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城北驛

隨着船漸漸搖出北水門,天越來越暗。河中很靜,衆人都沒有說話,只有船棹划水的嘩啦聲。多數人在艙內或坐或臥,船頭船尾也三三兩兩地聚着些人。呂伯撩起長襦,時而在這羣坐坐,時而和那羣聊聊,十分活躍;船上諸人也心情愉悅,暫時忘了赴陣之事。

當月亮升起來時,突然天空中火光閃爍,耳邊隱隱有殺聲傳來。衆人一起起身觀瞧,火光和殺聲清楚地來自船尾南方,火光即使隔着大梁城也清晰可見。大梁尉、呂伯和虎仲先生異口同聲驚道:“啓封!”

大梁尉詫道:“怎麼如此之速?才一晝夜,就行了百里?不食不眠乎?”

呂伯糾正道:“兩晝一夜。”

大梁尉道:“昨晝方入南關。”

呂伯又糾正道:“昨晨入南關。”

大梁尉廢然長嘆道:“某欲盡命而不可得乎!”雙手顫抖,似不能自已。

呂伯輕握大梁尉的手,低聲道:“樑先生不必如此,且從長計議。”

大梁尉問道:“最近的驛站何在?”

呂伯道:“已出城二十里許,不遠就至。”

大梁尉道:“至近泊舟登岸,入驛站商議。”

呂伯道:“驛站近碼頭,可以繫泊。”

大梁尉道:“儘速前往!”

呂伯向仲臺望了一眼,仲臺即到船尾,告知臨時停泊之事。船家也不吱聲,默默地加快了棹速。仲臺又對後面運糧的船大聲道:“前面驛站暫泊。”得到兩船的迴應。

十里水路轉瞬即到。客船在前,駛向碼頭。前來巡查的驛卒驗過節符,知是大梁尉,嚇得面容失色。立即協助泊船,隨後要去報驛吏。呂伯止住他,道:“不必驚動,只在鄰近安排一僻靜小院即可,不得有人靠近。”

呂伯讓船家繼續留在船上,只說去去就歸。大梁尉一行十二人棄舟登岸,在驛卒帶領下,就近找了個院子,打開門,領衆人進入,然後囁嚅道:“驛內無油,大梁尉恕罪。”呂伯道:“院內月色正明,不必舉燈。吾且問汝,驛中還有幾車?。”

驛卒道:“驛中常備兩車八馬。”

呂伯又道:“驛中矛㦸能有幾何?”

驛卒道:“人一手㦸,一長㦸,並無多餘。”

呂伯道:“大梁有警,北鄉何往?”

驛卒道:“只在沿河城內屯紮。”

大梁尉道:“卻無集結?”

驛卒道:“北鄉多領地,廣有城池。一但有警,多依城而駐。多年如此。但有事時,守望相助,絕不誤事。”

大梁尉道:“此地風俗卻如此。”

呂伯道:“如此,煩請閉門,勿令人靠近。”

驛卒行禮出門,將門重新關上。呂伯三人來到在堂前階上,其他人圍在四周。大梁尉道:“吾本欲領疲兵躡精銳,與秦一決,萬一僥倖,則大梁之危可解。今秦人已至啓封,大梁危矣,而躡秦軍之機已失。吾意重返大梁,再領軍與秦人一戰。諸人之意如何?”

呂伯道:“大梁尉不必如此。秦軍雖至啓封,但大梁城堅糧足,非旦夕可下。大梁尉一朝大軍在握,何愁無戰機可尋。況信陵君之勢危如累卵,大梁尉不可輕言放棄。願大梁尉仍依原議,率衆公子直赴陣中,則幸甚!”

大梁尉看到站在階下的虎仲先生,問道:“虎仲先生以爲如何?”

虎仲先生道:“偏鄙奉鄙家主之命,助大子往陳留催糧。目下雖啓封有失,而催糧之事更形緊急。偏鄙請大梁尉相助輕車一乘,以急趨陳留,晚則恐爲秦人所乘。”

大梁尉有些慍怒,道:“原來如此,敢莫芒申公子亦隨其兄催糧?”

虎仲先生道:“芒申公子奉父命助大梁尉,大子奉父命陳留催糧,偏鄙奉家主命助大子。大梁尉亦奉王命赴軍前。吾等皆從其命,不亦宜乎!”

大梁尉道:“吾奉命之時,意秦軍尚在南關,故可躡其後。今秦軍已至啓封,大梁危殆,又豈有躡蹤可爲?”

虎仲先生道:“可有王命召大梁尉?”

大梁尉道:“啓封方警,大王或尚不聞,何來召命。”

虎仲先生道:“卻如此來!按律,‘將出而還,與北同’。今大梁尉領王命出陣,離國三十里,無王命而還國,雖雲投效,恐難應衆人之口。”

呂伯道:“虎仲先生所言甚是,願大梁尉聽之。大梁尉赴軍後,可急告公子大梁勢危。依偏鄙所知,公子門下知兵者俱在陣中,必有奇計妙策,以救危難。大軍在握,何所不利,願大梁尉勿疑!”

大梁尉沉吟片刻,道:“如此,卻如之奈何,願先生教我。”

呂伯道:“啓封遇警,雖添變數,卻與大局無妨。依偏鄙愚見,但依前計,直往滎陽,再徵重車南下,必無僨誤。”

大梁尉對衆人道:“啓封失陷,吾心已亂。呂伯之言,諸君以爲如何?”

這幫公子全都是出來歷練的,平日哪知兵事,一時階前靜默。最後是芒申在虎仲先生暗示下出聲道:“吾等奉上命隨大梁尉,一切但憑大梁尉一言而決。”須伯岸雖不知兵,但卻知機,馬上應道:“芒公子所言甚是,吾但隨大梁尉車駕,決無二意。”有兩人發聲,其他人也彷彿有了主意,也都隨聲附和,聲言願隨大梁尉。

大梁尉道:“事要好,諮三老。今諸君年齒相當,惟二呂先生與虎仲先生最長,請三先生與吾等一決。”言畢深施一禮。

三人只得還禮,相顧一番,還是由呂仲道:“呂伯與虎仲先生之意均明。事急意亂,不可另起頭緒,但依前策可也。”

大梁尉道:“既三老之意相同,吾從衆矣。”

虎仲先生暗推芒寅一把,芒寅上前道:“敝宅之事,只在於此,難以附驥,願與大梁尉從此而別。如蒙大梁尉惠賜車駕,則幸甚!”

大梁尉道:“呂伯可有策可助芒氏?”

呂伯道:“驛中自有車駕,但徵之可也,何需更問。”

大梁尉道:“既如此,吾等從此而別,願相見於來日。”

芒寅道:“大梁尉世代爲將,又有呂氏與諸公子相隨,何事不成!”

呂伯道:“時日已誤,不可再有遷延,吾等且速登舟進發。”言畢出門,叫來驛卒,言明諸事已了,即登舟前進。諸人一起上船,只芒寅與虎仲先生留在岸上,與衆人拱手相別。驛卒雖不講禮,但卻識得,這正是士人之禮;雖然覺得這兩人不上船有些奇怪,但見他們相互禮辭,想來必是有某些安排,也就不再多問。

等船啓航離開,兩人回身往驛站返回。驛卒攔在前面道:“貴人有何吩咐?”

虎仲先生道:“此是芒氏大子,有節符在此,徵驛站公用!”

驛卒道:“既有節符徵用,待吾喚驛吏前來領命!”

虎仲先生道:“大子且驗節符。”

芒寅遂從腰間解下一個錦囊,抽出一支節符,遞與驛卒,驛卒雙手接過。不意一旁虎仲先生運掌如風,猛擊驛卒後腦,驛卒連吃驚都沒來得及,就倒在地上。

第177章 點軍第368章 五倫之首第120章 俠士第363章 韓警第76章 敬賢之道第300章 樑西驛卒第257章 議論天下第72章 節鉞第64章 布衣第178章 驚訊第28章 降服(二)第325章 管邑之衆第180章 軍使歸國第80章 司馬堂第266章 吳子之道第226章 信陵君歸城第36章 定奪第349章 問俗管邑第145章 曾季第96章 隻言片語第28章 降服(二)第64章 布衣第62章 兵符第139章 華陽商事第11章 離城第270章 賞罰第12章 張輒第173章 夜議第220章 亂中取閒第77章 聚兵第206章 洗塵第188章 兩府較量第370章 新婚燕爾第164章 失散第166章 變起肘腋第181章 囿守宴席第197章 車右求計第118章 刺殺現場第318章 退兵第20章 行刺第194章 追蹤第66章 濮陽呂氏第235章 貴公子第101章 信義所在第242章 撲空第260章 議連衡第62章 兵符第257章 議論天下第173章 夜議第220章 亂中取閒第60章 餱糧第268章 秦人攻戰第42章 失機第265章 鄭安平訪鄭第87章 武將第372章 巴姊第326章 管邑之怨第242章 撲空第191章 左右爲難第336章 管邑之祭第110章 圃田徵糧第49章 庭議第267章 再入鄭地第283章 陳公來訪第12章 張輒第207章 多方敘事第211章 曾季入夥第259章 陳公之言第333章 積竹柲第252章 相持之計第243章 伐兵第323章 訪夷門衛第338章 祭壇第28章 降服(二)第88章 武卒第318章 退兵第286章 陳公之說第72章 節鉞第114章 老成謀國第206章 洗塵第101章 信義所在第84章 侯嬴第357章 管祭第309章 啓封再會第18章 城外的女人第290章 氣候驟變第266章 吳子之道第69章 芒氏大子第36章 定奪第49章 庭議第50章 防民第364章 戒備第41章 備戰第375章 利害相權第213章 贈劍第19章 邂逅第181章 囿守宴席第251章 相持之道第341章 中官親至第83章 俠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