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甩包袱的李世民

拜李靖爲師,這對大唐的所有的武將來說,都是夢寐以求的事,看看侯君集就知道了,只從這老傢伙手裡學到兵法十七策,就成爲縱橫睥睨的帥才,有那個當將軍不想有他這樣的機遇呢!

就像李靖他自己說的那樣,他這兵法可是萬人敵,不管是誰學會都可以建功立業,封公拜相,李承乾在軍中的時候曾受過他的點播,的確是受益匪淺。

但有一問題,將領們想和李靖學兵法是要和經過皇帝允許的,侯君集如此,蘇定方更是如此,這麼做的原因很簡單,皇帝和李靖都不希望苦心培養的人才回過頭來反咬自己一口,這不是偷雞不成蝕把米嗎?

可李承乾已經是太子了,不需要像臣子一樣絞盡腦汁、苦心經營爲了官位和富貴在這方面較勁兒,所以這兵法學與不學都沒什麼,會馭將不就行了。

再說了,皇帝不是一直都不放心李靖嗎?爲什麼要把他送到東宮呢,難道是他想看看自己有了李靖這樣的柱國之臣,會不會生出叛逆之心?

帶着一肚子的疑惑,李承乾回到了東宮,剛進明德殿就看到長孫無忌和許敬宗二人在裡面話閒篇,而且還特麼有說有笑的。

來的早不如來的巧,正好,老子正愁沒人解惑呢,你們也別跟着笑了,跟着老子一起頭疼吧,那老東西可是個燙手的山芋啊!

待李承乾把承慶殿的事發生的事說完,長孫無忌和許敬宗的方纔還興高采烈地的樣子,瞬間就蕩然無存了。

如果尋常的皇子得到李靖這樣的老師,肯定是手舞足蹈的,恭恭敬敬的把他請回來當爹供着。學不學他的兵法那都是小事,關鍵是得到了李靖的支持,就等於得到他在軍中的勢力,這是花多少前,費多大力都辦不到的。

可凡是都有例外,李承乾和其他的皇子不同,或者說他和歷代的太子都有所不同,他可是一個獨立擁有數萬虎賁的儲君,再加上多年來太子在軍中建立的威望,根本就不需要用李靖的名號來鞏固自身的地位。

“太子殿下,您應該極力推辭纔是,李靖就是個馬蜂窩,這老小子背了一身的猜忌,幹什麼都有一大堆人跟着參他。現在爲了避嫌,就差脫光了睡在府門口了。”

許敬宗絕不是危言聳聽,前一段時間廣州都督府長史唐奉義就上書皇帝說李靖要謀反,並列舉了相應的“證據”。皇帝隨即敕令刑部、大理寺、廉政部共同徹查,最後才判定唐奉義誣罔罪減死,流放崖州充軍以披甲人爲奴。

再加上,他的兩個兒子和長樂王-李道興之間的事,不少人都認爲是李靖只是他們斂財,意圖自然也就不用說了,自從出了這兩件事後,李靖便闔門自守,杜絕賓客,雖親戚不得妄進。

現在皇帝把他送入了東宮,非但不會給太子帶來任何的好處,反而會讓人把他和太子聯繫在一起,這可是要連累整個東宮的,真不知道皇帝到底是怎麼想的。

“沒用,老子給兒子選師傅,孤是沒有理由和陛下唱反調的。平時不做虧心事,夜半不怕鬼敲門,孤不擔心那些流言蜚語,唯一搞不明白的是陛下到底想怎麼樣?”

皇帝不信任李靖這是事實,不僅李靖自己知道,旁觀者也都一清二楚,所以不管李靖表現出多大的誠意,在所有人的眼中他都有造反的理由和條件。

再說了,反駁有用嗎?就在自己到承慶殿之前,皇帝已經打發人去衛國公府傳旨去了。

“殿下,老臣以爲事情還有延族想的那麼遭,如果臣想的沒有錯的話,陛下的意思應該是這樣的.......。”

長孫無忌從兩個方面分析了皇帝的用意,一方面,自從皇帝保下他爲大唐效力來,李靖身上的疑點太多了,多的讓任何一個君主都不放心。

從輔助李孝恭平定南方,他絞殺的那些唐軍和輔軍的將校,.......,從排擠尉遲敬德,到北伐結束幫張寶相圓慌,手握大軍想繼續西征。

而且每次讓他出徵都會有故事發生,就說第二次吐谷渾戰役吧,他在軍中的動作太可疑,所以才被隨軍出征的唐奉義揭發的。至於唐奉義說的話到底是不是真的,那就不得而知,在世上恐怕只有皇帝自己知道了。

之所以沒有動他,是因爲李靖這個人是可制,即使沒辦法證明他的忠心,也是不能把他這個柱國功臣怎麼樣的,所以高高的供起來無疑是上上之選,而東宮的太師就是最好的選擇。

另一方面,就要說到皇帝對李承乾的考驗了,作皇帝最難的就是馭將,朝中諸衛的大將軍可不是文臣,他們中不少人都是讓硬不吃的傢伙,駕馭他們和東宮的將領大大的不同。

李靖是個燙手的山芋沒錯,同時也是諸臣中最難駕馭的人,如果太子能把這樣的人都駕馭好,那他以後自然也就沒什麼可擔心的了。至於李靖那一系的人那就隨太子怎麼處理了,是全盤接受,還是取其精華都無所謂,這權且就當做是獎勵了。

“啊,舅舅,你說的。”,還沒等李承乾說完話,房玄齡和上官儀二人走了進來,見完禮後,老房就從袖子裡拿出一個本子交給了李承乾。

這不看不知道,看完之後,李承乾直接就對長孫無忌豎起了個大拇指,他猜的沒錯,皇帝是把這個大包袱甩着給他了,不僅如此,他還要在李靖成爲太子太師的當天徹底的掐斷衛國公府財路。

這不,朝廷以官員不得與民爭利爲由,沒收李德謇哥倆的囤積的全部香料和財帛,同時還依律向衛國公府下達鉅額的罰單。

可衛國公府是出不起這筆錢的,所以皇帝就在冊封聖旨上寫出上,師長有難,弟子服其勞,算是讓李靖大大的欠了東宮一個大大的人情,而房玄齡二人恰好就是來東宮收賬的。

“房相,孤現在要是哭窮的話是不是晚了一點!”

“太子殿下,就當是破財免災了,誰讓李藥師是你老師呢!”

第八百三十八章 這個真不行!第七百二十二章 既要打的好,也要打的巧第二百六十五章 君子動手不動口第九百四十六章 天上掉下一名副帥!第三百章 天子腳下的豆腐渣工程第五百八十六章 掉井裡就撈出來嘛!第八百二十二章 越來越有意思了!第六百二十九章 欲蓋彌彰第四百五十八章 真假李承乾第一百三十二章 鄭家有女名麗婉第五百二十三章 面子是靠自己掙的第九百六十五章 凌煙閣(二)第三百六十章 長袖善舞的許敬宗第四百一十六章 祿東贊 (1)第六百八十九章 誰便宜都想佔?第四百五十二章 在大唐也是有城管的第一百一十七章 李世民的花邊新聞第二百零四章 大哥,請你抽打我的細嫩皮肉吧第四百零一章 奇人袁天罡第五百四十八章 吳府作客第七百一十七章 真神計劃(二)第四百一十六章 祿東贊 (1)第四十七章 滅蝗進行時(2)第三百七十三章 一念成魔第一百九十八章 嶺南來的土皇帝第五百五十七章 你這老不死的咋又來了?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北衙的建立第六百一十五章 爲子孫前途計第二百二十章 告訴伏允,老子來了第四百五十七章 在家中也能被碰瓷第五百二十六章 明德殿裡的大耳刮子第七百零七章 老好人不是那麼好當的第四百四十五章 縱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第二百八十七章 奇葩的法律第八百二十章 就是袍子的問題!第五百六十三章 強心針第四十九章 李承乾造反了?(1)第五百二十七章 要是孤咽不下這口氣呢第五百二十章 大唐運動會(二)第七百八十八章 新發現與小和尚第九百八十六章 強烈的對比!第一百零六章 長安城瀰漫的陰謀(1)第三百七十章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第五百三十一章 蕭瑀的新爸爸第九百二十章 刑部大堂的鬧劇!(四)第二百六十章 你只有當狗的資格第一百七十九章 你怎麼還沒餓死啊第六百五十四章 封王?沒問題!第九百五十三章 你覺得能過的去嗎?第四百九十九章 誰都有第一次第八十二章 論糧道(2)第四百六十三章 長樂門前的小校第九百七十四章 河間王府中的暗流!第五百二十七章 要是孤咽不下這口氣呢第八百六十八章 宣政殿外的戲劇!第九百三十八章 倆小老頭的算計!第九百二十九章 其實你不必這樣!第九十三章 爭糧打井(3)第七百二十五章 塑料姐妹情第一百六十章 你可要記住了!第三百八十八章 真是白活了一輩子,誰也看不上他啊!第一百一十六章 長安城的大搜捕第一百七十六章 長孫皇后出的難題第八百七十三章 靚麗的風景線!第七十七章 慶功宴上的風波(1)第八百五十六章 麟德殿的笑聲!第四百一十二章 欺人太甚的老匹夫第六十九章 岷州之戰(3)第九十二章 爭糧打井(2)第六百零二章 比程知節還精明的人第八百零四章 法師,文章不錯!第三百七十九章 金雞下蛋第八百四十四章 你懂我!第三百八十七章 我死之後,那管洪水滔天?第九百四十一章 橫生枝節!第三百八十四章 大婚進行時(2)第六百九十章 雙佈局第三百零三章 殿下,你也整一個唄第三百四十六章 真有人敢在太歲頭上動土第七百七十一章 九屍迎賓第四百二十三章 好色,是一種遺傳第四百七十五章 君臣閒話第六百一十五章 爲子孫前途計第二百一十三章 初抵洮州第七百九十六章 有來,纔有往!第九百零三章 拿病當由頭!第一百二十三章 蕭瑀的險惡用心(3)第六百五十七章 龍虎山少掌教第一百一十四章 杯酒釋兵權 (1)第九百八十章 滿堂彩第四百零八章 知錯能改的皇帝第八百二十一章 清官、能吏!第六百四十八章 跟不上時代就只能被淘汰第一百七十九章 你怎麼還沒餓死啊第一百四十八章 給皇家丟臉的賤人第五百三十二章 相得益彰第一百五十二章 朝堂上的撕逼大戰第三百七十三章 一念成魔第四百三十九章 反正你得幫忙第五百七十章 永昌府的席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