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復建車行

犬兄道:”非獨兄也,吾圃田之民亦惑之久矣。多方設計,禁令終不得除。至於何因?微賤庶民,則非所知也。“

鄭安平沒想到事情竟然棘手到這般田地。很明顯,魏王庭在很久之前就與各方勢力達到妥協或默契:各方都不插手管邑。只要這樣才能解釋圃田之民百年之久不許出城耕種;而這一點,甚至連侯嬴也十分清楚,故而勸告小四“當量力而行,勿爲已甚”。但自己,身爲局中之人,竟然一無所知。

現在,魏庭明顯改變了方略,準備經營管邑了:魏王突然將管邑封給信陵君,而信陵君竟然應承了下來。魏庭要對百年來都難以應對的管邑下手,所持爲何?而自己,昏昏然被加了個管令的職司,甚至對管邑的棘手之處,纔剛剛有個直觀的認識。

他感到既緊張,又興奮:若能於手中治好管邑,當開魏國百年之局;而一旦失利,將是個粉身碎骨的結局。

他又有點沮喪地想,自己那些發家致富的計劃,可能要泡湯了。未來管邑壓倒一切的主題,將是戰爭。

鄭安平稍稍理清了點思路,提出另外一個問題,道:“管邑,小邑也。居四戰,若八面來襲,其情若何?”

小四嗤笑道:“鄭兄以驛卒之身,而領將軍之任!豈有百戶之邑,能當強國攻伐者?若敢御之,必無遺類也。兄無慮也。”

鄭安平道:“吾等領管邑之守,敵至而逃,必被軍法。故不得不設計御之!”

小四道:“故曰鄭兄陷井中矣!信陵君承王加封地五十里,不在他處,偏在管邑。管邑素少王化,其民皆猾,不任攻守。兄若治管有方,管富且庶矣,四方強國必至。彼時除王遣大軍來援,管邑必不能支。吾等進則死敵,退則死法,無生之道也。”

粟兄道:“四兄之言,雖出於激,其猶在理。管邑之治,其間不容絲髮,非吾等微賤所能計矣。吾等但築館驛、勸農桑、理水陂、防盜賊而已。若韓以大軍來攻,吾等但起烽火,生死付於天命可矣。”

小四道:“管邑豈有烽火?若敢起烽火之臺,在築之日,韓必來攻!管但存一年之粟,韓必來攻!管但築堅城深溝,具攻守之具,韓必來攻!管卒但過百人,韓必來攻!兄其思之,何得而令管富且庶乎?”

犬兄突然笑了,道:“不意四兄議論恢宏,觀天下如掌指矣!”

小四道:“非吾所能知也。但聞於侯兄也。”鄭安平聽到“侯兄”二字,心中大震。

犬兄道:“侯兄何人,有如此見解!”

小四道:“引吾離鄉入大梁,充武卒者,侯兄也。見爲夷門衛。”

犬兄道:“侯兄必非常人!以夷門衛,而洞天下之勢,觀兩國之情,豈常人哉!”

鄭安平插言打斷道:“侯兄既知天下之勢,當有破局之策。四兄既任管邑,侯兄能不爲兄出謀劃策乎?”

小四道:“侯兄之見,吾等既入管邑,當深居簡出,勿理民事。信陵君見吾等無用,必棄之,棄則復生也。”

鄭安平聽到這話,心裡暗道:倒像是侯嬴之策,凡事先留退步。

犬兄轉向城主道:“城主久居管邑,必有所策。”

城主道:“吾等僻鄉野人,素無見識。四野盜賊,時時侵擾,城中但存餘糧,必被其禍。是故田畝荒蕪,家業不興,人人但以餬口爲限。或有所爲者,必投大城廣邑,棄鄉背井而去。今投大國,得封魏公子名下,微庶等皆以爲殘身得保,餘生有望。實不知內中情形,如許之紛紜。此皆諸大夫謀之,庶人不能間也。”

鄭安平道:“吾道信陵君必有保境安民之策也。旦日曹先生至,或有所謀。”

犬兄道:“鄭兄此言是也。吾等小吏,但議館驛之事足矣,攻守征戰之策,卜之於廟,議之於庭,吾等焉間!”

就像常規流程一般,四人在大堂上議事完畢,一起出來,去廢城參觀工地。稍轉一圈,衆人出來,沿着河邊散步。大家談論起小四與酒肆女的情事,衆人除嘻笑外,又幫小四出謀劃策了一番,皆道,只待官宅落成,就請人爲媒,正式提親。如果錢有不足,兄弟幾個湊一湊,怎麼着也得把事給辦了。

鄭安平道:“吾等皆未知犬兄乃圃田之人。今入管邑,乃入犬兄之鄉,願拜高堂兄弟,其可得乎?”

犬兄道:“此何難。旦日曹先生至,吾等五人必往長城及圃田投簡。但在少暇,即往敝宅,他者未敢言也,稻米粥儘可以飽。”

鄭安平道:“怪道犬兄粟米少,入家乃食稻米,粟米蓋難嚥矣!”

又過了一天,曹包也到了。他沒有帶粟米,卻帶了一大背囊金的和銅的。他說身爲信陵君門客,並無份田,每日飲食皆有定量。今日獨身出仕,周圍門客各贈金錢,得了一大背囊。今後飲食全賴諸公相助,日有所用,必不敢缺。

曹包隨身攜帶的東西少,不一會兒就都搬完了。這一次,管邑五人算是聚齊,與城主一起,共集於大堂之上,講政議道。

衆人首先談起,應該在管邑起驛站,備驛卒。曹包擊掌讚道:“諸公深通治理之道。凡立一縣,館驛必不可少,傳遞文書、消息皆賴之。”

衆人又提到,是如往日一般,以大梁武卒爲驛卒,還是就近請鄉民爲驛卒,曹包道:“管邑遠離大梁百里,大梁武卒不便。當請四鄉之民,忠厚有勇武者充之。驛卒之職,多傳消息,必擇身捷腿快,口齒伶俐者。”衆人聽了曹包的話,都覺得很有道理,也就統一了思想。

曹包一臉神秘地問道:“諸公以爲,管邑之治,猶需何事?”

鄭安平道:“管邑四戰之地,首在戍卒。”

粟兄道:“城池不備,糧秣不齊,首在堅城而墾荒。”

犬兄道:“區區百戶,而爲五十里之治,焉得如意。首在募民。”

小四道:“管邑諸事不備,豈但一事!”

衆人聽了小四之言,都笑了。

曹包道:“諸公之言皆善,而右夥之言猶中鵠的。諸事不備,其所賴於諸公也。而臣所爲者,願與管邑添一車行!”

衆人皆睜大的眼睛,問道:“車行?”

曹包道:“滎陽車行隨軍征戰華陽,屢建功勳。且華陽城外,有四車行,各有功勞。君上以爲,管邑之盛也,車行其行乎?諸公皆無車乘,行走不便。若有車行,但與錢即可傭車,豈不便宜!臣於草莽之中,伏於車行,得遇唐叔等,皆豪傑也。諸公建驛,臣建車行,消息四達,財貨流通。一官一民,各得其所,實乃兩全!”

鄭安平等對曹包的出身其實並不知情,現在才知道,曹包是車伕出身。想來覺得好笑,自己四人是驛卒出身,當了官第一想到的是設驛站;曹包是車伕出身,當了官第一想到的是建車行。真是三句話不離本行!

鄭安平道:“管丞所言,必將不虛。車行之立也,全賴管丞。所需工料,願管丞細細開列,一併上計。俾春後得建也。”

曹包道:“諸公驛舍,自當上計。臣之車行,其實私商,不出公帑,不必上計。願管令划行一地,令其建造即可。一應所需,皆由車行自應。其所維持,皆出營利,亦不必經官。”

四人一聽,還有這等好事!修建車行不需自己掏錢,建好了要用才掏錢,不用也不用管。滿口答應下來。

大家發現自從曹包到了以後,事情好像有了頭緒,不似以前跟沒頭蒼蠅似的亂碰,找不到方向;而是能夠很快得到決策,並進入行動環節。這種不自覺的感覺讓大家感到振奮,好像有了主心骨。

然後議論的話題轉向小四。鄭安平道:“右夥於大梁城一酒肆之女有舊,欲納之。自輕自賤,而不敢言。丞其有所教之!”

曹包嗤地笑了,道:“右夥,士也。酒肆,細商也。門不當,戶不對,其婚難成。納之爲妾可也。”

小四道:“吾與其女,相識久矣。年漸長而生情,各自迴避。心常惴揣。惟恐爲人所先。非敢以高門而自大也,非敢以小戶而輕之也。”

曹包道:“兄既有意,弟願爲之。兄可告以其狀,弟請人爲媒,必爲所動。兄其納之!”

小四道:“其酒肆即立夷門外。其父肥胖,人稱豚二。幼時,吾與侯兄出入其肆,其女尚幼。忽忽十年,其女長成,竟生情愫。”

曹包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展轉反側。此兄之謂也。既有其人,可央媒氏。”

城主道:“如大夫求城中諸女,微庶自當作媒。若求大梁中人,非微庶所能也。”

鄭安平道:“左夥犬兄,家居圃田,或於城中求得佳人,城主其留意之!”

城主道:“是有何難。待字閨中中,雖不多,亦有十餘。大夫其有中意者,即告之,必成!”

第250章 盤點情報第301章 重歸故里第86章 尉府第57章 樑尉公子第96章 隻言片語第151章 匯合第362章 管邑初成第41章 備戰第235章 貴公子第295章 示警第172章 求糧於商第261章 秦箭第152章 賈匏第105章 夜談第143章 夜行第167章 協合之策第252章 相持之計第185章 信陵君何人也第189章 各方動作第11章 離城第48章 真心第22章 俠客第352章 小四之心第106章 破家爲國第181章 囿守宴席第252章 相持之計第181章 囿守宴席第209章 乘其隙第180章 軍使歸國第91章 美酒美姬第83章 俠士第33章 出城第46章 入國第155章 共其利第295章 示警第338章 祭壇第369章 賜婚第7章 圃田第120章 俠士第359章 篝火晚會第42章 失機第344章 神蹟第148章 尉氏家老第264章 擊公子以動魏王第107章  一身擔之第118章 刺殺現場第207章 多方敘事第294章 陰謀第153章 匏瓠有助第324章 垂手執政第83章 俠士第305章 再遇秦軍第11章 離城第201章 小奴和孩子第108章 故事重溫第170章 遠迎第214章 劍道縱橫第322章 管邑之策第115章 評議三策第33章 出城第303章 韓襲第36章 定奪第342章 三牲入城第4章 信陵君第23章 大梁門衛第13章 芒家父子第245章 入韓第265章 鄭安平訪鄭第219章 夜襲第224章 司莽授機第96章 隻言片語第133章 呂太公第83章 俠士第354章 復建車行第209章 乘其隙第351章 廢城工地第51章 棄民第294章 陰謀第131章 麻太公第311章 戰耶和耶第312章 孰爲背盟第209章 乘其隙第72章 節鉞第84章 侯嬴第275章 和議第341章 中官親至第171章 信用第235章 貴公子第4章 信陵君第367章 仲嶽親臨第171章 信用第98章 敵乎友乎第124章 華陽城第16章 巡哨第291章 密書戰報第333章 積竹柲第51章 棄民第198章 襲居華陽第36章 定奪第164章 失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