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魏夫子御前陳心跡 隋烈士英魂還故鄉

此言一出,底下的羣臣目瞪口呆。皇上等不及羣臣作出反應,就拂袖而去。這件事讓大臣們非常的沮喪,在政事堂,在場的每位大臣都像是被霜打了的茄子一樣。大家耷拉着腦袋半天不言語,房喬長長的出一口氣說:“陛下今天說的話,大家不用放在心上,也許他只是隨口說說,並不是發自內心。”馬周說:“陛下今天也是讓戴尚書給逼急了。”戴胄說:“怎麼是讓我給逼急了呢?你們評評理,今天我做的有什麼不對?我可聽說了,洛陽宮規模盛大、宏偉壯麗,堪比當年隋煬帝修建東都時的情形。”房喬說:“這很可能是大匠竇自作主張,並不是陛下的意思。”戴胄說:“是誰的意思不重要,一來洛陽宮修建的如此宏偉壯麗勢必會助長陛下的奢靡之心,二來洛陽宮本身耗費盛大,一定會給百姓造成非常巨大的負擔。”房喬說:“馬周,你說說吧!想來你的主意都是最多的。”馬周拱手說:“我覺得眼下陛下還不至於墮落成爲一個昏君,再過一段時間,他會自己看到自己的過失。”

皇上已經注意到自己說出那番話之後,朝廷上下,似乎每一個人都不在狀態。皇上自己也知道那番話是非常欠妥的,但要指望一個皇帝自己主動承認錯誤,那是非常困難的。而就在此時,被關押在監獄的權萬紀和李仁發知道魏徵屢次彈劾他們,自然對魏徵恨之入骨。權萬紀說:“只要我有一口氣在,我就一定要咬死魏徵。”李仁發說:“一直以來我都想不明白哪個鄉巴佬憑什麼覺得自己了不起,動不動就敢指摘皇上的過失。”權萬紀說:“還不是因爲皇上聽信了他的一面之詞,以爲按照這個老匹夫說的做,便可以成爲一代聖君,其實自古以來,儒生多誤事,真正能夠匡扶社稷,能夠讓百姓過上安定生活的是咱們法家。”李仁發點點頭說:“可如今的確是儒生當道,不知道什麼時候天下才能迴歸正常。”

權萬紀說:“當初漢武帝聽信董仲舒之言,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法,可到最後又如何了呢?雖然任命公孫弘爲丞相,可真正掌握大權的人就是出生法家的張湯。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還能夠東山再起。”李仁發說:“只可惜我沒有學過龜甲之術,不然好好的替咱們占卜一卦。”權萬紀說:“虧你活了一把年紀,又學了法家之術,怎麼還相信龜甲之術呢?只要把咱們法家的這一套學好學精,總有一天可以派上用場。”李仁發說:“當務之急是要想辦法做掉這個魏徵,我們之所以馬失前蹄,是因爲低估了房喬的能量,雖說此人看起來有些懦弱,但是他有皇后的支持,而且秦府的一班舊人都非常的推崇他,想要把他給害了,談何容易。這個魏徵也是得到皇后庇護的人,我們要想出一個,連皇后都沒有辦法保全他的罪名。”權萬紀說:“如此說來,只有謀逆大罪纔可以做到這一點。”

李仁發捋着鬍鬚笑着說:“未必需要如此的大動干戈,而且這樣的罪名說出來未必有人相信,我可聽說了,魏徵在朝中勢單力孤,如果不是有皇后庇護,他的腦袋早就搬家了。越是這樣的人,越需要有人支持,所以我敢打賭,他在私底下一定拉攏過很多人,用來支撐他的地位。”不久之後一封告發魏徵的書信寄到了御史臺,在那一羣御史當中,當然有人看不慣魏徵。在這些御史的心中真正的榜樣是蕭瑀,於是大力的在朝中聒噪,並且放出豪言一定要法辦魏徵,在這樣的重壓之下,皇上決定敲打一下魏徵。在一次御前會議上,皇上說:“君子是不應該拉幫結派的,而你們當中的人不顧聖人的教誨,以至於鬧得滿城風雨,實在是太過分了,希望他能夠謹言慎行,不要再讓這樣的流言蜚語傳到朕的耳朵裡。”

然而有意思的是,魏徵完全沒有意識到這話是衝着他來的,仍舊我行我素,於是皇上秘密傳令給有司,要求根據指控對魏徵進行調查。不久之後,有時回覆稱指控不實。皇上仍舊沒有辦法打消疑慮,將房喬叫到御前,說:“朕聽說魏徵在私底下拉幫結派,你是尚書左僕射,成天跟他共事,你覺得這樣的指控屬實嗎?”房喬說:“這件事臣早就聽說了,但是朝廷上下沒有人認爲指控屬實。”皇上說:“無風不起浪,難道他連一丁點兒這樣的表現都沒有?”房喬說:“皇上要是這樣說的話,臣也有這樣的情況,在交代手底下人辦事的時候,總有幾個使着順手的人,但我們之間除了公務沒有私下之間的往來,沒有將公家的利益私相授受,如果連這都算拉幫結派的話,恐怕朝中的大臣無人能夠倖免。”皇上說:“原來是這樣,看來朕冤枉魏徵了。”房喬說:“陛下,冤枉魏徵是小,如果因爲這件事讓君臣之間上下相疑,大家就會人人自危,最終形成不可收拾之局面。”

皇上說:“這件事朕知道該怎麼做了,你去忙你的吧!”房喬離開的時候感到如釋重負,在他看來問題已經得到圓滿的解決。不久之後魏徵主動來到御前,皇上說:“朕沒有下旨傳你進宮,你怎麼自己來了?”魏徵說:“臣知道陛下已經派人在調查臣了,其實不必這麼繞彎子,如果陛下有什麼疑惑不解之處,可以直接召臣進宮,只要是陛下提出的問題臣一定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皇上說:“前些日子朕的確聽信的流言,不過經房先生點撥之後,朕已經知道了自己的過失。”魏徵說:“陛下,在滿朝文武之中臣是最爲勢單力孤的,如果說一定有人拉幫結派,皇上首先揪出來的也不應該是臣。”皇上說:“朕知道這一次冤枉了你,但是朕也沒有馬上處罰你,而且方纔朕已經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魏徵卻不依不饒的說:“冤枉一個魏徵,其實不算什麼大不了的事,關鍵是陛下這麼想這麼做,有違君道。”皇上聽了大吃一驚,睜大了雙眼說:“朕怎麼就有違君道了呢?”魏徵說:“之前陛下曾經反覆說過,一定要善始善終,臣守臣道,君守君道,大家彼此信任,互不相疑,一起開創一個繁華富麗的貞觀朝。言猶在耳,可如今呢?不過是一則流言,一下就大動干戈揹着臣讓有司在背後進行調查。臣說了冤枉一個魏徵並沒有什麼了不起,可是這會給衆臣一種什麼樣的印象呢?皇上這麼一做大臣們也就是人人自危,在這種情況下,大家的約定還能算數嗎?”皇上捋着鬍鬚說:“魏夫子,朕沒有想的如此深遠,謝謝你告訴朕這些。”魏徵說:“陛下若想以一代聖君的名聲傳給後世,這些事情是必須知道的,臣所說的知道,不是陛下聽過類似的話,而是能做到言行一致,善始善終。”

皇上嘆口氣說:“魏夫子能夠說出這樣一番肺腑之言,說明你是一個真正的忠臣。”魏徵卻說:“陛下又錯了,魏徵不是忠臣,是賢臣。”皇上說:“忠臣和賢臣有什麼區別嗎?”魏徵說:“陛下,如果臣是一個忠臣,當年建成被戮之後,臣就應該隨他去死,然而臣並沒有那麼做,臣在侍奉建成的時候,該說的話臣已經說了,該做的事,臣也已經做了,建成不用臣的計謀,不聽臣的勸告,導致自己被戮。這裡邊沒有臣的過失,所以臣不爲他去死。何謂賢臣?就是能夠遇上知己之主,能聽得見臣的諫言,用臣的計謀,臣自當竭盡所能輔佐之。”皇上說:“朕知道了。”魏徵接着說:“比奸臣更難得的是忠臣,比忠臣更難得的是賢臣。忠臣所能做的,不過是爲陛下效死命,而虔誠纔是真正能夠幫助陛下完成宏圖偉略的人。比如周之姜尚、齊之管仲、漢之蕭何。如今陛下的朝中有很多都是虔誠,這也是貞觀臣能夠興旺的真正原因。”

聽了這番話,皇上有恍然大悟之感,說:“魏夫子所言,朕聽了真是如撥雲見日茅塞頓開,往後還希望魏夫子能繼續不吝賜教。”魏徵說:“臣一定不會忘記作爲臣子的本分,只希望陛下不要動不動就派人私下裡調查臣就好,臣不是害怕陛下調查,而是這件事會讓君臣之間各失其道。”之後一拱手離開了,不久之後房喬又來到御前,皇上把自己和魏徵的談話簡單的敘述了一遍,又說:“如果不能傳令有司進行調查,朕怎麼才能知道大臣們是不是真的拉幫結派呢?”房喬說:“陛下有所不知,朝臣們是不是要拉幫結派,不取決於他們自己而取決於陛下。”一聽這話,皇上大爲不解,說:“這又是從何說起呢?”

房喬說:“請問陛下,朝臣們爲什麼要拉幫結派呢?”皇上說:“他們勾結在一起自然是爲了謀取私利。”房喬說:“如果皇上賞罰公正,如果他們就算是勾結在一起,也沒有辦法謀取私利,他們還會勾結在一起嗎?只有人人擔心不能自保的時候,這些人才會三三兩兩的聚集在一起,漸漸的從小團伙變成了大幫派。”皇上說:“愛卿所言對朕來說有醍醐灌頂之感。”房喬說:“陛下,前一段時間權萬紀和李仁發告發成圖謀不軌……”不等房喬繼續說下去,皇上就說:“這件事已經過去了,你沒有必要再提它了。”房喬說:“如果不是皇后和同僚站出來爲臣說話,陛下覺得臣應該如何自保呢?走投無路之際,也許就會派人找到,權萬紀和李仁發,承諾給他們極大的利益,要是交易完成的話,我們就算是一個團伙了。”

第2天,開御前會議的時候,皇上說:“之前朕聽信權萬紀和李仁發之言,讓朝中的大臣人人自危,這是朕的過錯,大家記住了,這二人永不敘用。這不僅是爲了讓大家安心,而是要告訴大家,朕一定會始終如一,讓貞觀朝能夠善始善終,大家一起建功立業,一起名留青史。”說完這番話,在場的每一個人都顯得非常激動。儘管皇上非常的坦誠,可等這些人冷靜下來之後就知道。這世上原來有四大靠不住,一是秋天已經到了,天氣卻非常的暖和。二是春天已經到了,天氣卻非常的寒冷。三是年紀已經大了,身體卻非常的強壯。四是來自皇上的寵幸。皇上有時候就像天氣一樣,時而晴空萬里時而翻雲覆雨。之後幾位知機務大臣來到了政事堂。魏徵說:“今日陛下的表現實在是令人鼓舞,相信貞觀朝一定能夠善始善終。”說這話的時候,他一臉期待的望着房喬,房橋說:“這是大家共同的願望。”

這個時候李靖卻在那裡低頭不語,魏徵立刻知道房喬爲什麼表現的要悲觀一些?房喬低聲說:“其實貞觀朝在很多問題上都可以表現的非常好,但在一個問題上,就只能聽憑天意處置了。”一聽這話大家都緊張起來,房喬說:“就是皇嗣的問題。”一聽這話,在場的人臉色都變了。房喬說:“如果皇嗣成才,貞觀朝就能夠如大家所期望的那樣始終如一,如果皇嗣的表現不能和陛下的意,情況就難以預料了。”大家知道房喬一向謹慎,今日是怎麼了?竟然說出了這樣犯忌諱的話。房喬說:“我知道大家一定非常的吃驚,我爲何會說出這樣的話呢?就是希望大家記住這個問題,從而有所防範。如今我已經功成名就,繼續留在這個位置上,對陛下是好是壞難以用三言兩語說清楚,如果有一天,我不在這個位置上了,希望後來人能將我提到的問題好好處置。”

房喬的這番話讓在場的人既興奮又難過,之所以興奮,是因爲房喬一旦離開,就會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空出來。之所以難過,是因爲你一旦擁有了這個位置,想要全身而退就非常的困難。大家散去之後,魏徵卻沒有走,說:“你不應該如此悲觀。”房喬說:“當年始皇帝就是因爲在立皇嗣的問題上出了紕漏,纔會導致秦朝二世而亡。隋朝也是一樣的,隋煬帝賣弄節儉邀寵於隋文帝,可等他當了皇帝之後,其奢侈無度,令後人望塵莫及。漢高帝汲取了始皇帝的教訓,長子劉盈順利即位,還是沒有阻擋呂后長期亂政。漢武帝對長子不是很滿意,漢昭帝繼位之後沒過多久便駕崩了,由此看來,天意往往不能隨人所願。”魏徵說:“我覺得只要我們能夠大致遵循周朝的做法,大唐的江山社稷就能夠一代一代的傳下去。”

房喬在政事堂會議的那番話,不出所料傳入了皇上的耳朵。幸虧他的話沒有觸怒龍顏,反而將房喬請到御前好生撫慰了一番。然後皇上說出了自己的新想法,說:“其實你點到的問題,朕也想到了,李家怎麼可能代代都是賢君呢?所以朕打算按照周朝的舊制,按照功勞大小分封羣臣,這樣大唐就可以和周朝一樣至少綿延八百年。”房喬聽的目瞪口呆,說:“皇上,此事萬萬不可。”皇上說:“問題是你點出的,正想出瞭解決問題的辦法,你又不同意,你到底居心何在?是誠心讓朕處於憂慮之中嗎?”房喬一看自己已經觸怒了龍顏,趕緊跪倒在地,渾身顫抖不能言語。出宮之後立刻找到長孫無忌,說:“這件事都怪我不好,希望國舅能夠幫我挽回過失。”長孫無忌說:“你也是爲了大唐的江山社稷着想,你放心,我一定會極力勸諫陛下收回成命。”

按照長孫無忌和房喬的估計,皇上很可能只是說說而已,並沒有真的打算這麼做。就算是要這麼做,也會慎之又慎。沒想到皇上沒有讓政事堂的諸位大臣進行討論,而是直接發佈了詔書。這下朝臣們炸了鍋,更令大家吃驚的是皇上竟然讓這些被封的大臣趕緊去自己的封地。結果沒有一個人奉旨,朝臣之中有一個人叫李百藥,上前說:“陛下,誰能保證英雄周朝的做法就一定能夠讓咱們大唐的江山就能夠綿延持久呢?夏朝四百年,商朝六百年,周朝八百年。這三個朝代制度相似,氣數卻不同,陛下還是執意要那麼做嗎?”皇上說:“這秦朝以後,超過四百年的只有一個漢朝而已,而三代當中夏朝最短也超過四百年。”李百藥說:“陛下難道忘了,堯舜的江山只傳了一世。”皇上說:“那個時候是他們自己將江山禪讓給了別人。”魏徵說:“陛下覺得周朝真的有八百年的社稷嗎?”

皇上說:“周朝社稷八百年史書明文所載,難道還有錯嗎?”魏徵說:“陛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實際上週朝的社稷只有三百年,周朝開國以前,不過是商朝的一個諸侯,從東周開始,周朝就已經名存實亡。天下的諸侯沒有一個真正將周天子放在眼裡,這樣與亡了有什麼區別呢?”皇上說:“就算是名存,那也比什麼都沒有了強。”魏徵說:“戰國時期,諸侯們幾乎人人都已經稱王,這些人與周天子分庭抗禮,平起平坐,在那個時候哪裡還有什麼周朝呢,周不過是天下列國之一罷了。”皇上說:“那又如何呢?周朝以後,歷朝歷代縱求爲列國之一,猶不可得。”長孫無忌說:“國家社稷能不能綿延持久,關鍵不在於是不是分封諸侯,而在於天子自己的德行,周人自己就說過在德不在鼎。”

皇上說:“朕的用心,你們爲什麼就是不明白呢?”房喬說:“陛下,周朝分封諸侯,實在是不得已而爲之,因爲當時天子根本沒有辦法直接派官員去治理地方。而如今就不同了,天下有那麼多的儒生,其中有不少人學富五車、富有韜略。陛下如果學周朝的樣子,列國就會想盡辦法聘用賢才,然後壯大自己的封地,如此列國之間必定會征伐不斷,百姓必定會苦不堪言,如果真的是這樣,天下的百姓會如何看待陛下呢?後人又會如何評價陛下呢?陛下分封諸侯,爲了一己之私心,一家之社稷,而讓百姓陷於長期的戰亂和困惑之中,陛下覺得天下的百姓還能擁戴陛下了,陛下常說‘君,舟也!庶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陛下一旦那麼做,天下百姓就會像洪水一樣掀起驚天巨浪,從而立刻讓大唐陷於危難之中,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請陛下三思。”

皇上一時不知道該怎麼應對,眼看大臣們硬頂着不執行自己的命令。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儘管如此,他的心裡還是一直在打鼓。一天魏徵來到御前,皇上又問起這件事,魏徵說:“陛下的功勞早已經超過了三代的君主,陛下如果還要學習他們,就如同棄華夏而效蠻夷。”皇上說:“你把朕吹得有些過頭了吧!”魏徵說:“請問陛下,周朝的時候有今天的疆域嗎?周朝的時候,四方蠻夷有把天子尊爲天可汗的嗎?想要社稷綿延持久,一來陛下應該自己修德、選用賢才。而來陛下應該重視對皇嗣的教育,如果此後唐朝的每一代皇帝都能夠效法之,唐朝的江山社稷自然持久。”自此以後,皇上終於放棄了恢復周朝舊制的想法,回到了貞觀之初,更加重視凝聚天下的人心。於是唐儉又一次被委以重任,皇上說:“朕給你一個修德行的差事,去一趟高麗,請求他們的國王將隋朝將士的遺骨還給咱們。”

353薛萬徹奉命擊高麗苗山風隨駕遊新宮211李大亮揚威蜀渾山侯君集揮師取柏海279鄧世隆表請集上文魏夫子直言引自省184移心性西域迷幻術 守中道東土取經僧253昔謀主復爲左僕射苗山幽受封金刀郎288鞠文泰陰謀舉大事白肥兒面君陳實情364唐皇上陳疾加新病孫思邈難治虛妄人253昔謀主復爲左僕射苗山幽受封金刀郎第44回人無所依妖法時興萬事有常偶有跌宕264政事堂廷臣論兵制幻雪亭方士說吉凶152居命處運存乎天數 爭名逐利近於人情301焉蓍立功得賞三城荊王元景復請封禪342蕭特進留守洛陽宮高士廉佐嗣定州地324裴刺史請旨伐高麗黨仁弘罷死罪君王286李世民獻陵祭太武房玄齡相府拜高陽第64回貞觀皇上四請賓王李靖將軍狼山之會256出意外不死何立身入彀中讀書更上進第92回在曲阜酒肆逢故友到洛陽茶社聽奇聞331破國賊敕書降封賞喜漢王相約鬥甲兵第28回李玄霸延嗣續香火封德彝事敗奔西天190李衛公白髮領三軍 隋外孫上書乞歸順286李世民獻陵祭太武房玄齡相府拜高陽139慶善宮演奏慶善樂 歡喜人寫就歡喜文195深宮裡帝后起爭執在御前羣臣論大禮第41回螻蟻命莫有治世心無用人何談慷慨志第94回苗懷仁蒙主賜祭肉房玄齡卜卦問前程118道士鄉儒學難推進 芳華亭佛法在此身195深宮裡帝后起爭執在御前羣臣論大禮第十九回老學究兩定必殺計李楊氏冒死救秦王192大唐皇帝演說古事慕容伏允再襲擾涼州108魏夫子乞旨清污穢 房相公下問解民情138賀端陽羣臣議禮儀 選歌后山幽成小名第54迴護新法不忍殺太監答故人決心放裴寂364唐皇上陳疾加新病孫思邈難治虛妄人第31回崔判官陰間解主憂尉遲恭街頭動肝火第47回明彰己德調和陰陽暗記恩仇蕩除塵垢165居士沉浸水墨世界 浪子執着宜假嗣續146苗山幽融入奴人羣 張士貴掃平奴人亂342蕭特進留守洛陽宮高士廉佐嗣定州地112衆奴兒爲主報冤仇 老泰山上門見賢婿第47回明彰己德調和陰陽暗記恩仇蕩除塵垢140大安宮皇上表孝心 高牆內頡利抒國恨197初冬時節溫酒賞雪夜幕之下斯人雅言311上天示警旨停東封皇嗣失德寵溺宦官147爲人臣自當解君憂 逢天究何以濟蒼生216李道彥縱兵逞兇頑薛萬鈞貪功亂胡漢202揮舞霜刀清理羌寇掃除積雪以誠祀天第十二回劉文靜行年犯災星竇建德英雄至末路173困鳴沙斷炊連三日 問解脫多數迷一生283苗山幽獻計平獠亂岑文本中正品賢人172彌勒院推舉新住持 甘露殿上書諫天子164苗山幽因故去嫌疑 房玄齡尚書請致仕122苗山幽深山開學館 唐皇帝南郊祭上天334誅君集不幸累魏徵詐胡虜皇上不循古303李元景再謀封禪事祿東贊奉命請婚期325崔仁師論律從輕罪魏夫子言道說治平第65回杜如晦上書改軍制房玄齡避禍請去職298黨仁弘羅竇擊反獠流鬼國遣使朝天子104棄急計決議緩吞併 止逐兔華夷共明王253昔謀主復爲左僕射苗山幽受封金刀郎第30回築臺求雨祈福避災反躬罪己噩夢不止248魏王泰禮接士大夫皇阿爺設立文學館130河南北千里走黃湯 九成宮皇上往避暑304十一月天子祀南郊丙子日太常擬大禮257宮司上奏遺作示君言事者流多相讒告第25回杜如晦妙計退胡虜長孫後請納小楊妃138賀端陽羣臣議禮儀 選歌后山幽成小名第59回落魄馬周進入長安失意頡利深夜遇襲227悟人生此行多慘淡飲黃湯局中多頗淒涼334誅君集不幸累魏徵詐胡虜皇上不循古第26回太上皇深宮辭舊歲趙德言草原逞奸才141曬伏節天上瑤池會 秋分日對月祈蒼生第75回大唐故主威服遠人異域酋長拜舞君上181花朝節歌女醉平康 春社日居士聽譏諷135張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舉國請內附150夢平康尋找諸歡樂 問菩提須有衆善行第53回南山寺驅逐苗山幽太上皇夢遊兩儀殿237魏夫子不幸患眼疾張大夫奉命知相州216李道彥縱兵逞兇頑薛萬鈞貪功亂胡漢191棄宗弄贊遣使入貢 大唐制史前往撫之291李元嬰上封爵滕王楊師道官拜中書令119服幻藥誤入博泰谷 計無常困在深水宮第22回尉遲恭諫言行特赦李世民寬宏得良臣352李世民著書成帝範中書令病重謝紅塵354孫思邈探視房玄齡萬辯機入侍陳玄奘121致厚禮番邦顯誠意 去深情寒士保尊嚴327褚遂良請緩封皇子侯君集怨憤生異心328尉遲敬德表乞骸骨慕容幽蘭跪拜焚香第52迴天子修身垂範天下全民皆兵以護蒼生193新宮落成顯主孝心上皇染疾不能入住235高士廉後飲屠蘇酒孫思邈熬製雪香丸306民犯十惡累及刺史贊普蒙恩公主稱心第四回新婚夫婦琴瑟和鳴 天命所致潛龍出水114政事堂廷臣議孝道 飛鳥城賓主爭禮儀第62回杜如晦病聞真人語任城王怒斬楊義成357徐惠妃上疏戒窮奢樑建方揚威在鬆外130河南北千里走黃湯 九成宮皇上往避暑第94回苗懷仁蒙主賜祭肉房玄齡卜卦問前程第五回觀音婢力齊兄弟心 李二郎奇謀定大計249李承乾請求赦罪人魏王泰開府納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