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回苗山幽北上收骸骨蕭玉蓉南下祭祖宗

在當時我真是無地自容,因爲在我看來,父親眼中最讓他得意的當然是苗山風了。而我在他的眼睛裡永遠是敗筆,這讓我氣憤不已,面對他的指責和衆人鄙夷的眼光。我本應該當場發作,可就是有一種無形的東西把我攔住了。事情結束之後,我被關在一間小屋子裡進行自我反省。這對我來說是難熬的一段光陰,我盤腿坐下來。仔細的把之前發生的一樁樁一件件都捋了一遍,最後做出了一個決定。明日一早見到父親之後就說:“我想請你幫一個忙,能不能向皇上請求允許南山寺的比丘去北邊收骸骨。”父親說:“這倒不是不可以,只是北邊非常兇險,只怕他們有去無回。”我說:“假如北邊的人把這些僧人都擄了去,這些人一定會讓佛法在北方開枝散葉發揚光大,不僅有佛法,還有中原之文明。”父親說:“你爲什麼會突然提出這個請求呢?”我說:“因爲我打算去北邊收骸骨。”

父親一臉作難,我進一步說:“從皇上下詔收骸骨以來,那些被收集起來的骸骨大多死於內地之戰爭。對於死在邊境之戰的人,他們仍舊陳屍荒野。每每被風雨洗禮,如果他們的亡魂沒有辦法安息,上天對皇上的苛責恐怕就難以結束。”父親說:“你想爲設計立功,這個想法很好,只是爲什麼要做這麼一件非常兇險的事呢?”我說:“正因爲目前沒有人去做,所以我纔要去做。”一聽這話父親笑着說:“你如果這麼想,那就大錯特錯了。大唐邊關的那些行軍總管、都督和刺史我已經在收骸骨了。”我說:“我們願意去雙方經常交戰的地方收骸骨。”一聽這話,父親倒吸一口冷氣說:“你就那麼着急,想要立功,想出人頭地?這是好事,但是你要記住,無論如何,兄弟之間都要和睦相處。誰要是得了富貴,不應該輕視那個未得富貴之人。誰要是沒有得富貴,也不該嫉妒那個得了富貴的人。富貴與否,各有天命,應該泰然處之,不要因爲未得富貴就上躥下跳,不能安枕。”

我說:“父親這麼說我不知道該如何言對,自從進了南山寺之後,我就反覆接受佛法之洗禮。之所以願意冒險去北部收骸骨,並非爲了謀求富貴,也不是爲了求名。而是爲了弘揚佛法,也是爲了給皇上積德。治國之要,在調和陰陽,在理順人與人之關係,在一個國度裡,人與人之間沒有怨恨之心,大家各盡其責,各安其業。”父親說:“我家受皇上大恩,你有心替皇上分憂,這很好,但我勸你應該量力而行。”一聽這話我立刻雙膝跪地說:“父親就請你成全兒子吧!如果是一件事情做成了,我不光是爲皇上積德,也是爲咱們苗家積德。若是我沒有做成,我寧願死在北部邊境,這樣也爲你們二老賺得一份撫卹金,算是我的一片孝心吧!”一聽這話父親大怒,說:“你覺得我是那種眼裡只有錢沒有兒子的人嗎?”

我心平氣和的說:“父親,這件事情我如果不做,一定會有別人做,若是別人做了,我一定會抱憾終生。”雖然父親嘴上一個萬個不願意,可他還是向皇后討要了這個差事,皇后說:“你們家沒有人擔任公職,這件事情並非一定要你們家去做。”父親說:“這是犬子的一片心意,希望皇后能夠成全。”皇后說:“這件事情非同小可,你應該先去和你的內人商議,再去和你的岳母商議……”父親打斷了皇后的話說:“我的母親還住在晉陽遠郊,我要徵得她的同意,我們家永遠沒有人可以建功立業。”皇后說:“可老人家的意願不能不尊重。”父親說:“苗家的兒郎就應該有所擔當,這是我侍奉皇上多年得到的一點體會,我們願意與皇室共進退。”說到這裡,皇后說:“既然如此,我會替你爭取。”

皇后把這件事情跟皇上說了之後才知道,原來這件事早就有人想到了,並且積極爭取。皇后說:“大家出來爭着擔當,這是吉兆。”皇上說:“朕也是這麼想的。”皇后說:“那要如何決斷呢?”皇上說:“所以說爭這個差事的人有很多,但這些人大多家中已有公侯,苗懷仁一家功名最大的也就是一個生員,所以把這個機會給他,也算是感謝他當年聽我差遣的苦勞吧!”事情就這樣定了下來,南山寺的僧團奉命去北邊收骸骨,這一支僧團有智顯法師親自統領。我的師父星燦法師也奉命隨行,因爲這是我爭取來的機會,當然也在隨行的人羣當中。雖說我還是一個沒有被剃度的沙彌,卻被允許進入了這個僧團的決策層。其實他們並不指望提供給他們什麼好的建議,這只是出於對我的一種禮遇罷了。僧團的成員個個摩拳擦掌,一共十個人帶着乾糧和水浩浩蕩蕩出發了。

想象中建功立業是非常浪漫的一件事,當你真正踏上征程的時候。一切都變得不是那麼一回事,走出去沒有多遠,就有人開始抱怨。有一個僧人只是我的鼻子說:“都是你這個傢伙爲我們討來了這個該死的差事,我今日活剮了你。”說着就把一件耳光甩到了我的臉上,這一計耳光真是非同小可,再加上我沒有防備。我的臉上立刻出現了一個血色手印。而且兩眼直冒金星,站在地上晃了幾晃,一頭栽倒在地。聽說這件事情之後,星燦立刻趕了過來,肇事者被叫到一旁,說:“身爲比丘,就算是命運不公,也不應該喪失一位比較該有的禮儀。而你居然因爲害怕勞苦而行兇打人,人做到你這個地步,還有臉做比丘嗎?”肇事者知道這件事情一旦被傳揚出去,自己不但在僧團混不下去,就算是去了紅塵世界也不受待見。於是陪着笑臉說:“法師打歸打罵歸罵,咱們最好還是內部解決,這件事一旦傳揚出去,我當然是名譽掃地,可要是皇上因此取消了南山寺這趟差事,咱們南山寺的名聲就跟着毀了。”

星燦說:“我不會就這件事情跟你做任何交易,因爲這件事情應該有智顯法師來定奪。”很快肇事者被帶到智顯法師的面前,到了這個時候,肇事者仍然非常的冷靜。智顯法師坐在那裡閉着眼睛始終不說話。就這樣整整的坐了一天,第2天接着坐,底下的人急如星火,星燦法師說:“師父,如果日子一再耽擱,我們的差事恐怕就完不成了。”智顯說:“皇上給我們設定期限了嗎?”星燦說:“沒有,可也不能讓北方些屈死的亡靈就這樣等着我們吧!”智顯說:“如果我們的心不誠,最好還是讓他們等一等,因爲負責超度的人如果心不誠,那些人是不會得到超度的。”就這樣,智顯法師肇事者面對面做了十五天,到第十六天,他終於說話了,他說:“你回家吧!你的度牒會被沒收,但你的事情不會公開。”

肇事者一聽這話十分開心,我轉念一想自己當初之所以入了佛門,就是因爲走投無路。你說如今天下太平,可是時逢大災之年。想要討一份生計談何容易?越想越覺得害怕,於是說:“法師,還是讓我回南山寺吧!以前我做工從不敢怠慢……”智顯笑着說:“你真的以爲別人都是瞎子嗎?只不過是大家看見了,不願意說而已,本以爲你是一個知道廉恥的人,可你從未改正我自己的錯誤。幹活的時候耍奸溜滑,眼睛的時候打盹睡覺,休息的時候偷偷的出去玩兒。你是這樣一個貨色,南山寺給了你最大的包容,這一次本希望你能夠得到磨礪,從而成爲一個真正的比丘,但你現在的表現讓我太失望了。”一聽智顯法師把他數落的這麼厲害,這傢伙非常的緊張,進而惱羞成怒。

突然從地上蹦起來,指着智顯法師的鼻子說:“老禿驢,你以爲你是什麼好貨色?你之所以如此袒護那個姓苗的,不就是因爲他家與皇室之間的關係嗎?他的老子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人物,不過是安前馬後伺候過皇上而已,自從那個姓苗的進了寺院以來,錯誤一樣都沒少犯,如今他卻被列入了前往北邊收骸骨僧團之成員,你不覺得這太荒唐了嗎?他既不是比丘,也不精通佛法,如何能夠超度他人?”面對這個已經完全失態的瘋子,智顯法師顯得非常冷靜,仍舊心平氣和的說:“苗山幽的確不是比丘,也不精通佛法,可這個差事是他爭取來的,如果他不參與其中,說不過去吧!更有一節,苗山幽雖然不通佛法,他有爲北部亡魂收骸骨的擔當,而且迄今爲止從未有過抱怨。而你身爲比丘,不但怨天怨地,還動手打人,你不但不該做比丘,也不該成爲僧團的成員,就算是留在南山寺也委屈你了。”

雖然智顯法師言辭激烈,卻並沒有真正將他驅逐出去。過了一段時間,他改變了說話的口氣,他說:“這樣一個人,如果佛門的清規戒律都沒有辦法叫他管好的話,丟到紅塵世界更沒有人可以把他管好了。”星燦說:“紅塵世界有官府有刑罰,我們何必爲此擔憂呢?”智顯說:“決定了就將他回南山寺。”於是肇事者回到了南山寺,在那裡他繼續過着悠哉悠哉的生活。而僧團繼續北上,到達邊境的時候已經是傍晚了。雖說皇上邊防軍隊要保護收骸骨僧團,但智顯卻說:“不必爲我們浪費軍力,就算是我們被俘,也會爲皇上建功立業。”我們並沒有住進軍營,而是在非常靠近敵軍的地方紮營。明日天明,就出去收骸骨了。一條河流兩邊青草,雜草叢中有大量的白骨,也分不清是人的還是馬的。

就在大家有條不紊的收拾骸骨的時候,卻已經不知不覺的深入了敵境。因爲當時北方的胡虜陷入了內部紛爭,南邊的防務也非常的鬆懈。所以僧團成員如入無人之境,不知不覺白骨堆成了一座山,然後有一把火燒掉,燒掉之後再把骨灰收集起來埋進事先挖好的一個大坑裡。之後堆好風土,樹立墓碑。團在收拾骸骨的時候,因爲分不清是唐軍還是敵軍,所以在書碑文的時候沒有提及墓裡埋的是唐軍還是胡虜,而是簡單書寫戰亂亡靈4個字。就這樣我們一路收集,一路做法事埋葬這些亡靈。終於有一天已經注意到了我們,很快就有一隻胡虜兵馬圍住了我們。我們不爲所動,繼續做着自己的差事。有之後,一位軍官湊了上來。此人頂着一頭捲髮,帶着兩隻大耳環,陰溝鼻子一副全臉無。坐在高頭大馬之上,手裡橫着一把大刀。

目中充滿怒氣,惡狠狠的說:“我們可汗與大唐皇帝已有盟約,爲何你們還要深入我國之境內,你們是爲了刺探軍情,還是另有所圖?”這個時候星燦迎上去說:“這位將軍,貧僧這廂有禮了,我們是南山寺的僧人,奉皇上之命收集骸骨就地埋葬。”這位將軍說:“在我國境內這樣的白骨不知道堆積了多少,從來沒有人做過這樣的事,真正有什麼目的從實招來,則別怪我刀下無情。”星燦說:“將軍,既然貴國從來沒有人這麼做過,這不正是需要我們的時候嗎?大唐皇上發願要讓天下太平,如今兩國已有盟約,互相不興戰事,我們正是爲了踐行盟約共助太平而來。”這位將軍說:“少在這裡胡說八道,請你們立刻離開。”這個時候智顯走了過來,說:“請問這裡是哪一位可汗的轄區。”對方拱手說:“我國只有一位大可汗,就是頡利可汗。”智顯說:“我說的是這是哪一位小可汗的轄區?”

對方說:“這是突利可汗的轄區。”一聽這話,智顯法師立刻激動起來,說:“據我所知突利可汗是大唐皇上的結義兄弟,希望你通知你個可汗,請他派人幫我們收集骸骨。”一聽這話,這位將軍勃然大怒,下令將僧團成員一個不落的抓了起來。當時,北方食物短缺的現象非常的嚴重。餓死的人已經成千上萬,俘虜想要不愛我是斷然沒有道理的。我們準備了糧食,被他們洗劫一空,之後就被關進了一座秘密監獄。當時突利可汗並不在自己的封地,而是率兵出去打仗,結果大敗而回。這可觸怒了他的叔叔頡利可汗,被大罵一通,還捱了鞭子。之後被關進了監獄,這段時期每天都有叔叔的鞭子伺候,每天都被罵的狗血淋頭。等叔叔把氣出了,他就被釋放回自己的封地。這個時候,突利已經怒火萬丈,說:“此仇不報,誓不爲人。”

回到封地之後沒多久就有人給他彙報了唐朝僧團出現在他的封地,說是在收骸骨。一時半會兒他也想不通爲什麼會有一支僧團出現在這裡?所謂收骸骨又是出於什麼樣的動機呢?越想越不得要領,終於下令將僧團的首領智顯法師請到了他的牙帳之內,智顯法師來到牙帳之中立而不拜。突利說:“我是草原上的雄鷹,高貴的大可汗的兒子,見到我爲何不跪?”智顯法師說:“按照我們中原的規矩,我是方外之人,自然不該對閣下行此大禮。”突利惡狠狠的說:“你以爲我對中原的事一無所知嗎?中原的百姓見了皇上都要行跪拜大禮。”智顯法師說:“你不是中原的皇上,而且就算是皇上,我們比丘也是不下跪的。”一聽這話突利簡直不敢相信,中原竟然有這樣無法無天的人。智賢法師說:“可汗難道不想知道我們中原的比丘爲什麼可以不拜皇上嗎?”

突利說:“你說吧!”智顯法師說:“我們之所以可以不拜皇上,是因爲比丘是人間的導師,我中原速來就有尊師重道的傳統。皇上好比百姓的父母,比丘好比百姓的導師。皇上依靠將士守護太平,依靠百官治理天下,使得陰陽調和、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最終使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皇上要依靠我們比丘推行教化,純淨天下風俗,去除暴戾之氣。”突利冷笑着說:“沒有了暴戾之氣,人還能保護自己嗎?”智顯法師說:“孔子曾經說過,‘不教民戰,是爲棄之。’我們皇上是一位非常尚武的雄主,他每天堅持訓練,不敢有絲毫怠慢,皇上率先垂範,中原的百姓也都參與演練戰法。只要皇上下令,立刻就可以招募起一支兵馬。”一聽這話突利冷笑着說:“我聽說出家人不打誑語,而閣下的謊話是張嘴就來,據我所知,大唐實行府兵制,所以募兵一事不知從何說起?”智顯法師說:“我是說皇上只要下令,就可以立即募來一隻能爭善戰的軍隊,而現在皇上沒有下令,正如你剛纔所說的,因爲大唐實行府兵制,普通百姓都如此,何況師府兵呢?”

突利說:“這麼說大唐現在非常的強盛了。”智顯法師說:“大唐現在正一場前所未有的災害,不過你放心唐朝君臣上下應對得當,說百姓的生活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可他們對皇上沒有任何抱怨,因爲在大災之年,皇上已經盡全力幫助他們渡過難關。上天要懲罰唐朝的百姓,皇上就自己吃蝗蟲,祈求上天把罪責降在他一個人的身上,結果黃災消失了。”一聽這話,突利不住的嘆氣,智顯法師說:“這些日子收骸骨,我也聽說本地的百姓活得很不容易,又屢屢在戰場上失利,我是這樣想的,如果別人幫不了你的忙,你是不是應該考慮一下你在長安的結義大哥。只要你寫一封求助的信,我想他一定會幫渡過難關。”一個人在絕境之中是願意承受苦難的,因爲他別無選擇。當他有希望不必承受這一切的時候,他對苦難的承受力就大大下降。

突利一下子就被說動了,竟然立刻修書一封差人寄往大唐。並且下令手底下的人幫忙收拾骸骨,不久之後這件事驚動了大可汗,於是突利把智顯法師請到自己的牙帳說:“收骸骨的事情,我會讓手底下的人繼續做,請你們立刻離開這裡,我隨時有可能被大可汗的軍隊攻擊。”於是志賢法師帶着僧團繼續往上走,到了極北邊,看到腳底下的草越長越低,土的顏色也越來越深。而且在這些土的顏色當中,總是透着一股殺氣。看官之中或許有人看過祁連山脈,山是紫色的,被黑色的霧氣籠罩着,充滿了肅殺之氣。而這些極北邊的山,肅殺之氣更甚。我們這些來自中原的人看着這些殺氣騰騰的山脈,心想果然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中原的山水看起來太過於溫和,所以人的性情也要溫和很多。北地方的山水肅殺之氣很重,所以人的身上也帶着很重的戾氣。

這個地方突然出現了一羣衣着和舉止都非常怪異的人,他們很快就引起了當地人的注意,如同在突利封國發生的事情一樣,不過很快,這裡的首領夷男很快就做出了一幅非常虔誠的表情,說:“收骸骨的事情我非常的贊成,我也非常仰慕大唐的皇帝,能否勞駕你們把我的心願報告給大唐的皇帝,我願意年年進貢、歲歲稱臣,只希望能夠得到大唐皇帝的支持。”這個時候智顯法師才知道,原來眼前的這個人頡利並非一條心。於是非常爽快的答應了這個請求,夷男的支持之下,當地收骸骨的事情進行的非常順利。再說僧團因爲收骸骨深入敵境沒有了消息,這讓大家非常的着急,皇上卻淡淡的說:“無需多慮。”有人在北邊爲自己的先人爭光的時候,那位住在終南山的玉蓉真人也坐不住了,騎着一匹毛驢踏上了南下祭祖之路。

200高昌新中藏壯志大比丘南下散妖言238歸化將統領左驍衛苗山幽受邀吐谷渾297國子監名儒行講論華清池上諭訪大德320拒忠言皇上又自慚委良吏孝恪巧扶御111龍波失禮刑場滴血 賢妻助夫度過心劫328尉遲敬德表乞骸骨慕容幽蘭跪拜焚香第45回祖孝孫考古復雅樂蕭玉蓉抱膝嘆飄零311上天示警旨停東封皇嗣失德寵溺宦官186傳佛法因故減苦役 習道經意外開岔支第40回樑師都失勢嘗惡果譚延壽酒後吐真言152居命處運存乎天數 爭名逐利近於人情第92回在曲阜酒肆逢故友到洛陽茶社聽奇聞296春正月上幸魏王第夜午時君夢國子監105聞直言下旨毀新宮 感無常奈何失皇子325崔仁師論律從輕罪魏夫子言道說治平第25回杜如晦妙計退胡虜長孫後請納小楊妃313李世勣還朝掌兵部真珠汗趁虛擊思摩250房玄齡上書請旨意孫思邈妙手難回春135張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舉國請內附214虞世南尚書請薄葬劉德敏率兵擊叛羌276武士彠獻女入宮禁王尚書進言震內庭第79回冤情昭雪道士出獄戰場落敗酋長投唐131姚思廉請止新出行 苗山幽誤入拜女教163工部主事潛入北曲 大理寺丞親赴敦煌346孫伏伽六條察四方李衛公小心答上問223光祿大夫拜爲特進長安浪人請做比丘139慶善宮演奏慶善樂 歡喜人寫就歡喜文第26回太上皇深宮辭舊歲趙德言草原逞奸才195深宮裡帝后起爭執在御前羣臣論大禮296春正月上幸魏王第夜午時君夢國子監227悟人生此行多慘淡飲黃湯局中多頗淒涼318李建成追復儲君號房玄齡請旨禁自殘149推美於上事功不居 耍盡心機維持氣勢252長孫後死薦房玄齡李承乾設計魏王泰341俟利苾輕騎入朝中史刺史坐髒遭刑戮第42回苗山幽北上收骸骨蕭玉蓉南下祭祖宗第26回太上皇深宮辭舊歲趙德言草原逞奸才127幸溫湯天子問知政延王位行善德繼真平180苗山幽入門做居士 袁天罡講學陷囚籠第21回觀音婢豪言激將士魏夫子自嘆命難違第十二回劉文靜行年犯災星竇建德英雄至末路236上臨御門聽四方聲詔命降下改諸王號第69回盧夫人知心勸夫婿鞠文泰舉酒送唐僧360房玄齡死諫伐高麗褚遂良一省爲堂官201衆羌人殺死孔長秀老聖人算計房玄齡330羅石頭直言諫李佑杜行敏陰謀執齊王第53回南山寺驅逐苗山幽太上皇夢遊兩儀殿177苗山幽遭遇雪上霜 李淳風解說風裡浪第十回懼內憂天子殺廢帝 憚功臣雄主失人心151苗山風入職尚書省 老黃狗死在小竹林339玄奘法師迴歸長安洺州刺史見駕行在第94回苗懷仁蒙主賜祭肉房玄齡卜卦問前程157去遼東雪中遇法隱 望江岸風裡嘆樸靈214虞世南尚書請薄葬劉德敏率兵擊叛羌第93回袁天罡曉言人間事苗山風入幕賓王宅120別蜀地還回長安去 過林邑又到新羅來236上臨御門聽四方聲詔命降下改諸王號第五回觀音婢力齊兄弟心 李二郎奇謀定大計157去遼東雪中遇法隱 望江岸風裡嘆樸靈117上諭連三禁止亂鳴 極數九五盛而必改第一回苗懷仁外出奔晉陽 拓跋燕承恩置南廂335房玄齡看重李大亮唐尚書奪官封德彝第54迴護新法不忍殺太監答故人決心放裴寂第43回智顯受封法雅奪號聖德彰顯上皇蒙羞101魏夫子彈劾權萬紀 孫思邈拜會袁天罡222奉上諭羣臣議諡號立高廟衆人拒太原131姚思廉請止新出行 苗山幽誤入拜女教269苗山幽遠走西南國白毛怪着力害蒼生104棄急計決議緩吞併 止逐兔華夷共明王266敕二子都督安與秦奉聖旨修剪舊律令174頡利可汗身染重病 大唐天子憂心而傷209太上皇崩於垂拱殿李承乾臨朝少陽宮295傅令公銳意破正門西胡虜南北分兩門第75回大唐故主威服遠人異域酋長拜舞君上112衆奴兒爲主報冤仇 老泰山上門見賢婿362苗山幽拜訪袁天罡陸一蟬難棄房遺愛329舊功臣圖畫凌煙閣齊王佑親佞生反心第88回林邑王獻珠進妄言李大亮請旨停捐獻248魏王泰禮接士大夫皇阿爺設立文學館330羅石頭直言諫李佑杜行敏陰謀執齊王165居士沉浸水墨世界 浪子執着宜假嗣續346孫伏伽六條察四方李衛公小心答上問321宇文士及疑是小人慕容幽蘭覓揮鞭自持349蕭相公忤旨不出家高士廉病重謝塵世284李元軌賢能無所長劉處士置酒會騷客127幸溫湯天子問知政延王位行善德繼真平140大安宮皇上表孝心 高牆內頡利抒國恨190李衛公白髮領三軍 隋外孫上書乞歸順219高甑生獲罪赴邊境李衛公閉門安住家323蓋蘇文手刃其王武李世民岐陽宴舊臣第52迴天子修身垂範天下全民皆兵以護蒼生第67回懼流言停儀罷納妃續相國拜廟求子嗣275溫彥博六月死憂國柳御史連夜彈罪王194馮徳遐徒步穿沙漠苗山幽失意唱離歌200高昌新中藏壯志大比丘南下散妖言246狂宮人侍寵忘遠近賢魏王無力挽敗局246狂宮人侍寵忘遠近賢魏王無力挽敗局第十六回苗懷仁攜子歸鄉里楊文幹舉兵謀皇唐187趙德楷出使遭囚禁 王神機見面問吉凶第45回祖孝孫考古復雅樂蕭玉蓉抱膝嘆飄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