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垂沙之戰(中)

周武王伐商,封姜太公尚長子丁公於齊,建都營丘。齊國,成爲十二諸侯國之一。

周夷王爲了威懾諸侯,維護天子無上的權威,以齊國不朝拜周天子的爲由,烹殺齊國國君齊哀公。

齊哀公死後,齊人擁護齊哀公異母弟公子靜爲國君,是爲齊胡公。齊胡公繼位後,將都城從營丘遷至薄姑。齊哀公同母弟不服,擊殺齊胡公,自立爲君,是爲齊獻公。

公元前859年,齊獻公元年,驅逐齊胡公諸子,並將都城從薄姑遷回營丘,並擴建營丘城。因營丘城臨靠淄水,故改名爲臨淄。

臨淄,分爲大城和小城,兩城相連。城內道路縱橫,與城門相同,道路四通八達。大城爲郭城,平面呈長方形,是官吏、平民及商人居住的地方。小城位於大城的西南方,東北部嵌入大城,是宮城。

無論是姜齊,還是田齊都將臨淄作爲齊國國都。臨淄成爲齊都,已經有500多年。它是春秋和戰國時期,規模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諸侯列國最爲繁華的都城之一;它也是東方諸侯國最重要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中山王姿在齊將田英的護送下,來到東方最繁華的都市臨淄。中山王姿一路東來,見着齊國的沿途風光,心道:“齊國纔是人間天堂,才應該是君王居住的地方。身在臨淄,不思靈壽。”

中山王姿進入臨淄城,來到齊宮,面見齊王田闢彊。

中山王姿也不顧君王儀態,眼淚縱橫,語調悲憫道:“趙國出兵攻我,請齊王救我。”

田闢彊雙眼平靜地注視着狼狽不堪地中山王姿,問道:“中山王,寡人爲何有救你。”

中山王姿答道:“齊國乃禮儀之邦,齊王也是禮儀之君。趙國攻我,乃不義之戰。還請齊王救寡人之國於水火之中。”

“寡人猶記得,魏國滅了中山國。寡人先祖曾幫助你的先祖,復興國家。中山釁王不念及齊國再造之恩,竟然與韓、趙、魏、燕舉行相王。中山國竟然聯合燕、趙,伺機攻伐我國。”田闢彊冷聲道:“寡人拯救中山國於危難,日後,你若反我,又當如何。中山國給寡人帶來的映象,記憶猶新,寡人莫敢忘。”

“中山國乃螢火之光,豈能與齊國日月爭輝。寡人之國,乃小國。豈能與大國相爭。”中山王姿含淚,語調謙恭道:“齊王拯救寡人之國於危難。寡人永生不忘,齊王再造之恩。中山國願永遠臣服齊國,願做齊國西番之臣。”

田闢彊語調低沉道:“中山王,寡人還能相信你嗎?”

中山王姿從大袖之中掏出一卷羊皮,高舉過頭顱,“齊王,這是寡人的誠意。”

田闢彊命人接過羊皮,觀後,大驚道:“中山王,這是什麼意思。”

“這是堪輿圖。上面記載了中山國的山川河流、地形地貌。”中山王姿拜道:“我願將中山國八百里疆土,全部獻給齊國。”

田闢彊凝視着對方的眼神,問道:“中山王,你不會是和寡人開玩笑吧!”

中山王姿急道:“我豈敢欺騙齊王。”

田闢彊收好堪輿圖,淡淡地答道:“據寡人所知,中山國八百里疆土,已有三分之二,割給了趙國。你不會是想齊國和趙國交惡,自己坐收漁利。”

中山王姿悲慼道:“寡人和趙君幾次交手,但都被趙君打敗。趙君兵強馬壯,寡人勢單力孤。寡人逼不得已纔將疆土割給趙國,換取和平。每當想起割出去的疆土,我心如刀割,亦無顏面對先祖的在天之靈。”

田闢彊自然不相信中山王這番說辭,“中山王爲何選擇將疆土獻給寡人,而不降趙國。”

“我與趙君不共戴天,豈能降趙。我寧可與趙國血戰到底,也絕不降趙。”中山王姿換了語氣,又道:“齊國乃天下強國。齊王乃有道明君。天下早晚都會歸齊王所有。趙國也不是齊國的對手。我將疆土獻給王上,乃大勢所趨,順應天道。”

田闢彊厲聲道:“大勢所趨,順應天道。中山王,就憑你這句話,趙國攻滅中山,寡人也不會坐視不管。”

中山王姿答謝道:“齊國萬歲,王上萬歲。”

田闢彊見中山王臣服在自己腳下,那種征服他人的快感,瞬間涌於心扉。

田闢彊大悅,許下承諾道:“中山王千里迢迢來到齊國,寧可將疆土獻給寡人,也不願降趙人。中山王,這份英雄氣概,寡人深感欣慰。寡人再此向你保證,趙國若攻滅中山。寡人之兵,便會劍指邯鄲,助你復興中山。”

中山王姿拜道:“謝齊王。”

“若非你的豪情壯語,打動了寡人。寡人豈會助你攻伐趙國,助你復興家國。”田闢彊安慰道:“中山王,一路東來,辛苦了,下去歇息吧!”

中山王姿聽到自己想聽到的話,得到了自己想要得到的東西,也不願過多表明心意,拜了三拜,方纔離開齊宮。中山王姿走後,田和率先道:“王上,中山王的話,不可信。”

“寡人還沒有糊塗。中山小兒幾句話,豈能矇蔽寡人的雙眼。”田闢彊瞥了一眼案几上的堪輿圖,語調淡淡道:“中山小兒以疆土爲餌,引誘寡人捲入中山國和趙國之間的戰火中,自己坐收漁利。此等伎倆,太簡單了。寡人玩權術的時候,他還不知道在哪裡。”

田地問道:“父王明知中山王的話不可信。父王爲何要許下諾言,幫助中山王對付趙國,並助他復國。”

“縱使中山王不來臨淄,求助寡人。趙國攻滅中山,寡人也不會坐視不管。”田闢彊乾咳幾聲,等到情緒穩定,又道:“十幾年前,寡人起五都之兵,吞併燕國。趙君竟然插手燕國內政,扶持遠在韓國的燕質子回國繼位。若非趙君‘平叛驅齊’,寡人早就建立不世功勳,開疆拓土。趙君想要獨吞中山,建立蓋世功業。寡人豈能讓他如願。寡人和趙君的新仇舊恨,該了結了。”

田和見王上日漸老去,身體也一日不如一日。但齊王面對一團亂局,還能夠清晰地分析中原局勢。田和也知道,齊王助中山王,不僅是因爲與趙君的個人恩怨。齊王想在臨走之前,帶領齊國鼎立諸侯之上。

田和看着眼神有幾分憔悴地齊王,心道:“王上老了,但心智不衰,頭腦也不糊塗。”

田地問道:“父王,我們是否以插手中山國內政爲口號,以‘平叛驅趙’的名義,號召諸侯攻伐趙國。”

“趙國是要攻伐的,但不是現在。”田闢彊又咳嗽幾聲,“我們現在的對手是楚國。我們要集中全力將楚國揍趴下。”

田和也道:“王上所言甚是。目前,我們的敵人是楚王,而不是趙君。此刻,我們的精銳在楚地作戰。我們出兵攻伐趙國,就會陷入西對趙,南對楚,北對燕,三方作戰。齊國雖是天下強國,但也不能同時迎戰三國。我們最好的作戰方式就是先攻楚,後伐趙,再擊燕。”

“田和之言,甚符寡人之意。”田闢彊的眼神,飄向了戰場,“匡章,你可不能讓寡人失望。”

......

周最奉齊王之命,來到齊、楚交戰之地。

周最來到主軍大帳,見到匡章,簡單行禮之後,直接道:“匡章將軍,王上命我前來,是爲了督促你速戰速決,結束對楚作戰。”

匡章問道:“我和王上是有約在前。此次攻伐楚國,我說了算。”

“將軍聯合韓、魏兩國二十幾萬的軍力,對戰楚國。開戰之時,將軍神勇,連戰連勝,將戰線推進楚國腹地百里。王上和諸臣得知,無不歡欣鼓舞。將軍率三國聯軍進攻楚國的方城,雙方在夾泚水列陣,相持長達六個月。”周最提高聲調道:“王上得知此事,很不高興。”

匡章辯解道:“我們的對手是唐昧。唐昧是楚國大將。此人善於用兵,手握二十萬大軍。眼前的河水深不可測。我們又缺乏渡河作戰的船舶。”

周最搖頭道:“將軍,我知道你的難處又有何用。王上和諸臣關心的只有兩個字...戰果。我們和楚國相持六個月,毫無進展。王上已經發怒,故而派我前來督促你渡河作戰。”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匡章微怒道:“沒有必勝的把握,我是不會輕易渡過與楚軍決戰。”

“將軍這句話對我說也就算了。傳到王上和諸臣哪裡,你就危險了。”

“王上在這裡,我也會這般說。”匡章一點也不領對方善意的提醒,“王上可以派得力的戰將,前來替我。王上也可以治我抗命之罪。王上大怒,甚至可以殺了我,誅滅我族人。但,戰機不對,我是不會讓將士們倉促渡過,白白送死。”

“將軍,非王上違揹你們之間盟約。也不是王上對戰事不耐煩,催促你渡河作戰,速戰速決。”周最低聲道:“將軍,局勢變了,王上也有苦衷。”

“他是王上,一國之主。豈會有苦衷。王上身在臨淄,不知戰場險情。我是不會聽從王上的詔令,渡河攻擊楚軍。我更不會拿將士們的性命當做兒戲。”匡章厲聲道:“你回去告訴王上,攻伐楚國,要麼聽我的指揮。要麼,王上派得力的戰將,取代我。”

周最見匡章腦袋一根筋,怎麼也說不通,氣急道:“將軍非要惹怒王上,才甘心嗎?”

匡章哼道道:“非我惹怒王上,實乃王上無理取鬧。我若有五成把握,渡河成功。我早就渡過河水,攻擊楚國,再取戰果。王上,不顧戰機,干涉軍政,無視將士的性命。縱使王上發怒,要殺了我,我也不會讓將士們去送死。”

“王上想讓你儘快結束對楚之戰。進而騰出手來,應對趙國。”周最急道:“趙國攻破中山,兵圍靈壽。中山國已是強弩之末,用不了多久就會亡國。此刻,中山王正在臨淄向吾王救助。趙君和吾王之間的恩怨,你豈能不知。趙君若攻滅中山,對我國何其不利。”

“這些,我何嘗不知道。”匡章仰天嘆道:“我們和楚國相持,決戰到了最後關頭。我們渡河作戰,就會徒增傷亡。我們撤兵,也會被楚軍追擊,導致全軍潰敗。眼前的局勢,我們既不能攻,也不能退。”

“這些情況,你知道,我也知道。”周最難色難看,“但王上和諸臣想看到的只有兩個字...勝利。將軍率領二十幾萬大軍與楚國對持六個月。國中糧草消耗巨大,民憤滔天。將軍若不速戰速決,結束對楚戰事。我們就不能迎戰趙國,還會被這場戰爭拖垮齊國的經濟。此戰,不僅要勝,還要速勝。我們既要攻楚,還要伐趙,也要時刻盯着燕國的動向。王上心中籌劃的大局和難處,匡章將軍,豈能不明白。”

“王上有難處,我也有難處。我們對面有二十幾萬楚軍。我們戰勝了這支楚軍,不但能削弱楚國之勢。十幾年之內,楚國也不敢覬覦我國的疆土。還能讓我大齊競技之師,揚名諸侯。”

“將軍,實不相瞞。王上的時日不多了。”

“你說什麼。”

“王上自覺時日不多,所以纔派我前來督促你對楚戰事,要速戰速決。王上臨走之前,最後的遺願,就是要重拾齊國東方第一強國的威名。王上急於攻楚、伐趙、擊燕,就是爲了想要在臨走之前,親眼目睹齊國走上強盛之邦。”

第二百二十一章 趙河西之地第六十六章 齊王田因齊之怒第一百六十四章 秦楚較量第二百三十二章 太子章請戰第二百四十二章 樂毅出使燕國第七十七章 區鼠會盟第三十六章 遇刺第三百六十九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上)第二十八章 邯鄲令第一百一十七章 三晉再聚首擊秦第二百三十四章 魏有樂羊,趙有樂毅第兩百零七章 胡地中山,寡人必有之第二十八章 邯鄲令第一百五十七章 濮上之戰第二百五十二章 羋八子的決意第一百一十八章 三晉的噩耗第十八章 太傅第三百六十三章 蕩滅中山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八十二章 韓姬瑤第二十七章 卸劍第三百五十五章 趙主父咸陽議天下(上)第一百章 重拾祖先的輝煌第三百四十七章 楚無傲骨,豈能亡秦雪恥第二百六十三章 南有季,北有樂第四十六章 北燕國第二百三十六章 不懂得珍惜英雄的國家第十九章 齊人田不禮第三十六章 遇刺第一百七十八章 中山王厝問政司馬喜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鄗城,攻井徑第七十四章 長大,總會有苦惱第一百四十四章 燕國兩王並列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伐中山第十五章 魏太子嗣第二百七十二章 魏武卒對戰秦銳士第二百六十二章 中山必亡第一百二十九章 燕國子之之亂第三百一十九章 天有異象第三百一十一章 不敢稱王的男人,有何懼之第七章 韓候康第二百九十章 三胡與中山結盟,圖滅中原第一百八十三章 趙不弱胡,胡必弱趙第七十三章 公孫衍入韓第八十七章 迎親使第三百五十七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下)第二百三十章 阻截楚國北上就拜託你們了第二十八章 邯鄲令第一百二十七章 齊王田闢彊之謀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晉之士多悲涼第八十章 那年年少,曾許諾今生第十四章 三晉相會第三百六十八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三百五十四 胡爲己用,趙主父乃第一人第九十一章 晉陽郡主第兩百零四章 初露鋒芒第八十一章 韓趙之好第三百五十一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上)第三十二章 千里江山第一百九十章 臣知君,君不知臣第兩百零七章 胡地中山,寡人必有之第二百七十六章 趙五伐中山第十八章 太傅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山國傾國之力伐燕第三百零五章 秦有羋八子,無秦王第一百零一章 秦借道韓魏伐齊,以爭天下第一百五十四章 詛楚文第一百四十四章 燕國兩王並列第五章 五國會葬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爭之世,何來太平第二百九十五章 不教胡馬度青山第三百二十一章 罷黜太子章第七章 韓候康第二十四章 辯論第二百二十四章 林胡第三百零九章 孟嘗君去秦爲相第六十八章 齊國撤軍第九十章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第三百七十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中)第二百三十七章 圍石邑、破東垣第六十八章 齊國撤軍第二百五十三章 父兄之志第一百三十章 齊國起五都之兵伐燕第一百三十六章 不歸谷第三十一章 先輩遺志第二十三章 九里居第一百四十三章 平叛驅齊第三百零二章 楚太子質於齊第三百二十四 你是趙國之王,孤爲趙主父第一百五十三章 楚國國殤第二百一十七章 強國和大國第九十二章 我不會原諒你第九十二章 我不會原諒你第一百六十五章 張儀第二次欺楚第五章 五國會葬第二百七十一章 胡服令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鄗城,攻井徑第二百四十八章 白起和樂毅第三百六十八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