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9章 商法、稅法

李世民仔細聽完夏鴻升的話,沉默了許久。

過了半晌,這才突然低聲的說了一句:“今日也就是你,若是旁人這麼說,朕便要當下拿他下獄。”

“正因陛下如此信重,微臣纔敢斗膽在陛下面前這麼說。”夏鴻升點了點頭,說道:“稅制改革,尤其是照着微臣所說的方向來改革,對於大唐來說,大過一場地震。甚至於引起民間動盪,天下大亂,也不是沒有可能。”

“既知如此,爲何還要提出?”李世民凝神問道。

“陛下您是聖明之君,想必能夠看得出來,拋開可能會引起來的社會動盪不說,若是真如微臣所言之稅法推行開來的話,那會給百姓,給朝廷帶來多大的好處!”夏鴻升對李世民說道:“百姓會減輕負擔,商人會更加自由,朝廷會更加富裕。陛下能夠獲得普天之下的百姓和商人的擁護和愛戴。唯獨損害了現有的這些大地主,大門閥和大士族的利益,會遭到他們的反對。爲何,因爲這些大地主,大門閥,大士族,他們想要一個在他們的把持之下的朝廷,一個爲他們而謀利的朝廷,而非是一個爲百姓謀利的朝廷。”

夏鴻升偷換概念,將李世民對於被士族擎肘的怨恨引到稅制改革上面。

果不其然,李世登時就眉頭緊鎖。李唐從李世民開始,到武則天時期,朝廷一直都在同士族暗中爭鬥奪權。士族始終是李世民心頭的一根刺。

“若是一旦開放了商限,天下都去從商,又有何人去耕種?商人有了寬限,勢必更加斂財,又豈能不傷民而利己?”李世民對夏鴻升問道。

“所以才需要朝廷制定商法,制定稅法,制定一些列的制度,去做出限制。使其往好的方面去發展,而並非是失控。”夏鴻升說道:“而且只能一個試點,兩個試點的逐步開來。如此一來,這中間萬一真出現什麼大不利,也便於朝廷控制事態。更可以使朝廷在試點的摸索之中,總結經驗,修改弊端,優化政策,以便於逐漸鋪開。”

李世民又是長久的沉默。夏鴻升的話對於現在的他,還有現在的大唐來說,還是太過於超前了。

“夏靜石啊夏靜石,你這是在玩火,稍有不慎,恐惹**之禍啊!”長久的沉默之後,李世民忽而長嘆了一句。

夏鴻升笑了笑,說道:“可是臣這把火,若是燒的得當,卻也可成良火,利民無數啊。而且……”

“而且甚子?”李世民擡起了頭來。

“而且,稅制改革這件事情,一旦既成,便當利及萬世。故而其也十分兇險。正因爲其所涉甚廣,甚深,甚危,甚險,所以才只有陛下您能做得到。”夏鴻升頓了頓,又說道:“除了陛下您,往後的人,只怕是……”

李世民神色一肅,一雙鷹目登時就看向了夏鴻升。

夏鴻升繼續說道:“並不是微臣說太子殿下,亦或是大唐往後的帝王們無能。而是他們在百信心目中的地位,在羣臣心目中的威嚴,在大唐之中的根基……在許多方面,都會不如您。您可以說是一手締造起大唐的人,除了您自己,還能有比您更瞭解這個大唐呢?您對於大唐來說,是獨一無二,是唯一的,也是無可比擬的。所以這件事情,也唯有您能做成啊!若是您不願做這件事情,那麼窮此一生,微臣都不會再提起這件事情了。”

李世民沒有說話,只是凝神靜思,右手的指節在桌面上輕輕的一叩一叩,發出有節奏的輕微響聲。

這是李世民深思深慮的標誌。

夏鴻升靜靜的等着。

良久,李世民突然擡起了頭來,對夏鴻升說道:“若開商限,旁的不便之處且不論,害處最大者有三。商人大富,即謀權貴,其資財可促其周遊天下,結交終生,若其成爲權貴,必坐擁一方之大,致使朝權旁落,此其一也。從商者,其手下僱工,動輒千人之數。若其有異心,暗中聚衆。官府難以監督。若其勢成,必定爲亂,恐春秋‘富商大賈橫行天下,各地諸侯低首仰給’之亂象再現,此其二也。更可怕者,乃是官府不去管束!權貴與商人若是互相勾結,互爲盈利,則並極大敗壞吏治,動亂朝政根基。朕觀諸史,如刀閒、南陽孔氏等人,“連車騎,交守相”,與地方諸侯互動頻繁,勾結官員牟取利益者,數不勝數,此其三也!若你有解決此三者之法,朕可許你準備妥當之後,擇地試行。”

夏鴻升精神一振,卻又有些無奈。

向古代人解釋商業能提高生產效率這件事是挺困難的。

在這些唐人眼中,商人不就是在甲地買了便宜貨,運到乙地銷售麼?中間可曾創造什麼新東西了?可曾爲社會貢獻出生產了?他來回跑自己還要浪費糧食!大家都用自己的東西不就完了嗎,何必養着一羣“寄生蟲”。

這就是在古代商人的尷尬不能做出像糧食、絹帛一樣肉眼可見,伸手可摸的好處來。

“自由市場”,“看不見的手”這種概念顯然超出了這幫古人的理解範圍。夏鴻升也不知道該如何同李世民解釋。

“陛下所言,微臣亦有想到。凡世間之事,皆有其兩面,有光必有暗,有利必有害。”夏鴻升說道:“朝廷所能夠做的,就是發揚其利,抑制其害。而不是一棍子打死。那突厥人兇殘無禮,咱們不是還能用鐵鏈鎖了,去給大唐修路,減輕百姓的徭役麼?商人亦如是。朝廷雖準其開限,自然也要給他們套上枷鎖。這些枷鎖,就是方纔臣所言朝廷所定之商法、稅法等法度規制。朝廷要考慮到種種可能之情形,並針對其定出法度來,然後便只要依法而行就是了。打個比方,比如說爲了防止商人壟斷,那麼朝廷可設有司對平價收購市上滯銷的貨物,並允許商賈貸款或賒貨,按規定收取息金。出錢收購滯銷貨物,市場短缺時再賣出。這就限制了大商人對市場的控制,有利於穩定物價和商品交流,也增加了朝廷的財政收入。諸如此類。”

“這些法度又如何得出?”李世民緊緊追問。

“臣當絞盡腦汁,以爲制定。”夏鴻升說道:“且,其不完善者,於試點之地試行之時,便可看出漏洞,再補全對策,直至完善。”

李世民突然一笑,又說道:“半年之內,夏卿可否能將這法度之初本拿出?”

夏鴻升頓時一喜,立刻站起了身來:“能!”

“好!”李世民往後靠了靠,說道:“朕與你半年時間,將你方纔所言之商法、稅法之初本盡數編纂,交朕過目。若其可,倒是朕便讓你擇一地試行。你說得對,這件事情,朕若是不做,難不成還指望着朕的後人去做?!”(未完待續。)

第十四章 紈絝之路任重道遠第1229章 苦晝短第934章 失敗是成功之母第537章 裝醉第695章 熱氣球的軍用價值第835章 倭國使節第880章 洞房第238章 戰爭之益第257章 無禮之舉第1222章 絕地反擊第827章 登州水師抵達第293章 準備工作要做好第492章 改造道教第566章 消毒第474章 留人第509章 三位名師第824章 伏擊第609章 稻種的消息第228章 擺在眼前的三件事情第248章 嫂嫂的想法第761章 海賊據點所在第662章 書院年味兒足第597章 廣撒網,多斂魚第1021章 人選第783章 倭國反應第1045章 發揮餘熱第1057章 大魚咬鉤了第619章 安敢妄稱天皇?!第256章 李元昌第956章 碾碎他們!第903章 中用的縣丞真-第804章 試炮第117章 萬物之原理第221章 留下記號第350 要想富,先修路第994章 準備萬全第567章 時機到來第337章 汽油第769章 要做就做把大的!第874章 商家第918章 想和親?沒門兒!第696章 爐子炸了第718章 遣唐使造訪第940章 咸陽縣丞第612章 大唐未來的糧倉第673章 惡之花第898章 一縣決斷之權第768章 不是殖民,是教化!第1088章 出兵第339章 收網第908章 掛職鍛鍊第1148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第1031章 百科全書構想第207章第587章 蕩滅突厥第七十七章 劇本第542章 拒絕受賄,從我做起第844章 回返泉州第220章 再鬧一個動靜來第963章 家中瑣事第九十三章 標點符號斷句之法第578章 攻佔定襄第823章 分兵擾襲第102章 軍訓第一天第440章 李義府的心眼兒第1143章 自行車第435章 嫂嫂的異動第745章 海賊第810章 尖端與常規第348章 夏鴻升的想法第1099章 凡窺我者,必得懲戒第765章 另有隱情第二十二章 油潑面與米酒第918章 想和親?沒門兒!第492章 改造道教第932章 以利誘之第1093章 找人手第772章 佈置第317章 李世民親臨第723章 下套第169章 長生第1227章 終得勝利第1000章 不懼寒冬渡遼河第936章 夜入宮第989章 阿爾罕見皇帝第642章 你咋不上天呢第七十五章 胭脂水粉與清淡小菜第210章 天降蝗災第969章 引蛇出洞第722章 學費真夠貴的第701章 夏鴻升手稿第589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第797章 說曹操,曹操到第1058章 通通氣第261章 登徒子第297章 天雷不加身第849章 李承乾的第一役 下第183章 接頭第1068章 李世民都驚呆了第793章 紅衣大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