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幸溫湯天子問知政延王位行善德繼真平

馮盎越說越興奮, 以至於現場充滿了一種豪氣干雲的感覺,我也被現場的氣氛感染到了,孫珍妮說:“女王,這個名號我實在是不敢當,畢竟天下所有的王號都要經過陛下的冊封,我有什麼樣的膽子,敢僭越王號呢?”馮盎說:“女王這麼說就不妥了,我們說的女王非世俗之女王,而是我們心中的女王,所以說,按照世俗的身份,你只是一介平民,但是在我們的心中,你是貨真價實的女王,世俗的王號所以說也非常的難得,但我覺得女王這樣的王號,才真正讓人慾罷不能,難以忘懷。”馮盎在那裡說的正起勁,孫珍妮說:“你過來吧!”馮盎刻跪下爬了過去, 且將這裡如何快活風流,按住不表,只說在遙遠的新羅國, 發生了一件驚天大事,新羅王金真平的病情越來越嚴重,她的女兒服侍在榻前,整天以淚洗面,連日來,朝廷的局勢越來越緊張,他的女兒名字叫金善德,一位非常高貴的公主。

當初我來到新羅國的時候,曾經與之有過一面之緣,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清晨,一陣風吹來,樹枝被搖晃的沙沙作響。金善德坐在維帳之內,我快步上前屈膝行禮, 只見金善德手裡拿着一個玉如意,朝着我輕輕的一擡手,然後又極爲輕柔的聲調說:“你是遠道而來的客人,又是來自中原華夏,應該用最隆重的禮節接待你,只可惜我國地處偏遠,物資匱乏,招待不週,還望多多諒解。”我說:“何出此言呢?”金善德說:“家父非常賞識你的才幹,只要你願意,就可以留在新羅你放心,待遇優厚。”我說:“替我謝謝大王一番盛情,我本是中原一介草民,實在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才幹恐怕難當大任。”金善德說:“好,這件事就先不提了,今天我們只談風月。”這個時候我知道,原來在這個偏遠的小國,也有如同中原的一般,也有如同中原一般的風月。金善德用當地最好的泡菜和米飯招待我,在中原故土這樣的餐食實在是普通,但是我更多感受到的是他們的誠意。

那是一個黃昏,一切都看起來如同往常一樣,有一位鬚髮皆白的老人,穿着一身素衣來到了我在南城的學館,見到我之後二話不說,撩袍便拜,我趕緊上前將他攙扶起來,然後說:“我是晚輩,當不起如此大禮,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難道是國王他老人家……”一聽這話,老人立刻情緒崩潰,坐在地上,眼淚如同斷線的珠子一樣,不斷地往下掉,咧着嘴帶着哭腔說:“國王得了重病,他沒有留下紫色,只有一個女兒善德,她希望你能夠去輔佐她。” 我說:“這是國王的一員,還是公主的意願?”老人說:“這是國王的意願,也是公主的意願。”一聽這話,我長嘆一口氣說:“”既然如此,我如果不去,就實在太對不起國王和公主了,只是我在這裡還有一堆學生,我怎麼能忍心拋棄他們呢?希望你能夠理解。”

老人一聽這話,一臉狐疑地望着我說:“難道你打算辜負國王和公主的一番好意嗎?你如此不識擡舉,覺得自己對得起國王和公主嗎?”我說:“這固然是對不起他們, 但我們中原的倫理是這樣的,天地君親師,這些學生對我的仰仗程度遠超過國王和公主,沒有我國王和公主仍舊可以把新羅治理的非常好,這些學生要是沒有了我,他們的命運就會大不相同,無論如何?我不能拋棄他們,請你千萬理解。”聞聽此言,老人感到非常的沮喪,一邊搖頭一邊流着眼淚說:“如此,我是註定沒有辦法完成使命了。”他坐在地上,不停的拍打着地面,如同一個潑婦一般,我將他扶起來,說:“這世上的所有事情,只憑因緣二字,雖說國王與公主帶我如此恩重,但我還是不得不辜負他們。”說到這裡,我也忍不住流出了眼淚。

老人就這樣被我打發走了,望着他離去的背影,我感到非常的難過,這個時候就像是一隻鐵手,突然抓住了我的心,我感到陣陣疼痛,在這一瞬間,我突然後悔了,如此好的機遇,擺在我的面前,我竟然沒有珍惜那些學生,沒有了我自然可以去別的血館求學,何必一定要在我這一棵樹上吊死呢?在長安不是最好的先生,即便是在南城,比我好的先生也是比比皆是,我心裡不停的責怪自己,爲什麼我會有如此離譜的自我感覺?爲什麼我會覺得人家離不開我?沒有了我,人家會有更好的前途。 越是這樣想,我越感到後悔,以至於我突然撒腿衝了出去,然而這個時候老人早已經消失的無影無蹤,我當時跪在地上,心裡空空如也,感到頭皮一陣發麻,就在這個時候,大片大片的雪花從天而降,就像是爲了應景專門下的一樣,曾經很多人對我說過,一個人一生所經歷的這一切都是事先安排好的,之前我一直不信,現在我似乎不得不信了。

當天夜裡我做了一個夢,在遙遠的東方,一座山崩塌了,沒過多久,使臣就到了長安,他們穿着一身素衣來到了御前,把新羅王金正平駕崩的經過,仔細的說了一遍,又說大臣們是如何商量決定讓,金正平唯一的女兒來承繼大統,皇上聽得非常的仔細,一邊聽一邊捋着鬍鬚,頻頻點頭,等他們終於說完了,皇上說:“你們的安排非常的妥當,朕惠馬上派使臣去貴國的都城宣旨,正式冊封金善德爲新羅國王。”使臣連連拜謝,之後皇上宣佈輟朝三日,在這三日之內不聽音樂,不吃肉,以表示對這位遠在東海的蕃臣,的思念之情,皇上,這樣做讓兩位使臣也非常的感動,之後中書省的人開始忙碌起來,午夜時分,中書令溫彥博仍舊在忙碌,底下的人將起草好的造紙草稿放在她的面前,他反覆閱讀逐字逐句的進行審覈,等到終於看完之後天已經亮了。

再讀一遍,又覺得少了幾分情感和文采,用反覆的折騰了許多遍,終於將一份成稿,送到了門下省,蒙下神的人,又字斟句酌的審查了一番,之後才送到御前,皇上看了之後捋着鬍鬚點頭說:“這一份上諭寫的聲情並茂,文采飛揚,足以感動新羅之人。”於是,派唐儉作爲時辰,跟着新羅國兩位使臣一起前往新羅都城 在他們出發的前一天,我找到了唐儉,如此這般說了一通,希望他能夠,允許我加入這個隊伍,三天之後,我們一行人出發了,所以說一路之上都被一種悲傷的情緒所籠罩,但是我仍然難言在悲傷之外的興奮,很快就到了新羅的地界,原來那裡一直都有人在等候,見面之後,唐儉說:“現在是非常時期,所有的禮節都免了,直接帶我們去靈前吧!”

出於禮貌,但我們被帶到靈前的時候,望着老國王金真平的零就我們兩個人立刻大哭起來,相比於我唐儉的演技,更加的純熟,他們悲傷的情緒表達到了極致,以至於在場的人無不感動,他們跟着唐儉紛紛抹淚,我在一旁,雖然也極力的表現,但是根本沒有引起大家的注意,不知不覺天色已晚,唐儉因爲太過於悲傷,以至於他沒有辦法立即去見金善德,於是改在第二天中午去見他,明日晌午我們兩個人來到了銀安殿,只見旌善德已經端坐於寶座之上,唐儉當面宣讀了上諭,金善德說:“唐朝皇帝如此仁義,實在是人感動不已,請使臣放心,我即位之後一定,努力鞏固唐朝與新羅之間的關係,不知道使臣有沒有注意到,與我國隔海相望的扶桑國野心勃勃,百濟已經屈服在它的淫威之下,希望唐朝早做防範,要不然用不了多久,整個半島都在他的控制之下了。”

唐儉說:“眼下,朝臣們對扶桑國的態度分歧很大,之前使者高表仁,代表天子去出訪扶桑,結果因爲在禮儀上談不攏無功而返,皇上覺得高表仁沒有綏遠之才,而罷免了他的官,但朝廷裡也有人贊成高表仁的說法,認爲扶桑國的人教不遜,毫無人臣之禮,他們還特別提到了之前扶桑國派使者前往大興城拜訪隋煬帝,使者帶着國書,其措辭竟然羞辱隋朝天子,隋煬帝雖然不高興,但也沒有因此去討伐扶桑,而是將使臣趕出去了事。”金善德說:“這些我早就聽說了,我之所以點到這些,就是說希望唐朝早做準備,因爲扶桑遲早會海上跟唐朝打一仗,如果打勝扶桑國,必定會有所收斂,如果打敗這個半島,就是扶桑國的了。”唐儉聽得非常認真,不過他心裡卻覺得金善德有些言過其實,我說:“”當初我跟高表仁一起前往扶桑,正如高表仁所言,扶桑人桀驁不馴,在他們看來,扶桑的國王,就是與唐朝皇帝並立的兩個太陽。”

唐檢看見我,向着金善德說話,他大吃一驚,在那裡愣了很久,像看着怪物一樣,看着我,我當時也管不了那麼多了,說:“扶桑國人人上無雄心勃勃,每天都在島上坐着征服世界的大夢,如果我們輕視他們,一定會付出血的代價。”唐儉說:“在這裡說是沒有用的,我們應該將這裡聽到的,看到的一五一十毫無保留的告訴陛下,相信陛下一定能夠做出合理的判斷。”我說:“陛下身在九重,如果我們不能,盡到自己的職責,陛下決一定會被假象所矇蔽,這就是陛下爲什麼重諫言的原因。”唐儉說:“你要記住,你是唐朝的時辰,不是心羅的陳明,你可以更喜歡新羅,但不可以爲了新羅的利益而去詆譭扶桑。”能夠看得出來,唐儉因爲我的表現而徹底的憤怒了。

這個時候金善德更加被驚訝到了,他曾大了雙眼,捂着自己的耳朵,半天不知道該說什麼,唐儉也是意識到自己失態了,但事已至此無可挽回,他於是指着我的鼻子說:“你簡直可以與趙德言相提並論了,你知道嗎?遲早有一天你會臭名遠揚,你會被華夏子民所唾棄,你的先人會以你爲恥。”這個時候金善德終於被激怒了,說:“使臣說這樣的話是什麼意思?如果你這麼想要給扶桑說話,你爲什麼不去出訪扶桑呢?來新羅是什麼意思?”這個時候唐儉終於恢復了冷靜,站起來拱手說:“方纔,我失言了,這都是這位苗先生,喪失了自己的操守,我不知道,我一定會提醒陛下嚴厲的處置,此人絕不會讓此人再來干擾我的任何一次出訪。”金善德說,:“你要是這樣說的話,我就不得不這位先生留在新羅了。”一時間我不知道該如何應對了,唐儉對着我說:“趙德言。”然後拂袖而去。

此次事件讓此番出訪變得變數橫生,當天晚上唐儉一夜未眠,他翻來覆去地想着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雖然沒有想出過,所以然來明日清晨他還是找到我表達了歉意,他也看的出來,我與新羅之間有他不知道的關係,於是說:“能否說一說你與心羅之間的關係。”我說:“沒有什麼不能說的,我來過新羅,已經多次了,見過一些重要的人,雙方很談得來,這一來二去,我們之間就有了交情,但我說出對扶桑的焦慮,並不是因爲我要袒護新羅,而是扶桑的確有着非常嚴重的問題,我覺得至少我們應該這樣考慮,我們可以謀求與扶桑建立比較友好的關係,但也不能不防患與未然,要是他們突然對我們發動襲擊,我們豈不是非常的被動?丟了顏面是小,如果真的讓半島靜樹龜扶桑所有,試問大唐何以面對昔日的新羅人?”唐儉說:“你說的也很有道理,我會跟陛下說的。”

我知道此時此刻唐儉仍舊非常的記恨我,他只是爲了大局才跑來向我表達歉意,不久之後,她又跑去像金善德道歉,畢竟他是唐朝的使者,金善德也表示原諒,說:“朋友之間難免會有言語,適合的時候,就如同暴風驟雨過去之後,仍舊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只要十節不計較,我也不會計較。”之後金善德表達了想要把我留在新羅的意願,唐儉表示支持,一天之後,唐儉回朝覆命去了,我一個人留在新羅,時常想起家鄉,新羅這個地方,有非常美麗的風景,而這裡最美的風景是人,金善德在我的面前執弟子禮,這讓我受寵若驚,但是我絕不敢以師者自居,只能以朋友的身份相處,之所以沒有行人臣之禮,是因爲我擔心這麼做會辱沒了唐朝,又是一個月光如銀的夜晚,地上的雪被月光照的格外明亮。

唐儉回到長安見到皇上,把我在新羅的表現,以至於皇上勃然大怒,瞪圓雙眼說:“朕怎麼早沒看出來這個姓苗的居然是趙德言第二?唐檢說,臣以爲此人做不了趙德言,只是想幫助金善德離間,我們與扶桑之間的關係,以圖利新羅。”皇上說:“現如今,修復與扶桑之間的關係是重中之重,要不你再去扶桑一趟吧!”唐儉說:“之前高表仁與扶桑國王因爲禮儀發生了衝突,我看還是暫時不要去,等這件事冷的差不多了再說。”皇上說:“你說的也有道理,那就這樣定了吧!”皇上又說:“”朕明日要去溫泉,你也跟着去吧!閒暇的時候,我們可以再殺幾局。”唐儉說:“苗山幽出賣唐朝利益,而我是舉薦他的人,請皇上降罪。”皇上說:“事情也許還沒有壞到那一步,或許還能讓她回心轉意,繼續爲唐朝效力。”唐儉說:“射出去的箭是回不了頭的。”皇上說:“不管會不會回頭?都要試一試,這也算是朕對昔日的親隨淨一份心吧!”

明日一早,太監早早的就把皇上叫醒了,服侍皇上,穿好了衣服來到宮門之外,看到儀仗已經等候在那裡了,皇上說:“政事堂那幾位大臣已經到齊了嗎?”太監過來說:“已經在後面等着了。”皇上說:“那就出發吧!”於是登上御攆太監,扯着嗓子說,起駕,一路上浩浩蕩蕩,十分壯觀,長孫無忌,頭戴襆頭紗帽,身上穿着紫色圓領袍,腳上穿着粉底的朝靴,腰中繫着一條玉帶打紅絲絛,垂着一塊晶瑩剔透的九龍玉佩,一般大臣是不能擁有這種東西的,這是皇上賜給他的,以顯示他與別人身份的不同,後面房喬、李靖,馬周、戴胄、溫彥博等人都是同樣的打扮,大家一路上歡歌笑語寫的十分愜意,而此時之上還有殘留的積雪,皇上,一邊欣賞着兩旁的美景,一邊吟詩,後邊馬周說:“房先生,你覺得陛下做的詩如何?”

房喬說:“陛下的詩盡顯帝王氣魄。”馬周笑着說:“房先生對陛下詩作的評價可謂中肯。”魏徵說:“身爲帝王,只需知道御人之術,至於詩詞歌賦,完全沒必要深究,自古以來多少亡國之君都是詞賦大才。”魏徵的話總是煞風景,但大家也都見怪不怪了?到了目的地,皇上和他的大臣們都去泡了溫湯,之後大家有聚集在店內舉行宴會,皇上說:“一年就要過去了,今日到此,一是要洗去一年疲勞,二是與周公好好的謀劃一下來年。”皇上注視着房喬,笑而不語,房喬說:“臣以爲之所以有選擇,是因爲有天下,之所以有天下,是因爲有天下之民,故而天子之責在於養護萬民,所以爲人君者,願宇內內清靜、四海富饒,爲人臣者,願主上無憂,願天下萬民無由離別凍餒之苦。”

皇上說:“朕記得《論語》裡曾經有這樣的幾載,孔子問諸生的志向顏回說:“願無伐善,無施勞。”房先生所言與顏回的回答有異曲同工之妙。”一聽這話,房喬趕緊說:“臣的回答,怎麼敢跟顏回相比呢?顏回是聖人之嗣,皇上說:“天下大道甚簡,人人能言之,然能言未必能知。何爲能知?知而不能行,不是真知,這好比辭鸚鵡能吐人言而不知其意。”衆人皆以爲然,房喬說:“爲人君者,貴在一個一字。天得一以清,地得以寧,神得一靈,侯王得一則天下貞。從古至今,能始終如一的帝王萬中無一,三代一下,根本沒有那個天子做到過。”皇上說:“朕只問明年如何?”房喬說:“陛下,治天下常如貞觀元年哪般如做,貞觀一朝必定大有可觀。”皇上說:“你們說一說,朕爲何會感到不安呢?”魏徵說:“開局的時候會有很有問題堆在哪裡等着咱們去解決,如今宇內清靜、四夷賓服,天子只需垂拱,百官只需各司其職。”

皇上說:“有一個問題向大家請教,南朝本是正統,爲何最終北朝取代南朝而嗣華夏呢?”魏徵說:“南朝士人,手拿拂塵和扇子。北朝士人,攜帶刀劍。南朝士人喜文采,北朝士人尚事功。南朝士子生活在雲端,北朝士子生活在紅塵。”皇上耐心的聽着,溫彥博說:“自古以來,尚漢學者治天下,不好漢學之一隅。尚漢學者治百年,不好漢學治一時。南朝之衰,病在厚士族而輕寒人。國家賦稅全依仗寒人,不愛寒人,家國無所依託,故南朝雖是正統猶不免於亡。北朝雖出自夷狄,猶能尚漢學而嗣華夏,好事功而興隋唐。”王圭說:“衣冠南渡之後,起初不忘收復中原,之後細雨和風,漸漸讓這些淡漠了對糊塗的思念,進而甘做楚囚,不復念及故土矣!北人尚武好學,終成大事。”衆人皆以爲然,清晨旭日東昇,雅樂聲中,金善德服冕琉而坐,羣臣拜舞,我在其中第一排。

326魏夫子不幸謝塵世丘行恭食肉引自慚第51回法雅和尚斬之鬧市刺史都督書於屏風第34回魏夫子諫止伐嶺南太上皇率藩繁多讓第98回李孝恭上奏乞封禪蕭少傅請旨行冠禮260魏王泰驕橫誣羣臣今皇上言法不多變110鳳鳥墜地誤入陋居 商人聞言更曉事理313李世勣還朝掌兵部真珠汗趁虛擊思摩165居士沉浸水墨世界 浪子執着宜假嗣續197初冬時節溫酒賞雪夜幕之下斯人雅言266敕二子都督安與秦奉聖旨修剪舊律令310唐尚書奉旨誅宣王李承乾謀殺於詹事290侯弘仁銳意開道路李思摩奉旨出河南335房玄齡看重李大亮唐尚書奪官封德彝119服幻藥誤入博泰谷 計無常困在深水宮321宇文士及疑是小人慕容幽蘭覓揮鞭自持270顯仁宮皇上責官吏白石廳郎中刺川王第35回春分日天子祭太陽花朝節女紅去明飾173困鳴沙斷炊連三日 問解脫多數迷一生188生死局使節又往矣 悲喜事可汗顯威風第十三回魏夫子東宮獻奸計張公瑾洛陽練精兵第二回竇夫人飲恨去西遊 李玄霸飛錘致橫禍209太上皇崩於垂拱殿李承乾臨朝少陽宮325崔仁師論律從輕罪魏夫子言道說治平364唐皇上陳疾加新病孫思邈難治虛妄人第58回大漠烏雲詭譎多變可汗失意祈禱上蒼第十四回三五奸佞謀害秦王十八學究演說孔孟335房玄齡看重李大亮唐尚書奪官封德彝220大勳貴關門做居士浮浪子當街被人毆314薛延陀行兵進漠南苗山幽隨軍奔前線202揮舞霜刀清理羌寇掃除積雪以誠祀天134慕容伏允聯絡高昌 南泉上人慾破迷障293京兆小民不孝獲罪弘化公主遠嫁西垂215宗廟之制三昭三穆據祀武王非業所因第34回魏夫子諫止伐嶺南太上皇率藩繁多讓186傳佛法因故減苦役 習道經意外開岔支345薛仁貴勇武承恩遇左庶子狂言致壽終303李元景再謀封禪事祿東贊奉命請婚期第79回冤情昭雪道士出獄戰場落敗酋長投唐144集仙殿賜宴衆進士 地下室俯首見主人181花朝節歌女醉平康 春社日居士聽譏諷216李道彥縱兵逞兇頑薛萬鈞貪功亂胡漢298黨仁弘羅竇擊反獠流鬼國遣使朝天子第四回新婚夫婦琴瑟和鳴 天命所致潛龍出水189段志玄領兵出西域 天柱王奇計襲涼州第88回林邑王獻珠進妄言李大亮請旨停捐獻314薛延陀行兵進漠南苗山幽隨軍奔前線第51回法雅和尚斬之鬧市刺史都督書於屏風173困鳴沙斷炊連三日 問解脫多數迷一生149推美於上事功不居 耍盡心機維持氣勢341俟利苾輕騎入朝中史刺史坐髒遭刑戮325崔仁師論律從輕罪魏夫子言道說治平第83回張玄素諫止洛陽宮李思摩拜授右侯衛第35回春分日天子祭太陽花朝節女紅去明飾第65回杜如晦上書改軍制房玄齡避禍請去職第43回智顯受封法雅奪號聖德彰顯上皇蒙羞第22回尉遲恭諫言行特赦李世民寬宏得良臣125李世南開土十六州 苗山幽神交二三友312沙鉢葉護遇襲身喪職方郎中遠遊見故人第27回中山王承襲嗣君位苗山幽恨做異食狂305侯君集藏寶觸刑律張玄素數與皇嗣爭114政事堂廷臣議孝道 飛鳥城賓主爭禮儀325崔仁師論律從輕罪魏夫子言道說治平360房玄齡死諫伐高麗褚遂良一省爲堂官第62回杜如晦病聞真人語任城王怒斬楊義成第27回中山王承襲嗣君位苗山幽恨做異食狂第93回袁天罡曉言人間事苗山風入幕賓王宅324裴刺史請旨伐高麗黨仁弘罷死罪君王349蕭相公忤旨不出家高士廉病重謝塵世241孫思邈烹茶待來客袁天罡彈指話文王317岑文本蒙賜知機務張玄素遇害幾喪身281山獠反叛殘殺刺史官軍出動擊破賊軍206陳太守降身訪名士隱大德過府論人才275溫彥博六月死憂國柳御史連夜彈罪王144集仙殿賜宴衆進士 地下室俯首見主人363郭孝恪輕敵死賊手金春秋請旨改服章第26回太上皇深宮辭舊歲趙德言草原逞奸才360房玄齡死諫伐高麗褚遂良一省爲堂官134慕容伏允聯絡高昌 南泉上人慾破迷障234皇后患病閒暇時光藥王進宮參詳病理第十回懼內憂天子殺廢帝 憚功臣雄主失人心第34回魏夫子諫止伐嶺南太上皇率藩繁多讓第30回築臺求雨祈福避災反躬罪己噩夢不止261權萬紀失言丟官位孫思邈詐病請門徒129欽天監爲君解日食 李子和率兵平南獠第36回顯德殿良臣論吉凶保育房比丘說善惡334誅君集不幸累魏徵詐胡虜皇上不循古312沙鉢葉護遇襲身喪職方郎中遠遊見故人100大匠竇奉旨造新宮張蘊古執法得橫死247乳母進言請求換新東宮辛苦厭倦禮法205魏夫子御前論周齊苗山幽樹下說佛法226深入觀想沉迷幻覺放下分心禪燈虛明348莫離支遣使獻二女薛延陀叛唐致家亡352李世民著書成帝範中書令病重謝紅塵第十一回劉武周北上歸胡虜房玄齡設卦解迷局132魏夫子依禮規天子 溫令公舉酒解君憂231知天命甘心受死難行篡逆揮刀弒君王第50回高皇帝淚灑臨湖殿三野老動情寄江聲208曼頭山孤兒斬名王赤水原李靖誅殘虜107哀山幽人前失體面 俏龍波掌摑濟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