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議縱橫孤立吐谷渾 奔所往朝覲女王谷

這件事在康國引起了激烈的討論,他們想不明白爲什麼唐朝願意接受焉耆舉國內附,而不能夠接受康國舉國內附呢?圍繞這件事的討論不止發生在康國,在整個西域都引起了廣泛的討論,乃至於中原也有人想不明白其中的要領。戴胄來到御前,說:“康國請求內附的時候,陛下覺得此舉可能會讓中原的百姓背上沉重的負擔,焉耆所擁有的區域和人馬都比康國要大很多,陛下爲什麼不覺得這樣做會增加中原百姓的負擔呢?”皇上說:“同樣有兩個人希望得到你的幫助,其中一個人貧,一個人富。一個人弱,一個人強。你是願意幫助貧弱之人還是願意幫助富強之人?”戴胄說:“我當然願意幫助貧弱之人,因爲那個富強之人其實根本不需要我的幫助?”皇上說:“此言差矣!正所謂強者多助,弱者寡助。以貧弱之人爲友,你就要拿出衆多的財物去接濟它。而當你遇到危難的時候,卻沒有辦法從它那裡得到幫助。富強之人就不同了,你能幫助他,他也能幫助你,才真正能夠成就彼此。”

戴胄說:“我們畢竟是禮儀之邦,如此考慮問題會不會太勢利了一些。”皇上笑着說:“愛卿所言極是,國與國之間交往必須先有輸贏,後有交情。”皇上沒有進一步說明,戴胄也不好進一步去問。下來之後來到了房喬的府上,房喬笑着說:“戴尚書覺得如果孔子當國,會接受康國內附嗎?”戴胄搖搖頭說:“我覺得應該不會。”房喬說:“的確如此,那麼你覺得他會接受焉耆舉國內附嗎?”戴胄毫不遲疑地說:“應該也不會。”房喬說:“我猜你是這樣想的,孔子之所以不願意接受康國內附,是因爲不想增加中原百姓的負擔。這說明你考慮的仍然是利而不是義。既然把利益作爲重點,如果接受焉耆內侍,所獲得的利益大於所付出的代價,這麼做不是合情合理嗎?”一聽這話戴胄目瞪口呆,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麼,腦袋裡嗡嗡作響。

戴胄回到自己的官邸,很長時間沒有辦法平靜下來。他感覺自己的腦袋裡裝滿了煮沸的水,坐在那裡目光呆滯,手腳不知道往何處安放。房喬來到御前,皇上說了提到了戴胄的疑問,房喬說:“看來我們這些人應該經常聚一聚,我的意思是不要每次都討論那些具體的事務,也要討論到底該如何治國?”房喬說:“陛下說的極是,到底應該如何治國,臣以爲這是一個永恆的話題。”於是相約在明日晌午,大家聚集在御花園一邊飲宴一邊討論,這對於戴胄當然是一個學習的機會,他也希望把自己的想法告訴衆人。明日很快就到了,那是他準備了一番之後,大家終於來到了現場。入座之後,皇上第一個舉起了酒杯說:“諸位愛卿,治國乃是大事,大家應該經常討論以便於能夠更多的瞭解彼此,減少無謂的爭論。”魏徵說:“關於如何治國臣已經說了很多,諸位也都已經非常的熟悉,所以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皇上笑着說:“如果魏夫子還沒有想好要說什麼,那也不要着急,可以慢慢想,以後這樣的聚會會多起來,大家都有機會暢所欲言。”魏徵陷入了沉思,大家不約而同的把目光落到了房喬的身上,房喬也自知不能躲開就說:“臣以爲治國有道,需要在閱讀前朝典籍當中去感悟,需要在處理實際事務時不斷的去驗證,真正的治國之道是書本寫不出來的,是文字所無法描繪的。”房喬把話說的如此的玄虛,大家一頭霧水,溫彥博說:“臣以爲大道至簡,真正的治國之道是很簡單的。”房喬說:“《南華經》中有這樣的記載,一個做車輪的人一邊做車輪,一邊看見齊桓公在那裡讀書,於是忍不住問道‘敢問主公讀的是什麼書?’齊桓公說‘讀的是聖賢之書。’他說‘請問作書的聖人還在世嗎?’齊桓公說‘作書的聖人早就死了。’他說‘如此主公讀的不過是他們留下的糟粕而已。’一聽這話,齊桓公勃然大怒,說‘你若是能說出一番道理來,我可以饒你不死,若是說不出個所以然,我就讓你腦袋搬家。’他不慌不忙的說‘我是個做車輪的人,就用做車輪作爲比方吧!車輪如果做的太快,造型就不是很規整,也不好用。若是車輪做的太慢,就不能夠按期交工,做車輪最好不快不慢,但這不快不慢的功夫,我沒有辦法傳給自己的兒子。所以我今年六十多了還在做車輪。’一聽這話,齊桓公把手裡的聖賢之書丟下了。”

話音未落,耳邊響起一陣反對之聲。長孫無忌說:“如此說來讀書豈不是一點用都沒有嗎?”房喬笑着說:“若不讀書也不知道這世上曾經有過聖人。但真正的聖人之道,不是文字本身。”皇上點點頭說:“房先生所言極是,朕曾經聽說過這樣的說法,顏回過世之後,孔子知道便已經失傳,所以今天的儒生大多沒有孔子當年的見識。這就是爲什麼後來法家能夠幫助秦國實現富國強兵之願,而其他六國紛紛倒在秦國的鐵蹄之下。”長孫無忌說:“漢朝立國之後,對秦朝有過很多非議,難道這些翻譯都錯了嗎?”房喬說:“請問太尉,秦朝爲何二世而亡?”長孫無忌說:“關於論述秦朝滅亡原因的書籍,已經汗牛充棟了,無非因爲是秦朝不法先王。”房喬說:“秦朝滅亡固然是因爲人事,其實也是因爲天命。如果當時扶蘇拒絕赴死,憑藉蒙恬之兵,憑藉長子身份,一定能夠奪回社稷。”一聽這話,在場的很多人冒出了冷汗,房喬這才知道自己已經失言了,然而爲時已晚。皇上卻似乎沒有注意到這番話的問題所在,卻附和着說:“房先生所言很有道理,天下興亡不止在於人事,也在於天命。”

魏徵不能同意這樣的看法說:“如果始皇帝能夠接受儒生的建議,分封諸子,一旦天下有變,他們就會前來救援。”房喬說:“即使當初分封諸子,如果繼位的人就是秦二世胡亥,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呢?要麼就是這些藩王盡數爲胡亥所殺,要麼就是這些藩王舉兵攻入咸陽,殺死秦二世,然後秦朝宗室在咸陽骨肉相殘。”魏徵說:“未必會如此吧!呂太后過世之後,漢朝的藩王也曾經發病長安靖難,到最後宗室之間平安無事,漢朝反而迎來了文景之治。”房喬說:“漢朝之所以能夠在呂太后過世之後轉危爲安,周**了很大的作用,此人手握重兵,那些藩王根本無力在長安作亂。”魏徵說:“如果秦朝治理有方,何至於陳勝一個人舉兵天下就會雲集響應?”

房喬說:“秦朝是不是志林有方,我們可以好好的看一看漢朝是怎麼做的,雖然對秦朝有很多非議,可無論是制度還是禮儀,都延續了秦朝的做法,這說明什麼問題呢?雖然爲了汲取秦朝的教訓,漢初分封了諸侯,可漢高帝又不得不剷除異姓諸侯,到宗室藩王也威脅到了朝廷的安危,不得已出兵平叛。由此看來,分封之策未必如衆人想的那樣是安定社稷的靈丹妙藥。”魏徵說:“話雖這樣說,周朝畢竟延續了800年。”房喬一臉不以爲然說:“所以說周長的社稷延續了800年之久,然而周天子真正能夠主宰天下的日子並不多,大多數時候天則形同虛設,諸侯互相攻伐,整個天下一片混亂,請問在這一片混亂之中,還能算是周朝的社稷嗎?”魏徵說:“既然如此爲什麼秦朝以後歷代都行,分封之事呢?難道他們都錯了?”房喬說:“古往今來多數人對於治國之道不過是略知皮毛而已,真正能夠懂得治國之道的人萬中無一。”

房喬這樣說話,讓在場的很多人心裡不高興,但又不好反駁他,只是在房喬說話的時候,大家自覺不自覺地在那裡搖着腦袋。皇上聽得非常認真,說:“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但凡是能夠出席這一場盛會的人都是自以爲有些才幹的,而且這些才幹都得到了朝廷的認可……”現場的氣氛非常的熱烈,房喬在現場顯得有些一枝獨秀,事後他卻顯得非常的害怕。因爲他心裡很清楚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人出於衆,衆必非之。回到家裡跟夫人說起了白天在御花園發生的一切,夫人說:“我跟你說過多少次,到了你這個位置必須夾着尾巴做人,你就是不聽,你這麼一折騰,不知道又得罪了多少人。你忘了老子當年對孔子的教誨嗎?千萬不能用自己的光明去顯示別人的黑暗,否則會有無窮的災禍等着你。”房喬顯得很是悲傷。

這種悲傷的情緒讓他感到有些絕望,對於他的兩個兒子,他的想法也非常的複雜。他並不像別人的羊,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像自己一樣位極人臣。他只是希望兒子能夠讀書明理,能夠知道進退。安享他的老子給他積攢下來的家底,千萬不要顯示自己對現狀的不滿。相對於房喬的低調,長孫無忌則張揚太多。因爲有皇上的信任,他的兒子不但娶了皇上最寵愛的公主。更讓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的事,爲了能讓自己的大舅子日子過得順心,特意破例沒有把長孫衝的輩分提高一層。儘管如此,每次長孫無忌見到兒媳都表現的非常恭敬。好在長樂公主非常有教養,從不讓自己的舅舅下不來臺。長孫無忌的夫人自然也不敢在公主面前造次,然而公主卻像是民間的媳婦一樣侍奉自己的公婆。

當時民間很多人都在誇讚皇室家教好,而這一切自然都是皇后的功勞。這樣的流言聽到皇上的耳朵裡,自然讓皇上心曠神怡。回到後宮見到皇后,臉上洋溢着燦爛的笑容。皇后說:“陛下,今天是有什麼喜事嗎?”皇上說:“從古至今,百姓對皇室的女子風評並不好,可如今因爲皇后教導有方,長樂公主在民間有了極好的口碑。”皇后說:“我現在反而爲此有些擔心。”皇上一臉不解,皺着眉頭說:“自己的女兒過得好,爲什麼你反而感到擔心呢?”皇后說:“天底下的事情大多如此,完美的不能持久,持久的不能完美。”皇上說:“這樣犯忌諱的話,千萬不要說了,要是連累了長樂公主,可不是鬧着玩的。”皇后說:“陛下說的哪裡話,長樂公主是我身上掉下來的肉,我能害她嗎?”皇上一想絕對也是,皇后說:“但願上天能夠保佑她,長命百歲多子多福。”

這一天清晨外面下着雨,長樂公主竟然冒着雨來到了宮裡,皇后說:“雨下的那麼大,爲什麼跑到宮裡來了呢?是不是出了什麼事情?是婆婆說你了,還是父母還不懂事衝撞了你。”長樂公主說:“我在家中聽到流言,說我的叔叔元亨過世了,又說我的弟弟李囂也過世了。因爲不能辨別真假,特意來到宮中求證。”皇后說:“以後遇到這種事,派個內侍來問就行了,何必自己跑來呢?萬一要是被雨淋到了,萬一得個什麼病。”說到這裡,皇后卻突然咳嗽起來,長樂公主注意到皇后臉色發白,趕緊說:“母親,你是不是生病了?”皇后說:“我沒病,就是這些日子太過於勞累了。”長樂公主說:“有什麼事情你應該吩咐給內侍們去做,何必每一件事情都要自己去做,要是真的累出病來,你讓父親怎麼辦呢?”皇后說:“你就不用爲我們擔心了。”長樂公主說:“父親有氣虛之症,應該謹慎對待。”

母女兩個正在聊着,皇上走了進來。女兒活蹦亂跳在眼前他卻沒有看到,坐在那裡閉上了雙眼,眼淚不住的往出流。一看着光景,皇后說:“難道傳聞屬實,元亨、囂真的過世了?”皇上有氣無力的說:“今年真是流年不利,張公瑾是玄武門之役的功臣,現如今已經被埋於黃土之中。如今朕的一個弟弟和兒子又沒了,上天爲什麼要如此對待朕呢?”皇后說:“陛下一定要節哀順變,要是因爲這件事傷及了龍體,公主一定會擔心的。”這個時候皇上才注意到長樂公主就在眼前,看到女兒自然心裡非常的歡喜,於是長出一口氣說:“你一定要和衝兒好好過日子,其他的事情一概不用擔心。”長樂公主說:“父親,氣虛之症非同小可,千萬要節哀順變。”之後一連數日天天來宮中看望,發現皇上的情緒已經平復下來,這才作罷。

這一天長孫無忌來到御前,皇上說:“前些日子因爲朕的關係,長樂公主天天跑宮裡探望,以至於小兩口沒有辦法團聚。這件事因朕而起,希望太尉能夠諒解。”長孫無忌趕緊說:“陛下,這是說的哪裡話,做女兒的擔心自己的父親,天經地義,作爲攻堅又有什麼可說的呢?”能夠看得出來,皇上特別擔心自己的女兒受委屈,實際上哪裡有人敢給公主氣受呢?這一天晌午,大家又一次聚集在御花園。皇上說:“有一件事情至關重要,朕不得不對大家提起。”侯君集說:“陛下是不是想要討論應對高昌和吐谷渾之策呢?”長孫無忌說:“臣以爲應該想盡辦法離間高昌和吐谷渾之間的關係。”侯君集說:“這恐怕有點難,慕容伏允和鞠文泰兩個人已經穿了一條褲子,想要把這二人分開絕非易事。不過沒有關係,陛下只要把這件事情委託給臣全權處理,臣保證一戰立威,讓西域諸國再不敢喪心病狂挑釁唐朝。”

皇上說:“你的話聽着非常的提氣,這很好,但是治國有時候好比做買賣,應該想盡辦法降低成本,做事情不可以動不動就不計代價。”魏徵說:“慕容伏允這個人兩面三刀、反覆無常,所以至少可以保證慕容伏允絕不會真心對待鞠文泰。”房喬說:“那個鞠文泰自從來過一次長安之後,便以爲唐朝不堪一擊,自己可以獨霸西域,我們不妨採取一些迷惑之法,讓他更加不知道自己是個什麼東西。果真如此的話,一旦有戰端發生,唐朝大軍就會像摧枯拉朽一般幾乎在清客之間,讓整個高昌國在西域消逝的無影無蹤。”皇上說:“有一個問題大家最好提前想明白,打下吐谷渾之後要如何處置吐谷渾的百姓,那些投降的勳貴們又要如何處置?”房喬陷入了沉思,忽然眼前一亮。皇上笑着說:“這也想到一個人可以破解此局。”

於是兩個人異口同聲的說出來那個人的名字,此人就是慕容伏允的長子,是隋朝公主所生,常年在長安做人質。本來他已經被慕容伏允立爲嗣君,實際上慕容伏允從來沒有想過要把自己的位置傳給這個人,他想的是有朝一日一定要找到機會將此人的嗣君位置給廢掉。隋朝還在的時候,慕容伏允就率兵屢次在邊境挑釁,目的就是想要觸怒隋朝皇帝,然後借隋朝皇帝的刀殺掉這個自己不喜歡的兒子。可這個人畢竟是隋文帝的外孫,隋煬帝的外甥。所以儘管慕容伏允屢次挑釁,心願卻不曾得償。唐朝建立之後,竟然將此人歸還給了慕容伏允。做人質的日子是不好過的,本以爲回到故國。可以享受作爲嗣君的榮耀,然而實際上並沒有。在自己的故國仍舊過着囚徒一般的生活。

我雖然對佛法頗有興趣,但是我的想法始終與自己的實際行爲有所相悖。最終竟然不知道爲什麼就離開了南泉長老,那個時候對我來說,在長安發生的一切都已經恍如隔世,我像是一個浪人一樣行走於人羣中間。就在這個時候,我不知不覺來到了一個地方。那是一個很深的谷底,裡邊隱藏着一個很大的院落。這裡的女人一個個看起來非常壯碩,但是她們又看上去眉清目秀,頗具有青山綠水之靈氣,宇宙日月之精華。我在遠處呆呆的望着,忽然腳底一軟,我跌入了一個陷阱,然後我就被裝進了羅網之中,到了傍晚時分,我被丟到了一個人的面前。這是一位三十歲出頭的婦人,一身珠光寶氣,端坐於寶座之上,看見我她一臉不高興,她說:“這樣的貨色我不喜歡,鼻高目深,如同胡虜一般,卻沒有胡虜的壯碩和精悍。‘’我說:“的確如此,像我這樣的貨色不看在你這樣尊貴的人駕前爲奴,你就拿我當個屁給放了吧!”

一聽這話,這個人似乎突然對我有了興趣。一隻手捏住了我的下巴,說:“好小子,老孃說話……”我趕緊說:“失禮了,請你饒了我吧!”她嘴裡重複着說:“饒了你……”突然他放聲大笑,這笑聲震得房樑上掉土,震得大地都在搖晃。她一把揪住了我的耳朵說:“小子,你成功了,老孃已經決定把你留下來,從今往後你就是我的一條狗,我讓你往東,你不能往西,我讓你往西,你不能往東,若是敢不聽我的號令,我保證讓你死的比誰都難看。”說着背過臉去,手底下的人立刻將我吊了起來,她轉過臉來說:“今天俘獲了這個玩意兒,對於咱們女王谷來說可以算是喜事一樁,我決定好好的慶賀一下。”旁邊一個手下說:“媽媽,我們該如何慶祝呢?”這婦人點點頭說:“慶祝的辦法有千萬種,我要的是最特別的那一種,要是做不到,我就扒了你的皮,抽了你的筋。”

318李建成追復儲君號房玄齡請旨禁自殘116交涉失利無功而返 遁入深山又逢故人107哀山幽人前失體面 俏龍波掌摑濟平衡313李世勣還朝掌兵部真珠汗趁虛擊思摩第六回李留守領兵入長安 月雨公往生去極樂193新宮落成顯主孝心上皇染疾不能入住第43回智顯受封法雅奪號聖德彰顯上皇蒙羞262蕭玉蓉孝心致險境苗山幽唸佛禱平安第69回盧夫人知心勸夫婿鞠文泰舉酒送唐僧259李世民作臺望昭陵大海南有國來朝貢205魏夫子御前論周齊苗山幽樹下說佛法214虞世南尚書請薄葬劉德敏率兵擊叛羌第52迴天子修身垂範天下全民皆兵以護蒼生第十一回劉武周北上歸胡虜房玄齡設卦解迷局215宗廟之制三昭三穆據祀武王非業所因第六回李留守領兵入長安 月雨公往生去極樂第46回蕭陳二公冰釋南山貞觀之光照耀大漠第46回蕭陳二公冰釋南山貞觀之光照耀大漠第十五回王世充客舍遭橫禍李建成奇謀定山東268劉德威一言平斷獄川之代即位潘森南第91回覽聖蹟更知三教語見衆生皆是平凡人309太常博士斥僞數術果毅都尉平吐谷渾第85回御史大夫彈劾李靖入值門下擬改衣服211李大亮揚威蜀渾山侯君集揮師取柏海274上歡喜羣臣請封禪下憂心魏徵有諫言101魏夫子彈劾權萬紀 孫思邈拜會袁天罡279鄧世隆表請集上文魏夫子直言引自省262蕭玉蓉孝心致險境苗山幽唸佛禱平安300王師所至不破國喪智盛詐降石如雨下第36回顯德殿良臣論吉凶保育房比丘說善惡119服幻藥誤入博泰谷 計無常困在深水宮335房玄齡看重李大亮唐尚書奪官封德彝153李承乾遊戲明德殿 唐皇上置酒未央宮111龍波失禮刑場滴血 賢妻助夫度過心劫322真朱可汗尚唐公主契苾何力返回長安105聞直言下旨毀新宮 感無常奈何失皇子147爲人臣自當解君憂 逢天究何以濟蒼生108魏夫子乞旨清污穢 房相公下問解民情第97回鞠文泰遊歷東西市李世民獻俘大安宮第28回李玄霸延嗣續香火封德彝事敗奔西天第十六回苗懷仁攜子歸鄉里楊文幹舉兵謀皇唐188生死局使節又往矣 悲喜事可汗顯威風126利州都督請求封禪 孫氏珍妮管教英雄176查命案偶然失舊部 爭功勞記殺老將軍176查命案偶然失舊部 爭功勞記殺老將軍351段志充請上禪大位苗山幽聽琴解心聲259李世民作臺望昭陵大海南有國來朝貢229無常橫死小龜壽盡大道流行心何能依199慕容順直言獲猜忌高甑生求利有去心第36回顯德殿良臣論吉凶保育房比丘說善惡215宗廟之制三昭三穆據祀武王非業所因第九回中原大地一片紛擾 北方胡天換代改朝第26回太上皇深宮辭舊歲趙德言草原逞奸才第21回觀音婢豪言激將士魏夫子自嘆命難違第54迴護新法不忍殺太監答故人決心放裴寂298黨仁弘羅竇擊反獠流鬼國遣使朝天子279鄧世隆表請集上文魏夫子直言引自省189段志玄領兵出西域 天柱王奇計襲涼州275溫彥博六月死憂國柳御史連夜彈罪王第三回二公子從戎戰雁門 觀音婢出閣成大禮230慕容順親唐遠斯民苗山幽謁見大可汗312沙鉢葉護遇襲身喪職方郎中遠遊見故人206陳太守降身訪名士隱大德過府論人才286李世民獻陵祭太武房玄齡相府拜高陽276武士彠獻女入宮禁王尚書進言震內庭255白肥兒對峙長公主田有釧拜會蕭玉蓉326魏夫子不幸謝塵世丘行恭食肉引自慚317岑文本蒙賜知機務張玄素遇害幾喪身116交涉失利無功而返 遁入深山又逢故人第46回蕭陳二公冰釋南山貞觀之光照耀大漠184移心性西域迷幻術 守中道東土取經僧第十回懼內憂天子殺廢帝 憚功臣雄主失人心262蕭玉蓉孝心致險境苗山幽唸佛禱平安241孫思邈烹茶待來客袁天罡彈指話文王第30回築臺求雨祈福避災反躬罪己噩夢不止340李大亮臘月死京兆故皇嗣寒冬薨黔州288鞠文泰陰謀舉大事白肥兒面君陳實情第53回南山寺驅逐苗山幽太上皇夢遊兩儀殿215宗廟之制三昭三穆據祀武王非業所因143浪人入廟風塵相隨 學士登科舉家慶賀340李大亮臘月死京兆故皇嗣寒冬薨黔州210術門師徒尋找吉壤契苾何力解救袍澤第81回突利可汗爵封郡王失意胡兒進位將軍第86回改軍制侯李二虎鬥逞性情蕭瑀喪職官189段志玄領兵出西域 天柱王奇計襲涼州174頡利可汗身染重病 大唐天子憂心而傷189段志玄領兵出西域 天柱王奇計襲涼州第66回裴司空奉旨回京兆唐制史受命踐高臺第73回伊蘇尼失頡利失蹄京兆風華房杜染疾113慈父知禮爲女消業 罪官起復算計功名153李承乾遊戲明德殿 唐皇上置酒未央宮第51回法雅和尚斬之鬧市刺史都督書於屏風第34回魏夫子諫止伐嶺南太上皇率藩繁多讓124使者山風談判救人 突利可汗壽盡薨逝187趙德楷出使遭囚禁 王神機見面問吉凶294張玄素上疏諫皇嗣侯君集求愛君擊狂胡第90回感無常皇嗣不成器與父言更知爲君難第48回盡禮數順理而正心修人事遵道而貴己124使者山風談判救人 突利可汗壽盡薨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