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李元景再謀封禪事祿東贊奉命請婚期

在說完這番話之後,我壓低聲音說:“殿下,你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每次臣下請求封禪的時候,皇上雖然表現的非常謙讓,可每到最後關頭他都動搖了,由此看來,在內心深處他是想去封禪的,可每到皇上動心的時候,魏徵就會出來反對,而爲政亦反對,皇上就會聽魏徵的。”李元景說:“你說的這個問題我也注意到了,都怪這個魏爭壞我的好事。”我說:“其實真的不能怨人家,明知道皇上想去封禪,魏徵還屢次出來勸諫,就算他這麼做是爲了清史留名,實際上受益的還是大唐的百姓,只要大唐的百姓滿意,大唐的江山社稷就能夠綿延持久。身爲宗室子弟,殿下還是應該感謝人家。”李元景白了我一眼說:“你以爲你是個什麼東西?竟敢在這說教寡人。”我不慌不忙的說:“我是能夠幫助殿下實現心願的人,當然殿下如果覺得我實在討厭,我也絕不敢在這裡打擾殿下。”然後一拱手轉身就往外走。

李元景趕緊叫住了我,說:“我這個人說話比較衝,你不用跟我一般見識。你說你能幫助我實現心願?你能幫助我實現什麼樣的心願呢?”我說:“以避一下現在這樣的公德,如果去泰山封禪,肯定能遇到各種各樣的祥瑞。神龜出水、鳳凰來儀,說不定還能夠見到海上的神仙。”李元景說:“當年李孝恭曾經上書請求封禪,我後來有幸讀到了這一份奏疏,正是因爲受這一份奏疏的鼓舞,我曾經去泰山遊歷,我聽過很多關於大海的傳說,當我真正看到大海的時候,發現想象與現實差距太大了。海水是苦澀的,而且看起來很不乾淨。”我說:“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李元景說:“你說的道理我是知道的,當我站在泰山之巔,看着日出日落,那個時候我就想雖然自己出身宗室,可在那樣的環境當中,感覺自己實在是過於渺小。”我說:“陛下如果封禪,第一國庫一定要支出一大筆錢;第二地方上迎來送往,也會背上沉重的負擔;第三齣現在封禪大殿上的人一定會得到不同程度的封賞。”

李元景說:“我覺得這個衛生實在是太過於死板和迂腐了,他只懂得算那些小賬,不懂得算大賬。”我說:“雖說魏徵是一個書生,可人家畢竟是從戰場上下來的,他謀劃的可能真的比一般人所能想到的更久更遠。”圍繞是這個問題,我們聊了很久,李元景不願意放棄封禪可能帶給他的利益,而我也對封禪具有濃厚的興趣,也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苗山風知道了,李元景請求封禪,背後有我的謀略,他馬上派人給我送來了一封信。送信的那個人不是別人,正是白肥兒,這實在是讓我感動,我們走進了一家酒店,找個地方坐下來。店家立刻拿上來,最好的羊肉和清酒,白肥兒說:“許久未見,沒想到你進了荊王的幕府。”我連連擺手說:“情況不是那樣的,我只是臨時幫幾天忙。”

白肥兒說:“如果你只是臨時幫幾天忙,就敢湊這麼大的熱鬧,看來山風兄這麼擔心是有道理的。”我低頭說:“說來真的有些慚愧。”然後端起一杯酒一飲而盡,白肥兒說:“其實你不用爲這件事情過於擔心,只要你現在罷手山風兄一定會全力幫助你消除影響。封禪對唐朝的江山社稷長治久安極爲不利,我知道你是個明白人,但我不知道你爲什麼這麼做。”我說:“你高看我了這麼多年我都是糊塗着過來的。”白肥兒說:“你之所以選擇這麼做,會不會是因爲你長期懷才不遇?打算帶一票大的,讓別人瞭解你呢?”我說:“我並沒有想讓別人瞭解我,因爲我知道那是不可能的。”白肥兒說:“先不說別的了,你看一看這封信吧!”我把那封信拆開,這件裡面寫的是:

愚兄苗山風諭,山幽遊走四方、見識宏遠,忽然在荊州王府中策劃封禪之事,竊以爲此舉十分不妥,如果陛下不能接受,魏徵一定會讓陛下徹查這件事,你放心,只要查就一定能夠查到你的頭上,因爲陛下不可能爲了這件事情去處置自己的兄弟。到了那個時候,不但我沒有辦法替你轉還,就算是父親親自出馬也無濟於事。爲了不讓家人擔心,也爲了你自己的安全,請你一定要罷手。這些話事關重大,你千萬要記住,不可以躍入雷池。也不要往南牆上撞。

讀完這封信之後,我看着白肥兒,這個時候我注意到他也在看着我,我說:“這件事真的有這麼嚴重嗎?”白肥兒說:“我跟你說句實在的吧!假如陛下真的如你所希望的那樣去泰山封禪,陛下的一世英名,他是從這件事開始就要不斷受損了。人生如同四季一樣,經歷了極盡的繁華,接下來百木就會凋零。”我說:“爲什麼要說的如此悲觀呢?繁花落盡之後,就會結出累累的碩果,現在我們已經付出了很多,正準備伸手摘果子的時候,你們卻勸我收手。你們的這種說法完全是飽漢不知道餓漢的飢。我也希望自己可以揚名立萬也希望自己有機會。”

白肥兒一下子不知道該說什麼了,我說:“不管怎麼樣,我還是要感謝你,因爲你對我們家的事如此的上心,我會寫一封回信讓大哥照顧你的。”白肥兒說:“如果是這樣的話,你的這封信不必寫了,我之所以願意幫他送信,不是我要從中撈到什麼好處,完全是看着你我之間的交情,現在你要這樣對待我?真的讓我很失望。”說着站起來就要走,我說:“我知道我的話有些失禮了,真的很抱歉,這些年我已經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友誼了。人都是這樣,誰做好人誰就要吃虧,誰做壞人誰就得便宜,誰能夠壞到底誰就獲得最後的成功。”

這樣的場面又尷尬又慘但離別的時候彼此都覺得有一條鴻溝把我們兩個人隔開了。這種距離感讓人覺得有些悲傷,回到王府發現李元景已經等我很久了。宦官立刻把我領了過去,見面之後立刻賜坐。我說:“下一次殿下不宜再出面了,而是借其他人之手達成自己的心願。”李元景說:“那你倒是說說看,到底怎麼借其他人的手達成自己的心願呢?”我說:“這個辦法雖然聽起來有些離奇,但我覺得還是可行的。”李元景說:“有什麼話你直截了當的說,我實在受不了你那麼多的鋪墊。”我說:“實際上希望藉助封禪大典爲自己爭取機會的人有很多,魏徵在這件事情上,站在衆人的對立面,可見他是一個真正大公無私的人,所以無論怎麼樣皇上都會表彰他,我們也應該對他表示尊重。”

李元景說:“我現在不要聽你假惺惺的在這裡表揚魏徵,我要聽的是你能讓我擺脫困境的方法。”我說:“方法就在我以下陳述的內容當中,希望殿下稍微多一點耐心。”李元景說:“有什麼話你就說吧!”一聽這話,我立刻摩拳擦掌,站起來說:“殿下,我之所以要表揚魏徵,其實就是爲了想辦法在封禪這件事情上繞開他。”李元景說:“魏徵這傢伙脾氣非常的古怪,大量的銅錢放在他的面前,他一點感覺都沒有,這樣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人,我們怎麼能夠收買他呢?”一聽這話我不禁感到好笑,心想如今的魏徵是陛下非常信任的一位大臣,每天穿着紫色的袍服在政事堂,與各位廷臣議論天下大事。你一個小小的宗王就想收買他,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嗎?李元景看我的表情有些怪異,他立刻嚴肅起來,板着臉說:“難道你覺得我的這個主意很蠢嗎?”我說:“是不是蠢我不敢亂講,我只知道魏徵雖然不是位極人臣,可他現在所受到的禮遇,已經超過了長孫無忌和房喬等人。”

一聽這話,李元景非但沒有被我說服,反而發出了一陣冷笑,說:“你能說出這樣的話,說明你真的還是有些不食人間煙火。我知道當年魏徵曾經策劃要娶一位舊氏族的女兒作爲兒媳。可後來他放棄了,你知道是爲什麼嗎?”我說:“我知道是因爲手頭的錢不夠。”李元景說:“正所謂一分錢難倒英雄漢,所以當他看到大量的錢的時候,他就一定會想起很多往事,我就不相信他不心動。”我說:“現如今魏徵享有一品官的待遇,與此同時,皇上還不定時給予他各種各樣的賞賜,所以如今的魏徵雖然不是什麼豪富之人?但也不至於被三瓜倆棗迷惑。”李元景說:“我不知道你說的話是不是可信,但我想要試一試。”我說:“我覺得還是不要這麼做比較好。”你看我這個反應,李元景忍不住哈哈大笑。他這麼一笑連我都覺得不好意思起來,你是拱手說:“我知道人是非常脆弱的,也往往是經不起考驗的。”

在我的策劃之下,沒有在直接或者間接的上書請求皇帝封禪,而是派人四處去打聽,這世上大概從來不缺這樣的人,沒影的事也能說出花來。如果從十個人當中一一去打聽,往往就會有兩三個人能夠把自己從來沒有見過的事情,說的頭頭是道。於是各種各樣的祥瑞和歌謠都被記錄在冊,有人在記錄就會有人傳播。一時間各地都有祥瑞出現各地都有歌謠流行。地方上的官員一個個興奮異常,紛紛上書,有的人說看到了鳳凰形狀的五色雲彩,而有的人乾脆說自己看到了鳳凰,更有人甚至聽到了鳳凰的叫聲。在叢林之中,有人聲稱看到了麒麟,還能夠學習麒麟的叫聲。

有人甚至說自己拿到了河圖,希望有機會能獻給陛下。苗山風對這件事情極爲憂慮,爲此專程來到房喬的府上,房喬坐在那裡也是焦頭爛額。苗山風說:“房先生,你看起來氣色不是很好,天下大事固然要緊,但也不能爲此不顧貴體呀!”房喬說:“眼下出現的這些祥瑞和歌謠很顯然是有人刻意爲之,真不知道做這件事情的人是誰,要是把這個人揪出來,一定要嚴加懲處。”苗山風說:“其實做這件事的人,可能也是出於一番好意,他也是爲了讓陛下的帝王生涯看起來更圓滿。”房喬看着他說:“在你看來什麼叫做圓滿呢?”苗山風說:“有文治武功,有封禪泰山的榮耀,如果能夠長壽就更好了。”房喬說:“我的看法跟你不同,在我看來對於一個帝王來說,真正的圓滿就是善事善終。”苗山風說:“房先生善始善終,真的很難嗎?”房喬說:“這話要看怎麼說了?萬事開頭難,這裡的難是難做。打江山易,守江山難。這裡的難說的是難得。想想看打江山的時候往往命懸一線,而守江山的時候,坐享榮華富貴,可人到了這種時候,往往已經不記得自己在命懸一線的時候仍舊不肯放棄,到底是爲了什麼?”

不知不覺夜已經深了,房喬關上了窗戶,月光灑在了窗戶紙上。苗山風說:“房先生覺得皇上能善始善終嗎?”房喬愣了半天,喃喃自語說:“從古到今,歷朝歷代的帝王當中,能夠有一番作爲的十個當中不到一個,而在有作爲的皇帝當中,能夠做到善始善終的,百個當中不到一個。而那些能夠善始善終的人,往往有這樣一個特點,比如周公執掌大權只有區區七年而已,可就是在這短短的七年時間,他仍然能夠制定周禮,不斷的選拔人才放在合適的位置上去,爲周朝的興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漢文帝如果像漢武帝一樣執掌大權五十年以上,應該也會出很大的問題。”

苗山風說:“房先生覺得漢武帝這個人不行嗎?”房喬說:“怎麼說呢?很多人喜歡把皇帝比作是日頭,而漢武帝給人的感覺就像是烈日。在三代的時候,有一輪烈日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就是夏朝的亡國之君夏桀。漢武帝年富力強,憑藉漢朝之前歷代積累,做成了前任沒有做成的事。漢朝擁有了空前遼闊的疆域,但也因爲漢武帝的文治武功,百姓背上了沉重的負擔。如果是爲了開疆拓土,爲了修建利國利民的工程,百姓背上一點負擔也無話可說,如果是爲了皇帝個人享受,如果是爲了皇帝祈求長壽,讓百姓無休止的貢獻自己的精力和財富,那就極爲不妥,並且應該受到譴責了。好在漢武帝在經歷了慘痛的教訓之後及時醒悟,在晚年進行了痛苦的反思,改正了自己的錯誤。”

苗山風說:“我記得史書記載,當時東宮的地位不穩,因爲東宮與皇帝在很多問題上的想法都出現了分歧,不過漢武帝在這個時候及時安慰了衛青,說如果按照自己的這個路子繼續下去,那是亡秦之計。也就是說將來接替漢武帝的一定是一個崇尚文治的皇帝,只可惜後來出了意外。皇帝到底爲什麼要爲難皇后和東宮?以至於派出官員肆意的羞辱皇后和東宮,而這個官員竟然能夠成功的把東宮逼向絕境。”房喬說:“這裡邊的原因就不是很容易能說清楚了,漢武帝中有酷吏,而庫裡有一個特徵就是完全不顧及人情,於是有官員可以不把皇嗣放在眼裡,而這個人的行爲竟然得到了皇帝的表彰。可是皇帝垂垂老矣,爲了不讓自己落入東宮手裡,竟然先下手爲強,設計坑害東宮。最終陰謀得逞,使得漢武帝在晚年遭遇了這樣一次慘禍。”苗山風說:“這些事情都過去了,其實我也有一點擔心,同樣東宮的位置不穩。而且眼前的這位東宮還不如漢武帝的皇嗣。皇上一旦去泰山封禪,接下來就應該是追求長生了,服用丹藥尋找神仙,從此不把百姓的生計放在心上,如果在沉溺於各種娛樂,後果就更加難以預料了。”

終於,地方官掀起了一輪請求封禪的風潮,面對這樣的風潮,就連魏徵也無計可施。在政事堂他有些無奈地說:“現如今已經漸成聲勢,不過說句實在話,那些歌謠和所謂的祥瑞很多都是經不起推銷的,爲什麼那些看見鳳凰的甚至聽見鳳凰叫聲的都是一些無知的百姓,到目前爲止沒有一位重臣自己聽到過鳳凰的叫聲。要知道能夠成爲衆臣一定是德行才華各方面都夠的,這樣的人看不到祥瑞,卻偏偏讓那些無知的百姓們看到了。爲什麼欽天監沒有發現祥瑞呢?”高士廉說:“這種東西往往就是真假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多少人信他,只要相信的人多了,假的也就變成真的了。”

儘管政事堂對於這樣一次風潮感到不安,可表面看起來這段時間有很多好事在發生。皇上每一天都看上去非常的歡喜,就在這個時候,吐蕃使者祿東贊到了,因爲之前在爲贊普求婚的過程當中表現良好,他在塗波的地位已經極爲崇高。來到大內之後,獻上了大量的財物,見到皇帝祿東贊說:“陛下,之前陛下已經答應了我們贊普尚公主的請求,這次我們特意來請求陛下確定人選。”皇上捋着說:“那就勞駕你把你家占卜的生辰八字告訴李淳風,他會把宗室當中適齡的未婚女子八字拿出來推算一番,如果有合適的,朕馬上賜婚。”祿東贊從袖子裡拿出一份名帖交給了李淳風,同時掌管宗室事務的官員也把一份名冊交給了李淳風,經過一番推算,李淳風點點頭說:“陛下,任城王李道宗的千金八字相合。”

聞聽此言,李道宗差點沒有坐在地上,皇上說:“那就這樣定了吧!”於是下旨冊封李道宗的這位千金爲文成公主,又讓李淳風算好日期,通知吐蕃方面準備迎親。消息傳到邏些城,棄宗弄贊一下子歡喜的不知道該說什麼好,身邊的大臣紛紛道賀,棄宗弄贊說:“爲了能夠得到一位來自唐朝的公主,我們算是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現如今總算是心想事成,一方面我們要感激浴血奮戰的將士,另一方面也要感激祿東贊。”對於唐朝來說,這並不是什麼大事,因爲每年都會有番國使臣來求親,也差不多,每年都有公主嫁過去。對於李道宗來說,這無疑是一件大事,回到家裡,王妃先跟他吵了起來,說:“你說爲什麼偏偏咱們家的女兒這麼倒黴,要嫁到那麼遠的地方去,遠隔千山萬水,一旦嫁過去,咱們這輩子都別想見了。”說着就坐在那裡嚎啕大哭,本來李道宗還是比較剋制的,聽王妃這麼一說也哭了起來。王妃一聽李道宗在那裡哭就更不耐煩,說:“你在戰場上取得那麼多的功勞,就不能給皇帝說一說,讓他換別人家的女兒去嗎?”

李道宗說:“自己家的女兒不想去就讓別人家的女兒去,這能說得過去嗎?”王妃說:“在漢朝的時候,曾經把宮女扮作公主嫁過去,爲什麼到了咱們唐朝就不能這麼做呢?”李道宗說:“過去嫁到翻包,外國的公主都是金枝玉葉,怎麼可能輪到咱們家就改了規矩呢?更何況皇上已經下了旨意,要是抗旨不遵,咱們一家老小都要賠進去。”話說的很硬,王妃也沒有辦法。可當他看到自己女兒的那一刻,李道宗再也壓抑不住內心的衝動,決心到金殿上求皇帝,放過自己的女兒一馬。幸虧被王妃拉住了,說:“你還是別去了,這件事牽涉到朝廷大局,就算是皇帝也無可奈何?”李道宗說:“我不管,我的爵位,過去皇上給我的賞賜,我什麼都不要了,只要女兒。”

211李大亮揚威蜀渾山侯君集揮師取柏海349蕭相公忤旨不出家高士廉病重謝塵世231知天命甘心受死難行篡逆揮刀弒君王209太上皇崩於垂拱殿李承乾臨朝少陽宮142李承乾求教長孫後 苗宜家乞嫁高士衡213西平郡王復辟舊邦東宮承乾留守長安248魏王泰禮接士大夫皇阿爺設立文學館第92回在曲阜酒肆逢故友到洛陽茶社聽奇聞第37回義安王興兵清君側李世民殺雞儆羣猴208曼頭山孤兒斬名王赤水原李靖誅殘虜111龍波失禮刑場滴血 賢妻助夫度過心劫328尉遲敬德表乞骸骨慕容幽蘭跪拜焚香288鞠文泰陰謀舉大事白肥兒面君陳實情第59回落魄馬周進入長安失意頡利深夜遇襲222奉上諭羣臣議諡號立高廟衆人拒太原第65回杜如晦上書改軍制房玄齡避禍請去職第76回李世民即位天可汗杜如晦死薦李衛公289九成宮結社謀事變立政殿皇上豎屏風270顯仁宮皇上責官吏白石廳郎中刺川王307孫伏伽不恥當年貧苗山幽冒險遊吐蕃128賀新春羣臣請封禪 樂平康女王開學堂306民犯十惡累及刺史贊普蒙恩公主稱心208曼頭山孤兒斬名王赤水原李靖誅殘虜第四回新婚夫婦琴瑟和鳴 天命所致潛龍出水145李淳風製作渾天儀 苗山幽智救童女王第二十回銀安殿衆人逼秦王玄武門一役定社稷256出意外不死何立身入彀中讀書更上進第53回南山寺驅逐苗山幽太上皇夢遊兩儀殿311上天示警旨停東封皇嗣失德寵溺宦官第83回張玄素諫止洛陽宮李思摩拜授右侯衛第二回竇夫人飲恨去西遊 李玄霸飛錘致橫禍307孫伏伽不恥當年貧苗山幽冒險遊吐蕃第86回改軍制侯李二虎鬥逞性情蕭瑀喪職官349蕭相公忤旨不出家高士廉病重謝塵世191棄宗弄贊遣使入貢 大唐制史前往撫之135張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舉國請內附301焉蓍立功得賞三城荊王元景復請封禪189段志玄領兵出西域 天柱王奇計襲涼州第三回二公子從戎戰雁門 觀音婢出閣成大禮141曬伏節天上瑤池會 秋分日對月祈蒼生148執節杖唐儉又出使 訪澤國官員欲殉身189段志玄領兵出西域 天柱王奇計襲涼州338岑文本獲封中書令郭孝恪俘虜焉蓍王131姚思廉請止新出行 苗山幽誤入拜女教278趙元楷媚上苦斯民堯君素歲寒知寸心126利州都督請求封禪 孫氏珍妮管教英雄135張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舉國請內附355苗山幽朝見葉子柒惠恩善挑戰陸一蟬122苗山幽深山開學館 唐皇帝南郊祭上天第66回裴司空奉旨回京兆唐制史受命踐高臺152居命處運存乎天數 爭名逐利近於人情310唐尚書奉旨誅宣王李承乾謀殺於詹事第56回老相國率衆平羌亂少年郎反叛受大刑109盼世上人能盡其用 覽山川物皆有所哀第26回太上皇深宮辭舊歲趙德言草原逞奸才362苗山幽拜訪袁天罡陸一蟬難棄房遺愛152居命處運存乎天數 爭名逐利近於人情282設國宴皇上問二臣分權勢大家厚兩子141曬伏節天上瑤池會 秋分日對月祈蒼生131姚思廉請止新出行 苗山幽誤入拜女教第64回貞觀皇上四請賓王李靖將軍狼山之會339玄奘法師迴歸長安洺州刺史見駕行在第89回孫思邈回山尋清靜苗山幽出遊解天機361唐皇上駕臨玉華宮賢皇嗣修成慈恩寺243老相公故作閒散狀大居士騎驢隴上游246狂宮人侍寵忘遠近賢魏王無力挽敗局344白巖城下將士受阻安市牆頭高麗揚威336憐愛子皇帝多教誨是慈父天子徵遼東246狂宮人侍寵忘遠近賢魏王無力挽敗局第85回御史大夫彈劾李靖入值門下擬改衣服310唐尚書奉旨誅宣王李承乾謀殺於詹事第35回春分日天子祭太陽花朝節女紅去明飾324裴刺史請旨伐高麗黨仁弘罷死罪君王125李世南開土十六州 苗山幽神交二三友314薛延陀行兵進漠南苗山幽隨軍奔前線第34回魏夫子諫止伐嶺南太上皇率藩繁多讓第82回在朝堂蹉跎如火煎立宮門度日似風起203節日御膳羊肉湯餅除夕之夜預言不祥146苗山幽融入奴人羣 張士貴掃平奴人亂184移心性西域迷幻術 守中道東土取經僧第65回杜如晦上書改軍制房玄齡避禍請去職267魏夫子上疏止驕奢房玄齡請罷祀周公147爲人臣自當解君憂 逢天究何以濟蒼生133長樂公主近嫁長孫 御史馬周直言戒上第77回苗山幽拜謁樓觀臺蕭玉蓉夜遊平康坊279鄧世隆表請集上文魏夫子直言引自省第76回李世民即位天可汗杜如晦死薦李衛公164苗山幽因故去嫌疑 房玄齡尚書請致仕181花朝節歌女醉平康 春社日居士聽譏諷244翻舊書以方治病龜拜上神尋花解重罪210術門師徒尋找吉壤契苾何力解救袍澤273南平公主下嫁臣家守禮老叟強力持戒287尉遲恭不忍棄鄙妻于志寧上疏斥分封161奔窮途無情在牢獄 尋活水造夢出藩籬198同門兄弟對酒談心異域主僕仰望日月第70回去漠南虎口脫危險到年底諸事盡繁忙360房玄齡死諫伐高麗褚遂良一省爲堂官114政事堂廷臣議孝道 飛鳥城賓主爭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