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和談一

陳北坤在林威的陪同下,也參加了這次的談判,福建水師在這次安南之行上,所消耗的軍械費用也是巨大的,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沐帥是從不肯吃虧的,所以他的部下都養成了佔便宜的習慣,既得的利益必須要爭取,否則,福建水師就白來這一趟了,回去了指不定沐帥要罵娘了。

阮橫將軍本就是安南人,從小在升龍城長大,只是後來家遭慘禍,被迫離開家鄉,逃到廣西當了山大王,他做夢也想殺回老家,手刃仇家,爲父母報仇雪恨。這次和談,因他熟悉安南國內的情況,鄭宇霖邊將他召到了鴻基城,讓他參與和談。

大明水師主力戰艦集羣依然停留在海防城海域上,只是停止了炮轟海防城門,安南王室派人來提出議和,爲了保持原有的威懾力,所有的軍隊、艦隊都停留在原地,保持應有的戒備,做出了兩種準備,和談成功,就隨時撤離;和談不成功,則繼續攻擊,知道達到目的爲止。

安南國王室派出來的和談代表,以太上皇陳藝宗的二弟陳玉河爲首,黎勇檢爲輔的五人代表,其餘的都是隨行人員,有做記錄的,也有懂外交的,其中有一位名叫趙東林的,這是個中國通,從小隨父母在中國廣西湖南長大,父親曾做過知府幕僚,後來元朝末年戰亂紛紛,一家人才回到安南,因通曉中國事宜,趙東林被太上皇時代曾任首輔的陳玉河收歸門下,這次出談,也被陳玉河帶在了身邊。

黎勇檢是安南國有名的學士,其學識淵博,著有多部文學作品,早年也在中國求學過,也是一名中國通,過去一直是陳藝宗身邊的智囊,陳藝宗退位後,也隨太上皇陳藝宗到了南邊的天長府,深得太上皇陳藝宗的信任。

陳玉河是太上皇陳藝宗親兄弟裡,唯一的文官,其他幾個弟弟都是武將,唯獨這個二弟陳玉河,從小不愛舞刀弄棒,卻偏愛詩詞賦文,對歷史治理很有研究,在陳藝宗時代,陳玉河被任命爲王國首輔,也就是宰相,陳藝宗退位後,他也隨陳藝宗到了南邊天長府。

鄭宇霖從阮橫將軍提供的情況裡,得知安南國王室是個很奇怪體系,按說太上皇退位,屬於已經退出國家的管理權了,理應由新的國王進行管理,可在安南卻並不是這樣的。

太上皇退位了,離開了王城升龍城,到了南邊的天長府,但卻照樣處理朝政,導致整個安南國令出兩地,讓各地的官員們非常頭疼不已,國王下達旨意後,太上皇也有旨意到來,如果意思一直還好,但意思相反,各地的官員就會以太上皇的旨意爲主,這些在安南國已經見怪不怪了。

但鄭宇霖他們確實有點好笑了,說白了,這個安南國王只是個傀儡,太上皇雖然退位了,其實卻還在行使國王的權利,而且政令不同意,的確是國家的大忌。

阮橫父親阮三河以前是升龍城守軍的一名百夫長,小小底層軍官,養家還是可以的,一家人雖不富裕,但也其樂融融。可惜好景不長,父親得罪了頂頭上司陳更,在別人看來也沒什麼大不了的,頂多穿穿小鞋唄。

可這位頂頭上司陳更卻偏偏是王室中人,雖然只是旁系,但其家裡的實力卻不容忽視,尤其是這個陳更因觸犯軍律,是被降職到這裡的,看到阮三河不大買賬,就開始找阮三河的茬子。

一天,軍隊點校,傳令兵在陳更的授意下,故意將時間推遲了一刻鐘。等阮三河帶隊進入校場時,軍隊統領已經是一臉黑色,怒氣衝衝的命令士兵,將阮三河拿下,退出去直接斬首,被五花大綁的阮三河扭頭看向上司陳更,看見陳更滿臉的奸笑時,才明白自己被這傢伙算計了。

當父親的無頭屍體被送回家時,受不了打擊的母親當場就自殺了,鄉鄰門幫忙安葬了父母后,告訴十三歲的阮橫趕緊離開,去投奔親友,免得被仇家惦記,斬草除根了。

十三歲的阮橫離開升龍城後,不知道去哪裡,就開始了流浪,在流浪途中,結識了幾個小夥伴,就這樣在安南的北部到處流浪,與小夥伴們相依爲命。

十五歲時遭到了陳更派來的殺手追殺,兩年的流浪生活,使阮橫練出了一身機靈的身手,在大街小巷中逃脫了對方的追殺後,他再也不敢留在安南過了,就一直向北走,進了廣西的十萬大山,知道被大當家的收留。

這次帶兵回來後,唐三明、鄭宇霖兩位將軍需要安南的情報,阮橫手下兄弟找到了過去的兩個小夥伴,一個叫阮惟真、一個叫餘寺。這兩人在阮橫跑了後,就一直在鴻基城外的一個煤礦裡幹活謀生,阮橫的部下按照阮橫提供的地址,找到了阮惟真的父親家裡,才知道了二人的下落。

阮橫給了他們一筆銀子,讓他們進入升龍城,打探消息,這兩人還真的很給力,他們又找了些過去的窮夥伴,這樣,一條簡易的情報網就建立了起來。實際上這段時間,他們給明軍提供了很多有價值的情況,包括對方援軍人數的多少?每天到達哪裡了?北面各城的駐軍人數,兵力的調動等等。

可以說,明軍在異域作戰,兩眼一抹黑,能有今天的戰果,阮橫將軍功不可沒。這次談判,鄭宇霖、唐三明二位將軍既需要阮橫對安南國的準確情報,也需要他對時局做出判斷,同時,對他過去家裡的不幸,也要安南王室給個說法,這也是爲這位將軍討還公道,但這件事,只是在二位將軍的心裡,沒有對阮橫將軍明說。

湯和將軍對部下極爲護短,所以下面的將領們也都養成了護短的習慣,絕對不會委屈自家的兄弟,目前正是對方妥協之際,這個機會可是難得的很,此時不報仇更待何時?只是阮橫一直矇在鼓裡,這些年的軍旅生涯,是他養成了大局觀,以國事爲主,私事只能放在一邊,原以爲能打進升龍城,手刃仇家,現在卻要和談,他只能將私恨壓在心裡。

明軍將和談代表晾在了院子裡兩天,這讓代表們站立不安,不知道明軍安的什麼心,現在自己這些人在人家的手裡,有點像待宰的羔羊,院子外是對方的士兵在把手,不讓出去。到是陳玉河卻穩如泰山,有股既來之則安之的味道。

這讓隨行的侄子陳煜很奇怪,他問:“王叔,你怎麼一點都不着急?”

陳玉河道:“談判是需要耐心的,對方這是在消磨我們的耐心,達到他們的目的,所以我們就要做好在這裡長時間住下來的準備。”

陳煜又問:“明軍會獅子大開口嗎?”

趙長林先行開口了:“大明王朝是大國,對我們小國是不屑一顧的,最多會要我們俯首稱臣,年年上貢。”

陳煜奇怪了:“這不就是面子上的事嗎?我們能同意嗎?”

陳玉河:“面子上的事關係到國家的顏面,自己弱小了,只能低頭,你有何辦法?”

趙長林說:“有時候,俯首稱臣不一定是壞事。”

陳煜:“感情不是你們家的江山,你不心疼?”

陳玉河面色一沉,對着陳煜怒喝:“閉嘴!”

趙長林苦笑一下,接着說:“俯首稱臣後,我們可以乘機要求他們,支持我們造船工藝、農業種子、造紙技藝以及大炮的鑄造等等。”

陳玉河看着趙長林眼睛一亮,道:“有道理,用他們的工藝來發展我們的國家,養精蓄銳,增強國力,遲早我們會翻過身來。”

陳玉河嚴肅的看着陳煜:“學着點,別一天到晚訓這個訓那個,中國有句老話,叫做三人行,必有我師。”

第三天,又是那個叫王狆的軍官,來請他們去正式的會談,陳玉河心想,對方終於忍不住了,看來今天他們會兩處自己的底牌了。一行人被帶進了將軍府,這裡以前是陳玉勐的府邸,陳玉勐死後就被鄭宇霖徵用了,成了他的帥府。

大廳裡,鄭宇霖將軍、唐三明將軍、陳北坤將軍、阮橫將軍等人都在座,王狆爲和談使者們介紹了在座的各位將軍,趙長林也想大明將軍們介紹了使團各位的身份。

雙方沒有過多的寒暄,鄭宇霖代表大明直接亮出了和談要求:第一、向大明朝俯首稱臣、年年朝貢;第二、允許大明朝在安南駐軍;第三,給大明朝在安南南邊提供一個水師基地,作爲大明水師的補給基地;第四、允許兩國通商、通航;第五、雙方可以在農業、工匠方面實行技藝交流;第六、對這次明軍在安南作戰予以補償。

最後附帶了一個條件,給阮橫將軍一家人平凡昭雪、嚴懲兇手。陳玉河看着阮橫,問:“阮將軍是安南人?”

第一百零四章 沈家態度的改變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明水師四第一百六十章 朝堂上的在此較量第十七章 謀定各方第一百五十六章 降服中山國第七十一章 約戰陳友諒第一百二十五章 福州之戰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組建大明水師第一百七十一章 沐講禪師的身世第一百零八章 禍亂閩西第一百六十六章 出使琉球島第一百五十一章 胡惟庸的尷尬第四十一章 趙德興的悲哀第一百零七章 膨脹的馮谷寶第三十三章 大戰滁州一  圍城打援第一百零九章 利慾熏天第六十五章 洪都保衛戰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明水師九第一百六十六章 出使琉球島第一百二十章 血染福安第四十八章 暴走的藍玉 新婚的沐英第一百五十四章 誤闖琉球中山島國第一百二十三章 福州之戰一第一百二十二章 攻克寧德第七十五章 鄱陽湖大戰四第一百零六章 閩西突變第一百三十八章 大明水師三第一百五十八章 北山、南山兩國臣服第八十四章 遇救第七十二章 鄱陽湖大戰一第一百二十九章 奪取興化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明水師一第二十七章 張千千的煩惱第六十四章 洪都保衛戰一第一百五十六章 降服中山國第一百四十章 大明水師五第九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一百六十四章 朝貢第六十章 涇江口阻擊戰一第二十章 整軍第八十五章 青青姑娘的禮物第一百八十五章 鴻基戰役第七十二章 鄱陽湖大戰一第一百一十四章 長途奔襲戰第三十章 初探黑龍洞第一百五十六章 降服中山國第一百六十二章 迎接使者第一百一十九章 組建閩西四府第二十九章 肅清外圍第一百三十八章 大明水師三第三十七章 大戰滁州五  鏖戰滁州第一百五十三章 總攬福建軍政第一百一十八章 經略閩西第一百章 天倫之樂第四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八十七章 四面楚歌第一百六十三章 使者上岸第二章 棋子、棋局、格局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明水師九第一百一十二章 富屯溪阻擊第四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八十七章 朱元璋的召見第一百六十九章 詭異的靈源山第三十六章 大戰滁州四  合圍滁州第一百一十一章 攻下崇安城第一百六十九章 詭異的靈源山第八十一章 沈家的立場第一百二十三章 福州之戰一第一百二十五章 福州之戰三第七十二章 鄱陽湖大戰一第四十七章 徵糧徵稅第九十四章 各方雲動第一百一十九章 組建閩西四府第四十章 郭帥之死第一百八十七章 四面楚歌第四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九十一章 截殺王狆第一百五十八章 北山、南山兩國臣服第九十九章 敲山震虎第十章 明安小鎮第六十二章 涇江口阻擊戰三第八十四章 遇救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明水師十第六十七章 宜城保衛戰一第一百五十六章 降服中山國第一百六十二章 迎接使者第一百一十九章 組建閩西四府第一百七十四章 逼迫遷移海外第一百五十三章 總攬福建軍政第一百六十章 朝堂上的在此較量第九十一章 驕兵悍將第十一章 葉集鎮第七十章 宜城保衛戰四第一百八十七章 四面楚歌第八十六章 再入平江城第一百八十三章 登陸第十一章 葉集鎮第十五章 深陷險境第十九章 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