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風聞兵興

巴姊定要把飼馬的物品放入西跨院,鄭安平只得讓巴姊自己挑了一間廂房,把筐放進去。四對母子都回來了,剛吃過飯,見管令親自來,都起身相迎。巴姊自來熟,放下筐以後就過來敘話,連女人帶孩子一個不放過,鄭安平被涼在一邊,好不尷尬。曹包能體會他的心情,悄悄把鄭安平拉出跨院,然後對衆人道:“諸兄相助,不勝欣喜。家室如此,不敢迎諸兄相敘。姑俟之異日。”衆人也見勢頭不好,一個個趕緊退出來。牛車就是巴姊家的,也不用掏錢,出去道聲謝,就打發走了。

當天晚上的情形不得而知,但第二天鄭安平就體會到巴姊的厲害了。一般糧食定量,男性一天一斗,女性一天半鬥,孩子一天三分之一斗。巴姊飯量大,曹包家兩人一天一斗半的定量,不夠她一頓的。曹包只能腆着臉過來求情,鄭安平也不小氣,讓巴姊拿了筐,到東院倉裡裝了滿滿一筐。這回,連巴姊一個人也拎不動,三人合力才把筐擡進曹包的塾房內。

從倉裡出來的粟雖然經過手打脫粒,但也夾雜着大量草秸,特別是沒有脫殼。這和在集市上購買的粟米不同。但有吃的難不倒巴姊,她從外面撿回兩片石頭,不一會兒,就脫出大半箕粟米來,美滋滋地再煮了一鼎粟米粥。

加完餐後,巴姊讓曹包把馬牽出去,自己就在西跨院斫了一天草秸。不僅自己脫出的粟殼不浪費,帶把其他婦女這些天脫出來的粟殼都要了來,拌在草裡。——如果鄭安平在的話,他一定會驚訝的,因爲巴姊用來斫草的工具竟然是,一柄戈!

當男人們都各忙各的,女人和孩子們也被安排到各家勞作時,小奴帶着蓋聶到了西跨院。巴姊見了小奴,一下子撲了過來,緊緊相擁;又抱起蓋聶使勁親,蓋聶也抱住了巴姊的頭……

曹包帶回一個女人,算是完成了任務,如果還有別的女人,而曹包還有膽子往回帶,那已經是下階段的事。鄭安平讓犬兄抽個時間回家,說一門親事。犬兄見曹包都帶女人回來了,也只得應允。

晚上鄭安平回家,小奴對他說,巴姊說,滎陽可能又要興兵,因爲已經有車行和逆旅已經被徵用了,而街頭有不同尋常的兵卒在活動。鄭安平覺得不可思議,如果滎陽興兵,自己的管邑首當其衝,怎麼會一點消息沒有呢。怎麼着仲嶽先生都要透露一點吧,至少不會把娶妻作爲當前第一大事來抓。如果沒有妻室還好,有了妻室,打起仗來,那絕對是束手束腳。

但小奴絕對信任巴姊,巴姊的話絕對不會錯……鄭安平遂來到前院,於塾房內諮詢了曹包。曹包自己沒看出異樣來,就把鄭安平請進去,把巴姊叫出來。巴姊這才知道,原來小奴的老公就是這位管令,竟然一下拘緊起來。鄭安平問起滎陽興兵之事,巴姊道:“若論其他,吾或難知,但問兵事,但出出氣即得聞也。此必無差,但一月內必有真實。”

曹包道:“巴姊雖不明理,見事甚明。其或有之,當得預備。”

鄭安平道:“粟兄但歸大梁未久,仲嶽先生曾無片言以告,奈何?”

曹包道:“軍要大事,仲嶽先生或未知也。”

鄭安平道:“仲嶽先生,君上之智囊也。焉得廟堂有事而君上不知,君上知而仲嶽先生不知者也!”

曹包道:”管令所言有理。若仲嶽先生盡知,而曾無一言相告,奈何?“

巴姊道:”汝二人不過知一邑也,焉明軍陣大事!早晚軍書下達,汝便知也。“

曹包道:”若其兵至,如之奈何?“

巴姊道:”汝邑之衆不過百,錢糧皆無,兵至必過而不攻也。“

鄭安平道:”何謂也?“

巴姊道:”螻蟻若不當道,誰爲滅之!“

鄭安平很是難懂,道:”先生且上書君上,但言邑中謠傳,滎陽將興兵,請示方略。吾且往訪諸兄,以爲其計。“曹包應允。

鄭安平辭出後,先轉到最近的館驛中,犬兄和四兄還住在這兒。自從幾人娶妻後,他們也不大可能再各房轉着住了,加之有了驛卒,彼此之間身份有別,也不大可能像過去幾名兄弟一樣,超脫形骸的在一起打滾。所以還未娶妻的犬兄和四兄就和四名驛卒一起在館驛吃飯,晚上或住四兄家,或住驛中。

鄭安平到了以後,對犬兄和四兄說起滎陽可能興兵之事。犬兄道:”滎陽興兵,其爲誰家?“

鄭安平這才發現,自己過於心急,竟連這麼簡單的問題都沒搞清楚,就急着想對策,道:”滎陽四戰之地,興兵者,或魏或韓或趙。“

犬兄問:”舉兵何向?“

鄭安平道:”興兵滎陽,自當西向。“

犬兄道:”舉兵西向,吾邑未得兵書,自無徵之理,何慮之有!“

鄭安平道:”若戰之滎陽……“

四兄道:”吾邑離滎陽,一日夜也。縱血流漂杵,吾何間焉。“

鄭安平道:”若興兵南向……“

四兄道:”吾邑之南,乃韓之華陽也。滎陽,韓邑也,豈有兵舉滎陽而伐韓乎?去歲秦入魏境,驚擾魏王。今魏王必興大軍以報之。“

犬兄道:”四兄之言有理。“

得到兩人的解釋,鄭安平心裡安定了一些,轉身去了粟兄家裡。粟兄把妻兒都搬過來了,有三個孩子,家裡比鄭安平家要熱鬧得多。由於五兒其實是粟兄的幼弟,他也沒在外院,而是在內宅。這讓鄭安平在門外敲了好一陣門,纔有人聽見,把他讓進去。

鄭安平說了滎陽可能興兵的傳言,自己和曹包的處置,以及犬兄和小四的觀點。

粟兄道:“吾管邑實備無所備,無士無糧,兵甲不全。其若戰也,可將家眷及糧秣撤入關內,但留精壯在外,進退兩便。”

鄭安平道:“若入關內,當居何處?”

粟兄想了想,道:“若論預爲之備,是則當爲。當與長城尉及圃田守備言其狀,蒙其指定區域,以爲安置。”

鄭安平道:“管邑初歸王化,與城內無親。人或指一空曠處安置,糧秣……”

粟兄道:“若得其助,以什一相贈,有何不可,勝盡沒於人也。”

鄭安平想了想,道:“滎陽興兵,但得之一婦人,其事未實,一也。縱興兵,未盡過管,二也。縱過管,未必攻之,三也。管邑得兩河圍繞,縱兵經滎陽而南,亦必出兩河之外,但相機而動,或無礙也。是時驚動上司,或非其道。”

粟兄沉默片刻,道:“兄之言是也。曹先生但書君上,吾等靜候其教可也。”

鄭安平道:“犬兄近日當入圃田,求父定親。或得其便……”

粟兄道:“弟以爲,兄之見是也。是事不得驚動關內。或得其令,依令而行可也。若以軍情上達,其情非實,層層上報,恐擾軍心。或令吾等打探確定,非等如何覆命?”

鄭安平道:“但觀城內有無興兵之舉可也。”

粟兄道:“就依鄭兄。其戰若起,吾等或當練卒以待之……”

鄭安平道:“城內勝兵者不過百十,且多病弱,精壯者多在外也;凡留城內者,多奸猾僞詐之輩。練卒,實難也。”鄭安平心中暗自嘆息,本想來管邑大展鴻圖,怎想束手束腳,諸事不順。倒是小四轉達侯嬴所言量力而行,勿爲已甚,得其要也。量力而行吧!鄭安平寬慰自己。

他又轉往館驛,犬兄和小四已經離開,驛卒說應該去了城西。鄭安平趕到城西,兩人坐在犬兄家門口正自高談闊論,見鄭安平過來,都起立相迎。鄭安平告訴犬兄,近日可入長城、圃田,除通報管邑之狀外,當觀城內有無興兵之舉,以爲管邑進退之計。又把粟兄的提議說了,若戰起,當盡移管邑老弱婦孺糧秣等項入關,關外只留精壯以爲周旋。但由於動靜太大,現在還不是要這麼辦的時候,要犬兄暗中留意,若人物入城,是否有可能。當然,最重要的,是要鄉里相助,爲犬兄說一門親事。

犬兄見機會竟然這麼快就到了,也就欣然應允。從明天開始,帶人入關通報。然後假公濟私,回故里找父母。

鄭安平又回到家中,先在塾房找到曹先生合計一番。畢竟四個當武卒的,一個久在草莽,都沒有發現異常,只一個看上去又胖又蠢的婦人隨口一說要打仗,又無真憑實據,哪裡下得了斷語。故只說”邑內謠傳“,請示方略而已,算是一個試探。

將木牘結束好,準備明天派人送往大梁。鄭安平又說了其他三人的想法。按犬兄和小四之見,滎陽縱然有兵,也波及不到這邊,根本不用管。粟兄的意見,萬一有戰,咱也沒啥可準備的;實在要準備,就找條路子把邑里的老弱婦孺,以及僅有的一點財產運進關內,減少損失;別的,聽天由命吧!

第212章 欲訪曾季第152章 賈匏第144章 訪老第373章 風聞兵興第115章 評議三策第308章 救暴鳶第314章 芒卯諫連衡第80章 司馬堂第94章 再入小城第249章 得見中人第158章 女閭第21章 籌謀第95章 郭子仲謹第287章 世事難料第295章 示警第108章 故事重溫第213章 贈劍第358章 夜聚第99章 義士曹包第116章 大夫何行第22章 俠客第43章 等待第279章 晉見魏齊第115章 評議三策第350章 不可富且庶也第200章 以尾搖狗第21章 籌謀第282章 疑雲第22章 俠客第141章 根基深淺第371章 司徒遂人第288章 頑皮的曾季第165章 破臉第189章 各方動作第94章 再入小城第130章 烤肉第196章 張祿第36章 定奪第284章 巴氏車行第367章 仲嶽親臨第246章 使命難達第115章 評議三策第326章 管邑之怨第259章 陳公之言第73章 樽俎折衝第78章 帳議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234章 旦夕評第220章 亂中取閒第230章 司勝第43章 等待第250章 盤點情報第238章 議兵第295章 示警第280章 京中貴人第295章 示警第373章 風聞兵興第281章 夜歸華陽第149章 羊入虎口第130章 烤肉第165章 破臉第375章 利害相權第322章 管邑之策第82章 出城第320章 封賞第350章 不可富且庶也第283章 陳公來訪第141章 根基深淺第218章 謀襲啓封第302章 報喪第132章 晉見第31章 陷城(二)第259章 陳公之言第272章 信用週轉第167章 協合之策第298章 離華陽第354章 復建車行第163章 船離啓封第253章 大梁通啓封第303章 韓襲第330章 入土爲安第32章 陷城(三)第221章 除警第276章 四公子家第104章 夜訪第285章 見陳公第12章 張輒第337章 祭禮之問第255章 苦痛與安慰第307章 北邙點穴第346章 芒府拉攏第345章 除夕第198章 襲居華陽第108章 故事重溫第89章 壯行第312章 孰爲背盟第249章 得見中人第173章 夜議第1章 鄭安平第18章 城外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