越來越不知道變通。不過這也是這位老夫子的可愛之處,要是每個人都靈活無比,朝廷哪裡還有規矩可言呢?”長孫無忌說:“我聽說聖明的君主就像是聰明的工匠,在聰明的工匠眼裡,材料無論大小都有他的用處。”

皇上說:“實話說,武德年間要是沒有像魏徵這樣一個人跟那些老臣們去爭,許多事情變化也不會來得這麼迅速。房先生這個人我謀劃天下無敵,可要是讓他與人爭辯,簡直是要他的命。”長孫無忌說:“房先生這個人就像孔子所說的那樣,敏於行而訥於言。”皇上說:“蕭皇后可以安置在宮中,楊政道該如何安置呢?”長孫無忌說:“臣的意思還是殺了算了,當然不能明着殺,可以想辦法讓他患上不治之症,然後神不知鬼不覺的就沒了。”皇上說:“蕭皇后是飽經風雨的人,如果咱們真的那麼做了,她不可能看不出絲毫端倪。”長孫無忌說:“他就算是看出來了,又能如何呢?難道她還敢有任何不滿?”皇上說:“指天下守在調理陰陽,陰陽和合則百姓安樂。我是陰陽不調,則怨恨之氣不止,要是這股氣不斷的凝聚,不斷的升騰,總有一天會釀成大禍,以至於天下大亂。所以朕不但不會殺了楊政道,反而會給他一個小官做。”

就在這個時候,長孫無忌的眼睛突然變得非常的明亮,說:“我知道皇上的意思了,皇上是想阿史那·杜爾的故事在楊政道的身上再演一遍,二人雖然才具不同,但他們經歷過同樣的事情,只要皇上足夠的信任他們,天下人都會看到皇上大海般的心胸。”皇上笑着說:“你能想到這一層真是太好了。”不久之後,楊政道也成了皇宮裡的一位侍衛,因爲阿史那·杜爾來的更早一些,所以他暫時在阿史那·杜爾的手底下當差,皇上對蕭皇后說:“先讓他做一段時間的侍衛,讓天下人都知道我對隋朝宗室的後人是非常信任的。他與阿史那·杜爾不同,所以日後一定是一位文官,不會讓他到戰場上拼殺。”蕭皇后說:“既然是大唐的臣子,就願意聽大唐皇帝的安排。”

夜半時分,皇后吐了一口氣說:“你打算讓楊政道做什麼官呢?”皇上說:“皇后對此有什麼想法嗎?”皇后說:“我倒沒有什麼特別的想法,只是覺得這是一個難題。給他什麼樣的官職合適呢?他蕭瑀和陳淑達不同,隋朝曾經一統天下,萬一要是哪一天他想起了祖先的榮耀,不知道他會做出些什麼了?”皇上笑着說:“這一點我自然是考慮到了,所以我絕對不會把兵符給他。”皇后說:“文官做的太大了也會成問題。”皇上笑着說:“他的官職最多到五品,不可能讓他主政一方不可能讓他位列宰輔。如果他是衆多吏員當中普通的一員,我又有什麼可焦慮的呢?”爲了磨掉楊政道的銳氣,皇上囑咐阿史那·杜爾要好好的教導那位隋朝的皇孫,楊政道不曾做過示威,也不知道如何做一名侍衛。所以他一開始就不停的犯錯,阿史那·杜爾自然也不會尊重那位隋朝的皇孫。

於是動不動就要將他訓斥一番,在很多隋朝遺老遺少的心中,楊政道就如同是太陽一樣,他是如此的尊貴,在精神上給大家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所以楊政道從小就被大家捧在手心裡,所以說經歷了亡國之痛,他本人卻並不曾受過多大的氣。頡利控制草原的時代,因爲有義成公主的保護,楊政道仍舊過着養尊處優的生活。現如今在一個如同屠夫一般的人手底下當差,每天被罵的像孫子一樣。於是每天他都跑到蕭皇后的面前痛哭,向皇后流着眼淚說:“皇帝之所以這麼做,是怕你有復國的心思。只要你表現的越來越沒有志向,你就會越來越安全,對阿史那·杜爾你要頂禮膜拜,事事都聽他的。”從那之後,每次見到阿史那·杜爾,楊政道都要大禮參拜,好不容易站起來了,也忍不住點頭哈腰。這樣的一幕出現在衆人的眼裡,大家都覺得很不是滋味兒,隋朝的皇孫在草原黃金家族一位成員的面前簡直像是一條哈巴狗。

202揮舞霜刀清理羌寇掃除積雪以誠祀天第98回李孝恭上奏乞封禪蕭少傅請旨行冠禮第80回論往昔前事皆落空說來年此生成追憶347皇嗣李治聽政東宮刑部尚書死於西市第十四回三五奸佞謀害秦王十八學究演說孔孟225慕容純奉獻馬奶酒李大亮烹茶吐難言134慕容伏允聯絡高昌 南泉上人慾破迷障194馮徳遐徒步穿沙漠苗山幽失意唱離歌287尉遲恭不忍棄鄙妻于志寧上疏斥分封200高昌新中藏壯志大比丘南下散妖言351段志充請上禪大位苗山幽聽琴解心聲291李元嬰上封爵滕王楊師道官拜中書令358王玄策借兵教天竺蕭相公病死入冥國309太常博士斥僞數術果毅都尉平吐谷渾218宗室姻親出鎮北門西域浪子夢迴長安179張士貴領兵平獠亂 安四娘改嫁引風波第68回苗山幽自詡登徒子顏師古寫就王會圖第31回崔判官陰間解主憂尉遲恭街頭動肝火174頡利可汗身染重病 大唐天子憂心而傷313李世勣還朝掌兵部真珠汗趁虛擊思摩288鞠文泰陰謀舉大事白肥兒面君陳實情207南路軍穿越邏真谷賊偏師大敗寺海平248魏王泰禮接士大夫皇阿爺設立文學館228遇盧生大談養生術盼方士多言命早夭第90回感無常皇嗣不成器與父言更知爲君難137長孫無忌耕耘東宮 尉遲敬德御前獻醜111龍波失禮刑場滴血 賢妻助夫度過心劫237魏夫子不幸患眼疾張大夫奉命知相州237魏夫子不幸患眼疾張大夫奉命知相州316張行成夜作言事疏魏王泰獻上括地誌第72回佔定襄隋人盡歸唐住南廂陰魂鬧相府177苗山幽遭遇雪上霜 李淳風解說風裡浪171吃湯餅士民皆歡喜 備年關君臣相語難273南平公主下嫁臣家守禮老叟強力持戒362苗山幽拜訪袁天罡陸一蟬難棄房遺愛231知天命甘心受死難行篡逆揮刀弒君王175徐嘉尚獻上言事疏 李衛公出任黜置使202揮舞霜刀清理羌寇掃除積雪以誠祀天250房玄齡上書請旨意孫思邈妙手難回春第78回訪煙花意外入魔窟舞橫刀奉命除奸嗯117上諭連三禁止亂鳴 極數九五盛而必改130河南北千里走黃湯 九成宮皇上往避暑第56回老相國率衆平羌亂少年郎反叛受大刑333紇幹承基告發謀逆賀蘭楚石檢舉阿翁160福報護佑上師脫險 聖德日隆不納奸財139慶善宮演奏慶善樂 歡喜人寫就歡喜文231知天命甘心受死難行篡逆揮刀弒君王第81回突利可汗爵封郡王失意胡兒進位將軍138賀端陽羣臣議禮儀 選歌后山幽成小名222奉上諭羣臣議諡號立高廟衆人拒太原264政事堂廷臣論兵制幻雪亭方士說吉凶203節日御膳羊肉湯餅除夕之夜預言不祥第八回秦府開張良禽入慕 懷恨娶親引火燒身第31回崔判官陰間解主憂尉遲恭街頭動肝火第45回祖孝孫考古復雅樂蕭玉蓉抱膝嘆飄零250房玄齡上書請旨意孫思邈妙手難回春315十二月鸞駕會京師初八日宰相問小事130河南北千里走黃湯 九成宮皇上往避暑139慶善宮演奏慶善樂 歡喜人寫就歡喜文第96迴天子壽誕諸王拜賀吳王英武國舅不安278趙元楷媚上苦斯民堯君素歲寒知寸心第50回高皇帝淚灑臨湖殿三野老動情寄江聲215宗廟之制三昭三穆據祀武王非業所因258閉門不納勅使待明依山建陵後世之規356司空奉敕知三省事房公病重爲諸子憂300王師所至不破國喪智盛詐降石如雨下第77回苗山幽拜謁樓觀臺蕭玉蓉夜遊平康坊259李世民作臺望昭陵大海南有國來朝貢第十九回老學究兩定必殺計李楊氏冒死救秦王234皇后患病閒暇時光藥王進宮參詳病理157去遼東雪中遇法隱 望江岸風裡嘆樸靈272鑾駕抵達東都洛陽王圭光臨李泰府邸329舊功臣圖畫凌煙閣齊王佑親佞生反心185大法師寂靜坐檯上 蕭玉蓉隻身遊敦煌260魏王泰驕橫誣羣臣今皇上言法不多變344白巖城下將士受阻安市牆頭高麗揚威175徐嘉尚獻上言事疏 李衛公出任黜置使第33回弘文館學士治經典社稷壇天子祈豐年167未商量迎娶張寡婦 有逆緣請教李摩訶196皇甫德上書言主失高季輔以禮正宗室第40回樑師都失勢嘗惡果譚延壽酒後吐真言101魏夫子彈劾權萬紀 孫思邈拜會袁天罡235高士廉後飲屠蘇酒孫思邈熬製雪香丸185大法師寂靜坐檯上 蕭玉蓉隻身遊敦煌179張士貴領兵平獠亂 安四娘改嫁引風波254長公主逞怒囚居士不良帥冒險救山翁246狂宮人侍寵忘遠近賢魏王無力挽敗局144集仙殿賜宴衆進士 地下室俯首見主人289九成宮結社謀事變立政殿皇上豎屏風第四回新婚夫婦琴瑟和鳴 天命所致潛龍出水第37回義安王興兵清君側李世民殺雞儆羣猴158開宗派終是一場空 結因緣禍福由天算208曼頭山孤兒斬名王赤水原李靖誅殘虜212慕容伏允亡命磧中胡虜鉅奸死於馬下208曼頭山孤兒斬名王赤水原李靖誅殘虜135張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舉國請內附191棄宗弄贊遣使入貢 大唐制史前往撫之153李承乾遊戲明德殿 唐皇上置酒未央宮198同門兄弟對酒談心異域主僕仰望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