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回苗山幽自詡登徒子顏師古寫就王會圖

一開始房喬跟着夫人去各地寺廟燒香,只是爲了安慰心急火燎的夫人。可是久而久之,他自己也沉浸其中。他努力的想讓自己保持清醒,於是在一天夜裡,他對盧氏說:“有沒有兒子是命裡的事,夫人不必爲此煩惱了。”盧氏說:“你是賢臣,要是真的讓你無後,後人會怎麼評價我呢?”房喬說:“你的年紀也大了,沒有必要吃這份苦,更何況生孩子是非常兇險的事,也許是我這一生造的孽太多了,所以上天才讓我身後無嗣,我認命了。”盧氏瞪園了的雙眼說:“你是不是特別恨我,恨我沒有同意你納妾。其實我真的是爲你好,請你想想看,皇上賜給你的女人進了咱們房家,這兩個女人身後是皇帝,所以一旦來到咱們房家就會當家作主,到時候我不是房家的主婦,你也不再是房家的主人翁。我若是實在生不出來兒子,我死後你就納妾吧!你想續絃也可以。”房喬說:“我這一生聰明使過了頭,在關鍵時候幫了皇上的忙,卻因此被皇上猜忌。”

盧氏說:“不要想那麼多了,我這一生最幸運的就是能嫁給你爲妻,我這一生最不幸的也是嫁給你爲妻,但我不會後悔。”房喬說:“你不要胡思亂想了,我掙下的功名足以讓我們安穩的度過餘生,如果皇上垂憐的話。”自從經歷過玄武門之役,特別是杜如晦患病之後,房喬每一天都墜墜不安。當年,張子房是漢高帝的智囊,漢高帝得天下之後,張子房請求將陳留封給他,之後隱遁於世,在山林之中練習導引術,得以安然度過餘生,而蕭何卻在接下來的日子一直身處相國之位。房喬兼有子房蕭何之才,說玄武門之役發生之後,他就應該請求隱遁,可是他在新皇駕前又扮演着蕭何的角色。他擔任着蕭何的角色,有沒有蕭何與漢高帝的關係。還好在關鍵時候皇后挺身而出,指的房喬不至於馬上被卸磨殺驢。其實千百年來,功臣遭到屠戮是正常事,反過來反而是不正常的。

夫人的話讓房喬心裡感到暖暖的,同時又讓他覺得,其實夫人這麼做也是有私心的。其實人有私心沒有什麼不好,只要不隱藏着就好。房喬以相國之尊頻繁拜廟,這在長安引起了不小的議論。只不過大家不是在抨擊他,而是在笑話他。房喬卻覺得這未必不是好事,以他現在的處境,如果把自己搞得威望很高,說不好自己的腦袋,那一天就不見了。如果自己在京城生日裡狼狽不堪,反而可以一直狼狽下去。這一天房喬帶着夫人來到了香積寺,碰巧三藏法師玄奘在此說法,房喬原本是不信佛的,對於僧人所說的那一套,其實也沒多大興趣。可今日撞見了,如果視而不見實在無禮。於是也許在人羣中聽玄奘法師說法,堂堂相國畢竟相貌不凡,這位三藏法師一眼就從人羣中認出他來,所以當法會結束之後,三藏法師就在一間禪房特意與房喬舉行了短暫的會晤。

二人落座之後,玄奘說:“你真的是來求子的嗎?”房喬說:“不怕你笑話,我確實是來求子的。”玄奘說:“大千世界變化無常,每一個瞬間都發生三萬種變化。”房喬打斷他的話說:“因果和無常之說不矛盾嗎?”玄奘說:“每一個瞬間發生的三萬種變化都包含着因果,之所以說無常,是因爲人的認知是有限的。假如一個人具備所有的知識,能領悟宇宙的大道,在此人的眼中就看不到無常了,因爲無常本身就是一種常態。”房喬說:“法師精通經律論三藏,想必能夠推斷出今生今世我到底會不會留下子嗣。”玄奘說:“人生無非聽天命、盡人事而已。又何必苦苦相求呢?學佛的人最講究的是領悟佛法。”房喬說:“我是一個俗人,並不指望在今生今世能夠領悟佛法,所以還望法師不吝賜教。”玄奘說:“我說了聽天命、盡人事,說多了都是泄露天機。”

一聽這話房喬顯得非常的沮喪,玄奘忍不住又說:“其實告訴你也不是不可以,依我看,你至少會有兩個兒子,但是他們都可能沒有辦法善終。你這一生立了大功,也造了大孽。不過相對於你的功勞而言,造的孽不算大,但是上天不會因爲你造的孽小就不會清算你。”一聽這話房喬的頭上冷汗直冒,玄奘說:“不過你放心,你一生的知己杜如晦因爲你而得富貴,他不久於人世也是替你去死。因爲你纔是玄武門之役的主謀。因爲杜如晦代你受過,所以你自己會得以善終,並且會操持權柄到最後。但是你的兒子就沒有那麼幸運了,他們會因爲你而遭到報復。”房喬說:“從玄武門之役發生到現在,我一直謹小慎微,我還能得罪什麼人呢?”玄奘說:“問題就在於你不知道自己得罪了什麼人,可是請你想一想,你執掌大權,斷別人生死,掌大人富貴,怎麼可能不落下埋怨呢?”

房喬捋着鬍鬚說:“我以爲我能解救蒼生,現如今好像也做到了,難道這不是很大的功德嗎?”玄奘說:“很多時候,一個人的意願不能決定他的一生。每個人的命運是不同的,這就好比不同的人手裡拿着不同的劇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當人身在劇中的時候,你能撕掉劇本給自己換一部新劇嗎?”房喬說:“玄武門之役算不算是這樣一種動作呢?”玄奘說:“一個人最終會登上帝位,在這之前一定會出現很多徵兆,有智慧的人能夠識別它從而做出正確的選擇。只有那些糊里糊塗的人看不出天意纔會逆天而行,最終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賠進去,還落個千古的罵名。”房喬說:“你說的這些情形,真的不會有任何變化嗎?”玄奘說:“如果你想爲兒孫求得平安,你一定要記住,與皇上的賞賜能推就推。”

經歷了這一場談話,房喬感覺自己的腦袋像是被洗過了一樣。似乎很多疑團都不見了,但是不久之後,他就看到了更多更大的疑團。凡是有大智慧的人,凡是有大覺悟的人,一定會有大疑惑。其實玄奘本人也有非常大的疑惑,他雖然被外界稱作是三藏法師,其實他自己知道目前他能夠看到的經書非常有限,而且不同的經書之間相互矛盾。這讓他有了去西天求取真經的想法,但在這個時候,這只是一個想法。要不要這麼做,還拿不定主意。很重要的原因是,北邊的戰士還沒有平,所以邊關處於封鎖狀態,這種情況下是不許百姓出入邊關的。一個普通的僧人都把手法當做是一個非常基本的要求,何況是像玄奘這樣的高僧呢?這樣的大疑惑使得玄奘每天墜墜不安,經常對着窗外的明月長吁短嘆。

房喬的這些舉動很自然的驚動了皇上,但他也不好做什麼。回到後宮又跟皇后說起來這件事,皇后說:“能不能延續後代是房家的家事。天子要掌管的是天下的大事,所以無需再爲這件事情操心。”皇上說:“話雖這麼說,可房先生如果真的無後,後人會怎麼看待這件事呢?也許會有人說房先生因爲在玄武門之役這件事上造了孽,所以才身後無子。如果這種說法盛行,那麼後世很多人就會說玄武門之役是錯的,若玄武門之役是錯的,朕當皇帝豈不是也成了錯的。”皇后說:“冥冥之中自有天數,皇位是天下神器,不是單純靠某個人的智計或者武力就能獲得的。”皇上說:“可事實上憑藉智計和武力獲得皇位的人還少嗎?”皇后說:“論智計漢高帝遠不如張子房,可到最後爲什麼是漢高帝成了九五之尊,張子房卻隱遁于山水之間呢?皇上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後世自然會給出一個公正的評價。”

對於皇后的話,皇上一時不知道該如何接對,皇后說:“皇上不應該希望自己成爲一個沒有缺陷的皇帝,其實古代的那些聖王,沒有一個人是沒有缺陷的。不要試圖去掩蓋自己做過的不好的事情,只要把自己能做好的事情做到最好,使得天下大治、百姓康樂,誰又能否認你是一朝的聖主呢?”就這樣每當皇上想不開的時候就會跟皇后說起這些事,而每一次皇后都能夠巧妙的開解。這些事很容易讓皇上想起自己的母親竇氏。竇氏長於宮廷之中,她的舅舅就是原來北周的皇帝。因爲自己的閱歷豐富,很善於把握人的心理。在皇上小的時候,每逢想不開的時候,竇氏就會問明緣由,然後三言兩語,一切的不開心都無影無蹤。皇后之所以與皇上感情深厚,又能夠得到公爹的喜愛。很大程度上在於他們能夠從皇后的身上看到當年竇氏的影子。雖然他在外人的面前是極具有威嚴的皇帝,當他到了皇后的面前,就變成了一個小孩,時常感到困惑和無助。

一般人可能很難想象,一個手握大權的人怎麼會感到無助呢?無數人的生死決於他的一念之間,這樣的人要怎麼會有軟弱的一面呢?其實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人可以爲所欲爲,所有人都要受到自然法的約束。凡是觸犯它的,最終一定不能逃脫他的制裁。說話之間冬至又要到了,一年一度的郊天大禮開始了緊鑼密鼓的準備。正所謂冬至一陽生,所以在很多人看來,冬至意味着新的開始。就在這個時候,裴寂的人生走到了盡頭。沒有想到自己會在長安病逝,離世之前,他的家人陪伴在他的身邊。在這之前他的門生故吏與他一一道別,太上皇皇上先後來探望。到最後他心滿意足的閉上了雙眼,因爲在他看來上天賜給他的遠超過他所期望的。

本以爲裴寂的離開對於太上皇來說是一個天大的打擊,只不過因爲事先有了足夠的思想準備,所以真到裴寂離開的那一天,太上皇雖然感到悲傷,卻並沒有失控。他畢竟是經歷過大場面的人,而且因爲他搬到城外居住,所以皇上對他的監視也大大放鬆。當然這其中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皇上的地位越來越穩固,反過來太上皇能夠對他構成的威脅越來越小。在大安宮的日子確實要比太極宮要好的多,在這裡水裡養着很多魚蝦,地上養着很多野獸,天上不時出現飛禽。爲了追求長壽,太上皇特意在水裡養了幾隻烏龜。除了尋求好的寓意,他還有從烏龜的身上學習養生之道的想法。雖然沒有了裴寂這個朋友,有這些野獸禽鳥的陪伴是極好的。有人曾經說過,當你跟人交到越來越多,你就會發現自己越來越喜歡養狗。相對於複雜的人類,這些動物是更好相處的,因爲路途變得遙遠,皇后沒有辦法每天跑去問安,但也頻繁來看望他。

對於朝中發生的事情,他當然不方便干涉。但皇上也沒有禁止他知道這些事,之前有裴寂不斷的給他透露,再後來皇上會專門派人通報他朝中發生的事情。太上皇一再表示自己已經退位,沒必要再知道這些事情。皇上就表示大唐是他一手創立,應該知道大唐正在走向何方。皇上敢這樣做,自然是因爲他非常的自信,他相信自己可以把天下事處理的非常妥當,他相信局勢正在變好,他相信自己正在創立一個被後人所歌頌的治世。就在這個時候,盧氏突然告訴房喬一個消息,說她已經有喜了。房喬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高興了沒多一會兒又擔憂起來,說:“你的年紀大了,本來可以不用這麼費力的。”盧氏說:“我不想對不起你房家。”房喬說:“你從來沒有對不起我們房家,你不是已經生過一個兒子嗎?兒子沒了不是你的錯,是因爲我這一生造孽太多。”

消息傳出之後,皇上非常的高興,立刻把御醫派了過去,說:“務必保證母子平安。”這個時候長孫無忌正在皇上的身邊,皇上說:“盧氏怎麼會突然懷上孩子呢?”長孫無忌說:“怎麼就不能懷上孩子呢?”皇上點點頭說:“也對,不該這麼問,我聽說盧氏之所以能夠懷上孩子,是因爲之前他們頻繁去廟裡禱告。”長孫無忌點點頭說:“的確是這麼回事,現在人們才見識了什麼叫做心誠則靈。”皇上說:“這種想法是錯的,佛陀纔不管別人有沒有兒子,這完全是我家聖祖皇帝老子的功勞。”皇上這麼一說,長孫無忌立刻呆住了,皇上說:“你說是這樣吧!”長孫無忌說:“皇上這麼說當然沒有問題,可問題是也沒有人去乞求他老人家呀!”

皇上說:“朕這個人做好事從來不露痕跡。”就這樣房喬老來得子的功勞,就落到了皇上的頭上。房喬帶着夫人盧氏來到宮中謝恩,皇上端坐在御座之上,威嚴的看着他們。房喬說:“此番老來得子,多虧皇上爲臣祈禱。”皇上說:“這件事多虧我家聖祖皇帝,他之所以願意幫助你,是因爲你能夠把朕交給你的每一趟差事都辦得十分妥帖。你是國家棟梁,他老人家怎麼會讓你無後呢?”回去的路上,房喬悶悶不樂,盧氏說:“皇上爲自己的先人強功,這根本不算什麼。”房喬說:“我也不覺得這是什麼不得了的大事,我擔心的是之前玄奘法師說的話已經應驗了四分之一,接下來會不會繼續應驗呢?”盧氏說:“除了玄武門之役,剩下你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值得被後人所歌頌,更何況你又沒有直接殺人,有什麼可擔憂的呢?”房喬說:“當時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如果我當時不那麼做,或許我會像魏徵一樣受到重用,或許我會死於非命。”

盧氏說:“這種話說多了,房家一定會有禍事。”從那之後房喬變得更加謹慎,皇上對他的猜忌卻並沒有因此而減少。甚至可以這麼說,房喬越是表現的謹慎,皇上的猜忌心就越重。又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清晨,朝中的要員齊數聚集在圜丘周圍。皇上頭戴平天冠,身穿大裘。典禮官的指引之下,走完技術所需的每一個流程。現場之氣氛莊嚴肅穆,不久之後大樂響起。皇上換上一身袞冕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之後換常服離開。爲了觀看天子的儀仗,我提早一天遇到旁找一家客舍住了下來。當我終於看到天子儀仗的時候,興奮之情溢於言表。那個時候我想起了漢高帝和霸王項羽,當皇上的儀仗經過之後,街上空空如也,似乎一場喧囂之後,終於歸於沉寂。那個時候我知道一切絢爛的風景都是暫時的,一切都會成爲回憶,一切都會被封鎖在記憶所不能觸及到的地方。

其實蕭玉蓉還是希望我能多陪伴她一些時光,只是她能夠做到心如止水,而我不能。我說:“你經歷過多年修行,所以信仰堅如磐石。而我不同,每天看到你這樣一位美人,萬一日久生情,怕給你添麻煩。”儘管我說的如此坦誠,她還是有一些失落。在長安不缺長得好看的女子,因爲我之前立過一些微薄的功勞,加上我平常節儉。所以在不知不覺之間積攢了一些積蓄,這些積蓄給人安全感,同時有激發人做一些越軌之事。但是我最終沒有那麼做,不久之後,我竟然在長安碰到了蕭玉蓉,她對我說:“我相信你是一個清白懂你的人,你也不應該懷疑自己。”我說:“你對我有這樣的評價,這是讓我惶恐不已,其實從根子上我是一個浪蕩登徒子。之所以能夠在舉止之間不失禮儀,不是因爲我多麼潔身自好,而是因爲我囊空如洗,沒有那個資本。”

毫無疑問我的這番話傷到了她,但她卻表現出無所謂的樣子。臨走的時候說:“什麼時候想我了?可以隨時找我。”這話給了我想象的空間,但我知道時一定不是我以爲的那個鬼樣子。見識了天子的儀仗,回到家中如此這般給苗山風描述了一番。苗山風一臉不屑的看着我說:“你以爲我沒有見過天子的儀仗嗎?你這個人這是淺薄至極。”他的這個反應讓我覺得很受傷,當時沒有人注意到我的感受。其實人不應該期待着別人注意到你,也不應該總是責怪別人不夠關心你。人生在世只需要自己關心自己就足夠了,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你也許還會覺得自己愧對一些人,但這樣的人絕不會有很多。不久之後,我決定去香積寺拜訪玄奘法師,希望能夠拜到他的門下修行。在當時,想要進寺廟當沙彌必須經過重重考驗,想要正式被剃度爲比丘,那就更難了。

馬周進了門下省之後,一方面得到了皇上的認可,每當皇上有事情向他諮詢的時候,他都能夠給出非常中肯的建議。另一方面房喬對他非常的讚賞,房喬是這樣認爲的,當杜如晦離開朝廷之後,與自己來說,最好的時光已經過去了,如果自己能夠選擇合適的時機,激流勇退,再用剩下的時間積德行善,或許看到兒孫們可以免除玄奘口中所描述的那一場禍患。爲了能夠讓自己全身而退,也爲了對得起皇上對他的信任,皇后對他的護佑,他有心栽培馬周,希望有朝一日馬州可以接替他的位置。馬周當然明白房喬的這一番心意,只不過在他看來皇后如此的迴護他,皇上與皇后的感情就是如此深厚,房喬想要離開現在的位置恐怕也不容易。又是一個清晨,一位官員急匆匆的來到尚書省,把一個木盒子遞給了馬周,說:“黔州顏師古作《王會圖》說要獻給皇上。”

第99回一心護主李綱病故修建新宮戴胄請止330羅石頭直言諫李佑杜行敏陰謀執齊王第十八回李世民諫言遷都事觀音婢淚語釋上疑第48回盡禮數順理而正心修人事遵道而貴己361唐皇上駕臨玉華宮賢皇嗣修成慈恩寺176查命案偶然失舊部 爭功勞記殺老將軍223光祿大夫拜爲特進長安浪人請做比丘297國子監名儒行講論華清池上諭訪大德335房玄齡看重李大亮唐尚書奪官封德彝285三國合謀共伐焉耆一陽初升敬答太清129欽天監爲君解日食 李子和率兵平南獠第二十回銀安殿衆人逼秦王玄武門一役定社稷283苗山幽獻計平獠亂岑文本中正品賢人第76回李世民即位天可汗杜如晦死薦李衛公291李元嬰上封爵滕王楊師道官拜中書令285三國合謀共伐焉耆一陽初升敬答太清233賢居士佳節飲寡酒張鄉紳良辰解憂愁197初冬時節溫酒賞雪夜幕之下斯人雅言第二回竇夫人飲恨去西遊 李玄霸飛錘致橫禍120別蜀地還回長安去 過林邑又到新羅來237魏夫子不幸患眼疾張大夫奉命知相州229無常橫死小龜壽盡大道流行心何能依第82回在朝堂蹉跎如火煎立宮門度日似風起第十二回劉文靜行年犯災星竇建德英雄至末路276武士彠獻女入宮禁王尚書進言震內庭182李淳風驚聞壞消息 孫思邈營救老相識119服幻藥誤入博泰谷 計無常困在深水宮第51回法雅和尚斬之鬧市刺史都督書於屏風第71回在磧口發現敵蹤跡居九重覽疏斷萬機第45回祖孝孫考古復雅樂蕭玉蓉抱膝嘆飄零162苗山風介入盜蠶案 楊鐵超奉命來敦煌第72回佔定襄隋人盡歸唐住南廂陰魂鬧相府240溫彥博進位右僕射魏夫子以疾辭侍中第十二回劉文靜行年犯災星竇建德英雄至末路349蕭相公忤旨不出家高士廉病重謝塵世第39回長孫無忌順時去位皇上悔過怒吃蝗蟲252長孫後死薦房玄齡李承乾設計魏王泰174頡利可汗身染重病 大唐天子憂心而傷277高士廉率爲氏族志貞觀帝西遊砥柱山291李元嬰上封爵滕王楊師道官拜中書令147爲人臣自當解君憂 逢天究何以濟蒼生267魏夫子上疏止驕奢房玄齡請罷祀周公180苗山幽入門做居士 袁天罡講學陷囚籠269苗山幽遠走西南國白毛怪着力害蒼生358王玄策借兵教天竺蕭相公病死入冥國260魏王泰驕橫誣羣臣今皇上言法不多變第68回苗山幽自詡登徒子顏師古寫就王會圖第25回杜如晦妙計退胡虜長孫後請納小楊妃216李道彥縱兵逞兇頑薛萬鈞貪功亂胡漢291李元嬰上封爵滕王楊師道官拜中書令273南平公主下嫁臣家守禮老叟強力持戒第45回祖孝孫考古復雅樂蕭玉蓉抱膝嘆飄零108魏夫子乞旨清污穢 房相公下問解民情232慕容純輔主登汗位侯君集領兵平王城第十九回老學究兩定必殺計李楊氏冒死救秦王第十四回三五奸佞謀害秦王十八學究演說孔孟344白巖城下將士受阻安市牆頭高麗揚威274上歡喜羣臣請封禪下憂心魏徵有諫言第32回閱野聞江湖是非起遣宮女去陰以調陽147爲人臣自當解君憂 逢天究何以濟蒼生208曼頭山孤兒斬名王赤水原李靖誅殘虜359李君羨緣喪親命太史令深言後來人116交涉失利無功而返 遁入深山又逢故人266敕二子都督安與秦奉聖旨修剪舊律令181花朝節歌女醉平康 春社日居士聽譏諷213西平郡王復辟舊邦東宮承乾留守長安第41回螻蟻命莫有治世心無用人何談慷慨志197初冬時節溫酒賞雪夜幕之下斯人雅言第73回伊蘇尼失頡利失蹄京兆風華房杜染疾254長公主逞怒囚居士不良帥冒險救山翁102爲守社稷分封皇親 宗室立功平息夷亂114政事堂廷臣議孝道 飛鳥城賓主爭禮儀176查命案偶然失舊部 爭功勞記殺老將軍248魏王泰禮接士大夫皇阿爺設立文學館192大唐皇帝演說古事慕容伏允再襲擾涼州266敕二子都督安與秦奉聖旨修剪舊律令232慕容純輔主登汗位侯君集領兵平王城326魏夫子不幸謝塵世丘行恭食肉引自慚第96迴天子壽誕諸王拜賀吳王英武國舅不安第80回論往昔前事皆落空說來年此生成追憶第34回魏夫子諫止伐嶺南太上皇率藩繁多讓129欽天監爲君解日食 李子和率兵平南獠138賀端陽羣臣議禮儀 選歌后山幽成小名149推美於上事功不居 耍盡心機維持氣勢264政事堂廷臣論兵制幻雪亭方士說吉凶118道士鄉儒學難推進 芳華亭佛法在此身175徐嘉尚獻上言事疏 李衛公出任黜置使356司空奉敕知三省事房公病重爲諸子憂309太常博士斥僞數術果毅都尉平吐谷渾224何刀兒服役陽關外苗山幽再入吐谷渾205魏夫子御前論周齊苗山幽樹下說佛法331破國賊敕書降封賞喜漢王相約鬥甲兵第50回高皇帝淚灑臨湖殿三野老動情寄江聲361唐皇上駕臨玉華宮賢皇嗣修成慈恩寺338岑文本獲封中書令郭孝恪俘虜焉蓍王第52迴天子修身垂範天下全民皆兵以護蒼生262蕭玉蓉孝心致險境苗山幽唸佛禱平安第28回李玄霸延嗣續香火封德彝事敗奔西天第68回苗山幽自詡登徒子顏師古寫就王會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