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六章 他想搞什麼幺蛾子!

攻伐高昌一役,皇帝心裡其實早就有了決斷,唯一沒有考慮好的是派誰去打,這次派兵的將領人選,他的心中一直在衡量,權衡,所以纔有了下旨命羣臣舉薦的事。

“討價還價”了一個上午,最終在李承乾極力斡旋之下,皇帝下旨以兵部尚書-侯君集爲交合道行軍大總管,謝映登爲副大總管,蔥山道行軍總管,契毖何力爲蔥山道行軍副總管,率領唐軍攻伐高昌。

結果是好的,可這過程還真有些費勁,因爲大夥都覺得這仗是勝券在握的一戰,能爲自己的家族用軍功來添磚加瓦,那爲什麼要放棄呢,爭上一爭,沒準就成了呢!

正是因爲大家的想法都是如此,所以李承乾的這次舉薦才顯得那麼舉步維艱,爭搶帥位的將領誰跟皇帝還沒點特殊交情。

出宣政殿以後,李承乾還將可以號令鐵騎軍的令牌交給侯君集,並叮囑他此去西域,路途何止千里,想要跨越千里朔漠又要保持戰力,並沒有殿中那些人想象的那麼簡單。

克服惡劣的自然環境,補給線無限拉長就是他首先要面對的問題,在出境之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準備,阿使那步真會在高昌邊境等着他們,協助其作戰。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高昌一國曆經四朝漢族王朝的統治,不少漢人商旅和前朝的避亂的人都選擇在那裡定居;可以這麼說,在整個西域就沒有一個國家比他更像中原王朝的了。

大軍過境之後,一定要注意軍隊的紀律,對待普通的百姓,一定要做到秋毫無犯,讓所有人都知道大唐纔是他們真正的歸宿,也只有大唐能在紛亂的西域庇護他們。

同源同種,是親人,不是敵人,戰爭結束後,朝廷會立即派遣文官進駐各地,爲他們分田、分地,完全推行漢制。這與當年侯君集在西海道的時候不同,殺戮不能解決一切的問題,他是好殺人的,也不太懂制怒,李承乾不得不多多叮囑他。

交流好書,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現在關注,可領現金紅包!

對於太子的叮囑,侯君集都悉心的聽着,他明白太子是擔心大軍過境之後,將領約束不到位,發生縱兵搶掠之事,壞了大唐在西域各國面前的良好形象。

換作以前,侯君集肯定是左耳聽、右耳冒,可今年在長安發生的假銅幣案,他也耳聞了一些內幕,對於那些漢人不可說不同情,所以對太子此次的叮囑,他都牢牢地記在心中,並保證一定照此辦理。

當李承乾回到明德殿後,簡單的洗漱一番就讓恆連傳來長孫衝,不因爲別的,就因爲那個突然出現在明德殿跳來跳去的傢伙,他回來幹什麼!

“仲良,霍王是什麼時候回來的,誰讓他回來的,藩王今京不需要俱本嗎?”,李承乾端着茶盞,挑了一下眉頭看向長孫衝。他需要一個合理的解釋,要是藩王可以隨便進京了,那宗室的規矩還留着幹嘛!

長孫衝負責的內衛耳目遍邊朝野,這種事首先當然問題了,要是他還不知道,那結果就只能說明一個,是皇帝親自調回來。可今天在殿中看父皇頻頻皺眉,這也不像是心中有數的樣子,太奇怪了!

“殿下,這事你就算不問,臣也是要來說的,霍王,霍王這次進京可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抖了下袍子後,長孫衝把他和內衛掌握的情況詳細敘述了一邊。

李元軌是三天前進京的,進京之前,他並沒有向中書省俱本,也沒有往宗正寺遞探親的本章,可以毫不客氣的說,他是完全違背了藩王無旨不可輕離藩地的祖訓。

可這傢伙非常會辦事,特意帶着夫人去鄭國公府找了大舅哥魏叔玉,直接越過中書省,讓魏叔玉把本章遞到了皇帝的手裡,把御史的特權發揮到了極致。

至於皇帝是不是發火了,對這份本章的態度是什麼不得而知,長孫衝的內衛手還沒有那麼長,他也不敢把這麼幹,否則太子就的先把皮扒了。

不過,長孫衝在心裡是這樣揣測的,既然李元軌沒病,回長安也沒事,那就只能說明一點,王妃病了唄!而魏叔玉新娶的夫人-歸德公主又是隱太子的遺孤,皇帝就再不滿也不會表露出來。

因爲一旦發了火,朝野的上下可是要嚼舌根子的,霍王那混賬從來就是個鬼靈精,在諸王中心機算是深的了。他要是不能把自己乾淨的摘出來,能這麼冒失的回來嗎?這歸根到底,還是怨太子,誰讓魏家的大媒是你自己保的呢!

“殿下,回來就回來唄!反正快過年了,這些傢伙都是要俱本返京的,他不就是早回來幾天嗎?咋的,惹你不高興了?”,長孫衝帶着玩味的笑容上下打量着太子。

“招惹孤?他也得有那個膽子算!不過,他藉着彙報地方政務的時候混進了廷議,在議出征將領的時候,他可是搗了亂,嗆的潞國公差點翻臉,要不是孤站出來力排衆議,今兒這事可就懸了。”

李元軌回來的突然,在宣政殿的話也很突然,完全擺出魏徵的嘴臉,雖然岳父頂半個爹,但他這受的“遺傳”是不是太嚴重了,老子還以爲魏徵“附體”了呢!

“呦呵,膽子變大了,霍王還敢跟潞國公叫板?咋地,在封地吃了幾口鹽巴,腰桿子就硬了,這不是蚍蜉撼樹嗎?他不怕老流氓回來找他的麻煩嗎?”

太子這話把長孫衝整樂了,親王這頂帽子唬唬別人也就算了,對侯君集也玩這套,那跟作死有什麼區別!他是皇弟,不是皇子,與這樣的功臣作對,就算鬧到皇帝那又能得到什麼好處。

“不管這勇氣是誰給他,不管他想在長安幹什麼,你給孤派人盯緊了他,孤不希望他在長安翻了什麼浪花來!

今年的上元節不同以往,朝廷的慶祝規模要大過以往,來朝貢的國家也會很多,所以不管是什麼風吹草動都值得注意。”

得,太子都把話說的這麼明白了,長孫衝那裡還不明白是怎麼回事,隨即起身言道:“請殿下放心,今年進京的藩王、封疆大吏,臣都會多加留心的。”

第八百五十七章 東宮版“知新錄” (一)第八百一十四章 男人之間的友誼!第五十二章 奇葩鄭善果第五百四十三章 “真香”定律第七百七十章 我真冤枉!第三百一十二章 專業捉鬼三人組第二百九十八章 李承乾的成年禮物第二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九百章 驃騎營(二)第六百五十二章 錦上添花第三百五十六章 賢后風範的獨孤妙音第一百三十六章 暗流涌動(2)第八百九十二章 明德殿的笑聲!第五百二十四章 你就說敢不敢吧!第七百四十七章 瘟疫阻路第七百五十四章 改變歷史的一刀第一百七十章 囂張的岑文本第三百八十章 老而不死是爲賊第五百五十四章 上八寨的幺蛾子第八百五十一章 河間王府的“家教”!第九百五十章 全力向西!第七十四章 岷州終戰(1)第九百一十三章 對不起,我無能!第九百三十八章 倆小老頭的算計!第五百五十章 陛下,還記得您表叔嗎?第五章 朝堂爭鋒(2)第六百五十一章 希望在田野上第四百八十九章 這是個人才啊第九百八十四章老子就不上套!第八十六章 真有排面啊第一百八十九章 坐收漁利的李恪第八百三十三章 不能白送上門!第七百四十二章 我們只是好久不見第九百四十七長孫之殤!第五百八十章 反轉第二百八十一章 江國公府的活出殯第四百四十六章 “小人得志”的許敬宗第三百五十七章 不靠譜的國舅爺第八百四十五章 討情債的人來了!第三百九十一章 李績的小心思第八百三十二章 行了,你也下去涼快下!第六百章 申州城的匪宴第九百六十八章 又弄出一個意外第六百一十八章 因禍得福第八百二十九章 你們,給老子放尊重一點!第一百七十七章 李承乾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第七百八十章 家貧出孝子第四百三十七章 你只配給孤當一條狗第七百五十五章 詭異的勝利與勒石燕然第五十一章 李承乾造反了?(3)第四章 朝堂爭鋒(1)第八百三十章 有些女人是碰不得的!第二十九章 讓法律有尊嚴第七百六十四章 沒完沒了第九百五十二章 喜訊連連!第八百五十二章 啥玩意,進去了?第四百四十二章 憶往昔第九百六十二章 樹倒猢猻散!第三百九十一章 李績的小心思第九百九十二章九州歸一,新皇現!第四百九十七章 被找家長的小子們第四百五十六章 有些話是不能當真的第五百八十八章 紫宸殿覲見第六十五 章 還有爺們嗎(2)第八百五十三章 不一樣的爲政之道!第三百八十二章 說話不算話的李世民第一百零五章 定襄大捷震長安第一百三十六章 暗流涌動(1)第九百八十七章牙咬崩了!第八十四章 緊箍咒第八百三十章 有些女人是碰不得的!第二百九十八章 李承乾的成年禮物第六百七十八章 找老房的真正目的第一百八十二章 幹不了?那就騰地方第七十五章 岷州終戰(2)第七百八十一章 傅奕的“故事”!第九百七十三章 “外賣員”惹得禍!第三百三十六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二百一十三章 初抵洮州第六百七十二章 大棗交情第八百八十八章 秋天的第一捆菠菜!第二百三十章 父皇,有個新買賣,您看怎麼樣?第六十七章 岷州之戰(1)第九百一十九章 刑部大堂的鬧劇!(三)第四十二章 初見長孫悅第九百八十章 滿堂彩第六十三章 李承乾也有媳婦了第六百二十五章 從何處而來?第十一章 初遊終南山第九百三十二章 他爹當年也是這麼過來的!第二百六十九章 馬周送來的枕頭第二百一十三章 初抵洮州第二百八十七章 奇葩的法律第一百九十九章 慕容順,你服不服?第五百六十六章 反攻進行時第一百三十九章 都想當這個官(1)第九百八十一章 腐儒之見!第九百六十二章 樹倒猢猻散!第二百五十六章 爺今兒就想在這耍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