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 禮部的官司

陽春三月是萬物復甦的時節,花草的植物也會煥發出新芽,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也是同樣的道理,又到了一年一次的科舉考試的時節,各地的舉子們都紛紛地涌進本就擁擠異常的長安城。

有了他們在城中各處焚香填詞,長安城裡的庸俗味少了不少,這話是姚思廉說的,作爲本次恩科的主考,他不止一次在李承乾的面前批判人們過分追求名利和金錢,絲毫不在意情操的陶冶,在他看來這就是一種退步,亦或者稱之爲墮落。

在禮部大堂討論今年科舉的具體事宜的時候,堂官們分成了兩派吵吵鬧鬧的爭了一天,也沒分出到底是誰對誰錯,頭疼異常的于志寧只好在第二天把李承乾請來決斷,希望他能在這兩個之間做出一個明智的選擇。

選吏畢竟是國家大事,挑選出來的官員將來也是要入朝理政,所以在遴選條件上不可以有一點馬虎。

以禮部右侍郎-張行成爲首官員認爲,人沒有十全十美的,要是都無慾無求了,那還出來當什麼官呢。選吏選吏,要是沒點仕途之心,還怎麼進步,怎麼幫朝廷分憂呢!

沒毛病,誰也不是聖人,有的功利心也是可以理解的,點了點頭後,李承乾把頭轉向了左侍郎姚思廉到底爲什麼不同意這種選吏之法。

“殿下,建國之初的時候,唯纔是舉是爲了使國家快速安定,百姓得以重新投入生產。陛下早年間也曾說過:官不必備,惟其才,致治之本,惟在於審,量才授職,務省官員。”

“可現在呢,我們採取的審查僅僅是刑獄方面的,難道說一個人以前不會犯罪,當了官兒,拿着印把子,人的品格就提升了嗎?看看刑部這倆年抓得的官員,他們中可有不少人是在貞觀一朝考上的。

難道諸位就不以爲這裡面我們也有責任嗎?要是我們的審查能再全面一點,是不是他們就不會如此了,是不是那些百姓就不會受罪了呢!

不要以爲,在律法牽連不上大家就沒事了,你們都摸摸自己的良心,作爲國家選吏的衙門,這麼敷衍了事,行嗎?老夫真不知道那些白花花的饃饃,你們是怎麼嚥下去的。”

姚思廉的話引起了李承乾的興趣,因爲這頭子是他在大唐見過的第一個,認爲吏治應該從根子上抓起的人。沒錯,他說的都是事實,這幾年刑部和廉政部辦的不少案子都是小官鉅貪。

他們不少人都是苦出身,沒見多過太大的世面,而下面的那些求他們辦事的,則是絞盡腦汁鑽研他們的喜好,有送錢的,有送女人的,也有送各種稀罕物件的。反正是隻要你有需求,咱就能滿足你,保證把你伺候的比親爹都舒服,然後一步步再把你拽入無法回頭的深淵。

“那你說怎麼辦,咱們禮部總不能看着他們一輩子吧,自甘墮落的人什麼時候都有,老兄歷經兩朝,這個道理你應該明白吧!選官就是大浪淘沙,不經過焚灼怎麼能成金子呢!”

張行成的話音一落,立刻就得到不少同僚的支持,國家有律法,朝廷有制度,各部各司其職是本分,就算他們不覺得麻煩,那皇帝和各部的大佬怎麼想呢。

作官就是要懂得進退,千萬不要踩過紅線,這是會觸動不少人利益的事,到時候不僅浪費了精力,還討不到一點好處,作什麼啊!

“殿下,老臣不贊同張侍郎的意見,對於舉子們的審查,不能僅僅據於地方州府的開出的一紙空文,大考結束後,應該有專門的人員到其家鄉作一些調查,看看其品性到底如何,然後在舉行殿試和受官。”

姚思廉的話說完,高季輔立刻就站出來反對:“姚老,沒這必要吧,費時費力不說,還耽誤國家選吏的時間,更何況這那是咱們能決定的事啊,沒有陛下的旨意是絕對不行的,所以還是別浪費那時間了,乾點實事不好嗎?”

高季輔的話算是把姚老頭子激怒了,只見他拍了下桌子站了起來,就在駁斥其觀點的時候,李承乾擡手示意制止了他。火氣起來的姚思廉冷哼了一聲,雖然坐了下來,卻依然吹鬍子瞪着的看着高季輔。

“孤倒是認爲姚侍郎說的挺有道理,既然禮部的責任是選吏,那就的承擔相應的責任,可高季輔說的沒錯,就是因爲缺少官員,所以我們才選官的嘛!”

“孤看不如折中一下,大考的程序正常進行,但在授官上要打一點折扣,所有錄用的官員在沒有完成這個考察的,一律不得授予正職和升遷,等這個考察結果出來了,再由吏部和禮部牽頭重新調整一次。

至於考察的事,就由吏部和禮部派員到地方實地走訪,然後由驛站寄回本部處理。陛下那裡就不用你們管了,孤去說就是了。”

聽完了李承乾的話,在於志寧的帶領下,禮部的官員紛紛起身恭敬諭旨,即使心中有些不服的,也不得不稱太子爺聖明燭照。......

出了禮部後,李承乾就乘攆往承慶殿的方向行去,心中還不停的琢磨着姚思廉方纔所說的話。用人確實是一件難事,這事不是在大唐出現的,也不可能終結於大唐,所以他們這些掌權者能做的就是防範於未然。

到了承慶殿後,李承乾向皇帝彙報了貞觀十年大考的進程和發生的問題,尤其是姚思廉所說之事,作了詳細的解釋,力求讓皇帝重視這裡面的利和弊。

“父皇,.......,玉不琢不成器,烈火才能焠真金,以前我們可以不用擔心,或者沒有時間去考慮這個問題,但現在不行了,國家已經走入了正軌,我們能做的就是不停修改制度中弊端。要是朝廷在這方面都拖沓、不重視的話,那“蚍蜉撼樹談何易”的意思可就變了。”

恩,點了點後,李世民當了這麼多年的皇帝,那裡不知道這其中的厲害呢,隨即在奏本上批了個準字,隨即讓甘鄖馬上送到中書省去依此辦理。

“高明啊,政務說完了,那咱們就談談家事!”

家事?又出什麼事了嗎?頂着一頭的霧水,李承乾拱手回道:“請父皇示下!”

“哎,瞧你那眉頭皺的,又不是出了什麼壞事,這是幹什麼呢!朕就是想問問你,這個太子太師應該由誰來出任呢?”

李承乾想說不用了,但這話他可不敢說出口,只要皇帝一天沒有傳位給他,那東宮就得放一位太師。不過這人確實不好選,得有威望,有學識,還得有品格,符合這樣條件的朝臣不多。

幾位宰相倒是達標了,可他們忙啊,哪兒有時間到東宮去呢,所以他實在掐不住皇帝心目中的人選到底是誰。

“這,兒臣聽您的旨意,您說是誰就誰,兒臣一定和新老師好好學習!”

呵呵呵......,聽了兒子的回話,李世民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罵了一句滑頭後,隨即正色言道:“朕想讓李靖出任太子太師!”

“啊!”.......

第四百七十六章 有情人終成眷屬第八百二十五章 這老不死的到底是誰?第一百七十八章 黃鼠狼來拜年了第九百五十三章 你覺得能過的去嗎?第八百九十六章 師生之談!第七百一十八章 真神計劃 (三)第七百一十章 都是情債惹的禍第八百三十四章 禽獸與禽獸不如!第九百零二章 孩子,你着相了!第七十章 岷州之戰(4)第四百三十章 他下手更狠第八十一章 論糧道(1)第八百零四章 法師,文章不錯!第九百三十章 喲,你也有這一天!第二百一十五章 奔襲計劃第六百八十四章 洛陽宮級別最高的保安第四百零八章 知錯能改的皇帝第一百零六章 長安城瀰漫的陰謀(1)第一百七十八章 黃鼠狼來拜年了第三百五十一章 不把朕放在眼裡嗎?第四百八十一章 哎呀我去,你這是打誰臉呢?第二百五十章 有意思的孃家人第五百五十一章 見過坑的,沒見過這麼坑的第七百六十九章 咱們可是親兄弟!第二百五十八章 去告訴那禿驢,本宮在這等着他第七百零一章 又“送走”了一位第七十二章 岷州之戰(6)第九百四十七長孫之殤!第六百零三章 人心啊,放着放着就臭了第七百五十章 這,這不可能!第一百零三章 最後一戰(1)第二百九十三章 頹廢中的希望第二百一十二章 誰家還沒幾個窮親戚第八十五章 新任司馬劉仁軌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要小看讀書的第一百五十九章 誰纔是殺人兇手?第三百七十九章 金雞下蛋第四百四十一章 感恩者-李世民第九百七十九章 好言相勸!第九百三十七章 抓鬼?還是寫符?第一百一十六章 長安城的大搜捕第五百六十九章 議和?誠意不夠!第五章 朝堂爭鋒(2)第七百八十章 小題大做第五百零五章 不幸又幸的人生第四百七十二章 賤人和敗類第九百六十五章 凌煙閣(二)第六百八十一章 推銷員-柳述第二十八章 大義凜然的李承乾第二百三十章 父皇,有個新買賣,您看怎麼樣?第七十五章 岷州終戰(2)第七百一十一章 愛妃,你辛苦下!第三百九十九章 摘茄子也特麼不看看老嫩第五十八章 並省官吏(5)第九百三十二章 他爹當年也是這麼過來的!第九百二十章 刑部大堂的鬧劇!(四)第八百三十四章 禽獸與禽獸不如!第七百五十四章 改變歷史的一刀第六百六十七章 打劫啊,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三百三十六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五百零七章 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第二百七十四章 家父裴仁基、家父就叫裴仁基第三百章 天子腳下的豆腐渣工程第四百零九章 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第三十九章 李恪的春天第三百八十一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六百七十六章 來,未必是福、去,未必是禍第四百二十六章 開天闢地的李世民第一百八十六章 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一百五十五章 千金買骨的李世民(2)第一百零五章 定襄大捷震長安第三百九十一章 李績的小心思第五十四章 並省官吏(1)第一百九十七章 老謀深算的岑文本第五百五十三章 新鮮出爐的城門官第九百八十六章 強烈的對比!第三百四十一章 會算賬的宋州刺史第一百四十六章 憤怒下的食慾第六百五十四章 封王?沒問題!第六百零三章 人心啊,放着放着就臭了第二百二十六章 關鍵的時候掉鏈子第一百二十八章 老而不死是爲賊第九百五十五章 你走吧!第八百五十九章 東宮版“知新錄” (三)第二百三十六章 太子到底想幹什麼第三十三章 不服氣,也有招(2)第三百八十六章 世上最陰毒的詛咒第四十八章 滅蝗進行時(3)第九百三十三章 杜如晦搞事情!第八百八十三章 你就沒事找事吧!第六十五 章 還有爺們嗎(2)第九百九十一章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第八百四十五章 討情債的人來了!第七百一十九章 真神計劃 (四)第二百四十四章 你舅爺永遠是你舅爺第七百一十六章 真神計劃 (一)第三百六十五章 你小子偷着樂吧!第七百九十四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八百六十六章 有個好爹,不如有個好老師!第三百九十二章 easy模式都贏不了的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