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嘲諷

作者有話要說:  阿冪要對皇帝下手了啊,

啊 啊 啊 好忐忑。

感謝

暖陽扔的一顆地雷。

景寧素來孝順,又未領實差,是以一聽着玉娘昨兒半夜宣了御醫自是掛念,好容易忍過上午便與博士告了假,往椒房殿來探疾。

因玉娘待景寧素來關切,比之景琰也不差什麼,是以珊瑚便不敢拿對那些妃嬪的面目來對景寧,親自走下臺階來接了,臉上帶笑與景寧請安:“奴婢請趙王殿下安。”

景寧將珊瑚扶住:“孤聽着母后宣了御醫,御醫說可要緊不要緊?這會子怎麼樣了?”珊瑚道:“回趙王殿下,殿下是魘着了,御醫開了安神方與殿下用了,並無大礙。”景寧聽說,把眉頭輕輕皺起:“好好地怎麼就魘着了。”說着又往椒房殿瞧了眼,椒房殿的殿門半開着,哪裡瞧得見殿中情形。

“還請姑姑傳報聲,孤想與母后問安。”從前景寧年小時,直把玉娘當做親孃,常自家跑了來見,又愛挨着玉娘撒嬌,待得年歲漸長,知道嫡母庶子間到底不比親生,再來與玉娘請安問好時,總是請宮人們通報一聲,得着玉娘首肯方纔進殿。因他這樣知禮守份,椒房殿諸人倒也敬重,是以珊瑚笑道:“殿下稍候。”說了轉身回殿,片刻就出來了:“趙王殿下,殿下請您進去。”

景寧客客氣氣地與珊瑚道了謝,這才輕輕走入殿中,就看玉娘在鳳座下手坐着,想是不打算見人,是以也不曾裝扮,只鬆鬆挽了個螺髻,髻上只插一支菊花簪,黃玉爲瓣珍珠爲蕊,晃眼看去象是才從枝頭摘下一般;臉上一絲脂粉顏色也沒有,身上也是家常裝扮,倒顯得清水出芙蓉。

景寧屏息走在玉娘面前,推金山倒玉柱地跪倒:“兒子給娘請安。聽聞娘宣了御醫,兒子中心惶惶,看着娘無大礙,兒子不勝歡喜。”

玉娘笑道:“我無事,我來請安也就罷了,作甚行此大禮。”又叫金盛過去將景寧扶起。看着景寧起身站穩,玉娘便遞了個摺子與景寧:“這是內府局才送了來的,你婚儀時王府的佈置,你自家瞧瞧,有甚不足的,你告訴我,能補的都給你補了,也不枉你叫我一聲娘。”

景寧探手接過玉娘遞來的摺子,卻不打開,臉上慢慢地紅了,垂了眼睫道:“娘做主就是了。”玉娘撐了頭笑:“是你成婚,你的王府,我做甚主。”景寧聽說,擡眼盯着玉娘道:“娘是孩兒的母后,娘覺着好的自然就是好的。”玉娘見景寧這樣講,倒也不好相強,只得罷了,又賜景寧坐。景寧聽說,方小心翼翼地在玉娘下手坐了,偏將背挺得筆直,一點子不敢歪。

恰珊瑚親自送茶來,也笑道:“趙王殿外到我們殿下身邊時才三歲,就這麼一點點高呢,抱了我們殿下的腿兒喊母妃,一晃眼都要娶王妃了,奴婢恭賀殿下了。”

景寧原就侷促,叫珊瑚這幾句一說,臉上紅得彷彿滴得出血一般,玉娘瞧他這模樣,不禁掩口而笑,又與珊瑚道:“他小呢,你莫笑他。”珊瑚唯唯連聲,一面與景寧賠罪,一面偷笑:趙王又斯文又靦腆,半點子皇子的傲氣也無有,那位趙王妃倒真是有些兒福氣。

珊瑚退下後,景寧臉上紅暈也漸漸地散了,方請問了玉娘近日飲食,又勸道:“每日攝入的食物是人精氣所在,您吃的那樣少,精力上不繼,可不要魘着了,總要多用些纔好。一時吃不下,多走動走動,也會好些。”

玉娘笑嘆:“你們一個個小學究一般,我不過偶爾做個噩夢,哪裡就值得你們這樣了。”原是景晟聽着玉娘驚夢,他是玉孃親子,素來爲帝后寵愛,哪個能攔住他,是以今日並未跟着乾元帝上早朝而是跑了來椒房殿,先擺出儲君威風來將椒房殿中諸人才金盛珊瑚而下都訓教了番才罷,倒真通身的氣派,也不辜負乾元帝將他帶在身邊親自教導。那時玉娘將將起身,被景晟堵在早膳桌前,盯着用了早膳才罷。

景晟前腳才走,景琰也過來了回,問過玉娘無事,也苦口婆心地說了請玉娘好生保養,不要太過操心,宮裡那些嬪妃們,橫豎不短了她們供奉便罷,何苦理她們云云,又道是:“您就是不看着我們這幾個孩子,你也要看着爹爹哩。”玉娘直叫景琰訓得啞口無言:“你扯你爹爹作甚哩。”

景琰微微吐了吐舌頭,笑嘻嘻地道:“人都道爹爹待你好呢,民間夫婦間也少見你。”玉娘叫景琰說得一怔,待要問是哪個在景琰面前扯這些,又叫景琰纏着要出宮去,這一回卻不是去瞧她那對侄子侄女,而是要往顧府去瞧顧鵲。玉娘叫景琰纏得無奈,只得答應。

是以玉娘不叫來請安的諸嬪妃們進殿,倒不是煩了她們獻勤兒,而是才叫人囉嗦了兩場,哪裡有心思瞧他們演戲。只景寧過來請安,因知道這孩子素來純孝,倒是不好不見,果然也叫景寧叮囑了一回。

景寧聽着景晟與景琰都來了,微微紅着臉道:“兒子來得晚了。”玉娘卻道:“元哥兒任性着呢,阿琰又是無事的,你不要同他們比。你知道上了學再來,我很是歡喜。”得着玉娘這幾句誇獎,景寧臉上依舊雖有些紅暈,口角卻帶了些笑容。

只說因婚姻總是一輩子的事,玉娘又將景寧看做半個孩子,總希望他日後與王妃顧氏能和睦,也不枉她撫養他一場。趁着景琰明日往顧府去尋顧鵲說話,因此問句景寧,因道:“你妹妹要去尋顧氏說話,你可有甚要說的?”若是婚前能通一通音訊,彼此有幾分瞭解,總不是壞事。

景寧聽說臉上立時又佈滿紅暈,輕聲道:“娘,這於禮不合哩。”玉娘見景寧這般靦腆,也是無奈,只得罷了,又問了景寧起居,景寧恭敬回答了,臉上紅暈也慢慢地散了開去。

因景寧是要在趙王府納妃的,在婚前要將王府配置齊全,房屋樓臺佈置,花木鳥魚養育等總有規制還好辦些,只看着趙王是皇后撫養過的,內府局與工部也不敢剋扣他。囉嗦的倒是服侍的人手也要配齊,雖內府局會得安排,到底也要景寧自家心中有數纔好。

景淳婚前,玉娘是全盤交與高貴妃的,自是得着高貴妃母子們感激,景寧卻是她撫養長大的,說不得操心一二。是以玉孃親自與景寧解說一番,說得幾句略有口乾,景寧已奉上茶來,玉娘接過喝了半盞,順手擱在一旁,又問景寧道:“你府中長史、典軍關係到你身家性命哩,若是有個二心,你就有許多麻煩,是以自家仔細挑選了信得過的,報上名來,我與你父皇說去。倒是內侍宮人還罷了,總是內府局送了來的,只消我還沒死,總沒人敢與你搗鬼。”

景寧聽玉娘說出那個“死”字,已是跪倒在地,雙手按在玉娘膝上,仰頭看着玉娘,懇求道:“娘,您慎言,這樣不吉利的話萬萬不要再說。您便是不爲着您自家,也要爲我們幾個孩子想一想,沒了您,我們幾個可怎麼辦呢。”唯恐玉娘不將他看重,又把景琰景晟比出來,苦苦相勸。

玉娘自決定進宮,早就不將生死放在心上,是以隨口就說了那話,不想景寧倒是急起來,臉上都白了,倒不似作假,再叫他往膝上一搭,拿烏黑的眼睛一看,彷彿就是景寧纔到她身邊那些日子。那時景寧還極小,想是怕她再將他送回廣明殿去,所以粘人得很,時常抱了她的腿,張了溼漉漉的大眼與自家說話,恍惚就是如今這樣。想起這些,玉娘心上不禁一軟,探手在景寧頭上摸了摸:“傻孩子,哪個能不死呢。罷了,我日後不說便是。”

景寧聽着玉娘答應,這才起身,也不坐回去,只說博士佈置了功課,躬身告退,待得出了椒房殿,帶了貼身的內侍匆匆往廣明殿趕,走了不久便擡手將眼角的淚痕抹去。

宮中諸皇子公主,景寧最是與衆不同,旁的皇子公主自有母妃,更別說景琰與景晟,中宮嫡出,驕傲尊貴過與諸兄長姐姐。唯獨他,雖說是中宮養子,可這一個養字,一個親字,便是差之千里,更別說景寧幼時吃過些苦頭,更是敏感些兒,早覺出雖說自家父皇除着母后的椒房殿,哪個嬪妃那裡也不去,未央宮中皇后說話遠比乾元帝說話有用些,便是這樣母后依舊不太歡喜。只是這樣的想頭,他也不敢與人說去,只悄悄地在一旁看,看着便是景琰景晟兩個將玉娘圍着,玉孃的歡喜也少。

今日也是,說着他的王府呢,忽然就冒了個死字出來,直嚇得景寧魂飛魄散,苦苦勸了,方叫玉娘改了口,可景寧到底年少,心上依舊過不去,唯恐在椒房殿哭出來,只得匆匆告退,一泡眼淚忍到殿外,到底還是落了下來。

玉娘哪裡知道,看着溫柔靦腆,學習上平平的景寧發覺了她的異常,每日裡往宣政殿、溫室殿與乾元帝、景晟兩個送些茶點,看回他父子二人批閱奏章之餘依舊聽着內府局、宗正寺、禮部關於趙王府的佈置,趙王趙王妃的禮服冠帽籌備等,日子倒也平穩。

御醫董明河曾與乾元帝道,乾元帝這病症到得冬日,受寒氣逼迫,會得加重些,倒是應證了乾元帝自家感受,是以對董明河更信任些,將自家身子都交託在了董明河手上。說來董明河彷彿真是個仁心仁術的,自他獨立爲乾元帝調理身子,幾乎是住在了御醫署,每日三回診脈,藥方子兩三日就要換一回,又親自熬藥,不許小太監們沾手。

御醫署那些御醫太醫們看着董明河後來者居上,能得着乾元帝這樣信任倚重,不免呷醋,私下議論,都說董明河媚上,不想叫董明河聽着了。

若是那些有名的良醫們,看着御醫署中人嫉妒他,看在共事份上說不得忍下這口氣去。不想這董明河是才從吳江鄉來的,哪裡懂這些相處之道竟是叫他當面啐了回來,道是:“你們也配做醫生嗎?你們先生沒教你們嗎?病家情況,自身變化結合了天地五行,可說是瞬息萬變,是以藥方要因時制宜,萬不能一方到底,你們做是甚?!這還罷了,你們哪個學醫時不是從煎藥學起?這火候裡也有講究,莫非你們忘了嗎?我真是爲你們先生羞愧!哈!哈!哈!”三聲“哈”直叫御醫署衆人連頭也擡不起來。

這樣的事,自是有人傳了與乾元帝知道,乾元帝好笑之餘,倒是對董明河更多幾分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