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樑尉公子

芒卯看向車右先生,似有些不快,但仍禮道:“先生既出此言,必有以教我!”

車右先生道:“必以專人分屬內外,以通音訊。”

芒卯道:“何人可任?”

車右先生道:“此必心腹,非臣所敢知也。”

芒卯道:“微賤受教!”

車右先生又道:“旦日朝上,主上只可但言糧秣器械,萬不可言其詳。魏齊精明,恐難遮掩。”

芒卯道:“先生欲遮掩何事?”

車右先生道:“鐵臿萬把。”

衆人皆茫然不解。芒卯道:“先生獨見高明!”

一衆人等又仔細討論了各項細節,夜半將盡,衆人回室歇息,兩位先生就安排在二堂旁廂房就寢。兩個時辰後,衆人起身,盥洗已畢,皆隨芒卯上朝。至大梁門外,衆人停下,圍在馬車旁。陸續有朝臣乘車過來,朝臣與朝臣相互見禮,相識的隨從之間也相互酬答,朝臣也和有頭臉的隨從相互禮敬。芒氏五子久在魏國,多任要事,得到的禮敬也最多。兩位先生一身布衣,在芒家雖地位尊貴,卻從未出任王事,人多不曉,也就無人答理,多在與芒氏兄弟見禮時,順帶一揖,兩人也不還禮,各自避到一邊,連稱“不敢”。

良久,朝臣漸漸到齊,大梁門外車蓋如雲。角號聲響,東西宮門開處,魏齊出現,唱道:“衆卿入朝!”

一衆朝臣,各立班位,從東西偏門魚貫而入,直入朝中,隨即宮門關閉。

朝臣們入了朝,門外的隨從們也就各找相識,相互攀談起來,這其實也是朝議的一部分,許多在朝上不便說,不能說的話,這時帶一句,可能就解決大問題。芒氏兄弟不動聲色地商量了幾句,芒申不引人注目地離開,找到大梁尉的隨從,也是他的公子,禮敬道:“尊翁親勞軍務,凡百人民,無不欽敬。”

大梁尉子息不蕃,只得一子,昨日得知父親要赴死戰,他和母親俱是膽戰心驚。惟大梁尉治家甚嚴,早有家規:男子出征,血濺荒野,幸也,只可相慶,不得相泣。故公子母子只能暗自垂淚,人前只作慷慨之態。今見芒申,知是原任軍中,心中便有好些不自在。見芒申過來見禮,也只得草草答禮道:“令父子出將入相,人皆羨之。”

芒申似乎很體諒樑尉公子,並未在意禮節上的草率,而是很關切地道:“大梁尉赴軍,公子備辦不易。”

樑尉公子公式性的回答:“勤勞國家,何以家爲!”

芒申道:“賤父子回都時,見信陵君輜重不足,恐難以爲繼,家父除留下自家輜重應急外,回都後即轉公子府。惟城防甚嚴,恐難出城。願公子轉大梁尉,出城前先赴公子府,如有餘力,尚請爲公子夾帶多少爲盼。”

樑尉公子不知底細,只得含混應道:“公子吩咐,自當效力!”

芒申似乎像聊家常似地道:“信陵君到軍前,只有一名大夫輔佐!君侯年幼,未經戰陣,軍中鉅細一概不知。十萬人夫,吃喝屎尿就是大事。安營紮寨,排兵佈陣,種種細務,豈常人所知。如非尊翁代之,十萬之衆皆陷之矣!”

樑尉公子道:“令父子本在軍中,正可輔佐君侯,爲何突然返都?”

芒申道:“此不足與外人道矣!芒氏遊食四方,寄寓人下,雖欲死國,而可得乎?”

樑尉公子笑道:“公子過矣。尊翁才略過人,先王倚爲智囊,何來遊寄之說。”

芒申道:“先王遺臣,總不知風飄何處。”

樑尉公子道:“新君當位,尊翁恩寵不減,出將入相,滿朝皆羨。”

芒申似乎恍然省悟,忙道:“戲言,戲言。芒氏得魏家洪恩,雖九死不能報也!”

樑尉公子道:“笑談耳!敢請公子試言城外之軍本末由來。”

芒申環顧四周,悄聲道:“此事令人難解。秋後,魏相言遠僻多鄉歉收,需打糧度日。遂命家父引萬餘武卒爲助,赴河內打糧。詎料鄉士甫集,即猝遇秦軍,前拒五千盡墨。公子試想,一陣而盡屠前拒五千,秦之精銳可知,必非穰侯即武安。然穰侯、武安出兵,必是全國大起,而大梁不知?秦猝起大軍,直赴大梁,所意何爲?雖因秦武王妃,秦魏交惡,蓋只偏僻襲擾,何至兵臨國門!”

樑尉公子收起了漫不經心的態度,連忙問:“芒公以爲如何?”

芒申道:“家父以爲,其憂不在秦,而在蕭牆之內。”

樑尉公子道:“蕭牆之憂何起?”

芒申道:“新君舊臣,其一也;新貴舊族,其二也;內親外宦,其三也。芒氏入魏廿餘年,多得恩寵;外宦舊臣,勢必除之而後快。”

樑尉公子道:“如此,戰前已期必敗!”

芒申道:“公子不知,還有一難解之事。敗報甫入國,而信陵君旋出爲將。信陵君甫出城,而秦劍士已至。信陵君微服巡營,刺客追蹤而來。”

樑尉公子驚道:“此爲何事,微賤竟不以一概不知。”

芒申道:“信陵君持符節,出城爲將,公子知否?”

樑尉公子道:“此事大梁人人皆知。”

芒申道:“爲何拜信陵君爲將?”

樑尉公子道:“家父以爲,信陵君年雖少,而有雄才;門下客衆,多有經緯。實定變靖亂之選也。來日與穰侯、武安爭一日短長者,非信陵君莫屬。”

芒申道:“大梁尉目光如炬,非常人所及。然信陵,王弟也。千金之軀不立危牆之下,而況鋒鏑之交睫乎!何朝公一昧如此。”

樑尉公子道:“聞道此係信陵君自薦,非朝公所爲。”

芒申道:“縱信陵君自薦,大王安準?”

樑尉公子道:“也是可嘆。大王聞敗報,風痰發作,姬氏扶入後宮。朝中只信陵君、魏相等數人。如此安排,亦恐非大王之意。”

芒申道:“信陵君出城,有晉鄙大夫相助,寧非大王之意?”

樑尉公子道:“晉大夫出於魏相之門,不必經王。”

芒申道:“晉大夫世代仕魏,何言出魏相之門?”

樑尉公子輕哂道:“世代仕魏?微魏相,晉大夫幾仕於他國矣!此間甘苦不足道也……”言之未了,嘆息良久。

芒申陪着嘆息了幾聲,樑尉公子總不再說其間緣故,就又道:“如此說來,蓋魏相力促信陵君出城,而魏王不知。”

樑尉公子道:“魏王風疾,信陵君自薦,魏相多是未勸止,只遣晉大夫相助。”

芒申道:“必也,遣信陵君非大王之意也!”

樑尉公子道:“爲何,信陵君有何不妥?”

芒申道:“信陵君,人傑也,而王安乎?”

樑尉公子眼神跳動,道:“此非人臣所當議也!”

芒申道:“誠如公子所言,此非敢爲外人道也!尊翁此出,如助信陵,則必忌於王;而不助信陵,則大魏危矣!”

樑尉公子正色道:“家父此行替回信陵君,而身死國家。不敢聞此亡國之音!”

芒申面顯尷尬之色,禮辭道:“某孟浪之言,公子勿怪!”

樑尉公子回禮道:“多多禮敬芒公。”

第348章 管仲明第362章 管邑初成第360章 豕三複現第343章 祭祀前夜第100章 仁義之士第175章 車氏之奇第335章 四子之變第43章 等待第120章 俠士第275章 和議第75章 陳留司士第266章 吳子之道第340章 三牲第194章 追蹤第85章 軍市第258章 陳筮連衡第258章 陳筮連衡第86章 尉府第295章 示警第342章 三牲入城第324章 垂手執政第69章 芒氏大子第181章 囿守宴席第223章 秦人來犯第59章 拜將第191章 左右爲難第134章 十里不同俗第12章 張輒第120章 俠士第29章 降服(三)第264章 擊公子以動魏王第319章 請關分例第313章 貪而致敗第160章 青樓老丈第289章 堅持一月第84章 侯嬴第272章 信用週轉第205章 武卒歸營第139章 華陽商事第186章 多嘴的陳四第201章 小奴和孩子第266章 吳子之道第33章 出城第94章 再入小城第338章 祭壇第169章 誘供第310章 囿中守備第124章 華陽城第109章 啓封籌糧第209章 乘其隙第90章 整頓軍務第364章 戒備第119章 刺客者何第181章 囿守宴席第233章 次日再戰第50章 防民第365章 執帚第195章 覆命第344章 神蹟第219章 夜襲第42章 失機第117章 緊急軍情第66章 濮陽呂氏第290章 氣候驟變第59章 拜將第233章 次日再戰第29章 降服(三)第376章 二邑之危第219章 夜襲第1章 鄭安平第25章 仲嶽第73章 樽俎折衝第249章 得見中人第350章 不可富且庶也第207章 多方敘事第145章 曾季第120章 俠士第325章 管邑之衆第367章 仲嶽親臨第95章 郭子仲謹第36章 定奪第272章 信用週轉第202章 倉城第141章 根基深淺第368章 五倫之首第279章 晉見魏齊第87章 武將第119章 刺客者何第89章 壯行第289章 堅持一月第158章 女閭第198章 襲居華陽第112章 以俸爲質第二章 戰警第108章 故事重溫第68章 城北驛第292章 書名第1章 鄭安平第361章 車行與驛站第8章 管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