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下)

牢吏入宮,面見趙王,嚇得臉色不輕,汗水涔涔直下,撲通一聲,跪在地上,“臣,拜見王上。”

趙王何問道:“你可知,寡人,爲何將你召進宮。”

牢吏語調顫抖道:“臣,不知。”

“你是真不知,還是假裝糊塗。要不要,寡人給你提個醒。”趙王何微怒道:“寡人的母后是怎麼死的。”

“臣,不知。”

趙王何怒道:“你若不說,寡人就殺了你,滅你三族。”

“臣…臣…喝醉了酒…胡言亂語…”

趙王何怒道:“來人,拉下去斬了。”

“臣說。”

趙王何牙呲欲裂,怒道:“寡人的母后是被何人所殺。”

“代安君。”

“寡人如何信你。”

“臣是管牢獄的,君後之死是左司寇負責。王上不信,方可召李兌一問,便知。”

“你若騙寡人,可知有何後果。”

“臣,句句屬實,不敢有半點欺瞞。”牢獄戰戰兢兢道:“王上,大司寇也知道這件事。臣在牢獄聽見大司寇和左司寇之間的對話,才…”

“今夜,寡人和你的對話,你讓第三人知道。”

“臣,不敢。”

吳廣見王上揮手示意,遣退牢吏。

趙王何眸色之中涌出淚光,神色悽楚。吳廣問道:“王上,要不要召見大司寇和李兌。”

趙王何點頭道:“召他們進宮。”

吳廣走出大殿,找來兩個心腹,低聲交代了幾句。又折返大殿,問道:“王上,君後之死,真是代安君所爲,又該如何。”

趙王何脣角,流出血色,“寡人要爲母后報仇。”

吳廣擔憂外甥意氣用事,勸慰道:“代安君深得主父疼愛,又戰功赫赫。北疆四郡都忠心於他。朝中大臣,效忠他的人,也不在少數。王上,還需三思。”

“寡人,顧不了那麼多了。”趙王何咬緊牙根,憤怒不已,“寡人要爲母后報仇。”

吳廣問道:“王上,要不要召太傅。”

“不用了。”趙王何冷聲道:“太傅效忠主父,他知道了會壞了我們的大事。”

“王上和代安君相爭,也等於和主父交惡。”吳廣凝重地問道:“王上,可想清楚。”

“寡人自然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趙王何頓了頓,問道:“外公,也會站在寡人這邊吧!”

“臣,效忠王上。”趙王何是他外甥,他若倒了,吳廣也便倒了。事到如今,吳廣也沒有選擇。

不多時,公子成和李兌走進大殿,行禮道:“拜見王上。”

信期見趙王何遞來一道眼神,心領神會,按着長劍,走出大殿,並將殿門關閉。

李兌、公子成相對一視,一道不易讓人察覺地喜色,從二人臉頰滑過。大殿之上,只有趙王何、吳廣、公子成和李兌四人,以及閃爍的燈火。

“起來吧!”趙王何擡手道: “請入坐。”

“謝,王上。”

公子成坐定之後,問道:“王上,深夜召見我們,不知是爲了何事。”

趙王何端起一盞酒,握在手心,雙眼凝視着兩人,開門見山地問道:“趙主父、寡人、代安君,你們兩位選擇誰。”

公子成故意糊塗道:“臣,聽不明白,王上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李兌察覺大殿氣氛詭秘,見刀斧手埋伏在大殿兩側。只要他們的答案,不是趙王何想要的。等待他們的結果就只有一個字…死。

李兌發現了異象,直接表明態度,“臣,忠於王上。”

趙王何冷冰冰地問道:“大司寇,支持誰。”

公子成沒想到李兌率先表明了態度,也不在圓滑,答道:“臣,也效忠王上。”

趙王何將手中地酒盞,放在案几上,“你們選擇了寡人。寡人有惑,還請解答。”

李兌拱手道:“王上有惑,臣,定當竭盡全力。”

趙王何問道:“寡人的母后是怎麼死的。”

李兌答道:“君後是被刺客所殺。”

“宮中戒備森嚴,又怎會有刺客。”趙王何沒有耐心,又伸手端起酒樽,眸色露出殺氣,“這個答案,不是寡人想要的。”

“請王上治罪。”李兌見王上少年心性,乾脆果斷,殺意正濃。若與他玩文字遊戲,他便看不到明天初升的太陽。此時,李兌也發現自己小看了眼前之人。

趙王何舉着酒樽,慢慢擡高,“這也不是寡人想要聽見的。”

李兌忙道:“君後之死是代安君所爲。”

“寡人如何信你。”

“君後之死,是臣負責調查。刺客是代安君的親信,自然熟悉宮中路線。臣調查之後,所有的證據都指向代安君。”

“你明知寡人的母后是代安君所殺,爲何不說。”

“王上,這不能怪左司寇。”公子成又道:“臣和左司寇將此事,告訴了趙主父。趙主父說以大局爲重,恫嚇我們,不能將此事泄露出去。”

趙王何失聲笑道:“主父不是寵愛寡人母后,爲何不替寡人母后報仇。”

公子成嘆道:“主父對君後的情誼是真的。但,和代安君也有父子之情。趙主父說夫人已死,已經夠令他傷心了。他不忍心再失去一個兒子。”

李兌接話道:“代安君被廢,也是這個原因。趙主父扶持王上,也是爲了彌補對君後的愧疚。”

“趙主父選擇壯年退位,說是爲了趙國江山,爲了避禍。寡人信了。趙主父扶持寡人爲王,代安君主動自請罷免,寡人也信了。”趙王何雙眼的淚水,奪眶而出,充滿恨意,“寡人沒想到這個王位,竟然是母后用自己的生命換來的。”

吳廣也是一陣唏噓道:“王上,請節哀。”

趙王何語調冰冷道:“趙主父爲了大局,爲了父子之情。母后就該死嗎?”

公子成規勸道:“王上,臣,不該說的,也說了。還請王上以大局爲重,不要辜負君後一片苦心。”

李兌也道:“王上,代安君勢大,還有趙主父護佑。王上若漏出痕跡,被趙主父知道。不僅我們性命不保,還會威脅到王上得之不易的王位。爲了大局,王上不如忍下一時之氣。”

吳廣也道:“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王上,還需忍耐。”

“退下吧!”趙王何將酒樽放在案几上,又道:“寡人相信,你們那顆赤誠之心。朝局若有變動,你們也會支持寡人。寡人若死,你們也會陪葬。寡人相信,你們不會愚蠢地將這件事,泄露出去。”

“臣,告退。”

出了大殿,公子成問道:“你剛纔爲何要急着表露心跡。”

李兌無奈道:“王上安排了刀斧手,我若不表露心跡。我們豈能活着走出大殿。”

“你說什麼。”公子成又問道:“王上安排了刀斧手。”

李兌點了點頭,“王上性子看似柔弱,實則剛烈。我們不表露心跡,王上定然容不下我們。”

“王上,豈敢殺我們。”

“王上手中的酒樽就是信號。”

“看來,王上也不容易對付。”公子成見剛纔有驚無險,壓低聲音道:“王上,按捺不住性情,前去找趙主父對峙,那該如何。”

“王上不是一般的人。”李兌含笑道:“豈會愚蠢去找趙主父對峙。王上年輕,也容易鼓動、挑撥。今夜之後,趙主父、王上和代安君,父子三人,間隙更深,必定不能被容。”

趙王何穩了穩心神,來到別宮。

趙主父正在和代安君、田不禮等人飲酒,見了趙王何忙道:“王兒也是聞着酒香味過來的嗎?快快入坐。”

田不禮笑道:“王上,馬奶酒雖比不上趙酒,但飲之也是別有一番風味。”

趙王何喝了一樽,放下酒樽,問道:“主父,心中可忘了母后。”

趙主父雖不知,王兒爲何有此一問,但想到君夫人孟姚,讓他眸色悽楚,感傷道:“孤,昨夜夢見你母后。她是我一生之中最重要的女子。孤,豈能忘之。”

趙王何又喝了一樽酒,壓住心中涌出地不快,“主父還記得母后,孩兒着實欣慰。”

“不說這些悲傷之事了。”趙主父眸色含有淚光,“王兒、章兒,我們父子三人,舉樽共飲。”

趙主父放下酒樽,越發感傷,“孤,年過四旬,雖是壯年,但也覺得力不從心。趙國的江山,孤就交給你們了。何兒,章兒,你們要相扶相持,守住趙國的江山。”

趙王何舉樽道:“孩兒,會守住趙國的江山。”

代安君也道:“孩兒,會輔佐何弟,守住趙國的江山。”

趙王何語調隨意地問道:“章哥哥,有沒有想過取代我。”

代安君大笑道:“寧做一將軍,不做一國君。我啊!嚮往策馬揚鞭,征戰疆場。”

趙主父再次舉起酒樽,笑道:“章兒,何兒,我們再同飲一樽。”

趙王何、代安君,舉樽共飲。

趙主父放下酒樽,含笑道:“孤與章兒商議,出遊沙丘。何兒,不妨與我們一同出遊。”

趙王何問道:“主父,莫非忘了。帝辛,因沙丘亡國。此處是困龍之地。”

“帝辛亡國是不錯,但非沙丘之因。若非帝辛遠征東夷,朝歌兵力薄弱。周武王豈能,挑戰帝辛。帝辛徵東夷,開疆拓土,也算是一代君王。可惜,上天不憐惜他。”趙主父笑道:“孤,連北胡能爲之所用,豈怕沙丘。縱使沙丘是困龍之地,孤,何懼之。”

“沙丘除了紂王酒池肉林,還有許多自然、人文風景,可謂是美不勝收。”田不禮恭維道:“沙丘雖有困龍之稱,豈能困住趙主父。”

趙主父大笑道:“不錯。孤不是帝辛。沙丘,豈能困得住孤。孤也想去看看,沙丘究竟有何美景,竟然讓帝辛,酒池肉林,流連忘返,以至於誤國亡家。孤,此次出遊,也是爲了尋找一塊風水寶地。孤,年過四十,也該爲以後的事,早點打算。”

趙王何拜道:“主父打算前往沙丘,孩兒,自當作陪。但,國政繁多,又該交給何人。”

趙主父笑道:“我們不過去幾日就回。國政之事,交給大司寇處置。”

“主父,如此說了。”趙王何又拜道:“孩兒,自當同去。”

翌日,趙王何在叢臺宮舉行朝會,並將國政要事,交給公子成、李兌等人。又過了一日,趙主父、趙王何、代安君等人,出遊沙丘。

此地,地勢平衍,土壤概系沙質,到處堆積成丘,故名沙丘。因數百年前,紂王再次酒池肉林,尋歡作樂,更讓此地,名聲大噪。

夜幕十分,衆人抵達沙丘行宮。

趙主父、趙王何、代安君、肥義、田不禮等人舉行簡單酒宴,便各自安寢。衆人勞累許多日,養精蓄銳,大肆遊玩一番。

酒宴結束,趙主父和代安君同居一宮,趙王何獨居一宮。肥義、田不禮等重臣則被安居在另處。

肥義前往休息之所,一人前來道:“相邦,有人求見。”

肥義心想這麼晚了誰會來見自己,加快腳步趕了回去。

李兌見肥義看着自己的表情,滿臉驚駭,問道:“相邦看見我,是否很不高興。”

肥義問道:“趙主父不是命大司寇和你留守邯鄲。你怎麼會出現在這裡。”

李兌飄了一句話過來道:“我奉王上之令,特來勤王。”

“勤王?”肥義問道:“你想幹什麼。”

“我和相邦交情深厚,不想看着相邦,稀裡糊塗在這場政變之中死去。”李兌平靜地說道:“相邦,你若支持王上,定能活命。”

肥義問道:“你們是想叛亂不成。”

“是又如何。”

“你…”肥義抽出長劍,劍指李兌,喝問道:“你就不怕我殺了你這個亂臣賊子。”

“我們擁護王上,豈是亂臣賊子。我們是勤王、平叛的大功臣。”

“胡說。王上,敬愛父兄,豈會發動宮變。”肥義怒道:“王上定是受了你們矇騙和挑撥。”

“趙主父敗局已定。相邦,你又何必爲了趙主父去送死。”

“李兌,我沒想到你會是如此小人,竟然圖謀趙主父,敢發動政變。”

李兌信誓旦旦地說道:“我們輔佐王上是大義。主父弄權,國人多怨。主父不死,趙國難安。王上,豈能容得下趙主父。”

“你們以王上之名,行反叛之事。你們可知瞞過王上,瞞過其他人。但你們瞞不過我。有我在,就不會讓你們奸計得逞。”

“相邦不忠於王上,唯有死。”

“我去見王上。”肥義怒喝道:“我要阻止這場政變發生。”

“來不及了。”李兌擊掌,進來幾名黑衣衛,“相邦,話,我已經多說了。你自尋死路,怪不得我。”

“你想幹什麼。”

“借你的人頭一用。”

“你…”

“不錯。”李兌見他猜到了自己的心意,坦然道:“你就是這場政變的起始點。你死了,我們就可以栽贓嫁禍代安君。我們便可以名正言順,以平叛之名,兵圍主父宮。相邦一生爲國,鞠躬盡瘁。你死後,我們會以功臣的名義,厚葬你。”

“李兌,你陷害代安君,兵圍主父宮。你就不怕天下人罵你。”

“我再告訴你一句。”李兌冷聲道:“王上爲何如此恨趙主父,甚至,他們父子兵戎相見,皆是我的功勞。”

“我不信。”

“你看,這是什麼。”李兌掏出物件,遞給肥義。

肥義驚道:“這是王上調動大軍的虎符,爲何在你這裡。”

“現在,你相信了。”李兌收好虎符,“王上對趙主父之恨,有多濃烈。否則,王上也不會將虎符給我,讓我調動四邑之軍,兵圍主父宮。”

“這不可能。”

“你知道的事情,已經夠多了。你我共事多年,我也不想看着你死去。我曾問你,趙主父、王上、代安君,你選擇誰。你不想辜負趙主父,也不想辜負王上。我就成全你的英明。”

“我恨自己,沒有早點發現你們這羣亂臣賊子。”

李兌擔心,遲則生變,喝斥道:“動手。”

第二百九十三章 塵定北疆第一百二十五章不能流芳百世,安懼遺臭萬年第二百八十八章 趙破扶柳第二百七十章 秦、楚同盟攻伐中原諸侯第一百八十八章 息壤之盟第二百三十一章 三伐中山第一百三十三章 秦將嬴華突襲藺城第二百六十八章 司馬喜三相中山第二百四十三章 秦質子公子稷第二百九十七章 塞北四郡(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張儀欺楚第三百二十四 你是趙國之王,孤爲趙主父第二百五十一章 第三條路第一百九十五 秦王蕩舉鼎,亦是舉天下第一百二十九章 燕國子之之亂第二百五十五章 燕行陣和錐形陣第二百九十一章 趙擊北胡第二百五十八章 亡我中山者,嬴也第一百一十九章 罪己詔(上)第三十五章 白狐第二百二十五章 以我之姓,冠你之名第一百二十六章 姬噲讓國,燕國禍亂起第一百五十六章 中原大戰(下)第七十二章 各自的路第七十八章 殷憂啓明, 多難興邦第一百二十二章 得蜀望楚,楚亡天下定第三十章 黑衣衛第三百五十章 爲大秦而戰第二百四十六章 趙、燕、秦結盟第二百四十四章 前有樂池,後有樂毅第三百二十七章 秦王稷之謀第三百五十三章 秦國,孤來了第二百二十章 井陘之戰第一百三十五章 離石陷落,晉陽告危第一百九十五 秦王蕩舉鼎,亦是舉天下第八十六章 天作之合第一百五十四章 詛楚文第二百六十五章 楚國,諸侯共同的敵人第二十一章 趙氏雄風第四十一章 戰與和第三百七十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中)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伐中山第十八章 太傅第一百六十八章 戰國新時代第三百六十八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二百四十七章 這纔是我的好孩子第三十二章 千里江山第二百七十章 秦、楚同盟攻伐中原諸侯第四章 破局第二百四十五章 秦國,我回來了第二百四十二章 樂毅出使燕國第八十二章 韓姬瑤第三百六十一章 北尋樓煩,肅清邊患第兩百零九章 胡服(上)第三百零一章 何以度餘生第二章 魏國謀第七十二章 各自的路第二百九十一章 趙擊北胡第三百一十章 鳥飛反故鄉,狐死必首丘第一百四十一章 齊王問政,趙送燕質歸國第一百八十五章 取周而立者,秦也第八十八章 新鄭第二百八十八章 趙破扶柳第二百二十章 井陘之戰第二百五十三章 父兄之志第三百六十章 先定北疆,再取咸陽第二百四十八章 白起和樂毅第二百三十六章 不懂得珍惜英雄的國家第二百七十七章 攻城第兩百零七章 胡地中山,寡人必有之第十八章 太傅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六十四章 齊欲伐中山第兩百一十六章 騎射(下)第三百零六章 公子芾入齊第一百二十九章 燕國子之之亂最終章 滄海桑田英雄盡,是非功過任人說第五十八章 三晉恩怨第七十七章 區鼠會盟第六十四章 齊欲伐中山第一百二十四章 我念君心如初見第一百九十七章 羋八子爭奪王位第一百四十六章 秦國攻韓間楚第三百五十七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下)第三百零八章 秦國,我不去也罷第二百二十六章 趙國鐵騎和林胡勇士第二百六十章 司馬喜巧立陰姬第二百二十四章 林胡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怒諸侯懼第二十四章 辯論第六章 賭國運第六十章 魏趙命運第二十九章 國尉第十五章 魏太子嗣第一百六十八章 戰國新時代第二百四十章 干涉秦國第三百五十章 爲大秦而戰第三百四十三章 天無二日,國豈可有二君第三百零九章 孟嘗君去秦爲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