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回長孫無忌順時去位皇上悔過怒吃蝗蟲

裴寂充滿自信的說:“請太上皇相信臣的謀略。”太上皇說:“你之所以有今日,不是因爲你是什麼了不起的人物,而是因爲朕。朕已經一再提醒你,可你就是聽不進去。”裴寂拜倒在地,說:“臣做的這一切都是爲了太上皇。”太上皇背過臉去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從今往後朕也不攔着你了,二郎如果連你都對付不了,他也沒有資格坐在御座之上。”這一天,皇上大宴羣臣,皇后也在後宮擺下宴席招待那些命婦們。因爲正值災年,所以宴席上沒有酒和肉,只有素食和茶。皇上說:“自從朕繼位以來,天災不斷百姓苦不堪言,如果在座的諸公能夠協助天下百姓熬過目前的災難,明年的今天宴席之上將有酒有肉。”可以看得出來,此時此刻皇上的情緒非常低落,魏徵說:“皇上,取得天下人的信任不易,取得上天的信任更難,如果皇上能夠堅持不懈,最終一定能夠感動上蒼,如果皇上一直做到克勤克儉,從此之後皇上在位一日便一日沒有天災。”

長孫無忌說:“萬事開頭難,臣也以爲只要忍過了這一段時間,未來百姓的生活一定會好過一些。”皇上說:“自從朕即位到現在,一日都不敢懈怠。”房喬說:“臣以爲天命玄虛難知,不爲人力所左右,對天命只能聽之任之,而我們要做的是盡人事,只要我們君臣各自盡了自己的職責,相信上天會給一個合理的回饋。”長孫無忌說:“在即將過去的一年當中,我們做成了好多事情,實際上情況也正在好轉。”杜如晦說:“皇上,我們現在所面對的局面是從開皇到武德立朝積攢下來的蔽政,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把這些積弊清除乾淨,臣以爲三年之內會有小成,三年之後會有大成。”對於杜如晦做出的這個判斷大家都是相信的,皇上點點頭說:“如果是這樣的話,朕覺得還是不錯的。”杜如晦說:“其實萬年不朽之基業並非需要一生的時間去完成,周公治理天下其實只有7年而已,可他卻影響了後世千秋萬代。”

長孫無忌說:“雖說不需要一生的時間,卻需要用一生的時間去準備。”杜如晦深以爲然,說:“右僕射所說極是。”宴席結束之後,皇上回到後宮,過了很久,後宮的宴席才結束。兩個人都顯得很疲憊,皇上說:“辛苦你了。”皇后說:“你我夫妻本是同體,理應患難與共肝膽相照。”皇上說:“明日要去太極宮朝覲太上皇,朕的心裡不是滋味,不去又不合適。”皇后說:“一定要去。”皇上說:“朕不是不想去,而是去了,不知道要如何面對他。到了年根底下他一定會想起過往種種,從而加深對朕的怨恨。”皇后說:“身爲天子,行爲應該足以爲天下人之表率,怎麼能不去朝拜自己的父母呢?”皇上說:“如果朕能把天下治理好,對他來說多少是個安慰吧!”皇后說:“一定要去。”

明日一早,二人穿戴整齊來到了太極宮。不得已太上皇還是要接見他們,臉色卻很不好看。大家寒暄了幾句,太上皇突然說:“兒媳且回去,朕有幾句話要跟皇帝說。”皇后退了出去,太上皇招皇帝靠近,說:“你覺得皇后這個人如何?”皇上說:“此人堪稱是朕的良佐。”太上皇說:“說的好,他們兄妹都是良佐,我看咱們大唐還是改姓吧!怪不得人家說內有女寵,外有權臣。”一聽這話皇上的臉上有些掛不住了,太上皇卻毫無懼色,說:“朕聽說整個朝廷沒有一個人敢得罪他們兄妹,朕就是想親自試一試,看自己會被怎麼樣。”他一把抓住皇上的手說:“朕老了不惜命了,大不了朕就去地下陪大郎和四郎。”一看太上皇這個拼命的架勢,皇上趕緊說:“外人不知道內情,所以纔會傳出這樣的說法。”

太上皇說:“對,朕是外人。”皇上說:“臣之所以要讓無忌做尚書右僕射,實在是不得已而爲之。”太上皇的嘴角泛過一絲冷笑,皇上接着說:“朝廷要推行新政,革除從開皇連接到現在的蔽政,無忌根基深厚,如果新政出什麼問題,無忌不過是丟官罷職而已。如果換成另外一個人,他就難保不是晁錯了。朕非常尊敬漢景帝,不過對他誅殺晁錯一事深不以爲然,朕以爲這根本就是一種背叛。”太上皇說:“如果新政推行成功,長孫無忌便是第一功臣,他來統領百官想必名正言順。”皇上說:“一直以來皇后都反對任用在無忌爲相,她覺得這是重用外戚,而且他不認爲無忌有宰輔之材。”很顯然,太上皇根本不相信他說的,於是皇上說:“父親當然不是外人,我可以透個底,過了年之後,無忌就不會留在那個位置上了。”太上皇吃了一驚,說:“你打算任用何人爲相?”

皇上說:“正因爲我還沒有想好合適的人選,所以纔沒有動無忌。”一聽這話太上皇頓時來了精神,說:“裴寂、蕭瑀都是不錯的人選,雖說在推行新政的時候二人沒有大力的加以支持,但是他們忠誠可靠……”皇上說:“任用何人爲相這是關乎家國存亡的大事,朕不敢不慎之又慎,也不敢一人專斷此事。”這是一場不那麼令人愉快的談話,從太極宮出來,皇上的臉色非常的難看。當他再次見到皇后的時候,沒有從皇后的臉上看出任何一絲不悅。皇上說:“你受委屈了。”皇后臉上露出一絲慘淡的笑容,卻說:“外面怎麼說我是知道的,我倒不在乎外面怎麼說,我在乎的是家兄實在不宜處在如此顯要的位置,此人工於其權謀,拙於治國,想要依靠他治理天下一定會事與願違。”皇上一臉吃驚的看着皇后,說:“朕沒有聽說你們兄妹失和,爲何你要如此說他?”

皇后說:“我這麼說他並不是因爲有什麼私怨,而是他真的不適合留在那個位置之上。得到自己不應得的東西,表面上是一種福分,而實際上這種不應得的福分一定會給自己招來災禍。”皇上不想就這個問題再跟皇后討論下去了,明日見到了房喬,將這個問題拋給他,房喬說:“此事臣不方便多說,皇上自有明斷。”皇上說:“朕自然有明斷,可朕問的是你的看法。”房喬說:“臣的看法就是臣不方便說。”之後有約見杜如晦,他的說法與房喬完全相同。皇上說:“你們是不是商量過。”杜如晦說:“臣與房先生是莫逆之交,之所以我沒有如此的交情,是因爲我們很早就發現彼此的想法是如此的接近。”之後又將這個問題拋給了魏徵,魏徵說:“臣與右僕射多次發生過沖撞,臣的話我說不包含私心是沒有人相信的,所以臣不變就這件事情說什麼。”

之後皇上決定親自跟長孫無忌談這件事,長孫無忌事先也聽到了不少風聲,特別是在太上皇親自出馬之後,他知道自己不能繼續留在那個位置上了。與其被人趕下來,不如爭取一個實大體的名聲。於是不等皇上開口,他自己就說:“臣請求皇上免去臣尚書右僕射一職。”皇上說:“都是朕不好,讓你受委屈了。”長孫無忌一聽皇上這麼說趕緊拱手說:“皇上千萬不要這麼說,臣擔當不起,能夠協助皇上推行新政,能夠讓大唐的百姓在天災之下保全身家性命,是臣一生之榮幸,至於右僕射的位置自然有更合適的人選。對於江山社稷這樣做是最有益的,皇上千萬不要猶豫。”皇上說:“你雖然會失去右僕射的位置,但你會被授予散官最高階開府儀同三司。”一聽這話,長孫無忌立刻說:“臣長孫無忌謝主隆恩。”

話說完沒多久,長孫無忌的臉上浮出一絲壞笑,湊上來說:“在臣被罷相之前會遞上一份彈劾司空裴寂的奏表。”一聽這話,皇上哈哈大笑,說:“你可太壞了,臨走也要拉一個墊背的。”長孫無忌說:“老子說‘將欲取之,必先與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如果有人得罪了他,特別是像我這樣的人,而後被免職。他一定會尾巴翹到天上,從此以後不知道天高地厚,一定會幹出一件驚天動地的大蠢事。到那時,皇上就可以藉助這件事情將裴寂逐出京兆。”皇上說:“朕早就想讓裴寂走人了,只是顧及到太上皇的情面,纔不得已留他在朝廷。還有一節,如果他真的走了,太上皇一個人待在偌大的太極宮,那一定會感到寂寞的,身爲人子又如何能忍心呢?”長孫無忌說:“太上皇明知道裴寂陰謀讓他復位之事,可他從未向你提起,可見在他的心中,父子之情遠不如大位來的重要。”

數日後一個清晨舉行朝會,找孫無忌指着裴寂的臉說:“皇上臣要彈劾裴司空。”皇上說:“裴司空是太上皇的重臣,你知道這麼做的後果嗎?”長孫無忌說:“裴司空意圖謀反請皇上立刻將他緝拿交有司議罪。”一聽這話裴寂一下子緊張起來了,以爲皇上真的要動他,但他轉念一想,自己等待這一刻已經有很久了,所以只是閉上雙眼不做反應。皇上說:“右僕射深居顯職,不思報效,整日裡想着挑撥我們父子之間的關係,你讓朕太失望了。”長孫無忌說:“皇上,有此人在,你與太上皇之間的關係斷然不能和睦。”皇上說:“朕與太上皇是父子,沒有任何人能動搖我們之間的關係,他不能你也不能。”說着手一揮,就讓殿前武士將長孫無忌轟了出去。之後第2天皇上就發了敕令免去了長孫無忌右僕射的職位。

這件事大大出乎了裴寂的意料,來到太極宮如此這般跟太上皇一說,太上皇捋着鬍鬚若有所思,說:“你記住在這個時候你應該顯示對大唐的忠誠,或許皇帝會重新任命你爲尚書左僕射。”裴寂說:“這個不太可能吧!”雖然嘴上這麼說,心中卻已經奇癢無比。太上皇說:“自從蕭瑀被免去尚書左僕射一職之後,這個位置就一直空着,想必在他看來一時沒有合適的人來補這個缺,作爲曾經的左僕射,你應該好好表現。”裴寂說:“皇上推行新政,我反對行政,我還能怎麼表現呢?”太上皇說:“你應該向他表明,並非是你與他之間有什麼過節,一切都是爲了社稷,二郎這個人心比較大,連魏徵都能被重用,封倫都曾經做過尚書右僕射,你又何必妄自菲薄呢?”裴寂說:“臣是這樣覺得的,長孫無忌被免去尚書右僕射一職,其中必定有蹊蹺。”太上皇說:“你只管去爭取,朕會幫助你的。”

太上皇這麼說,裴寂自然無法淡定了。在之後的一段時間裡,他雖然繼續反對新政,卻屢屢出言讚美皇帝。每次朝會的時候看到他的那一副嘴臉皇上就非常的心煩,於是頒佈了上諭授長孫無忌開府儀同三司,這對裴寂來說無疑是當頭一棒。不久之後裴寂就發現,尚書左僕射這個位置持續空置,並不是因爲心中沒有合適的人選,因爲他發現實際上房喬已經在代行尚書左僕射的職權,天下文武之事幾乎全部出自於房杜二人之手。所以說在鄉野江湖災情來勢洶洶,可朝廷裡的事卻越來越順。皇上始終處於極度的焦慮和愧疚之中,這一日晌午,長孫無忌來到東宮,看到皇上一個人在那裡翻閱奏表,就說:“皇后去哪裡了?”皇上說:“朕也不知道,她現在比朕都要忙。”長孫無忌無奈的笑着說:“她也是爲了後宮太平,希望皇上不要怨她纔好。”皇上說:“朕不怨他,只怨你,經你這一撩撥,裴司空現在上躥下跳……”

長孫無忌說:“錢不是萬不是都是臣都不是,只是如此災情越來越嚴重,年前旱災,冬末春初又出現了大量的蝗蟲,這些蝗蟲只要一出現就遮天蔽日,所過之處赤地千里。”皇上說:“這件事朕與他們也商量了,他們也沒有什麼辦法。”長孫無忌說:“這也不能怪他們如今府庫空虛,這些巧婦也難爲無米之炊呀!”皇上站起來說:“這些事朕又何嘗不知,都怪朕……是朕連累天下百姓受苦。”說到這裡,他不住的嘆氣。長孫無忌說:“春社日馬上就要到了,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年份,這件事情上更不能有絲毫怠慢,希望神靈能夠保佑大唐度過這一次危機。”皇上說:“朕已經想過了,一定要拿出最大的誠意來祈求上施恩予百姓,朕有什麼過失自己擔就好。”

當時蝗災越來越嚴重,就算是皇上下了罪己詔也無濟於事。百姓們都說:“上天爲什麼如此苛刻?古往今來,難得有一個明君,上天卻不能諒解他之前犯下的過錯,一定要懲罰他的子民。”房喬、杜如晦因爲這件事也是忙的腳不沾地,在春社日日的祭祀活動舉行完之後不久,皇上帶着羣臣來到了上林苑,看到那裡的農田爬滿了大大小小的蝗蟲,這一幕讓皇上非常的難過,伸手抓起一隻怒氣衝衝的看着它,那隻蝗蟲也好像帶點挑釁的看着皇上。皇上不禁勃然大怒,就要把它放進自己的嘴裡吃。這個時候旁邊的長孫無忌立刻制止,說:“這東西很不乾淨,吃到肚子裡會生病的。”皇上說:“朕的子民如同朕之骨肉,而糧食就如同子民的心肝肺一樣,沒有了這些糧食,子民就活不下去,大唐的江山社稷也無法保全。朕知道朕犯下了不可饒恕之大錯,願意一人承擔所有的罪責,不願傷害朕之百姓。”

說着就將蝗蟲放進自己的嘴裡嚼了,當時大臣嚇壞了,都勸他吐出來,可他還是生生的嚥了下去。裴寂目睹了這一幕,回去之後如實的給太上皇說了,說:“皇上這麼做是對上天的挑釁,一定會降下更大的災禍從而衝擊大唐江山社稷的安危,真以爲太上皇應該在此時表現出自己的擔當。”沒想到太上皇卻笑了,說:“二郎不愧是朕的兒子,敢做敢當,不連累百姓。古往今來這樣的皇帝又有幾人呢?”裴寂說:“太上皇竟然覺得他這麼做對?”太上皇說:“這種事朕做不出來,有多少皇帝抵死不能認錯,二郎這小子有種。”這件事很快傳的沸沸揚揚,大家都感到非常的吃驚,爲了百姓的安危寧願犧牲自己,這是何等的氣魄。好在之後皇上的龍體並沒有出現任何異樣,然而形勢還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那之後,蝗蟲之災情迅速減退,沒過多久便消失了。

這件事給了百姓和朝廷極大的信心,因爲他們都覺得上天已經原諒了皇上,至少有這種可能。在這之前暗無天日的日子裡,儘管皇上的罪己詔一道接着一道,災情卻越來越嚴重,那個時候的人們真是感到無比的絕望。然而在旱災和蝗災的雙重打擊之下,關中很多戶人家都斷炊了,爲了能夠活下去,很多人開始賣兒賣女,父母大多願意把孩子留在身邊,之所以選擇這樣,只希望給孩子留一些生機,也給自己留一條活路。皇上聽說這件事情之後非常難過,流着眼淚對房喬說:“房先生,對這件事情朝廷可以做點什麼嗎?”房喬說:“之前我們經過減少封王裁汰冗員等辦法大大節省了朝廷的開支,雖說宮女已經放出去三千人,臣覺得宮女還是有些多,如果皇上再放出去三千人,把所有省下來的錢綜合起來可以辦一件足以被後世傳頌的大善事。”

皇上說:“什麼大善事?”房喬說:“由朝廷出錢將賣出去的孩子買回來還給他的父母。加上前面替亡人收骸骨,相信上天對皇上的印象一定會大大改觀。”皇上說:“這件事就這麼定了,房先生,你可真是一位賢相,有你在朕一定會成爲一代賢君。”不久之後,皇上得意洋洋的把這件事情告訴了魏徵,對方說:“這件事雖然聽起來非常的感人,做起來卻有相當的難度,第一要搞清楚在災情期間有多少人孩子被賣出去,他們被賣給了誰?賣到了什麼地方?第二宮中再釋放三千宮女,意味着公平的規模將大大縮減。太上皇那邊兒動不動,要是不動等於陷太上皇於不義,要是動了皇上就是不孝。”皇上說:“皇后會把這件事情處理好的,她從來沒有讓朕失望過。”魏徵說:“不是把這件事情交給皇后去完成,而是和皇后一起做這件事。”

太上皇知道這件事情以後非常的憤怒,說:“從古至今,再慌也沒少發生,哪裡有官家出錢替百姓贖買孩子的?爲了幫助二郎收買人心,竟然又要打朕的主意,實在是可惡。”裴寂說:“這件事太上皇只能配合他,不能表現出有任何怨言,否則一旦被史官記錄下來,後人會怎麼看待你呢?”太上皇氣得渾身發抖,裴寂說:“皇上自知罪孽深重,所以纔會變本加厲的取悅百姓,爲此不惜刻薄朝廷命官、皇親國戚甚至連自己的老子都不例外。”就在這裡說着,皇后突然到了,進門之後看到太上皇和裴寂面紅耳赤,皇后說:“兒媳來向太上皇問安。”太上皇說:“朕安。”皇后說:“我方纔聽到二位在議論幫助百姓贖買兒女的事,這個是一件大善事,歷朝歷代都沒有做過。尚書省已經計算過了,大頭由戶部出,宮裡只要出小頭就可以了。”太上皇說:“難道不該有戶部出全款嗎?辦公事爲什麼讓宮裡出錢?”

291李元嬰上封爵滕王楊師道官拜中書令288鞠文泰陰謀舉大事白肥兒面君陳實情363郭孝恪輕敵死賊手金春秋請旨改服章254長公主逞怒囚居士不良帥冒險救山翁168彌勒院佈施臘八粥 清涼洞飽嘗人間苦190李衛公白髮領三軍 隋外孫上書乞歸順109盼世上人能盡其用 覽山川物皆有所哀345薛仁貴勇武承恩遇左庶子狂言致壽終303李元景再謀封禪事祿東贊奉命請婚期251皇嗣盡孝言請僧道皇后病重氣疾難醫第30回築臺求雨祈福避災反躬罪己噩夢不止第十九回老學究兩定必殺計李楊氏冒死救秦王246狂宮人侍寵忘遠近賢魏王無力挽敗局233賢居士佳節飲寡酒張鄉紳良辰解憂愁第27回中山王承襲嗣君位苗山幽恨做異食狂207南路軍穿越邏真谷賊偏師大敗寺海平276武士彠獻女入宮禁王尚書進言震內庭329舊功臣圖畫凌煙閣齊王佑親佞生反心第32回閱野聞江湖是非起遣宮女去陰以調陽第十七回魏夫子獻計宜秋宮觀音婢生子承乾殿260魏王泰驕橫誣羣臣今皇上言法不多變343岑文本軍中染暴疾李世勣進兵拔蓋牟第85回御史大夫彈劾李靖入值門下擬改衣服107哀山幽人前失體面 俏龍波掌摑濟平衡217契苾何力顧全大局臨洮縣主下嫁將軍182李淳風驚聞壞消息 孫思邈營救老相識第61回孫思邈廬中語病理苗山幽林間聞箴言256出意外不死何立身入彀中讀書更上進第87回李思摩爵封懷化王李衛公官拜右僕射第十九回老學究兩定必殺計李楊氏冒死救秦王282設國宴皇上問二臣分權勢大家厚兩子第36回顯德殿良臣論吉凶保育房比丘說善惡第39回長孫無忌順時去位皇上悔過怒吃蝗蟲171吃湯餅士民皆歡喜 備年關君臣相語難150夢平康尋找諸歡樂 問菩提須有衆善行第88回林邑王獻珠進妄言李大亮請旨停捐獻第68回苗山幽自詡登徒子顏師古寫就王會圖229無常橫死小龜壽盡大道流行心何能依207南路軍穿越邏真谷賊偏師大敗寺海平352李世民著書成帝範中書令病重謝紅塵300王師所至不破國喪智盛詐降石如雨下298黨仁弘羅竇擊反獠流鬼國遣使朝天子249李承乾請求赦罪人魏王泰開府納賢士153李承乾遊戲明德殿 唐皇上置酒未央宮200高昌新中藏壯志大比丘南下散妖言361唐皇上駕臨玉華宮賢皇嗣修成慈恩寺第76回李世民即位天可汗杜如晦死薦李衛公第98回李孝恭上奏乞封禪蕭少傅請旨行冠禮234皇后患病閒暇時光藥王進宮參詳病理228遇盧生大談養生術盼方士多言命早夭289九成宮結社謀事變立政殿皇上豎屏風第30回築臺求雨祈福避災反躬罪己噩夢不止第35回春分日天子祭太陽花朝節女紅去明飾217契苾何力顧全大局臨洮縣主下嫁將軍335房玄齡看重李大亮唐尚書奪官封德彝102爲守社稷分封皇親 宗室立功平息夷亂185大法師寂靜坐檯上 蕭玉蓉隻身遊敦煌第50回高皇帝淚灑臨湖殿三野老動情寄江聲253昔謀主復爲左僕射苗山幽受封金刀郎286李世民獻陵祭太武房玄齡相府拜高陽320拒忠言皇上又自慚委良吏孝恪巧扶御第80回論往昔前事皆落空說來年此生成追憶第94回苗懷仁蒙主賜祭肉房玄齡卜卦問前程329舊功臣圖畫凌煙閣齊王佑親佞生反心329舊功臣圖畫凌煙閣齊王佑親佞生反心第23回琵琶女自究窮音理龐相壽去官養天年298黨仁弘羅竇擊反獠流鬼國遣使朝天子211李大亮揚威蜀渾山侯君集揮師取柏海357徐惠妃上疏戒窮奢樑建方揚威在鬆外第83回張玄素諫止洛陽宮李思摩拜授右侯衛330羅石頭直言諫李佑杜行敏陰謀執齊王155往來書信觸犯禁忌 進出監獄赦免賢人126利州都督請求封禪 孫氏珍妮管教英雄326魏夫子不幸謝塵世丘行恭食肉引自慚322真朱可汗尚唐公主契苾何力返回長安第93回袁天罡曉言人間事苗山風入幕賓王宅189段志玄領兵出西域 天柱王奇計襲涼州第28回李玄霸延嗣續香火封德彝事敗奔西天第42回苗山幽北上收骸骨蕭玉蓉南下祭祖宗231知天命甘心受死難行篡逆揮刀弒君王341俟利苾輕騎入朝中史刺史坐髒遭刑戮278趙元楷媚上苦斯民堯君素歲寒知寸心129欽天監爲君解日食 李子和率兵平南獠第44回人無所依妖法時興萬事有常偶有跌宕245見涼薄無分俗與道閱風華膜拜花中王第98回李孝恭上奏乞封禪蕭少傅請旨行冠禮341俟利苾輕騎入朝中史刺史坐髒遭刑戮290侯弘仁銳意開道路李思摩奉旨出河南126利州都督請求封禪 孫氏珍妮管教英雄111龍波失禮刑場滴血 賢妻助夫度過心劫364唐皇上陳疾加新病孫思邈難治虛妄人第60回白肥兒出力護社稷杜如晦勞心爲太平第90回感無常皇嗣不成器與父言更知爲君難第一回苗懷仁外出奔晉陽 拓跋燕承恩置南廂第31回崔判官陰間解主憂尉遲恭街頭動肝火179張士貴領兵平獠亂 安四娘改嫁引風波272鑾駕抵達東都洛陽王圭光臨李泰府邸201衆羌人殺死孔長秀老聖人算計房玄齡152居命處運存乎天數 爭名逐利近於人情151苗山風入職尚書省 老黃狗死在小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