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回顯德殿良臣論吉凶保育房比丘說善惡

自此以後,朝廷出示了正式的規定,只要不是禮服,就不許繡明紋。再說父親和馮盎之子從嶺南趕回長安,一路風塵。先到兵部進行了報到,並不很快將這件事情以奏本的形式報告到了政事堂。房喬拿着兵部的奏本說:“告訴諸公一個好消息,馮盎之子已經到了長安。”大家的臉上都綻放出了燦爛的笑容,唯獨魏徵坐在那裡板着臉。房喬把奏本遞給魏徵,說:“魏夫子,這次你立功了,要不是你極力勸諫,大唐的兵已經血洗嶺南了。”魏徵說:“這是身爲人臣的本分,我並不敢居功。”長孫無忌說:“有功就是有功,何必如此虛僞。”魏徵說:“我說了我只是盡人臣的本分,並沒有什麼功勞。如果我這樣就算是有功的話,那麼當時大家都選擇沉默以對,也就沒有什麼過錯了。”一聽這話長孫無忌咬牙切齒的說:“難道你想讓皇上追究我等的錯誤。”魏徵說:“朝廷自有法度在,不是我讓皇上怎麼樣就怎麼樣。”

房喬說:“二位不必爭了,現如今最要緊的是儘快把這件事情報告給皇上,與此同時也要附上我們處置這件事情的意見。魏夫子,你有什麼想說的就說吧!”魏徵說:“既然馮盎已經派兒子來長安朝見,可見他並沒有謀反的心思,只要讓他說明情況,朝廷再好生安撫一番變可以了。”房喬說:“那就這樣上報吧!”之後大家來到御前,如此這般一說,皇上大喜,即刻傳旨召見馮盎之子,同時下令嘉獎苗懷仁,說:“房先生,你們想好如何嘉獎苗懷仁了嗎?”房喬說:“我們議了一下,應該賞捐500匹。”皇上點點頭說:“整天說他的兒子還在嶺南附近?”房喬說:“是。”皇上說:“真想賞賜他的兒子功名,你們覺得如何?”房喬說:“功名從來要靠自己掙,怎麼能靠賞賜呢?”皇上說:“帶着500匹絹似乎與這樣的功勞並不對等。”房喬說:“苗懷仁是秦府的舊部,如果可能的話可以讓皇后賜宴,以表示感激之意。”

皇上搖搖頭說:“這種嘉獎的方式太虛了。”房喬說:“皇上,天下的功名就那麼多,天下的財富也很有限,如果人人都在做出貢獻之後,追求對等的獎勵,怕是窮盡天下的功名和財富都不夠用的。”皇上說:“那好吧!就按照你說的辦吧!”之後大家散去,唯有魏徵被留了下來。皇上充滿感激的看着他,說:“你讓嶺南的百姓免於一場浩劫,朕應該嘉獎你,這樣吧!朕立刻讓人送500匹絹到你的府上。”魏徵說:“謝皇上。”皇上說:“不過真的還是不明白,爲什麼你認定馮盎一定不會反呢?”魏徵平靜的說:“臣之前已經說過了,以馮盎現在的力量根本不足以與朝廷對抗,只要這個人還沒有瘋掉,他怎麼會拿着雞蛋去往石頭上碰呢?”皇上笑着說:“魏公所言甚是,朕也是一時糊塗,沒有把這個問題想清楚。”

魏徵說:“其實這也不能怪皇上,宇宙萬物日新月異,就算是皇上聰明天授,也沒有辦法在一個瞬間把一件事考慮的面面俱到,所以身爲人均一定要依靠自己的臣工,才能夠實現天下大治。”皇上說:“你說的對,憑藉一己之力把天下治理好,這是異想天開。”魏徵說:“如果皇上能夠善始善終,這一生的功業一定不會輸給隋朝的二位先帝。”皇上笑着說:“你放心,朕一定善始善終。”魏徵笑着說:“從古至今,能夠善始善終的人是很少的,除了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之外,幾乎沒有人能夠善始善終,可見想要做到這一點是非常難的。”皇上說:“如果真要做到這一點,你覺得應該怎麼做呢?”魏徵說:“如果皇上肯授予大臣監察皇上之權,能夠善始善終的,可能就會大增。”

聞聽此言,皇上沉默了。魏徵進一步說:“一個人年紀尚輕功德未滿,如果此人心氣很高,就能夠節制自己的需求,勤於自己的職分。可人一旦到了中年,事業有所成,點開拓之心日減,守城之心日重。人在年少時,剋制需求是來自於內心的一種想法。人到中年時剋制需求是來自於外在的壓力。等到一個人到了晚年,往往盛名之下,其實難附,進取之心全無,忘記自己的實職份,只顧一味享樂而已。”皇上說:“朕每當讀史書的時候,常常替秦皇漢武感到遺憾,朕一定要引以爲戒,善始善終。”魏徵說:“秦王政在未得天下時,能夠禮賢下士,依靠天下能人智士之力,終於吞滅六國、實現一統。然而此時而且把所有的功勞都算在了自己的名下,以爲自己得兼三皇、功過無盡,賈誼曾經說過‘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馭宇內。’可見秦吞滅六國,絕非始皇一人之功,無自知之明到了這種程度,實在是令人唏噓。”

皇上說:“始皇到了晚年,不便忠奸寵幸趙高,也許這就是他犯下的最大過錯吧!”魏徵說:“始皇自以爲德兼三皇,請問皇上,三皇之德爲何?又以爲功過五帝,五帝之功又爲何?秦以六世之功集於一人,而始皇不能自知。三皇在位的時候,都能夠截止自己的需求,勤於自己的職份,禮賢下士,不敢有任何自滿,而這是始皇所不具備的。”皇上點點頭說:“你以爲漢武不能善終是爲何?”魏徵說:“漢武乃雄才大略之主,但此人崇尚獨治,所以重用酷吏。但此人善於用人,而且在關鍵時候能夠看清形勢,最終保全了漢朝的社稷。自古崇尚獨治之人,莫不滿腹胡疑。害我到了晚年,殺子滅女如同家常便飯,連皇嗣都死於非命,皇后被迫輕生。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這是聖君纔有的本事,而漢武不具備這個。皇上則不同,自從登基以來,天下有志之士不論是何出身都能夠委一合適的職責,這是皇上遠超過漢武的地方。”

明日朝會,此時雖然房喬還沒有被任命爲尚書左僕射,可他已經坐在了相位首席,如果按照職務來排座次,當然是長孫無忌應該做首席,但他推辭了。他對皇上說:“如今外界流言洶洶,說內有女寵外有權臣,臣坐在那個位置實在是太招搖了。”出於對長孫家的保護,皇上答應了他的請求。魏徵雖然是秘書監,但他因爲屢次在關鍵時候幫了皇上,所以在朝中擁有很高的聲望,也坐在非常靠前的位置。入座之後,馮盎之子應宣進入大殿,行禮之後,皇上說:“你的父親爲何這麼久沒有派人入朝覲見。”對方說:“談殿與家父一起駐守嶺南,結果談殿屢次派人截留我方之財物,不僅如此,他還派人襲擊了我們的軍隊。是兩家陷入了衝突,本以爲朝廷自由法度在,這一場紛爭應該很快就會結束。”

皇上說:“爲何不派人入京稟報?”對方說:“我們的人根本出不去,談殿突然發難,如果不是家父率領部衆拼力死守,臣就沒有命在這裡向皇上說明這一切了。”皇上說:“嶺南周圍有那麼多的州,爲什麼他們不把發生在嶺南的事情報告到京城呢?”衆人都不回話,皇上說:“魏徵,你說吧!”魏徵說:“皇上還記得隋煬帝是怎麼駕崩的嗎?”皇上說:“乃是被奸臣所害。”魏徵說:“其實隋煬帝並非死於奸臣之手,而是死於既會聽到壞凶事。”衆人一臉不以爲然,皇上卻站了起來,拱手說:“請魏公進一步賜教。”魏徵說:“諸公也都知道,是人都喜歡見到喜鵲,而不喜歡見到烏鴉。因爲見到喜鵲就會有好消息,而見到烏鴉就意味着有凶事要發生。於是大家每逢見到喜鵲就會拿一些糧食給他們吃,希望他們能夠常來。而見到烏鴉就要義無反顧的將他們趕走,希望烏鴉永遠不要上門。”

皇上一邊聽一邊點頭,魏徵說:“臣想請問諸位,如果喜鵲爲了糧食常來光顧,那麼它帶來的好消息還可靠嗎?如果烏鴉永遠不上門,這世上是不是就沒有凶事發生了呢?如果凶事註定要發生,有人提前把消息通報給你,這有什麼不好呢?事情是如此的簡單,可人的毛病是很難改的。相信諸位也都聽過扁鵲見蔡桓公的故事,扁鵲就像是一隻烏鴉,而蔡桓公就是那個打跑烏鴉的人,諸公也都知道蔡桓公最後的下場。所以臣斗膽直言,傳播壞消息的烏鴉其實大大有益於人類,至少它給人類帶來的好處並不低於喜鵲。是人都把烏鴉視作是不祥之物,可大多數人都知道當水不到瓶口的時候,烏鴉能夠把石子丟進瓶裡然後喝水,可見其聰明。烏鴉又能夠在父母老去之後行反哺之事,如此聰明孝順的鳥兒,怎麼能說是不祥之物呢?”

魏徵說:“如果你是一隻鳥,你是願意做喜鵲呢?還是做烏鴉呢?做喜鵲人人都喜歡,願意給你糧食吃。做烏鴉就不同了,無論你到哪裡都會被驅逐。可是你們知道嗎?當一隻鳥做了烏鴉,無論被驅逐多少次,它還是會把壞消息帶給你。他就像是我魏徵一樣,每次在上朝的時候說皇上的毛病,說我們大唐存在的問題,臣以爲即使皇上不專門鼓勵那些願意做喜鵲的人,還是會有很多人願意把好消息帶給大家,只要帶的是好消息,接待你的人就會笑逐顏開,就會給你賞錢。所以皇上應該專門鼓勵那些做烏鴉的人,如果皇上能夠受得了,朝堂之上充滿了烏鴉的叫聲,能夠針對烏鴉指出的各種問題提出解決的辦法,這樣生活在大唐的人就都能夠看到希望,而皇上的治下一定會出現繁華的治世。”

話音未落,長孫無忌把話接了過去說:“我不喜歡這個魏徵,不是因爲他是一隻烏鴉,而是因爲這隻烏鴉曾經秦府的仇敵,不過他方纔所說的話我完全贊成。朝中要是聽不到烏鴉的叫聲,並不是意味着天下太平無事,而是真正的亡國之兆。諸位都知道,隋煬帝在出事之前其實蕭皇后已經知道了有人要謀反,可她卻不敢把這個消息告訴皇帝。連夫妻之間都是如此,何況是其他人呢?”魏徵說:“我們把話說回去吧!馮盎與談殿在嶺南陷入了爭端,爲什麼沒有人把消息報到京城呢?就是因爲他們當中沒有人敢做烏鴉。”皇上咬牙切齒的說:“這些人實在是辜負了朕對他們的信任,朕要嚴辦他們。”魏徵說:“馮盎與談殿之間的爭端,附近的州很可能牽涉其中,爲了撇清責任就說是馮盎謀反。其實古往今來要讓一個人認錯是很難的,是絕大多數人都做不到的。”

皇上看着魏徵若有所思,魏徵說:“六國爲什麼對付不了秦國,秦國又因何而富強?很顯然是因爲秦國根本不給人犯錯的機會,只要你敢犯錯,立刻處以極刑,秦人都處於謹小慎微的狀態,而不敢有絲毫怠慢。而六國則不同,給了人們反省錯誤的機會,但是他們無一例外都拒絕反省。”皇上說:“你的意思秦國的做法是對的?”魏徵說:“相比於秦國,六國不能保全自己的社稷,是因爲六國錯了,而相對於漢朝,秦楚都不能保有自己的社稷,是因爲秦楚都錯了。竟然阮籍曾經說過‘世無英雄,致使豎子成名。’像阮籍這種人怎麼能夠使得真正的英雄呢?漢高帝智謀不及張良,治國不及蕭何,用兵不及韓信。可他能夠識人用人,更有一點難能可貴,就是當別人指出他的錯誤時,他能夠及時改正,這一點說起來很簡單,可真正能做到的卻寥寥無幾,在這一點上能夠與漢高帝相較一二的君王實在是屈指可數。”

長孫無忌十分好奇,說:“這些人是誰呢?”魏徵說:“皇上勉勵或可當之。”皇上點點頭說:“好,就如魏夫子所言,朕希望諸位臣工,不要只想着做喜鵲討賞錢,也要想着做烏鴉、保社稷。朕也絕不做蔡桓公,所以朕當衆授予魏夫子,監察天子之權。”一聽這話長孫無忌嚇了一跳,魏徵跪拜受封。散朝之後,房喬、杜如晦、長孫無忌、魏徵一起來到了後庭,皇上說:“今日魏夫子朝堂之上所言讓朕受益良多。”魏徵說:“有沒有受益言之尚早。”皇上笑着點點頭說:“是,朕雖然愚鈍,希望魏夫子不要嫌棄,充當良工,幫助朕完成平生所願。”魏徵說:“皇上之志濟世安民而已,難的是善始善終。始皇在早年間禮賢下士,得天下之後志得意滿,以爲自己德兼三皇,功過五帝了。漢武雄才大略,到了垂暮之年濫殺無辜、寵幸奸佞,就連皇嗣都死於非命。”

皇上認真的聽着,這個時候長孫無忌又不高興了,在他看來魏徵不過是一個二臣而已,可他動輒就已師傅的口吻來訓誡皇帝,實在是可惡之極。這一日裴寂又來到了太極宮,說:“朝會之上,那個魏徵大放厥詞,什麼烏鴉什麼喜鵲,簡直亂七八糟,可皇上被他忽悠的團團轉,認爲他說的是金玉良言,就連一貫看不慣他的長孫無忌也從旁附和。大唐的朝廷到了這種地步實在是令人惋惜,若是武德年間,怎麼會有這種事。”太上皇捋着鬍鬚認真的聽着,說:“這個魏徵當初一再勸建成殺掉他,現在他卻得到二郎如此的信任,真是此一時彼一時啊!”裴寂說:“臣聽說玄武門之役結束之後,魏徵見到皇上之後,竟然以管仲自居,皇上自然也不計較他曾經射中帶鉤這回事了。”太上皇說:“你以後不要說二郎的壞話了,雖說朕還住在太極宮,可這裡早已經不是朕說了算。”

裴寂說:“皇上不是喜歡說朝廷壞話的烏鴉嗎?那就讓臣也做一次烏鴉吧!”太上皇無奈地笑着說:“你看朕現在淪落到了什麼地步,就連你都不願意聽朕的招呼了。”裴寂說:“如果建成還在的話,他一定會和太上皇站到一起的。”一聽這話太上皇臉色大變,用嚴厲的口氣說:“裴寂,這是烏鴉能說出口的話嗎?”裴寂說:“你就讓臣任性一回吧!”說這話的時候眼淚奪眶而出,太上皇也非常的傷感,他很快收起了自己的眼淚說:“朕現在是寄人籬下,你又如何能例外呢?皇帝讓你留在長安就已經是格外開恩了,你還想染指政事,還想讓那些臣工都聽你的,房喬、杜如晦之流聰明勝你百倍,你應該知道自己的處境,如果你還不醒悟,天下沒有人能幫你了。”裴寂說:“臣知道事情已經無可挽回,可臣就是不甘心。”

皇上說:“朕已經有兩個兒子死於非命,朕的十五個孫子,也在一天之內消失的無影無蹤,你覺得朕還損失的不夠多嗎?現如今朕的諸子之中,能夠讓大唐興旺的也就是他了。你看看房喬、杜如晦等人一個個生龍活虎,再看看你老態龍鍾、年老昏聵,能給大唐什麼指望呢?”裴寂說:“太上皇這麼說,難道你就一點都不怪罪他嗎?”太上皇說:“怪罪又有什麼用呢?這種事帝王家層出不窮,就怪朕遇事不明,臨危不夠果斷。現在朕都放手了。你也放手吧!”裴寂說:“可上天明明不喜歡他。”太上皇說:“如果上天不喜歡他,爲什麼他現在是皇帝呢?”裴寂說:“那是因爲……”太上皇說:“朕知道你想說什麼,可古往今來謀逆的人多了,可真正成功的又有幾人呢?”

裴寂當然不忿,說:“如此說來,隋煬帝也有天命在身。”太上皇說:“不想跟你爭了,你去跟二郎爭,你要是真的惹出了事端,不要來找我。”對於裴寂在太極宮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語,自然全被皇帝知道。但皇上採取了寬忍之態度,說:“裴寂這個人雖然可惡,可他畢竟是父親一生的摯友,留着他給父親解悶吧!”皇后說:“裴寂畢竟是當年輔佐過太上皇的人,他可不是沒本事興風作浪。”皇上說:“那就讓他興風作浪吧!到時候朕師出有名。”皇后說:“如此一來,父親豈不是要受寂寞了。”皇上說:“朕也不想這樣,可裴寂就是不知悔改,要知道朕沒有殺了他,爲劉文靜報仇就已經很夠意思了。”聽皇上這麼說,皇后不再言語了,而在太極宮張婕妤和尹德妃卻對裴寂充滿了期待,太上皇冷笑着說:“你們沒有做過皇帝,朕做過,人只要坐在那個位置上,是無論如何不會給別人這樣的機會的,特別是經歷了玄武門之役後。”

相比於京城的喧囂,南山就要安靜多了。來南山寺拜謁的香客不是很多,卻一年四季不斷絕。隨着在這裡呆的時間越來越長,不知不覺間,我的交際範圍也越來越廣。其實這是師父有意爲之。他說:“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這就是爲什麼寺院之間要經常舉行辯經的原因之一。”來往的香客也有主動跟我打招呼的,有的人就住在附近,一有空就來寺院跟斯里的比丘一起學習佛法。後來我才知道,南山寺的比丘利用香客上的佈施在附近建了一座保育房。在裡邊收留了很多被人遺棄的嬰兒,這些嬰兒從小在誦經聲中長大。寺院裡有一個小沙彌叫悔過,十幾年前,母親在家中被人打劫。之後就有了他,聽說這件事情之後,南山寺就有比丘到她的家中勸說她的父母讓他送到保育房,秘密生下了那位悔過法師。有一天他帶着我來到保育房,說:“我是生有原罪之人,但願能夠用一生的時間洗掉我身上的罪過。”

142李承乾求教長孫後 苗宜家乞嫁高士衡第83回張玄素諫止洛陽宮李思摩拜授右侯衛232慕容純輔主登汗位侯君集領兵平王城第91回覽聖蹟更知三教語見衆生皆是平凡人273南平公主下嫁臣家守禮老叟強力持戒266敕二子都督安與秦奉聖旨修剪舊律令147爲人臣自當解君憂 逢天究何以濟蒼生102爲守社稷分封皇親 宗室立功平息夷亂第58回大漠烏雲詭譎多變可汗失意祈禱上蒼108魏夫子乞旨清污穢 房相公下問解民情239番邦監國提前卸任河源郡王遣子來唐第97回鞠文泰遊歷東西市李世民獻俘大安宮第73回伊蘇尼失頡利失蹄京兆風華房杜染疾第61回孫思邈廬中語病理苗山幽林間聞箴言224何刀兒服役陽關外苗山幽再入吐谷渾344白巖城下將士受阻安市牆頭高麗揚威342蕭特進留守洛陽宮高士廉佐嗣定州地196皇甫德上書言主失高季輔以禮正宗室213西平郡王復辟舊邦東宮承乾留守長安317岑文本蒙賜知機務張玄素遇害幾喪身116交涉失利無功而返 遁入深山又逢故人第77回苗山幽拜謁樓觀臺蕭玉蓉夜遊平康坊第98回李孝恭上奏乞封禪蕭少傅請旨行冠禮134慕容伏允聯絡高昌 南泉上人慾破迷障190李衛公白髮領三軍 隋外孫上書乞歸順145李淳風製作渾天儀 苗山幽智救童女王333紇幹承基告發謀逆賀蘭楚石檢舉阿翁289九成宮結社謀事變立政殿皇上豎屏風109盼世上人能盡其用 覽山川物皆有所哀183蕭玉蓉人後失體面 苗山幽夢裡見提婆267魏夫子上疏止驕奢房玄齡請罷祀周公163工部主事潛入北曲 大理寺丞親赴敦煌第24回新主臨朝百廢待興胡虜來犯含恨隱忍300王師所至不破國喪智盛詐降石如雨下第86回改軍制侯李二虎鬥逞性情蕭瑀喪職官264政事堂廷臣論兵制幻雪亭方士說吉凶第23回琵琶女自究窮音理龐相壽去官養天年300王師所至不破國喪智盛詐降石如雨下161奔窮途無情在牢獄 尋活水造夢出藩籬217契苾何力顧全大局臨洮縣主下嫁將軍104棄急計決議緩吞併 止逐兔華夷共明王第十五回王世充客舍遭橫禍李建成奇謀定山東第92回在曲阜酒肆逢故友到洛陽茶社聽奇聞305侯君集藏寶觸刑律張玄素數與皇嗣爭246狂宮人侍寵忘遠近賢魏王無力挽敗局317岑文本蒙賜知機務張玄素遇害幾喪身109盼世上人能盡其用 覽山川物皆有所哀202揮舞霜刀清理羌寇掃除積雪以誠祀天259李世民作臺望昭陵大海南有國來朝貢119服幻藥誤入博泰谷 計無常困在深水宮349蕭相公忤旨不出家高士廉病重謝塵世332鑄爐造鼎偷馬盜牛歡喜樂童刺殺李泰232慕容純輔主登汗位侯君集領兵平王城第九回中原大地一片紛擾 北方胡天換代改朝174頡利可汗身染重病 大唐天子憂心而傷第95回東宮隱憂沉渣泛起深宮宴會上皇動情224何刀兒服役陽關外苗山幽再入吐谷渾347皇嗣李治聽政東宮刑部尚書死於西市第65回杜如晦上書改軍制房玄齡避禍請去職134慕容伏允聯絡高昌 南泉上人慾破迷障320拒忠言皇上又自慚委良吏孝恪巧扶御267魏夫子上疏止驕奢房玄齡請罷祀周公328尉遲敬德表乞骸骨慕容幽蘭跪拜焚香335房玄齡看重李大亮唐尚書奪官封德彝315十二月鸞駕會京師初八日宰相問小事182李淳風驚聞壞消息 孫思邈營救老相識155往來書信觸犯禁忌 進出監獄赦免賢人297國子監名儒行講論華清池上諭訪大德203節日御膳羊肉湯餅除夕之夜預言不祥284李元軌賢能無所長劉處士置酒會騷客171吃湯餅士民皆歡喜 備年關君臣相語難第三回二公子從戎戰雁門 觀音婢出閣成大禮338岑文本獲封中書令郭孝恪俘虜焉蓍王第37回義安王興兵清君側李世民殺雞儆羣猴257宮司上奏遺作示君言事者流多相讒告330羅石頭直言諫李佑杜行敏陰謀執齊王第60回白肥兒出力護社稷杜如晦勞心爲太平301焉蓍立功得賞三城荊王元景復請封禪271粉色軍團支援兇邪西南之民抵禦外侮250房玄齡上書請旨意孫思邈妙手難回春340李大亮臘月死京兆故皇嗣寒冬薨黔州209太上皇崩於垂拱殿李承乾臨朝少陽宮194馮徳遐徒步穿沙漠苗山幽失意唱離歌第28回李玄霸延嗣續香火封德彝事敗奔西天222奉上諭羣臣議諡號立高廟衆人拒太原第84回蕭皇后淒涼返京兆楊政道服官入大內254長公主逞怒囚居士不良帥冒險救山翁355苗山幽朝見葉子柒惠恩善挑戰陸一蟬315十二月鸞駕會京師初八日宰相問小事第28回李玄霸延嗣續香火封德彝事敗奔西天第24回新主臨朝百廢待興胡虜來犯含恨隱忍304十一月天子祀南郊丙子日太常擬大禮第十二回劉文靜行年犯災星竇建德英雄至末路317岑文本蒙賜知機務張玄素遇害幾喪身138賀端陽羣臣議禮儀 選歌后山幽成小名302陳倉縣尉杖殺魯寧櫟陽縣丞請止遊獵177苗山幽遭遇雪上霜 李淳風解說風裡浪330羅石頭直言諫李佑杜行敏陰謀執齊王217契苾何力顧全大局臨洮縣主下嫁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