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破關

王翦離開了。

走出少習山,王翦看着轉身準備返回的秦國軍士,忽然說道:“壯士且慢,吾這裡還有一封書信,裡面記載了許多關於趙軍之情報,還望壯士代我轉交給安都尉。”

“壯士且告知安都尉,彼所擔心之事,吾有辦法可以解決。”

秦卒雖然疑惑,此人爲何不當面稟告安都尉,卻也沒有多說什麼,接過書信以後,當即轉身離去。

目送秦卒離開,王翦喃喃自語:“以安承性格,若鐵了心不投君上,必然不會放任我離開秦軍營寨,彼既然那麼做了,想必是在找一個臺階。”

“既如此,那我就給他這個臺階!”

秦軍營寨,安承端坐於營帳主內,閉着眼睛靜靜等待着。

“都尉,那位先生有封信要我代爲轉交,先生還說都尉所擔心之事,彼有辦法可以解決。“

安承聞言,猛然睜開了眼睛。

他接過書信,示意士卒離去以後,這纔將信封拆開,卻發現裡面裝着一張白紙。

安承先是有些愕然,繼而苦笑道:“王翦,果然還是如此聰慧,看來我的這點小心思,瞞不過他啊。”

緊接着,信封連着裡面裝着的那張白紙,就這樣在火焰中化爲灰燼。

趙軍營寨。

“君上,王將軍回來了!”

趙嘉聞言大喜過望,急忙出門迎接,看到王翦安然歸來,當即握住對方手臂,說道:“汝能安然回返,吾心甚慰!”

王翦見趙嘉不先詢問策反是否成功,反而率先關心自己安危,不由心生感動。

不過很快,王翦就搖頭道:“可惜縱然末將曉之以義,誘之以利,安承仍然忠君愛國,沒有答應投降!”

趙嘉臉上笑容稍斂,不過很快就說道:“無妨,只要將軍活着回來便是,安承不願投降義無妨,我們自會有其餘辦法拿下武關!”

說實話,趙嘉對王翦給予厚望,本來想着對方既然願意冒險去充當說客,說降安承必然乃十拿九穩之事。

卻沒想到,王翦居然失敗了。

“只不過。”

聽到了王翦轉折的話,趙嘉眼中希望再次升起,若是能夠說降安承,自然最好不過,那樣趙軍就會避免許多傷亡。

“只不過什麼?”

王翦道:“只不過按照秦律:不告奸者腰斬,告奸者與斬敵首同賞,匿奸者與降敵同罰。”

“末將勸說失敗被送走以後,讓人帶給安承一封書信作爲威脅,彼若不願投降,末將就把今日安承放我回來,以及與其叔父之事公之於衆,彼時以秦律之嚴苛,安承必然會被治罪。“

“安承畏懼秦律,雖心中惱怒,卻也不得不降。”

說到這裡的時候,王翦絲毫沒有洋洋得意,反而滿臉愧疚,顯然也對自己的所作所爲感到不齒。

趙嘉聞言卻是大驚:“彼放將軍回來,此乃以義待之;將軍卻反以此事要挾對方,縱然能夠逼迫安承投降,恐怕也會失義於天下,將軍此舉何其不智也!”

趙嘉如此說,倒也並非指責王翦此舉不對,只是擔心對方因此壞了名聲,得不償失。

王翦卻是苦笑道:“如今數萬趙國精騎深入秦國腹地,若不能儘早攻克武關,對於君上、對於數萬精騎,乃至對於合縱大軍,都並非什麼好事。”

“若以區區王翦名聲,能夠讓君上迅速攻克武關,王翦覺得值。”

趙嘉緊緊握住了王翦雙手,沉聲道:“無論如何,將軍在趙嘉心中,永遠乃忠義無雙之人!”

翌日,晴空萬里。

安承召集少習山幾乎所有秦軍,走出少習山埋伏于山林之中。

或問曰:“安都尉,吾等爲何舍少習山天險,反而全軍埋伏於此?”

安承笑曰:“本都尉得到準確消息,平岐君趙嘉今日會帶領五百人,親自在此地勘測地形,與其被動防守,不如孤注一擲斬趙嘉於此。”

“趙嘉若死,數萬趙軍羣龍無首,早晚必背=被大王所滅,甚至聯軍亦會因此崩潰。”

“如此潑天功勞,諸位可敢與安某冒險一戰!”

左右聞言神情振奮,問道:“情報屬實?”

安承大笑道:“絕對屬實,如若不然,安某又豈會行此冒險之舉?”

衆人盡皆大喜,磨拳霍霍準備在此地伏擊趙嘉。

埋伏過程中,安承以帶人前去偵查爲由,將指揮權交給了副手,就這樣再也沒有回來了。

正在副手以及埋伏的秦軍焦急等待之際,王翦卻是統帥趙國鐵騎,將此地圍得水泄不通,三千餘秦軍盡戰死,趙軍再次踏入少習山時,如入無人之境。

又七日,趙軍折損千餘人,乃克武關。

武關。

趙嘉看着這座兵家必爭要塞,就這樣被趙軍輕易攻克,不由轉頭看向安承,道:“此番多虧有安都尉仗義相助,否則吾等此時絕不會站在此地!”

安承卻是冷着一張臉,撇了撇旁邊的王翦,沉聲道:“吾以義待之,沒有將其抓捕送官,彼卻以此作爲威脅,迫使安某不得不背叛秦國。”

“平岐君要謝,還是應該謝謝王翦這位忠心耿耿的屬下吧!”

趙嘉聞言,卻是面露尷尬之色,倒也不知道該如何出言反駁,畢竟王翦做得事情,的確不怎麼厚道。

王翦卻是上前,對着安承深深作揖,滿臉慚愧的說道:“是王翦對不起安兄,然爲了君上能夠儘早奪得武關,王翦也是迫不得已,還望安兄莫要怪罪!”

言畢,王翦轉頭對着趙嘉再拜,道:“此番能克武關,皆賴安兄之功,且安兄能文能武,才能勝吾十倍,王翦斗膽爲安兄向君上請功!”

趙嘉連忙點頭道:“有功自然當賞,本君授予汝將軍之位,安承可願接受?”

安承聞言略作猶豫,繼而嘆道:“既然已經被迫背叛秦國,日後天大地大,除了趙國也無安承立足之地。”

說到這裡,安承單膝跪地,道:“安承拜見君上!”

趙嘉先破武關,再得一員大將,心中十分高興,當即大擺宴席犒賞三軍,並且派人前往楚國,讓楚王派兵接管武關。

宴席中,王翦、安承兩人端着酒爵,走到一個僻靜之地,全都靜靜飲酒,不發一語。

王翦早就想明白了,安承之所以沒有才開始就同意投靠趙嘉,乃是擔心叛國之舉會壞了名聲。

王翦看透了安承的小心思,就故意寄出一張白紙,並且告訴趙嘉是自己脅迫安承。

如此一來。

安承投靠趙嘉乃逼不得已,於其名聲無損,只是讓王翦背上了一個不義的黑鍋罷了。

第一百三十章 初見第三十九章 怪責第二百四十三章 請廉頗入申岐第四十六章 入城第四十三章 廉頗反第十七章 投降第二百三十二章 窘境第一百六十六章 獻相印第二百六十一章 赴薊第一百八十一章 舉薦第四十二章 求和第一百四十七章 塞外第一百三十九章 質問第九十六章 那把火第一百六十二章 歷史拐點第一百零八章 滅了它第十四章 再舉李牧第二百二十二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八十六章 岐山對(上)第三十四章 老卒第二百五十三章 翻臉第三十六章 滹沱河畔第一百零三章 不安第一百二十一章 獻策第一百六十四章 毒計第五十七章 我欲逆天第七章 敢戰否第二百七十七 進諫第六十三章 出人預料第四十五章 出兵第一百八十五章 風雨飄搖第二百六十八章 斷臂求生第二百八十六章 毒計第七十五章 人約黃昏後第五章 廉頗第二百七十九章 秦國大疫第五十三章 掛印離去第一百一十八章 狹路相逢第一百九十八章 自取之第一百八十四章 爲君之道第一百一十章 焦頭爛額第一百七十章 半年第一百七十章 半年第八十三章 油鹽不進呂不韋第二百四十三章 請廉頗入申岐第七章 敢戰否第二百五十六章 嘉死,趙不足懼也第八十九章 縱馬掠秦地第二百二十四章 仇人相見第二百四十五章 堅定信念第二百三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七十章 愣頭青第七十二章 舍美人而追賢才第一百一十章 縱馬斬賊酋第二百五十六章 嘉死,趙不足懼也第十四章 再舉李牧第二百四十一章 分地第一百一十八章 狹路相逢第一百七十七章 諡號第二十章 女卒(感謝書友‘幻羽呀’的盟主打賞)第一百八十九章 父子(上)第一百一十三章 書信第三章 耳光第三章 耳光第六十五章 月下送李斯第三章 耳光第一百零八章 滅了它第一章 喻竹第十八章 且取趙嘉人頭第七十章 愣頭青第一百三十一章 公子亦知王翦乎第二百二十五章 蒙恬當斬第一百零九章 千騎卷平岡第二百五十九章 誰能接我一劍第二十八章 軟腳蝦(感謝明明姐的萌主打賞)第二百八十八章 攻秦第二百四十二章 溫水煮青蛙第一百九十章 父子(下)第二十九章 攻城(感謝書友‘陌路and守護’的盟主打賞)第二百六十章 既分高下,亦決生死第一百四十九章 打破默契第七十六章 憋屈的楚王第一百八十五章 風雨飄搖第二百五十四章 問策第六章 燕國使臣第八十六章 養蠱第一百九十章 父子(下)第一百六十四章 毒計第二百七十二章 新版圖第二百一十四章 三城第一百三十章 初見第一百四十四章 天助我也第一百七十九章 下詔奪權第二百三十五章 驚疑第二百一十八章 蒙驁之死第二十三章 狼煙第二百七十三章 蝗蟲盛宴第二百九十章 高望第三十四章 老卒第二百二十三章 蒙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