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吹臺

衆人離開後,蔡澤對三人道:“公子、大夫們頂星冒月,定非爲聘問而來,敢是有大事?”

陳留大夫叱道:“休得妄言。”

虎仲先生道:“芒氏竈煙漸息,急待陳留之谷接濟,故遣大子親來,別無他意。”

蔡澤道:“既如此,陳留之谷今日必至,大子可以歸家待之矣。”

芒寅道:“蔡卿尚在此,何人送至家中?”

蔡澤道:“大子不必多問,早則餉間,晚則日晡,谷菜必到,直送家門。”

陳留大夫道:“蔡卿,大子面前還不如實直陳,爲何故弄玄虛!”

蔡澤道:“此事可行而不可說。汝吾均不知,則大事可成。如說破,立時事敗。”

陳留大夫還要逼問,虎仲先生勸止道:“既蔡卿成算在握,芒氏先行謝過。事成之後,必有他酬。”

蔡澤道:“他酬就不必了,汝多帶人車,想是要押吾回城,吾束手就縛就是,何勞如此大作!”言方畢,遠處傳來轆轆車駕聲。

虎仲先生臉色微赤,面上笑道:“大子除催運糧車,尚有公幹,借陳留之人力耳。”

蔡澤道:“如此,在下言退!”又鬆鬆垮垮地施了一禮,轉身要走。虎仲先生連忙叫住道:“蔡卿且待。大子出城,另負家國重任,蔡卿大才,敢請一臂相助!”

蔡澤道:“吾大夫家臣,非芒氏家臣,不敢從命!”

陳留大夫尷尬地喝道:“不得無禮!”

蔡澤道:“大夫乃芒氏家臣,芒氏有事,非大夫非當,卻非臣所敢當也。”

陳留大夫道:“既如此,吾命汝聽於虎仲先生,任其驅使。”

蔡澤道:“先是,大夫命臣運糧入大梁芒氏府,現糧尚未運至,臣使命未達,不敢領命。或大夫免臣運糧之命,自然任憑驅使。”

陳留大夫正要出言,虎仲先生連忙攔住道:“是在下魯莽,先生使命在身,不敢勞動。先生自便!”

正言說間,陳留增援的三乘車駕已到,車上諸人見芒寅等三人在和蔡澤交談,便遠遠地停下車,下車等待,不防卻見蔡澤草草行了個禮,揚長而去,眼中似乎未看見這羣陳留城中最有勢力的人。

陳留大夫欲言又止,只得望向芒寅,而芒寅也是一頭霧水地望向虎仲先生。虎仲先生道:“蔡卿與某不謀而合,正是運糧入城的唯一之道。既有蔡卿出面,吾等正好抽身退步,且做正事要緊。”

芒寅訝道:“正事?正事不就是運糧嗎?還有,先生與蔡卿到底是何籌策,願以教我。”

虎仲先生道:“無他,惟事末而已。”

芒寅仍然不解,問道:“事末?”

虎仲先生道:“將糧糴與城外商賈,再從城內商家賈入,僅此而已!”

芒寅恍然道:“那城外糧車如何入城?”

虎仲先生道:“城外糧車無需入城,可糴給城外任何商賈。”

芒寅道:“原來如此,絕妙!並不需糧車進城,而糧已至。那此後不就方便了。”

虎仲先生道:“大子可知商賈之道?”

芒寅愕道:“不知。”

虎仲先生道:“如此大子將糴與何人,又從何家賈入?”

看見芒寅一臉茫然的樣子,虎仲先生勸解道:“龍有龍道,蛇有蛇道。大子只須顧及廟堂之上,江湖之中自有黎庶打理,就不勞大子費心了!”然後不顧芒寅的迷茫,招呼陳留大夫道:“請大夫尋一僻靜處,容吾衆人議事。”

陳留大夫遂走向遠處三乘車,近前詢問了幾句。然後回來道:“距此不遠,即是吹臺遺址,登高遠望,風景清悠,四下少人跡。距大梁不過裡許,斷無閒雜人等打擾。其上有亭。既堪賞遊,又可議事。”

虎仲先生道:“大子以爲如何?”

芒寅道:“全憑先生裁處。”

虎仲先生道:“就請大夫安排。”

陳留大夫又轉身到其他三乘車前,吩咐了幾句,又商議了些什麼,轉回來道:“就請兩位貴人登車啓程。”

三人上車,依然是虎仲先生駕車,陳留大夫車右,三人均是青衿裝扮。在三人登車的同時,遠處的三乘也呈一字陣緩緩駛來,近前向三人行禮。芒寅略擡了擡手,陳留大夫道:“貴人青衿,不便全禮,但請行!”

隨着話聲,中間那乘車率先駛出,向北而去,虎仲先生隨後輕抖絲繮,在前車後約十丈跟隨,其餘兩乘分居左右,將芒寅等人的車圍在中央。四乘車列好陣形,向西北而行。

吹臺距此不過二十里,伏在大梁城角樓下,是一座低矮的土丘。此時天邊漸漸大亮,寂靜的空氣中,車聲傳得特別遠。城牆上的武卒早就發現了在新裡外的這幾乘車,併發出警報,什長上來看了,不敢自專,又把卒伯叫上來。等卒伯上城時,四乘車已經駛近城邊五里,連人影都看得清楚了。卒伯觀察了一會兒,道:“止有四乘,並無大礙,但觀其往何處耳。或爲商旅,或爲使者,必非爲敵者。不必上報。”車又近前些,卒伯道:“身着青衿,敢是商旅。……嗯,在吹臺前停下了……下了車。敢莫是奸細?……弓弩預備。……他們上了臺,在窺探……太遠了,射不及。”卒伯口裡絮絮叨叨的,一會兒自言自語,一會兒下命令,百名武卒張弩搭箭,聚在他身邊。有一個人道:“或許是真是商旅,上吹臺觀風景。”

“觀爾母!現在是甚關口,敢觀風景。”卒伯粗魯地罵道。

“看,看,他們坐下了,彷彿在議事!”又一名武卒道。

“射支響箭,驅走他們。”卒伯終於下了決定,如果這羣人在臺上議事,他永遠也不得安寧,要一直觀察他們的動靜。把他們趕走,一了百了。

一名武卒過來,張弓搭箭,射出一支響箭。所謂響箭,不過是在箭桿上縛一支由竹筒製成的哨,能在飛行中發出尖銳的聲響。這種箭既射不遠,也射不準,只起警示的作用。

隨着一箭射出,尖利的哨聲劃破晨曦,可以明顯地看到吹臺上的人轉身回頭觀望,但城牆上也響起奔跑的聲音——其他城門的人聽到響箭示警,都跑過來打聽消息。

卒伯顯然沒想到隨便射出的一支響箭竟引出這麼大動靜,他臉色微窘,但卻粗魯地道:“沒啥破事,幾個奸細,都趕走了!”一邊說,一邊指向吹臺。

吹臺上的幾人似乎也理會到了響箭的意思,都站起身,不緊不慢地沿着吹臺走到另一邊,下了臺。

不多久,在衆目睽睽之下,四乘車以整齊的陣形向東而去。

第124章 華陽城第57章 樑尉公子第350章 不可富且庶也第58章 藍田玉第132章 晉見第307章 北邙點穴第286章 陳公之說第195章 覆命第241章 隱蔽出陣第71章 吹臺第10章 麻三第290章 氣候驟變第225章 建議夜襲第119章 刺客者何第65章 梁氏賈米第256章 曾季截道第105章 夜談第245章 入韓第371章 司徒遂人第363章 韓警第79章 掌兵第352章 小四之心第127章 呂氏尚父第372章 巴姊第365章 執帚第136章 宴前第284章 巴氏車行第170章 遠迎第349章 問俗管邑第234章 旦夕評第286章 陳公之說第119章 刺客者何第337章 祭禮之問第318章 退兵第145章 曾季第291章 密書戰報第351章 廢城工地第267章 再入鄭地第50章 防民第165章 破臉第121章 豪強第71章 吹臺第176章 晉鄙困窘第215 歃血爲誓第25章 仲嶽第314章 芒卯諫連衡第161章 啓封米鋪第280章 京中貴人第71章 吹臺第10章 麻三第270章 賞罰第228章 戰臨第337章 祭禮之問第93章 故地重遊第151章 匯合第344章 神蹟第222章 善後第83章 俠士第122章 豕三第133章 呂太公第335章 四子之變第10章 麻三第220章 亂中取閒第121章 豪強第160章 青樓老丈第376章 二邑之危第149章 羊入虎口第194章 追蹤第76章 敬賢之道第260章 議連衡第60章 餱糧第344章 神蹟第203章 說服韓不申第313章 貪而致敗第261章 秦箭第157章 交糧第74章 將相和第320章 封賞第263章 密議第97章 月下清談第293章 韓援第323章 訪夷門衛第167章 協合之策第46章 入國第295章 示警第342章 三牲入城第312章 孰爲背盟第145章 曾季第74章 將相和第130章 烤肉第51章 棄民第310章 囿中守備第9章 有刺客第313章 貪而致敗第287章 世事難料第362章 管邑初成第40章 勵士第331章 築舍於管第25章 仲嶽第139章 華陽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