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聚兵

大鼓擂響時,正交午時,各府家兵都在各自家主的指揮下秣馬厲兵,整裝列陣。聽到城中傳來鼓聲,立即派人打聽,得知是新拜的將軍前往校場。家主聽到後,雖然口裡說着“外來人沒見識”,卻也命人加快準備。

芒卯雖然大張旗鼓,排出五乘,但芒氏家臣不多,手下門客也不過數十,跟在旗鼓車後面,不過百人,聲勢並不顯赫。進到校場後,從跟來的輜車上取下帷幄幕,在將臺邊建起幕府。芒卯邀請魏齊和段子幹入內,家人中只有車右先生隨行入內,芒氏三子以下一律在幕外待命。車乘解馭,十二名門客執着節符,各騎一馬,四散至各府傳達召兵令,又專傳一檄至大梁尉府,徵調城中一切武卒。命令發佈完畢,芒卯便在場上立起一個竹竿,只待日行正中。自己則與魏齊、段子乾和車右先生在帷幕內高坐清談。

少時,各處傳令的門客回報,各府已接令,將派家兵助戰,只有信陵君府回報稱,家主在外,家中無人主事,若要發兵,只能先報兄長知道。芒卯聽後,只得付諸一笑:“報信陵君的兄長?談何容易!”揮揮手讓門客退下了。說笑呢,信陵君是王弟,報知兄長,那不就是上報魏王嗎?府上說家中無主,也不全是推託:信陵君本人在外,又尚未娶妻,家中自然沒有夫人、兒子;父兄姐妹嘛,你懂得的。如此雖是託辭,卻也滴水不漏,讓芒卯無可奈何。

日至正中,芒卯下令擂鼓聚軍。芒亥領着幾個家臣到大鼓邊,三面大鼓一起擂響,聲震全城。

一通鼓畢,芒卯離開帷帳,率衆人立於竹竿之下,觀察日時。居於家中的武卒開始陸續進入校場。一刻過後,二通鼓響。全城的街道上擠滿了各府家兵,各執武器,向校場進發。城中塵土四起,聚於城市上空,經久不散。又過一刻,三通鼓響,校場大開,各府家兵陸續入場,而這時,先行進入的武卒已經在場內列好陣形。

本來武卒居於城中的並不多,但自北邙之敗後,大梁戰警,各地武卒已經集中於大梁各地,約有三萬之衆。時值戰時,各門守衛、值勤已經佔用了不少人手,閒居城中,可以到校場的不過一兩千人,且多老弱。芒卯均令其立於將臺之前,拱衛將臺。各府家兵進入時,將臺前軍容嚴整,兵甲鮮明,頗有可觀。旗門開處,芒卯、魏齊、段子幹三人拱手立於日竿前,身後是芒氏三子侍立。將臺側旁,又是一羣裝束嚴整者,拱衛着一座幕府。

隨着各府家兵的進入,場中的人越聚越多。旌旗招展,兵鋒閃耀,裝束嚴整,越來越顯得不可戰勝,讓身在其中的人感受到強大的心理支持。隨着四通和五通鼓畢,校場內已經站滿了人。雖無人大聲喧譁,竊竊私語的卻也不少,禁無可禁。但隨着一通鐘聲,一切嘈雜全都沉寂下來。站在竿前的三人不知何時已經離去。

沉寂中不知過去了多長時間,或者只有一瞬,但肯定讓人感到十分漫長,低沉的號角聲響起;號聲中,大鼓再次擂響。鼓號聲中,芒亥持鉞,芒辰持節,從臺階登上將臺,站立在將臺兩側。隨後,芒卯、魏齊、段子幹三人步上將臺,在臺中立定。同時,一竿大纛在旗門後升起。隨後鼓號聲沉寂。

芒未上前行禮,不知與芒卯交談了些什麼,隨即轉身傳令,也無人聽到。但見旗門中,十二騎馬衝出,四散而去,馬上騎士高聲叫道:“各府報名~!各府報名~!”十二騎馳過全陣又再馳回。待各騎返回旗門後,又是一通鼓,陣中各家家主各持冊牘趨至臺前旗門下,排成行列。再一通鼓,旗門下的家主按序上前,自報家門和兵員,並呈上手中的冊牘。每一家主上前,芒卯均躬身一禮,離去再一禮。冊牘就在臺下交予芒未,芒未則回手放在臺前的一個案几上。

應徵而來的家主總有二三百,報名持續了整整一個多時辰。期間,芒卯近乎機械地躬身,再躬身;芒未則轉身,再轉身。直到最後一名小家主呈完冊牘。芒未身後的案几上,竹簡堆成了小山。

報名結束後,車右先生不引人注目地出現在臺前,宣讀着家主姓名。點到名的家主在芒未引導下,從臺階升臺立在三人身後。這些人大致就是排序在前列的家主,約二十來人。名單宣佈完畢後,叫上臺的家主立於右側,芒卯立於左側,魏齊和段子幹立在中間。大約是在魏齊的唱贊下,芒卯大禮參拜叫上臺的各位家主,各家主躬身回禮。其餘家主見禮後,各自返回自己的家陣中。又一通鼓罷,叫上臺的家主與芒卯等一齊下臺。隨着一聲鐘響,衆軍依次退出。

被叫上臺的家主們跟在芒卯的身後進入帷幕,他們的子侄、家老、親隨則在幕外侍候,有些家底深厚的家主甚至聚了上百人的親隨,門外聚集的各家親隨總在千人以上,幾乎將芒家的家臣們淹沒不見。但他們似乎都知道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老老實實地按序列隊,沒有發生混亂。

帷幕中的議事沒有進行很長時間,在大略分派了各家主的職司,徵得各方認同後,即告結束。各家主出幕,領着各自親隨回府,只有樑尉段子被留下了。樑尉府中族人不多,也不養門客,只有幾個遠房兄弟在帳外等候。其他家主把親隨領走後,帳前就清靜下來。芒卯親自陪着樑尉公子出帳,向隨行的尉氏族人道:“軍務多有仰仗公子,只能煩勞各位靜候!”族人中的一名長者出面相謝道:“尉氏得將軍另眼相看,幸何如之!”

樑尉公子與其族人交談幾句後,即隨芒卯返回帳中。這時帳中已經沒有幾人,車右先生居中,魏齊、段子幹在右。芒卯進帳後,與各人略敘一禮,即徑直走向左席,樑尉公子則坐在段子幹下席。

坐定後,芒卯道:“不才承大王宏恩,建幕開府,暫領諸軍。幕府中事,請諸君相助,幸勿推辭!”

衆人齊道:“寡德鮮能,實不堪任。惟以將軍之命是從!”

第28章 降服(二)第203章 說服韓不申第124章 華陽城第295章 示警第150章 陳筮第127章 呂氏尚父第357章 管祭第68章 城北驛第68章 城北驛第150章 陳筮第73章 樽俎折衝第95章 郭子仲謹第139章 華陽商事第61章 席議第43章 等待第281章 夜歸華陽第276章 四公子家第315章 造訪高人第212章 欲訪曾季第166章 變起肘腋第232章 逆襲之策第227章 司莽論策第239章 伯階外室第324章 垂手執政第3章 祭旗出征第230章 司勝第309章 啓封再會第42章 失機第357章 管祭第41章 備戰第344章 神蹟第279章 晉見魏齊第40章 勵士第230章 司勝第220章 亂中取閒第202章 倉城第236章 後軍議事第113章 計糧第13章 芒家父子第179章 再入長城第311章 戰耶和耶第281章 夜歸華陽第193章 將相和第144章 訪老第166章 變起肘腋第84章 侯嬴第90章 整頓軍務第159章 啓封令尉第82章 出城第31章 陷城(二)第183章 陰險狡詐信陵君第88章 武卒第343章 祭祀前夜第23章 大梁門衛第333章 積竹柲第318章 退兵第236章 後軍議事第233章 次日再戰第371章 司徒遂人第234章 旦夕評第284章 巴氏車行第97章 月下清談第258章 陳筮連衡第330章 入土爲安第233章 次日再戰第131章 麻太公第28章 降服(二)第29章 降服(三)第171章 信用第248章 中人之失第149章 羊入虎口第23章 大梁門衛第311章 戰耶和耶第75章 陳留司士第215 歃血爲誓第43章 等待第262章 傷營第122章 豕三第334章 訪友第71章 吹臺第68章 城北驛第42章 失機第208章 芒氏二子第65章 梁氏賈米第367章 仲嶽親臨第341章 中官親至第212章 欲訪曾季第139章 華陽商事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41章 備戰第327章 夜守第38章 列陣(一)第149章 羊入虎口第61章 席議第171章 信用第349章 問俗管邑第13章 芒家父子第318章 退兵第12章 張輒第263章 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