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爲守社稷分封皇親 宗室立功平息夷亂

話說孫思邈和袁天罡是兩位影響力非常大的人,這二人見面雖不能與當年孔子和老子見面相比。但也是當時非常重大的事件,只不過這一幕是在不經意間發生的,當時並沒有人注意到這是一件多麼了不得的事。那是一個傍晚,孫思邈穿着一件洗得有些發白的道袍,手裡拿着拂塵,穿着一雙布鞋。邁着輕盈的步伐來到了洛陽袁天罡的宅地,袁天罡早就算到這一天孫思邈回來拜訪,所以他早早的等在門口。二人見面,彼此行禮。孫思邈說:“遇到一件事,心中十分困惑,特意來請教。”袁天罡笑着說:“據我所知,天下幾乎沒有你治不了的病,不知道還有什麼事情能讓你感到困惑呢?”孫思邈露出一絲苦笑說:“你說的沒錯,普天之下大多數的病我都能治,但我只能治病,卻治不了命。”袁天罡說:“我只能算命,卻沒有辦法左右命。”孫思邈說:“我緣不指望你能左右誰的命,只希望能夠了解個究竟。”

袁天罡說:“我已經知道你是來問什麼問題的,你問的這些問題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楚的,如果你不嫌棄寒舍簡陋,就且在寒舍住下,我雖然不富有,但是粗茶淡飯還是管得起的。”孫思邈就在袁天罡的宅第住下了,當天夜裡,二人一邊把玩着茶盞一邊談論着問題。袁天罡捋着鬍鬚說:“我知道過去尚書右僕射杜如晦的死對你觸動很大,你覺得他害的不是病而是命。”孫思邈說:“杜公沒有做錯任何事,我覺得上天對他很不公平。”袁天罡說:“不公平的事多如牛毛,有何指這一兩件。”孫思邈說:“這件事已經過去了,雖說每次回憶起來我都感到非常的痛心,但是往者不可諫,在我的內心深處早已經將它放下了。”袁天罡說:“你放心,房先生和杜公的命是不一樣的,這一次他一定能夠逢凶化吉、遇難成祥。”一聽這話,孫思邈如釋重負,說:“長安城中一時山雨欲來,我也不知道像房先生這樣一位賢相,爲什麼會得罪那麼多的人,以至於彈劾他的本章如同雪片一般。”袁天罡說:“人在這世上有兩條大法是沒有辦法逃避的,一個叫義一個叫命,這一點房先生和杜宮都是知道的。”

孫思邈說:“那我倒要請教,權萬紀和李仁發今後的仕途如何?”袁天罡說:“這兒人自然沒有辦法長久的維持自己的傷勢。”孫思邈說:“皇上是明君,爲什麼這二人能夠得出呢?他們可是貨真價實的卑鄙小人。”袁天罡捋着鬍鬚說:“但凡是天子,都是天星下凡,像我們這樣的人,一定都有夜觀星象的習慣,你看滿天的心情都是忽明忽暗,皇上也是一樣的,也是忽明忽暗。再昏庸的皇帝也做過那麼一兩件明白的事情,再賢明的君主也會幹那麼一兩件昏暗的事情。”孫思邈說:“爲什麼善始者衆,善終者寡呢?”袁天剛說:“行百里者半九十,這是自然之理。”

聽說房先生可以安然無恙的度過這一次危機,孫思邈心中的石頭總算是落了地。這情形就如同九陰之後終於見到了太陽,在長安城中深宮之內,皇后憂心如焚,生怕房先生真出什麼意外?於是不斷的派宮裡的內侍去撫慰他。有了皇后出來力挺,權萬紀和李仁發意識到事情有些不妙。李仁發說:“千算萬算怎麼就把皇后給漏掉了呢?我只記得她從來不干預外朝的事,可她只要摻和進來,影響力就非常大了。”權萬紀說:“我早說過房先生根基深厚,沒有實權的把握,不可以輕易動他,你說我怎麼就鬼迷心竅聽了你的胡言亂語,打算對他下手呢?這要是真出什麼意外的話,咱們兩個人的身家性命都要賠進去。”李仁發說:“事已至此,只有兩條路走,一條是一條路走到黑,我整死房喬事不罷休,另外一條就是咱們兩個人負荊請罪,請求房先生的諒解。”

權萬紀說:“你是瞭解我的,我絕對做不出那種搖尾乞憐之事,既然事情做了,就要做到底,不把房喬整死,我這一生就算是白活了。”李仁發說:“你還是再考慮考慮吧!長孫無忌此時就是牆頭草,他總不可能跟自己的妹妹翻臉。”權萬紀說:“長孫無忌之所以能夠得寵,跟他的妹妹有關係,但他這個妹妹與別人不同,到了最關鍵的時候,又擋了他哥哥的仕途,我想長孫無忌對他也是既愛又恨吧!”李仁發說:“我是這樣想的,長孫無忌這個人睚眥必報是萬萬不能夠得罪的,而皇后爲人寬厚,或許能夠給咱們一條生路。”權萬紀說:“我覺得你把事情想簡單了,皇后這個人若是個男子可比她哥哥厲害多了。我們想要弄死她非常賞識的人才,你覺得她反過來能放過我們嗎?”李仁發說:“那你說怎麼辦?要不我們去長孫無忌的府上向他討個主意?”

權萬紀說:“長孫無忌可是出了名的老滑頭,說句不那個的話,他就是把咱們兩個賣了,咱們兩個還幫人家數錢呢?就憑咱們哪裡能算計得了人家呢?”李仁發搖搖頭說:“這件事不是這麼算的,我們兩個跑去向他討主意,並不是要算計他,而是想要投靠他,換句話說,要是我們有了這個人的助力,仕途自然會順利很多。”權萬紀說:“若是我們在得意的時候向他投靠,或許人家會買咱們的賬,在咱們出了問題的時候,特別是得罪了皇后的時候,再去投靠他,我覺得人家就不會買咱們的賬了,請你想一想,如果我們真的投在他的門下,皇后會怎麼看待他的這位哥哥?”李仁發說:“打斷骨頭連着筋,他能把自己的哥哥怎麼樣呢?”權萬紀說:“如果我是長孫無忌,我寧可委屈一下自己,也要讓皇后覺得我跟她是一條心,要是長孫家的人內部鬧起矛盾來,長孫氏的家業又如何能興旺呢?”

在這期間,房喬算是過着黑暗無比的日子。直到宮裡的內侍來了,一顆懸着的心總算是落了地。盧氏說:“皇后這個人真是心胸寬廣,當年她來勸我支持你納妾,我不但頂撞了她,還讓她無地自容,現如今她不但不計較我當初的所作所爲,還能夠這樣幫助咱們。”房喬捋着鬍鬚說:“皇后對咱們家的恩德晚上還不完了。”盧氏說:“在這種危難的關頭,你就不要想那麼多了,最好是能保住身家性命,要是能保住財產就更好了,至於尚書左僕射的位置,誰要是惦記就讓他拿去好了。”房喬說:“名爵是公器,以後說話的時候千萬要謹慎,有皇后的支持,這一次大概不會有什麼問題了,權萬紀和李仁發如果識時務的話,此時此刻就應該設法還我清白,否則他們倒黴的日子就快到了。”

這個時候魏徵看到皇后出手了,要是自己再按兵不動,他這耿直的名聲就算是沒有了。於是他來到御前,說:“陛下,權萬紀李仁髮指控房先生謀反,他們已經調查了這麼長時間卻仍然不能夠拿出什麼像樣的證據,總不能由着他們一直就這麼調查下去吧!我覺得既然他們查不出什麼來,就應該做結論,還房先生清白。”皇上你的呼吸沉默不語,魏徵看眼前的情形,覺得皇上對房喬的猜忌之心被自己低估了,不過事情既然做了,就已經沒有回頭的餘地了。大聲說:“陛下,權萬紀、李仁發而人涉嫌謀反,應該調查。”一聽這話,皇上不以爲然的說:“魏夫子,你可不能出於一時義憤就胡亂指控人家。”魏徵說:“我說話從來都是有一說一,這二人謀害朝中衆臣,對江山社稷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脅,要是不嚴懲着二人,天下再無公義可言。”

這個時候皇上卻沒有接他的話,其實在皇帝的內心深處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矛盾。一方面他想要敲打一下房喬,同時又並不是真的想要把房喬殺了。現如今,他明知道房喬是冤枉的,卻硬頂着不肯還他清白,主要原因是他覺得這樣做會讓自己的權威受損。李靖看到房喬受到打擊,他也是焦慮萬分。生怕將來的某一天發生在房喬身上的事情在他的身上又發生了變化。於是身爲房喬的同僚,他沒有站出來爲房喬說半句話。相反,他還派人給權萬紀、李仁發送禮,希望他們可以放自己一馬。然而李靖還是太天真了,他們覺得在談和房喬這件事情上傷了面子,最主要的是房喬是秦府的舊人,又有皇后的庇護。而李靖就不同了,曾經手握重兵在軍中威望甚高。對皇上形成實質的威脅,指他與死地比害房喬似乎要容易的太多了。於是房喬的案子還沒有辦完,他們又上了一本奏章。要求調查李靖,同時將他尚書右僕射的位置拿掉。

彈劾李靖的奏疏一到御前,那是不敢怠慢,趕緊將他送到了皇帝的手裡。皇上看完之後趴了一下子,就把那本奏疏丟在了地上。然後瞪圓了雙眼說:“這兩個混賬東西,他是要把朕手底下的忠臣一鍋端掉嗎?”然後即刻命人將權萬紀和李仁發拿下,這件事情的發生完全出乎咱二人的意料,權萬紀還在等待收割勝利的果實,一羣差役衝到了他的家裡,二話不說就叫他一家老小全部五花大綁,家產盡數抄沒。長孫無忌一看風向已經變了,立刻調轉槍頭上書彈劾李仁發和權萬紀,看到長孫無忌出手了,大家爭先恐後生怕下手太晚。很快李仁芳和權萬紀被關進了監獄,按照常理這兒人會被分開關押,以便於審訊,然而這一次他們卻被關押在同一間牢房裡。

二人相見,都嘆一口氣。李仁發說:“真是天威難測,按說李靖在朝中的根基遠不及房喬深厚,怎麼彈劾房喬沒有遇到很大的問題,就在彈劾李靖的時候栽了跟頭呢?”權萬紀說:“這一次我們真的是大意了,我們只知道皇上疑心與房喬和李靖,怎麼就沒有料到不會他同樣會懷疑到我們呢?”李仁發說:“事到如今還能有什麼辦法來彌補呢?”權萬紀說:“算一算,這一次我們得罪了多少人吧!尚書左僕射房喬,尚書右僕射李靖,國舅長孫無忌,門下侍中魏徵……”李仁發說:“不至於吧!長孫無忌不是挺欣賞我們的嗎?”權萬紀說:“皇上欣賞我們的時候,他也會欣賞我們皇上,要是討厭我們,他也會跟着討厭我們。”大家眼看房喬倒不了了,紛紛跳出來狂踩權萬紀和李仁發,希望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緩和與這位上司的關係。其實在房喬的內心深處,並沒有責怪他們,因爲他很清楚,自己之所以倒黴,原因不在這些人的身上,而在皇帝的身上。

這個時候就連皇上都感到非常的尷尬,如何才能夠修復自己與房喬之間的關係呢?還沒有等到皇上出手,皇后已經派人送去了禮物。不久之後房喬帶着夫人來到宮中謝恩。皇上顯得有些難爲情,但他仍舊鼓起勇氣走到房喬的身邊,將他扶了起來,說:“這段時間房先生受委屈了,朕聽信讒言,不是有道明君,朕是昏君朕是桀紂,希望房先生能夠不計前嫌,繼續輔佐朕。”房喬趕緊跪了下去,說:“臣不記得陛下曾經冤枉過臣,只記得陛下對臣的知遇之恩。”皇上再次向他扶起來說:“你們應該好好的謝一謝皇后,是她在最關鍵的時候支持了你們。”房喬又跪了下去,皇后說:“因爲有了房先生的輔佐,陛下才有了今天這樣一番事業,因爲有了陛下的賞識,房先生纔有今天的功名,希望二位相互扶持,一起名垂史冊、萬古流芳。”

這一篇總算是翻過去了,權萬紀和李仁發,因爲誣告朝廷重臣而受到了嚴厲的處罰。當時很多跟風彈劾房喬的人也受到了處罰,但是因爲處罰的程度比較輕,大家也都沒什麼怨言。人家皇帝都說自己是桀紂、是昏君了。別人還有什麼可說的呢?自從頡利被俘之後,皇上與太上皇之間的關係日益緩和。就在這個時候,皇上決定在這種已經回暖的基礎之上再添一把火。決定將自己的兒子和弟弟一併封王。話說在玄武門之役發生之後,太上皇無論是在住在太極宮的時候,還是在住在大安宮的時候。都已經沒有辦法干預朝中事務,於是他每天忙着讀書寫字,當然更加讓他操勞的事情,就是要爲皇帝生一大羣弟弟。這一日清晨,皇帝的兒子和弟弟們來到御前,皇上說:“你們是朕最親近的人,按照古禮朕是皇帝,你們不能沒有自己的名分,所以趁今天將你們一併封王。這當然願意,你們都居住在長安,可是天子家不同尋常百姓家,朕需要你們去各地鎮守,纔可以保證大唐的江山社稷能一代一代的傳下去。”

之後皇帝帶着自己的弟弟和兒子們來到大安宮拜見太上皇,眼前的這一幕讓太上皇非常的感動。對於一個年邁的人來說,看着自己一大羣兒孫一個個生龍活虎,怎麼會不心情激動呢?於是說:“你個當中有的年幼,有的已經成年,無論是要去封地,還是繼續居住在長安,希望你們永遠能夠記住咱們是一家人,要替皇帝好好的守護咱們李家的基業。”這是一個好日子,同時又意味着離別。許多往事一下子涌上心頭,太上皇的眼淚不斷的往下掉,他說:“朕沒有識人之明,不知道上天已經選定二郎作爲大唐基業的繼承人,因爲違背了天意,纔有玄武門之禍,這些都是朕的錯,往後你們兄弟之間、父子之間一定要相互信任,千萬不能再發生骨肉相殘的事。”這個時候皇上臉色通紅,太上皇把跪在地上的皇帝扶了起來,說:“你沒有讓朕失望,也沒有讓上天失望,你要好好做皇帝,好好教導你的兄弟和子侄,善待他們,還有你的百姓。”

皇上自然滿口答應,就在這個時候,前線傳來消息說靈州斛薛部已經起兵,準備將唐朝在當地的駐軍趕出去,完成其稱霸一方的雄心。皇上立刻把房喬和李靖叫了去,說:“二位愛卿,怎麼看待這件事?”房喬說:“其實一直以來斛薛部對大唐都不是心悅誠服,這一次他們露出了狐狸的尾巴,我們正好可以除掉這個桀驁不馴的斛薛部,你讓周邊那些不安分的人知道得罪大唐的下場。”皇上說:“診斷的是如何平息這一場禍亂。”李靖笑着說:“斛薛部的酋長不過是跳樑小醜而已,放心吧!不出三天,任城王一定會將他們全部殲滅。”

不久之後前線的捷報傳了過來,任城王李道宗已經將斛薛部的酋長俘虜了,並且停止要不要將他送到長安。皇上說:“這樣的小人物不值得這麼大費周章,應該就地斬首。”這一天,大漠吹着很大的風。斛薛部的酋長被壓到了刑場,李道宗穿着紫色的袍服,手裡拎着一把橫刀,穩穩的坐在那裡,眼看午時三刻已到,劊子手馬上將它背後的牌子拔了下來,然後手起刀落斛薛部酋長一顆血淋淋的腦袋滾到了地上。李道宗說:“唐朝的皇帝愛惜大漠百姓,就如同愛惜中原的百姓一樣,因爲有了唐朝皇帝的庇護,大家纔有了太平的日子,而斛薛部的酋長不知感恩,竟然不顧天威,悍然興起了戰端,我今日將他處死,以示警戒。”處死斛薛部酋長的奏書送到長安,皇上在上面批覆說以後做類似的事情,將酋長秘密處死就可以了,不必展示給當地百姓。

轉眼又到了要舉行朝會的日子,官員們聚集在御門之外。皇上駕臨之後,羣臣三拜九叩。太監說:“有事出班早奏,無事捲簾散朝。”這個時候戶部尚書戴胄站了出來,大聲說:“陛下,從隋朝末年開始,有大量的人亡入塞北,也有很多人是被胡人俘虜走了,陛下官府出錢贖買被擄走的人口,到目前爲止,一共統計五萬餘戶。”皇上說:“朕是天子,爲民之父母,你當守護天下百姓,是因爲爾等百官竭力協助才完成了這樣一件善事。”戴胄說:“陛下,隋朝末年戰亂不斷,百姓四處逃竄,以至於田地荒蕪,到了秋天顆粒無收,最終百姓無以裹腹,盜賊不斷滋生。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回到家園,各自重操舊業。去年糧食豐收,今年看樣子也是風調雨順,這些都是因爲陛下的恩德感動上天,相信不久之後便會如陛下所願,百姓們都可以擁有一份體面的生計。”

皇上說:“戴胄,你今天說這麼多是不是還有什麼事情要說?朕是不是又有了什麼過錯?”戴胄說:“陛下果然聖明,現如今陛下已經修建了九成宮,現如今在洛陽的新宮又已經開建,據臣所知,洛陽的新宮幾乎比長安的宮殿還要宏偉壯麗,看來陛下派到洛陽主持修建宮殿的人,是把陛下當作隋煬帝了。”一聽這話,皇上臉色立刻變得陰沉起來,說:“戴胄,現在諫官們都沒有說什麼,你一個戶部尚書爲什麼要多此一舉呢?”戴胄說:“正因爲臣是戶部尚書,才知道大唐的財務狀況,現如今雖說情況有些好轉,可百姓的生活依舊非常的困苦,陳以爲皇上在此時修建新宮極不妥當,就算是非修不可,也應該嚴格的限制規模,畢竟唐朝的都城是長安,不是洛陽。”皇上站了起來,說:“你只知道算金錢賬,朕來給你算一本不一樣的賬,百姓們忙碌起來,大家纔有糧食可以吃,纔有房子可以住。要是讓百姓閒在那裡,他們就會胡思亂想,就會謀反,天下就會大亂。”

306民犯十惡累及刺史贊普蒙恩公主稱心第93回袁天罡曉言人間事苗山風入幕賓王宅357徐惠妃上疏戒窮奢樑建方揚威在鬆外191棄宗弄贊遣使入貢 大唐制史前往撫之253昔謀主復爲左僕射苗山幽受封金刀郎第78回訪煙花意外入魔窟舞橫刀奉命除奸嗯第97回鞠文泰遊歷東西市李世民獻俘大安宮第25回杜如晦妙計退胡虜長孫後請納小楊妃174頡利可汗身染重病 大唐天子憂心而傷285三國合謀共伐焉耆一陽初升敬答太清196皇甫德上書言主失高季輔以禮正宗室第23回琵琶女自究窮音理龐相壽去官養天年193新宮落成顯主孝心上皇染疾不能入住101魏夫子彈劾權萬紀 孫思邈拜會袁天罡240溫彥博進位右僕射魏夫子以疾辭侍中307孫伏伽不恥當年貧苗山幽冒險遊吐蕃第69回盧夫人知心勸夫婿鞠文泰舉酒送唐僧345薛仁貴勇武承恩遇左庶子狂言致壽終第60回白肥兒出力護社稷杜如晦勞心爲太平355苗山幽朝見葉子柒惠恩善挑戰陸一蟬263習觀想浮生得圓滿飲苦芥片刻養歡愉128賀新春羣臣請封禪 樂平康女王開學堂283苗山幽獻計平獠亂岑文本中正品賢人153李承乾遊戲明德殿 唐皇上置酒未央宮第二回竇夫人飲恨去西遊 李玄霸飛錘致橫禍193新宮落成顯主孝心上皇染疾不能入住167未商量迎娶張寡婦 有逆緣請教李摩訶105聞直言下旨毀新宮 感無常奈何失皇子356司空奉敕知三省事房公病重爲諸子憂113慈父知禮爲女消業 罪官起復算計功名第65回杜如晦上書改軍制房玄齡避禍請去職156二位路人御前辯論 兩次赦免羣臣爭執第十二回劉文靜行年犯災星竇建德英雄至末路310唐尚書奉旨誅宣王李承乾謀殺於詹事341俟利苾輕騎入朝中史刺史坐髒遭刑戮217契苾何力顧全大局臨洮縣主下嫁將軍180苗山幽入門做居士 袁天罡講學陷囚籠289九成宮結社謀事變立政殿皇上豎屏風第75回大唐故主威服遠人異域酋長拜舞君上357徐惠妃上疏戒窮奢樑建方揚威在鬆外269苗山幽遠走西南國白毛怪着力害蒼生第54迴護新法不忍殺太監答故人決心放裴寂324裴刺史請旨伐高麗黨仁弘罷死罪君王第76回李世民即位天可汗杜如晦死薦李衛公第83回張玄素諫止洛陽宮李思摩拜授右侯衛324裴刺史請旨伐高麗黨仁弘罷死罪君王第八回秦府開張良禽入慕 懷恨娶親引火燒身第88回林邑王獻珠進妄言李大亮請旨停捐獻333紇幹承基告發謀逆賀蘭楚石檢舉阿翁335房玄齡看重李大亮唐尚書奪官封德彝358王玄策借兵教天竺蕭相公病死入冥國第72回佔定襄隋人盡歸唐住南廂陰魂鬧相府343岑文本軍中染暴疾李世勣進兵拔蓋牟241孫思邈烹茶待來客袁天罡彈指話文王第22回尉遲恭諫言行特赦李世民寬宏得良臣353薛萬徹奉命擊高麗苗山風隨駕遊新宮第34回魏夫子諫止伐嶺南太上皇率藩繁多讓159尼古拉演說海外事 釋法隱暗害龜茲僧181花朝節歌女醉平康 春社日居士聽譏諷304十一月天子祀南郊丙子日太常擬大禮224何刀兒服役陽關外苗山幽再入吐谷渾236上臨御門聽四方聲詔命降下改諸王號311上天示警旨停東封皇嗣失德寵溺宦官313李世勣還朝掌兵部真珠汗趁虛擊思摩208曼頭山孤兒斬名王赤水原李靖誅殘虜148執節杖唐儉又出使 訪澤國官員欲殉身110鳳鳥墜地誤入陋居 商人聞言更曉事理240溫彥博進位右僕射魏夫子以疾辭侍中334誅君集不幸累魏徵詐胡虜皇上不循古第六回李留守領兵入長安 月雨公往生去極樂188生死局使節又往矣 悲喜事可汗顯威風178立春日舉行籍田禮 豔陽天等待良人歸221苗山幽遊蕩至廟門老法師失言惹災禍327褚遂良請緩封皇子侯君集怨憤生異心153李承乾遊戲明德殿 唐皇上置酒未央宮275溫彥博六月死憂國柳御史連夜彈罪王310唐尚書奉旨誅宣王李承乾謀殺於詹事147爲人臣自當解君憂 逢天究何以濟蒼生120別蜀地還回長安去 過林邑又到新羅來117上諭連三禁止亂鳴 極數九五盛而必改297國子監名儒行講論華清池上諭訪大德361唐皇上駕臨玉華宮賢皇嗣修成慈恩寺183蕭玉蓉人後失體面 苗山幽夢裡見提婆355苗山幽朝見葉子柒惠恩善挑戰陸一蟬第十六回苗懷仁攜子歸鄉里楊文幹舉兵謀皇唐131姚思廉請止新出行 苗山幽誤入拜女教360房玄齡死諫伐高麗褚遂良一省爲堂官240溫彥博進位右僕射魏夫子以疾辭侍中177苗山幽遭遇雪上霜 李淳風解說風裡浪182李淳風驚聞壞消息 孫思邈營救老相識123一時說事書生感傷 孤僧圓寂俗人尋骨350懼風疾修繕隋廢宮聽朝議偏師伐高麗145李淳風製作渾天儀 苗山幽智救童女王187趙德楷出使遭囚禁 王神機見面問吉凶196皇甫德上書言主失高季輔以禮正宗室182李淳風驚聞壞消息 孫思邈營救老相識285三國合謀共伐焉耆一陽初升敬答太清318李建成追復儲君號房玄齡請旨禁自殘189段志玄領兵出西域 天柱王奇計襲涼州179張士貴領兵平獠亂 安四娘改嫁引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