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欽天監爲君解日食 李子和率兵平南獠

這些伎館的負責人自然不會因爲孫珍妮如此推脫,就放棄自己的訴求,他們一邊給孫珍妮戴高帽,一邊說:“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一個人無論多麼風光,都會有過去的一天,你的手藝之所以引人注目,其中有九成都是因爲你長相出衆。如果你能夠未雨綢繆,早早就開始教導自己的徒弟,等到有一天桃李滿天下,你不僅會在業界受到廣泛的尊敬,也可能被史官記錄,從此以後,人們只要看到有關於貞觀年的記載,就會看到你留下的濃墨重彩的一筆。”按說這樣的說辭是不能讓孫珍妮動心的,然而不可思議的事情還是發生了?他不但動心了,而且不惜血本大動干戈,似乎一定要從這個領域趕出一番事業來,這件事很快轟動了整個平康坊,因爲想要學藝而慕名來打聽的人絡繹不絕,孫珍妮說:“總有一天我要退出這個領域,到那時我仍舊可以通過教導徒弟來維持生計,要是我真的因爲衰老而動不了了,說不定會有人出資爲我養老。”

沒過多久,孫珍妮就在隔壁租了一個院落,他花費重資請了一位擅長書法的高手爲她提寫了牌匾,沒過幾天,學堂外面就聚集了大量的人,大家擡頭看見牌匾上寫着四個大字牡丹學堂,孫珍妮站在外面滿意的點點頭說:“真是太好了,希望學堂生意興隆。”但沒過多久,這件事就引起了官府的注意,更讓孫珍妮沒有想到的事,很快這件事又驚動了整個朝廷,有一位御史,因爲這件事彈劾了京兆尹,說:“平康坊出現牡丹學堂四個字,然而,這裡所出售的不是孔門之學,而是有一個叫孫珍妮的婦人,教大家一些不宜爲外人道的技術,若是對這件事情裝聾作啞,大唐的民風必定日漸敗壞,皇上聽了捋着鬍鬚說,愛情所言,很有道理,以愛卿之見,當如何是好呢?那位御史說,應該立刻查封這家書院,並且將事主擊拿歸案。”皇上說:“魏夫子,你來說說這件事該如何處置?”

魏徵說:“臣以爲,這件事情只需把學堂二字去掉就好。”那位御史一聽這話頗不以爲然說:“不讓用學堂,人家還可以用書院,不讓用書院,人家就乾脆用私塾,如果連私塾都不能用,人家索性會改做太學。”魏徵說:“能在長安地面上混的人,想必都是有一些根基的人,是煮的,身邊自然會有幫忙出謀劃策的,只要朝廷劃出了規矩,他們一定不會逾越。”那御史說:“據我所知,這個孫珍妮絕不是一個安分守己的婦道人家。”魏徵聽了笑着說:“這是自然,不然人家爲什麼要去平康坊呢?”這個時候長孫無忌說:“臣以爲陛下應該問一問御史大夫蕭郎的意見。”皇上點點頭,說:“所言極是,於是轉而就這個問題問了蕭瑀,對方說:“臣以爲,應該將牌匾摘除,並且禁止事主從事類似的勾當。”皇上說:“房先生,你說呢?”房喬說:“在臣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能否就另外一個問題向大家請教?”

衆人豎起耳朵,打算接受房喬的提問,房喬拱手說:“諸公以爲是餓死事大,還是失節是大?”在場的人不加思索,都說餓死事、小失節爲大,房喬搖搖頭說:“注意之所以覺得餓死是小、失節是大。是因爲諸位佔據公卿之位,坐享富貴,而不知飢餓,要是天天吃不飽飯,你就不記得節操是什麼東西了?”那位御史一聽這話,當然不服,說;“久聞房相公博學多才,難道沒有聽說過伯夷叔齊餓死在首陽山的故事嗎?”房喬冷笑着說:“伯夷叔齊何以成名,不就是因爲這樣的人在世上很少嗎?如果這世上的人大多如此,他們就會混在芸芸衆生當中,而不爲外人所知,管子曾經說過,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臣蒙聖恩而擔負宰輔之則, 絕不敢在百姓忍飢挨餓的時候用大道理去說教他們。”

那位御史說:“我記得有人曾經向孔子提問,治理一國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之下,先去掉什麼呢?孔子回答說要先去掉兵,如果萬不得已再去掉一樣,是什麼呢?孔子說再去掉糧,最後保留下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信用,由此看來,一個人的操守要大於他的性命,正所謂有殺身以成仁五,無身惜而害仁。”房喬說:“當人吃不飽的時候,就會兩眼發直,頭腦空空,與禽獸無異,只有在人填飽肚子的情況下,纔有精力去想仁義禮智之類的東西,一個人,我想你一定聽說過這樣的話,窮生奸計,富長良心。”那位御史說:“房向公把孔子的話都不放在眼裡。”房喬說:“孔子說的話實話,我說的話也是話,這些都不重要,到纔是重要的,要是信人言而遠大道,此乃讀書人之歧途也。”房喬說出這樣的話,連皇上都嚇了一跳,長孫無忌說:“陛下,如果連孔夫子說的話都可以被懷疑,請問陛下,還拿什麼治天下呢?”

房喬說:“陛下,難道你就是靠孔夫子說的話治天下嗎?陛下一定聽過刻舟求劍的故事,孔夫子根據當時自己所處的形勢,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孔子終身不能得志,就好比一人泛舟丟掉了寶劍,孔子修書立說傳之後世,就好比在寶劍掉下去的位置刻上了記號,然而時過境遷、船行千里,此時你再去刻有極好的位置跳下去尋找寶劍,請問陛下,能撈得寶劍嗎?”皇上搖搖頭頭說:“聽說房先生也精通孔學,爲什麼今日所言朕聽不出任何推崇孔子的意思呢?”房喬說:“陛下,孔夫子,不會因爲臣的推崇名聲增長一分,也不會因爲臣的推崇而讓他的盛名減少一分,由此看來,臣的推崇與否實在無關緊要,臣以爲最重要的世上百姓飢有所食、寒有所衣,在導之以仁義,飾之以文章,貞觀年,纔有可能被後世銘記,以至於傳頌。”

皇上說:“房先生也不用繞彎子了,你直接把你對這件事的想法說出來。房喬說:“臣以爲這件事情的關鍵在於如果,孫珍妮所要經營這家店鋪如果倒了會影響多少人的生計?這些人在丟了生計之後,能不能在謀道新的生計?臣知道在很多人的眼裡,在平康坊謀生的人卑賤至極,把這些人視作是螻蟻,對他們的生計也可以丟開不管。”皇上說:“你的意思真明白了。”魏徵說:“陛下,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風俗是否純正?不在於是否斷了這些如同螻蟻一般卑賤的人的生計,而在於天下有多少體面的升級,可以養活萬民,設想一下,如果大家都可以體面地活着,誰又,能心甘情願的去做那些事情了。”長孫無忌說:“據臣所知,平康坊很多人明明有從良的機會,他們就是不願嫁爲良人負,只願呆在平康坊過着風塵生活。”

皇上說:“如果今天要對某一個士大夫用刑,你們當中大多數人都會反對,而用不用禮節去約束一個生活在平康坊的風塵人士,大家的想法咋可能會完全相反?朕還是覺得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更何況是這些生活在風塵之地的人呢?如果他們按時納稅,又沒有違法之舉,朕以爲就應該對他們寬容一些。”房喬立刻拜倒在地,說:“皇上聖明,至此這件事算是有了處理結果,牡丹學堂被迫改換了名稱,不久之後,一塊新的牌匾掛了上去,當天又有很多人前來觀看,只見牌匾上寫着三個大字牡丹堂。,對於這個院子裡所發生的一切,所有人都充滿了好奇,因爲牡丹堂的規矩是這樣的,這裡女尊男卑,凡是見到女人,男人必須行跪拜大禮,要是拒絕行禮就會被驅逐出去,要是在行禮的時候稍有不周,便會遭到鞭笞。

開門營業之後,平康坊很多業界的新星都去學習,其中有12個人引起了孫珍妮的重視,這十二個人個個外貌出衆,牡丹堂變成了平康坊最紅火的地方,以至於長安很多達官顯貴慕名來訪,一開始孫珍妮還能夠有空接待,但是隨着時間推移,拜訪人越來越多,以至於正常的業務沒有辦法展開,孫珍妮終於決定謝絕所有貴客來訪。越是這樣,這些人越是好奇,越是想盡辦法,大廳裡面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這一天深夜,皇上仍舊在燭光的照耀之下批閱奏章,房喬陪着她一起熬夜,皇上說:“如今這情形實在是有些不妙,你看應不應該將牡丹堂封掉?”房喬說:“陛下,如果盤子裡的肉壞了,換一雙筷子,能解決問題嗎?”皇上說:“那也不能,看着事情怎麼一天天換一下去?”房喬說:“誰要是聽到牡丹堂三個字?就不能自持,皇上可以削減他的封地,罷免他的官職。”皇上說:“你之所有維護他們,真的僅僅是因爲這個店鋪牽涉到很多人的生計?”

房喬說:“陛下曾經說過,之所以有天下,是因爲要養萬民,之所以有天子,也是因爲要養萬民。臣爲王佐之臣,自然應該把養萬民作爲頭等大事。”皇上點點頭說:“好吧!不過你也要記得你是百官之長,朝廷之中如果官員個個懈怠,心思都不在公務之上,你也應該設法糾正他們的言行。”一天深夜,忽然颳起了大風,以至於屋子裡面聽見外面的風聲,如同狼嚎一般,第二天起來大家都覺得非常的異樣,覺得這一股風,來的太過於稀奇,皇上也聽到了很多關於這一股風的議論,於是把幾位廷臣叫到了御前,說:“這一股妖風來得非常奇怪,你們覺得,這股妖風來歷幾何?”長孫無忌說:“大風肆虐,國中必有妖。”

皇上覺得長孫無忌,又要小題大做,趕緊加以制止,就在這個時候,天空突然了起來,所有的人都非常的艱苦,魏徵章平靜地說:“這有什麼可害怕的呢?只不過是日食而已,這樣的日食已經發生多次了。”一聽魏徵說是日食,大家又都緩了過來,皇上說:“平白無故,爲什麼會發生日食呢?”魏徵說:“皇上應該把欽天監的人找來問一問,不久之後,欽天監丞被請到了御前,皇上說:“方纔發生日食,想必你已經知道了,你能推測出原因嗎?”對方拱手說:“天上的太陽,就好比地上的天子,發生日食象徵着地上的天子被人矇蔽。一聽這話,皇上倒吸一口冷氣,長孫無忌說:“你覺得陛下是被誰矇蔽了呢?”一聽這話,對方嚇得渾身發抖,趕緊說:“這只是臣的推測,陛下要是覺得不妥,可以另外找人進行推測。”皇上說不必了,沉默片刻之後說:“傳令有司將牡丹堂封掉,裡面的財產一律充公。”

接到皇上的命令之後,有司立刻派出大隊人馬將牡丹堂團團圍住,所有相關人員都被控制起來,裡面所有的財物都被搬了個乾淨,因爲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孫珍妮此時狼狽到了極點,儘管如此,她仍舊保持着表面上的鎮定,平靜的注視着眼前發生的一切,不久之後,有時把抄沒的財產數目報了上來,因爲孫珍妮打算做長久的生意,所以並沒有要很高的價格,因爲這個緣故,超出資產的數目讓大家大失所望,好在朝廷也並不指望着這筆錢,關於那些被控制起來的人,應該如何處置皇上業務開始傷腦筋。皇上說:“魏夫子,你說說吧!”魏徵說:“事到如今,臣還能說什麼呢?臣與房先生的意見一樣,此時此刻,陛下還是問一問別人吧!”長孫無忌說:這些人傷風敗俗,理應重處。”皇上雖然聽了,覺得有些不妥,卻仍舊按照長孫無忌的建議辦了。

於是這些人全部被五花大綁押到了西市,午時三刻一到,這些人全部人頭落地。到了傍晚時分,皇上開始懊悔起來,把房喬叫到身邊,說:“你怎麼看待這次日食?黃橋說,古往今來日食,不知道發生了多少次,天下的形勢並沒有因爲日食而發生多大的變化。”皇上說:“不盡然吧,朕也是讀過一些實書的。”房喬說:“陛下說的沒錯,的確,日食對於人間的事有很大的影響。”一聽這話,皇上一臉狐疑說:“爲什麼你說話前後不一致呢?房喬說:“陛下,臣所說的影響與皇上所說的影響有所不同,臣所說的影響是因爲發生了日食,地上的君王便會請人揣測一番,然後憑藉這個揣測而得的理由,或者是去祭祀,或者是行殺戮之事。”一聽這話,皇上連忙制止,說:“朕現在也是追悔莫及。”久之後爲正又被請到了御前。

魏徵來到御前之後,皇上低着頭半天不說話,魏徵說:“”陛下,畢竟這也是很多條人命,他們沒有任何違法之舉,僅僅因爲欽天監丞的一番話,皇上就要了他們的命。”皇上說:“現在重要的是以後該如何避免此類事情再次發生呢?”魏徵說:“陛下是天子,臣等能做的事情是非常有限的。”因爲聽說皇上殺了人之後感到後悔,長孫無忌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去宮裡,夫人說:“放心吧!皇上不會拿你怎麼樣的。”長孫無忌說:“我也知道皇上不會把我怎麼樣,可是我去了多少會覺得有些難爲情。”夫人說:“不過見皇上不方便,你可以先去見見皇后。”長孫無忌說:“去見皇后,我要是再被他說叫幾句,豈不是自討沒趣?”夫人說:“橫豎他也是你的親妹妹,就算是說你幾句也無妨,再說他也是一個極懂禮數的人,一定不會有特別過分的言辭。”一聽這話,長孫無忌睜大了雙眼說:“你不是一直瞧不上她嗎?今兒這是怎麼了?”

夫人說:“這話可不要亂講,這要是傳到皇后的耳朵裡,也許會影響咱們家孩子的命運。”長孫無忌說:“放心吧,我知道分寸。”傍晚時分,他當真去見皇后了,看見自己的哥哥皇后,笑着說:“哥哥,這回開心了吧?那麼多顆腦袋都丟在了西市。”長孫無忌說:“他們可都不是什麼好人?我知道皇后是最重視禮教的,把那些人都殺掉,可以匡正天下士人的風氣。”皇后說:“看來個個殺掉這些人,實在是出於一片公心。”長孫無忌知道自己的妹妹一定反對他這麼做,所以皇后這麼說必定不是出於對他的理解,於是說,:“皇后仁慈,此乃天下人之福,可陛下治理天下萬民不能沒有法度。”皇后說:“請問太尉殺掉這些人是遵循了哪一條法?”長孫無忌一時語塞皇后說:“你也別躲着了,去看看皇上吧!讓他知道,你這麼做也是出於一片公心,就算是犯錯,也是好心犯的。”

皇后的一席話,讓長孫無忌瞬間恍然大悟,於是來到鏡子前,簡單的整理一下衣冠,笑着朝皇后拱手說:“不愧是親妹妹,還是你心疼我呀!”說着就快速奔皇上批奏章的地方來了,遠遠的瞧見皇上在那裡坐着,似乎根本沒有心思看放在龍書案上的那一堆本章,長孫無忌湊上去行禮說:“陛下,皇后擔心陛下,特意讓臣過來看一看。”皇上說:“朕安,讓皇后不必擔心。”長孫無忌說:“你的臉色看上去不是很好。”皇上說:“你說真是不是真的做錯了呢?”長孫無忌說:“陛下怎麼會錯呢?要錯也是臣的錯。陛下要是心裡過意不去,可以治臣的罪,不必有所顧慮。”皇上說:“朕知道你也是出於一凡好意,朕怎麼會怪你呢?”

長孫無忌說:“陛下,當年魏武帝出征,軍中斷糧,軍心浮動,於是借走了軍中管糧的官員的人頭。說此人貪墨軍糧,殺之,軍中遂穩。請問陛下,這位掌管軍糧的官員死的冤不冤?”皇上說:“當然死的很冤。”長孫無忌說:“那麼魏武帝做的對不對呢?要是真的讓士兵譁變,後果遠比殺一個掌管軍糧的官員嚴重。”皇上說:“如果朕不殺那幾個人,會有什麼後果呢?”長孫無忌說:“日食就是上天示警,要是陛下不理會,也許就會降下災異了。”皇上說:“爲什麼房先生、魏夫子對這件事看法如此不同呢?”長孫無忌說:“房先生好比漢之蕭何,魏夫子好比漢之汲黯,臣學的是張良、陳平之道,天下不止有江水之清,也有河水之濁。房先生、魏夫子清流也!臣濁流也!清濁各有其用,陛下一定明白這個道理。”皇上點點頭說:“如果朕打算安撫那些人家眷,你覺得如何?”

長孫無忌說:“臣已經暗中派人尋找他們的下落,必定照顧好他們。”一聽長孫無忌這麼說皇上釋然了,說:“朕反覆想過,房先生的話很有道理,天爲衆生而設天下,爲天下而設天子,天子受命於天,代天行事,以製法令如雷電,出教化如風雨。”就在這個時候,太監衝進來拱手說:“陛下,靜州送軍報來了。”一聽這話皇上大吃一驚,說:“什麼?難道靜州反了?”很快,房喬、李靖被請到御前,皇上說了大致情況,房喬說:“陛下放心,很快就會有捷報送來。”李靖說:“李子和雖然沒有出衆的才幹,平定獠人的叛亂足夠了。”皇上說:“現在送軍報的士兵已經昏倒了,等他醒過來,可以把他叫來問一問。”李靖說:“陛下放心,有李子和在,萬無一失。”明日一早,果然有捷報傳來。皇上說:“房、李二公,真是國之股肱,有二人在,朕還有什麼可憂慮的呢?”

187趙德楷出使遭囚禁 王神機見面問吉凶337春三月皇上論名將夜子時大家答諫官第67回懼流言停儀罷納妃續相國拜廟求子嗣第27回中山王承襲嗣君位苗山幽恨做異食狂352李世民著書成帝範中書令病重謝紅塵161奔窮途無情在牢獄 尋活水造夢出藩籬227悟人生此行多慘淡飲黃湯局中多頗淒涼207南路軍穿越邏真谷賊偏師大敗寺海平第83回張玄素諫止洛陽宮李思摩拜授右侯衛145李淳風製作渾天儀 苗山幽智救童女王363郭孝恪輕敵死賊手金春秋請旨改服章146苗山幽融入奴人羣 張士貴掃平奴人亂第65回杜如晦上書改軍制房玄齡避禍請去職273南平公主下嫁臣家守禮老叟強力持戒196皇甫德上書言主失高季輔以禮正宗室365服仙藥導致泰山崩定年號話說貞觀盡227悟人生此行多慘淡飲黃湯局中多頗淒涼第48回盡禮數順理而正心修人事遵道而貴己第61回孫思邈廬中語病理苗山幽林間聞箴言306民犯十惡累及刺史贊普蒙恩公主稱心139慶善宮演奏慶善樂 歡喜人寫就歡喜文108魏夫子乞旨清污穢 房相公下問解民情240溫彥博進位右僕射魏夫子以疾辭侍中338岑文本獲封中書令郭孝恪俘虜焉蓍王第95回東宮隱憂沉渣泛起深宮宴會上皇動情333紇幹承基告發謀逆賀蘭楚石檢舉阿翁197初冬時節溫酒賞雪夜幕之下斯人雅言252長孫後死薦房玄齡李承乾設計魏王泰278趙元楷媚上苦斯民堯君素歲寒知寸心245見涼薄無分俗與道閱風華膜拜花中王第46回蕭陳二公冰釋南山貞觀之光照耀大漠228遇盧生大談養生術盼方士多言命早夭253昔謀主復爲左僕射苗山幽受封金刀郎第二十回銀安殿衆人逼秦王玄武門一役定社稷第37回義安王興兵清君側李世民殺雞儆羣猴第82回在朝堂蹉跎如火煎立宮門度日似風起311上天示警旨停東封皇嗣失德寵溺宦官187趙德楷出使遭囚禁 王神機見面問吉凶第26回太上皇深宮辭舊歲趙德言草原逞奸才第38回裴特進晉升裴司空苗沙彌變成苗居士331破國賊敕書降封賞喜漢王相約鬥甲兵335房玄齡看重李大亮唐尚書奪官封德彝104棄急計決議緩吞併 止逐兔華夷共明王308房玄齡隨駕幸洛陽李淳風問道在青院346孫伏伽六條察四方李衛公小心答上問332鑄爐造鼎偷馬盜牛歡喜樂童刺殺李泰239番邦監國提前卸任河源郡王遣子來唐317岑文本蒙賜知機務張玄素遇害幾喪身337春三月皇上論名將夜子時大家答諫官241孫思邈烹茶待來客袁天罡彈指話文王170遭天譴因果原有報 化無常諸事奉道行331破國賊敕書降封賞喜漢王相約鬥甲兵299閻立德修造襄城宮鞠文泰憂死清涼殿第十六回苗懷仁攜子歸鄉里楊文幹舉兵謀皇唐347皇嗣李治聽政東宮刑部尚書死於西市346孫伏伽六條察四方李衛公小心答上問224何刀兒服役陽關外苗山幽再入吐谷渾291李元嬰上封爵滕王楊師道官拜中書令140大安宮皇上表孝心 高牆內頡利抒國恨138賀端陽羣臣議禮儀 選歌后山幽成小名284李元軌賢能無所長劉處士置酒會騷客167未商量迎娶張寡婦 有逆緣請教李摩訶343岑文本軍中染暴疾李世勣進兵拔蓋牟358王玄策借兵教天竺蕭相公病死入冥國130河南北千里走黃湯 九成宮皇上往避暑129欽天監爲君解日食 李子和率兵平南獠154苗山幽行情日漸壞 藍毘尼遠路初登程331破國賊敕書降封賞喜漢王相約鬥甲兵362苗山幽拜訪袁天罡陸一蟬難棄房遺愛第21回觀音婢豪言激將士魏夫子自嘆命難違第十五回王世充客舍遭橫禍李建成奇謀定山東138賀端陽羣臣議禮儀 選歌后山幽成小名321宇文士及疑是小人慕容幽蘭覓揮鞭自持176查命案偶然失舊部 爭功勞記殺老將軍第四回新婚夫婦琴瑟和鳴 天命所致潛龍出水第十四回三五奸佞謀害秦王十八學究演說孔孟322真朱可汗尚唐公主契苾何力返回長安218宗室姻親出鎮北門西域浪子夢迴長安第39回長孫無忌順時去位皇上悔過怒吃蝗蟲326魏夫子不幸謝塵世丘行恭食肉引自慚295傅令公銳意破正門西胡虜南北分兩門296春正月上幸魏王第夜午時君夢國子監267魏夫子上疏止驕奢房玄齡請罷祀周公175徐嘉尚獻上言事疏 李衛公出任黜置使114政事堂廷臣議孝道 飛鳥城賓主爭禮儀357徐惠妃上疏戒窮奢樑建方揚威在鬆外第71回在磧口發現敵蹤跡居九重覽疏斷萬機149推美於上事功不居 耍盡心機維持氣勢第93回袁天罡曉言人間事苗山風入幕賓王宅354孫思邈探視房玄齡萬辯機入侍陳玄奘137長孫無忌耕耘東宮 尉遲敬德御前獻醜120別蜀地還回長安去 過林邑又到新羅來178立春日舉行籍田禮 豔陽天等待良人歸365服仙藥導致泰山崩定年號話說貞觀盡269苗山幽遠走西南國白毛怪着力害蒼生第39回長孫無忌順時去位皇上悔過怒吃蝗蟲251皇嗣盡孝言請僧道皇后病重氣疾難醫第38回裴特進晉升裴司空苗沙彌變成苗居士311上天示警旨停東封皇嗣失德寵溺宦官177苗山幽遭遇雪上霜 李淳風解說風裡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