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7章 帝王問稅

李世民雖然驕傲,甚至於有些自負,可到底雄才大略是真的,想要讓大唐萬世永昌,也是真的。

聽到夏鴻升這麼說,縱然已非輕狂少年,卻也不僅心頭一熱,一股當年萬軍陣前手持長槊,直指敵陣的萬丈豪情突然洶涌而來。

緩緩的深吸了一口氣,李世民看向了夏鴻升,沉聲說道:“夏卿,且細細道來!”

“以人丁爲本,則有戶財多而丁少,其逃過不少應納之稅,國家也少了這些收入。以資產爲宗,則多財多地者多繳,少財少地者少繳,貧寒百姓者,無有重擔,富貴一方者,亦有應責,如此一來,稅收更加公平,因爲無人能夠逃過交稅,國家也能夠多有收入。”夏鴻升對李世民說道:“稅制若要改革,最關鍵者有兩點。唯以資產爲宗,不以丁身爲本。此其第一核心內容。另一核心內容,乃是工商入稅。且容微臣逐一爲陛下說解。”

李世民點了點頭:“夏卿請講,朕當洗耳恭聽!”

這話說得相當客氣,都洗耳恭聽了,夏鴻升自然明白李世民已經提起了重視來。

於是又說道:“這唯以資產爲宗,而不以丁身爲本。就是在稅制上,改變自古以來按照人丁收稅的原則,改作以資產多少來定稅賦多少。如此一來,不管他人多人少,皆按照其所有之資產來算,資產越多,納稅越多。這就是從富者身上收取更多的錢糧財物來;資產越少,納稅越少,尋常的百姓就可以減輕生活負擔,也更加支持朝廷。”

“那如何做到使富者多稅,貧者少稅?”李世民又問道。

“天下戶口,當由所在刺史、縣令據實之人戶,依貧富評定等級差科,以等級差科來差派徭役及科稅,多者多差派,少者少差派,不準按舊籍之人丁、田畝、租庸調數去攤及鄰保。朝廷每年做出預算,預算出朝廷支出定出之總稅額,各地依照朝廷分配之數目向當地人戶徵收。主戶及客戶都編入現居州縣之戶籍,依照丁壯和財產的多少定出戶等來。定下收納時限,比方說分夏秋兩次徵收,夏稅限六月納畢,秋稅十一月納畢。既以戶稅取代租庸調,則租庸調及一切雜捐、雜稅全部取消,丁額不廢。兩稅依戶等納錢,依田畝納米粟,田畝之稅,朝廷可做一番普查,以墾田數爲準,均平徵收,定期重新普查,重新均平徵收。鰥寡孤獨不濟者,可以免稅。兩稅之外,皆以枉法論。”夏鴻升說道。

李世民沉默了一會兒,又問道:“夏卿啊,你可知若真很要以此法而行,那會如何?”

夏鴻升笑了笑,說道:“自然是天下富者貴者地主者,皆痛罵微臣,痛恨朝廷,想方設法,萬般阻撓。”

“不錯。”李世民點了點頭:“還有士族門閥,皆欲將你除之而後快。”

“然尋常百姓者,無不對朝廷感恩戴德,對陛下奉若神靈。”夏鴻升笑了笑,繼續說道:“不僅如此,隨此稅制,另可有青苗法來保證農時,在每年青黃不接,亦或是天災致使土地不收時,由據其資源而接受官府給農民貸款、貸糧,每半年取利息二分或三分,分別隨夏秋兩稅歸還官府。如此一來,一則大大增加了朝廷之收入,也免去了百姓青黃不接土地不收之時的危急,使之可以維持耕種。”

李世民聽得仔細,聽完之後,思索一會兒,點了點頭,說道:“且不論此稅法之阻力,單看稅制,的確可一改如今之困。富者多出,貧者少出。百姓少了負擔,朝廷多了收入。的確是一種極好的稅制。方纔夏卿說稅制改革,有兩個核心之內容。一曰唯以資產爲宗,不以丁身爲本。二曰工商入稅。那這工商入稅,又是如何?”

“工即手工行業,商即從商行業。工商者,自古便有。然其稅目卻不多。對商旅課徵的關市之賦,對礦、林、漆等土產課徵的山澤之賦,對出售剩餘物品等雜項收入課徵的幣餘之賦,僅此而已。從事工商者,逢聖德之君,則少稅而國無所收,逢暴斂之王,則苛捐以傷其本。都不是好的情況。”夏鴻升對李世民說道:“若逢盛世,工商之所得蔚爲可觀,可若是如同現在這樣,就減少了國家的收入,增加了農民的負擔。可若是商稅收的太重,則又無人從商了,不僅損害了國家的經濟,朝廷也失去了這部分的收入。工商者亦爲天下之民,亦當納稅。其稅宜目多而數少,薄納而廣收。比方說商戶所得稅,即對商戶生產經營之所得來徵收一些稅;比方說個人所得稅,即對工商業者其各自之收入所得徵收一些稅……諸如此類。另外,朝廷可以將各行各業有所劃分,一部分行業的稅收要交給朝廷,統籌安排,另外一些行業的稅收,可以交給地方,用於地方之運作。自然,稅種雖然多了,但是每一項卻可以少收一些。簡單來說,就是說收稅的稅種比現下多一些,但是都少收一些。如此一來,既不會過於加重商人之負擔,又使得朝廷和地方縣衙從他們的身上獲得了稅收收入。”

李世民聽得有些愣,也是古代沒有那麼多另類的詞彙,否則,李世民估計就要說上一句腦洞真大了。

“這……夏卿所言之稅法,豈不是將富貴者工商者,全都得罪完了?”李世民皺起了眉頭來:“夏卿也說過,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如此一來,這天下富貴者與工商者之利都受了損,豈不是要生出異心來?此法若出,必然攪動風雲,恐惹天下之亂。”

“自然,商戶要繳納各種稅款,必然自身的利益就受損,所得就少了。定然要反對。”夏鴻升笑了笑,說道:“不止是商人,人都是逐利的。只要使其看到,納稅之利大於不納稅之利,那麼他們自然就不會反對,反而會擁護了。”

“哦?”李世民不禁往前探了探身子,問道:“利從何來?能使其願意多繳納稅款?”(未完待續。)

第1117章 豌豆瘡第415章 大唐軍魂第1227章 終得勝利第756章 小小泉州也有三足鼎立第480章 黑貓白貓第522章 大唐不做免費苦力第689章 終受管控第865章 大唐缺錢啊第672章 強制戒毒第759章 李老二開竅了?第896章 到底什麼意思?!第378章 要張弛有度嘛第892章 遭受攻訐第386章 人心中的惡魔第997章 夏字兒倒着寫!第939章 征伐之策第204章 誅心之語第743章 海軍陸戰隊選拔第1172章 大唐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引領者第三章 罰抄第398章 重遊第1212章 拂曉已至第388章 江湖大俠的故事第811章第1018章 大唐萬勝第943章 收棉花第260章 惡人先告狀第975章 陸路不行有海路第1207章 天助我也第908章 掛職鍛鍊第1187章 女校一定要搞第964章 迎檢第486章 皇帝想多了第1053章 看一眼也好啊!第232章 萬里覓封侯第1228章 歸家前第541章 找個會做船的第839章 五年規劃第912章 成書《千金方》第344章 雙贏第1021章 人選第417章 定立軍歌第1156章 香囊第255章 黯然相見第235章 來自突厥的消息第1025章 歸來第929章 老李要親征第796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595章 將進酒第441章 突厥的動作今晚請個假第656章 初識火器 一第933章 炸鍋了第1068章 李世民都驚呆了第635章 四方學館第247章 崗前培訓要常態!第1078章 打火機第1146章 遣使警告第513章 “老師”王子泰第三十五章 但願老死花酒間第970章 喜上眉梢與遠道而來的書信第六十二章 詩會上的呼喊第936章 夜入宮第592章 頒發獎章第423章 書院要有自主權第二十九章 逸香居中顯廚藝第537章 裝醉第960章 守株待兔第八十八章 野外燒烤第304章 報紙,輿論的引導第239章 試驗品很成功第692章 講解原理第305章 天涯明月刀?第771章 雷霆之怒第870章 關鍵詞第125章 三十壯士上征程第622章 井底之蛙,坐井而觀天第1087章 晚會的準備工作第1168章 火槍第十八章 以貌取豬是不行滴第937章 靠利益來說話第1163章 欽定教席第792章 因糧於敵第493章 藏龍臥虎第284章 由三國引發的深似第515章 涇陽書院第740章 一堂思想課第164章 哥佑大唐啊第873章 管他鬼千秋,還是王萬代第789章 李孝恭登島第525章 雁過拔毛第797章 說曹操,曹操到第863章 故意噁心人第893章 舌戰第334章 新的情報第344章 雙贏第799章 從長安來的匠人第581章 截擊第149章 人像素描第284章 由三國引發的深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