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加恩

作者有話要說:  那個

關於

景和和女主,正文是不太可能了,要不,番外?

起先沒這個設定的啊!!但是,本性相似造成的巨大吸引力,我也沒辦法。。。。。。。。。。。。

感謝

葉子 扔的一顆地雷

唐氏叫李源這一喝頓時將聲收了,不敢再咒罵乾元帝,可一想着女兒所受的苦楚愈發地心如刀絞,一把扯着過來扶她的小唐氏哭得淚如雨下,又指了李源道:“都是你做的孽!報應!報應呀!”聽着唐氏這話,李源把眉頭緊皺,喝道:“你們夫人瘋魔了,還扶進去!”說着擡腳就往外走。

到得書房,李源屏退了房中等候的幾位幕僚,獨自坐在書桌後,注目看着雙手,臉上也露出幾分愁容來,又輕輕地嘆了口氣,當真是錯了嗎?

護國公這一爵位傳至李源這一輩之後原該降爵的,可這爵位是李源歷代先祖拿性命一代代換回來的,李源自詡多才強幹,如何甘心祖傳的爵位在他這一輩上到頭,一心要傳承下去,恰好那時永興帝爲時爲太子的乾元帝選太子妃。

李源有一幼女,也算是個美人,性子端正剛直,那性子若是做尋常人家的當家主母自能家宅平安,規規矩矩,可要做太子妃,乃至皇后,未必勝任。李源雖也知這些,可到底抗不過要將護國公這一爵位傳下去的念頭,暗中運作了,將李媛送到了永興帝眼前。恰好永興帝雖立了元后嫡子爲太子,到底覺得這個兒子看着禮賢下士,平和明智,實則頗爲任性,想要個性子方正些的兒媳婦,也免得東宮失序,瞧着李媛的性子順眼,便立了李媛爲太子妃。

只是李媛雖得永興帝輕言,卻與太子不大和睦,不過勉強維持個面子情,這還是瞧在永興帝在的份上。更不妥的是,李媛數年太子妃生涯莫說兒子了,竟是女兒也沒有一個。直至乾元帝踐祚,便以此爲由遲遲不立太子妃李媛爲後,隻立爲貴妃。倒是那時的高貴妃,有兒子在手,又有乾元帝偏愛,彷彿能母以子貴。

若是叫高氏做了皇后,乃至太后,難道他們李家養大的女兒,原配嫡室從此要在一個軍戶女面前做小伏低嗎?若是高氏之子做得皇帝,護國公的爵位只怕也保不住,李源如何不愁?

如今再瞧,也不知是不是天意作弄,西北党項與突厥作亂,乾元帝使李源與沈如蘭各領一軍出征,一路收復故土,最後與敵軍決戰時,李源就想着只要他這回立得頭功還怕乾元帝不肯立女兒爲後嗎?又怕沈如蘭搶了頭功去,便以沈如蘭妻子出身爲把柄,逼得沈如蘭暫時按兵不動,將先機讓出。

哪曉得党項人有個軍師了得,看破大殷兩軍不合,設下了埋伏,將李源的先頭部隊吞了。沈如蘭看着不好,再出兵已晚了,是李源的長子,護國公世子李彰武已折在這一役,便是李源本身也受了重傷,渺了一目。

西北一役最終雖得最終得勝,沈如蘭也因“貽誤戰機”得罪,叫乾元帝加罪降職,而李源父子卻成了“有功之臣”,李媛也最終做得了皇后。只是李媛始終不得乾元帝歡心,這皇后做得,從前有高貴妃,如今有昭賢妃,一個個如狼似虎地窺視着後位,如今更是形同被廢。

李源這時回頭再看,卻是知道若是事情從頭,他還會再送李媛去參選太子妃,若是再要踩着沈如蘭一家子上,他也不會遲疑,只是他在昭賢妃進宮前就將她除去,不留後患。

而唐氏看着李源拂袖而行,氣恨得幾欲暈去。小唐氏喚了丫頭過來,合力將唐氏扶進臥房,服侍她在牀上躺了,又把熱茶來與唐氏吃。唐氏哪有心思吃,一手將熱茶打翻在地,掐在小唐氏的手上,恨聲道:“他們李家!他們李家!蠢的蠢,狠的狠,只可憐了我的女兒,如今生死都由不得她!”說着用力在小唐氏肩上拍了幾下。

小唐氏吃痛,臉上一點子不敢露,還得勸道:“聖上不過是一時着惱,自有人爲殿下鳴冤的,如今滿朝哪個不知道宮務都在賢妃自己手上,她自己年輕不知道保養,如何怪得我們殿下呢?”

小唐氏倒是還有些話不敢與唐氏說,這回不過是乾元帝自家與昭賢妃鬧脾氣,鬧得昭賢妃小產,他不捨得怪昭賢妃,不能怪自家,只好找個人出氣,皇后從來不肯與昭賢妃和睦,又是名牌上該管事兒的,還不拿來頭一個出氣。這也是皇后自家不會處事,她是皇后呢,何必與個偏妃爭寵?即昭賢妃得皇帝意,一面好好捧着,一面尋新人與她爭持,如此兩個都要奉承她,何樂不爲,哪家子夫人太太不是這麼做的?非要拿個閻王面孔對人,可不是將把柄送在人手上了。

唐氏聽着小唐氏這話,只是搖手道:“你知道什麼!”乾元帝這是遷怒,怪着李源不該上那一本,他不好明着降罪李源,只好拿李媛來出氣,只怕這還是開頭。

小唐氏呶了呶嘴,到底唐氏是她嫡親姑母,看着唐氏怒目,還敢出聲,輕聲道:“若是早將她除了就好了。”唐氏叫小唐氏這話一說,正要發怒,話到口邊又停住了,嘆息一回,可不是後悔,只恨她初見那妖精覺着她肖似沈家那死了丫頭時就該要了她的命,偏要留着她與高氏分寵,以至於前門驅狼後門引虎,這謝玉娘竟是個要命的!

護國公府中的陰雲到了次日又深了一層,卻是乾元帝下旨,復謝逢春爲承恩候,更冊謝顯榮爲世子,其妻馮氏爲世子夫人。

大殷朝的爵位有不世襲、世襲、世襲罔替三種。從前謝逢春爲承恩候,他的兩個兒子都沒爵位,便是不世襲那類,一代而絕。如今賜了謝顯榮爲世子,就是說哪怕日後降級而襲也好再襲一代了,已是大恩寵。

先是,乾元帝以御前失儀爲由降謝逢春爲承恩伯,連着乾元帝前些日子冷落昭賢妃的事來瞧,分明是昭賢妃失寵了。哪曉得,上半日纔是降謝逢春的爵位,下半日乾元帝爲着昭賢妃小產,怒髮衝冠,次日就明旨申飭,更收了皇后李氏手上所有冊寶,將皇后幽禁。今日更有這麼一道旨意下來,一時間,朝中說什麼的都有,瞧着承恩候與護國公的眼色都不同往日。

承恩候府接着這道旨意,自是歡喜異常,謝逢春還拉了她的手道:“你老老實實地在家呆着,自然有你的好日子過。我活着時,我自會照應你,就是我死了,還有世子他們呢,你也知道世子爲人,總少不了你的一口飯,一碗茶。”

從來無子的姨娘算不得庶母,死後不能入祖墳,也無人供茶飯的,謝逢春這話便是答應將孟姨娘葬入祖墳了。

往前馬氏看孟氏如同眼中釘一般,如今連着兒子都有了大前程,心頭暢快,且爲着她與齊瑱那一場鬧,馬氏叫丈夫兒子狠狠教訓過幾回,又看險些帶累了玉娘,也就收了脾氣,如今着看孟姨娘也不敢生氣,反笑道:“侯爺說得是。”

不想孟姨娘依舊要謝逢春與她安排個院子,情願在裡頭吃長素。馬氏聽着這話,忙不迭地答應,謝逢春雖有意與孟姨娘重修舊好,可看着孟姨娘其意堅決,只得答應了。

馬氏看着孟姨娘識趣自然歡喜,倒是還吩咐了馮氏與梁氏兩個仔細照料,孟姨娘的分例依着她的分例減半供應。馮氏也覺孟姨娘爲人是囂張些,可在大事上頗是明白也高看她幾眼,聽着馬氏的話,滿口答應。

因馮氏次日要進宮謝恩,馬氏又與馮氏道:“你明兒進宮謝恩見着娘娘,請娘娘千萬好好休養,保重身體,她年輕着呢,聖上又這麼疼她,早晚能再懷的。她如今可就少了個皇子了,雖有五皇子,可到底不是她生的。”馮氏笑着答應。

馮氏回在房中,世子與世子夫人的誥命服早送了來,端端正正地擱在牀上。馮氏在牀邊坐了,探手在誥命服上來回撫摸,眼中淚光閃閃。謝顯榮回房時恰看着這一幕,臉上就一笑。說來謝顯榮此人名利心十分熾熱,又現實功利,可待馮氏卻也溫柔,當時過來將手按在馮氏的肩上道:“你放心,等阿驥長大了,更好的也穿得。”

謝顯榮撩袍在馮氏身邊坐了,低聲道:“我只說與你一人知道,聖上還要擡舉娘娘,叫了禮部議嘉號與章程。”馮氏不禁轉頭瞧了謝顯榮一眼,十分驚詫。大殷朝一後三妃,如今皇后尚在,貴淑賢三妃俱全,玉孃的賢妃上更有嘉號,是以雖位次在淑妃之後,卻是與貴妃並肩的,這還要再加,如何加?莫不是並稱貴妃?昭貴妃?若是如此,又何必議嘉號與章程?

謝顯榮笑道:“不過是禮部侍郎看着娘娘出色,在我面前提了一筆。聖上這樣肯擡舉娘娘,早晚要將娘娘送到那個位置上去。恩推母家,害怕阿驥沒前程嗎?”馮氏將頭靠在謝顯榮手上,嘆息道:“烈火烹油,鮮花着錦,也一樣叫人害怕。”謝顯榮就道:“娘娘這回雖是受了委屈,可聖上如此處置也是給足娘娘顏面了,你明兒見着娘娘,若是娘娘明白便罷,若是娘娘還生氣,你好生勸一勸。”

馮氏聽着謝顯榮這話,卻是道:“娘娘是個明白人,哪裡用你我操心,我倒是愁她太明白了。”太明白了以至於自苦,若是肯放鬆些,這一胎也未必會傷着,雖聖上因此格外憐惜,可到底折了個孩子,實在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