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立身(三)

“相邦爲何發笑?”趙何看着自己的哥哥,有些不耐煩。

“大王,”趙勝道,“日前臣收到魏國信陵君來函,盡言伊闕戰事,其中言道有楚人尹伯驍者,料敵如神,屢施奇謀,尤其是看破白起聲東擊西之策,保得伊闕不破。不料今日竟有幸見到先生真容。”

真抱歉,真容你見過,不過你不知道。

“某當日也在秦軍之中,知道這些不足爲奇。”我道。

“請教先生,白起是如何逃出兩面夾攻的呢?”趙勝問道。

我將當日白起渡河的事說了,只見這位平原君連連點頭,道:“恐怕先生也不曾料到,白起竟然沒有往東,竟去攻打了河南。”

“略有所聞。”我不鹹不淡道,表示白起打哪來與我無關。

其實當日知道白起打河南的時候我也很震驚。河南是西周公的都城,雖然這位西周公也號稱舉國精兵盡赴伊闕助戰,但是我自始至終在伊闕沒見過他的軍隊。河南地處伊闕背後,也就是說白起在逃亡的時候東進了大約一到兩天的路程,然後攻下了這座城市,搶掠一番再走。其膽大和從容,實在讓天下兵家自愧弗如。

如果只是搶了東西就逃跑,那也就不是白起了。其後的戰局更讓我震驚。白起竟然沒有繼續往西北跑,反倒繞到了追擊的魏軍身後,襲擊其輜重,大搖大擺地又往南走。他就這樣戴着數萬大軍,在韓魏的土地上跟韓魏玩起了捉迷藏,時不時偷襲兩三座城予以補給,抽冷子給追兵來個打得肉疼的伏擊,然後施施然渡過黃河,奪下了魏國的安邑。

現在聽說司馬錯已經出兵策應,韓魏這次割地是少不了的。

南邊的司馬靳也成功地逃入了武關。不知道楚國拿了秦國什麼好處,竟然沒有攔截。後面追擊的公孫喜又是個謹慎有餘進去不足的老頑固,非但沒攔下司馬靳,就是連司馬靳的後衛都沒有多大損失。

我在公孫喜幕府中位僚屬的事並沒有故意隱瞞,許多人都知道,只是容貌對不起來而已。我很感謝這個沒有相機和網絡的時代,每次騙人成功都有種小小的得意。真不知道是我的劣根性還是童心未泯。

嗯,一定是後者!

“假若先生處於白起的境地,該當如何?”趙勝問我。

“想不出更好的主意了。”白起的確是用兵大家,非但選擇了最有利的戰略戰術,也精準地判斷了魏韓的兵心士氣。之所以會發生追的人跑不過邊跑邊打的人,士氣纔是重點。

趙勝貌似不名理解我說這話的含義。

這個時代還沒有“謙虛”這種美德,承認比別人差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的確比別人差。問題是徐劫的地位太高,他對我的褒揚也太高,我自己表現出來的也挺高,如此三高之人,居然承認不如一個聲名不顯的秦國人,這多少讓人覺得不現實。

“假若由先生統領韓魏聯軍呢?”趙勝又問。

“我不會立刻棄守新城。”新城就算是一座雌城,經不住秦國大軍的猛攻,但是留給秦國危害更大。我會在秦軍未到之時,以新城爲據點,派出小隊進行騷擾,延緩秦軍進軍速度,打擊秦兵士氣。在秦軍過魯陽之後,還可以派出輕騎斷其糧道,在敵後打游擊戰。

等到諸般謀劃用盡,已經有足夠長的時間將新城百姓遷徙到伊闕五城。只等秦軍進城,付之一炬,我看他們還有多少銳氣可以在伊闕跟我耗到枯水期。不過現在看來,這個世界上能夠不拘泥於一城一地,以殺傷地方有生力量爲戰略目標的將軍,恐怕只有我和白起了。

白起到底是不是公孫起那小子?

這些日子來我一直在打聽白起的來歷,還冒險指令師涓去給我查探公孫起的下落。如果白起和公孫起果真是同一個人,對我來說還真是悲喜交加。

悲的是,好友變成了敵人。

喜的是,這個敵人小時候幾歲斷奶我都知道!

果然,等我把我的戰略思想說完,整個朝堂都陷入了死一般的靜謐。直到我神遊物外開了小差回來,他們還沒回過勁來。

“新城也是一座富庶的郡城,先生說燒就燒掉了,好魄力。”李兌名爲讚譽,實含譏諷。

“亂世之中,雖萬戶之城朝懸秦旗而暮歸楚,即便燒掉又何足惜哉?”我不理會李兌的挑釁,柔聲道,“只需斷人耕戰之員,其國自然無從立足天下。”

這話說得恐怕有些冷血,就算悍勇的趙國人都一時難以接受。

我早就看穿了這個時代,遠不是什麼夢幻世界,以德服人可以仁者無敵。現在的戰國,君人者只看能否弱敵強我,卿士大夫只看能否光耀家名,至於那些士人,更加奉行“有奶便是娘”。偶爾有一些另類,奉行義理,就會被人捧得很高,戴上種種光環,名垂青史。而背後拿到實際好處,偷偷嘲笑他們的,正是那些給他們戴上光環的人。

趙何在短暫的驚恐之餘,看我的眼神都變了。

入仕之初,我曾下過苦功夫研究歷代趙王的性格。我發現從簡襄開始,趙國的國君就是陽剛與陰柔相交替,竟然沒有一個例外。到了趙雍這代,剛好是陽剛外放型的性格,趙何也十分配合地從小展現出陰柔性格的特徵。而且趙氏的陰柔性格,更精準的解讀應該是“陰狠”和“隱忍”。他們一家,就是隔代遺傳的標準範本。

從趙何的目光中,我知道今天徐劫的目的已經全部達成。可以恭喜我的“主公”,連瑞已經在邯鄲紮下了根。也得恭喜我自己,今天才知道徐劫的名聲之大,能力之強,頭腦之清晰,難怪能調教出魯仲連那個小人精。

散朝下班的時候,連瑞總算品嚐到了被人尊重的滋味。所有人在看到新城君的時候,都會叫垂首示意,有些人還會行個揖禮,叫聲“新城君”。從後面看,他的衣服已經全都溼透了,穿在身上一定很不舒服。雖然帶着更換的衣服,想來連瑞也不敢叫我們等他更衣。

回到宅邸之後,徐劫來找我,什麼都不說,一副胸有成竹,智籌在握的模樣。我知道他的意思,那眼神已經說得十分明白了:看到沒,老爺我只要報上名號,到哪裡都能吃得開。

我一點都不感謝你。

我只謝謝我師父。

哈哈哈!

“下一步打算如何?”徐劫問我。

“正要向先生請教。”我絲毫不客氣壓榨他的智力。

“大司寇?”徐劫問道。

“大司寇……趙國大司寇的權力之大,非列國可比擬,要授予外國人,恐怕有些不易。”這還是我當時爭來的權柄,現在趙何想是恨我恨得磨牙吧。換成他角度想想,國中有那麼數百人整日軍訓,持有武器盾牌,看上去比黑衣鐵衛還要兇悍,竟然只需要大司寇一句話,連虎符都不用就可以調動……能不可怕麼?

“那你怎麼想?”

“我在想,”我猶豫了一下,“大司徒?”

大司徒這個官職不知道還是不是空着,並沒有聽說有人新近補了這個位置。在周禮,大司徒主要負責兩個領域,其一是教化民衆。所以其大司徒的屬官被稱爲“教官”。其二是掌管田畝、封邑、稅賦。在趙國,田畝賦稅的職責讓給了內史。

至於教化百姓,這種工作已經被忽視了,諸侯們還肯弄個國學就已經很不錯了。齊國將高等教育的功能全部推向社會,交給稷下學宮負責,看上去也是浩浩蕩蕩,波瀾壯闊。實際上那些從學宮出來的學子,並沒有充實到國家的人才庫中。列國中真正有國家教育的,還是趙國。

因爲我在趙國任大司寇的時候需要專門的法律人才,特意修繕了鄉學,加入一些法學基本課程,並且從中挑選優質的學生進入司寇署。只是我掌權時間太短,剛種下去種子,還沒看到發芽就已經出了沙丘那檔子事。

不過教育的確很重要,經過學校系統訓練過的人,思維方式和服從性都和普通民衆大有不同。我還記得有人從文盲比例來分析一戰時歐洲列國的戰鬥能力,似乎挺有道理的。

徐劫自己信奉“擇天下英才而教之”,但並不意味着看不到大衆教育帶來的巨大影響力。當年孔丘說“有教無類”的時候,頗受人嘲諷。實際上說他門下魚龍混雜並不冤枉,成材率很低,三千人力只有七十二賢,大約百分之二點四。就是這麼低的成材率,因爲七十二賢中出仕的都能混到大夫,所以在春秋時代已經很讓人驚羨了。人才不是莊稼,收割之後誰拿走了就是誰。

人才更像是支票,寫了誰的名字就是誰的。雖然延期支付,但是一般數額很巨大。

我爲什麼不去做這個寫支票的人呢?

誠如在陶邑時朱泰說狐嬰做事太匆忽,好像被人追趕着一樣。現在該死的死了,不該死的也死了,我總算可以安下心慢慢培植我的根基了。怎麼想都應該把大司徒這個職位拿下,然後我就以墨燎的身份直接出掌泮宮祭酒,把墨學提升到趙國國學的地位。

於此說來,還得去見兩個人。

第127章 狐穴第100章 陶朱(一)第43章 大司寇(一)第51章 出奔(三)第72章 沙丘大朝(三)第263章 封君與成婚(四)第30章 間諜(二)第95章 共濟會(一)第72章 沙丘大朝(三)第72章 沙丘大朝(三)第214章 賢良淑惠的王后(二)第13章 秦王和宣太后第20章 歸趙(三)第272章 伐齊之前(二)第229章 農家(二)第163章 司徒(四)第266章 今非昔比的趙國(一)第148章 奪城(四)第131章 新城(三)第145章 奪城(一)第219章 上谷郡守的叛節!(一)第137章 陣中(一)第62章 劍士第27章 審案(三)第74章 沙丘大朝(五)第268章 這是要天下伐齊了麼?(一)第19章 歸趙(二)第83章 武靈悲歌(三)第58章 相邦肥義第205章 新年(二)第281章第110章 齊閔(三)第28章 審案(三)第144章 小吏(三)第232章 總爲浮雲遮望眼(二)第79章 喋血沙丘(五)第178章 狐影(二)第4章 結義第117章 墨社(七)第103章 墨學(一)第275章 我們也行動吧(一)第147章 奪城(三)第45章 大司寇(三)第105章 墨學(三)第64章 破局第205章 新年(二)第258章 秦國的震怒(二)第130章 新城(二)第227章 迴歸(三)第213章 賢良淑惠的王后(一)第159章 站隊(五)第228章 農家(一)第120章 九尾(三)第13章 秦王和宣太后第263章 封君與成婚(四)第10章 諍臣第227章 迴歸(三)第98章 流馬(二)第103章 墨學(一)第156章 站隊(二)第236章 齊宋之戰與國內的小動作(三)第191章 處士(三)第58章 相邦肥義第98章 流馬(二)第21章 士師(一)第200章 定身封(三)第17章 男人的八卦第165章 朝爭(二)第174章 牽引(三)第75章 喋血沙丘(一)第170章 兼收(四)第98章 流馬(二)第245章 先打了再說(一)第165章 朝爭(二)第234章 齊宋之戰與國內的小動作(一)第163章 司徒(四)第207章 新年(一)第44章 大司寇(二)第239章 我與趙成不得不說的故事(一)第228章 農家(一)第11章 廟算第86章 客居(三)第269章 這是要天下伐齊了麼?(二)第95章 共濟會(一)第112章 墨社(二)第93章 共濟(二)第46章 問鬼神(一)第225章 迴歸(一)第59章 內史趙奢第263章 封君與成婚(四)第195章 九尾(一)第144章 小吏(三)第178章 狐影(二)第265章 王霸之國第98章 流馬(二)第51章 出奔(三)第100章 陶朱(一)第162章 司徒(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