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管仲明

回到家裡,五旺主持做晚餐。三人量了一斗米,張祿吃不了多少,五旺一人幾乎吃了雙份。多出一人來,雖然話不多,但也多出幾分熱鬧,三人吃得很開心。

收拾過碗盞,鄭安平對五旺說,如果他想回家休息,可以回家,東西不用帶走,明天再來。五旺想了想,還是有些想家,就真的回家了。鄭安平和張祿見五旺是個沒什麼心眼的憨厚人,也都露出欣慰的笑容。

夜裡,鄭安平還是早例和張祿聊天,討論着與信陵君和芒府的關係,討論着應該如何治理管邑,要不要迅速地把管邑發展起來,還是說推一下動一下,或者乾脆苟起來。張祿並無明確的見解,主張臨機應變;而鄭安平偏偏對臨機應變沒有感覺,總想找到點確定性來。最後達成的一致竟然是,對管邑的治理聽信陵君,其實也就是曹包的,自己在管邑的發展倒可以積極一些。

得到這點確切性後,鄭安平回房睡覺了。他在席上思考着如何利用管邑的一切,爲自己發家致富服務,竟然一夜沒怎麼睡着。

雞鳴之時,鄭安平就聽得門響,原來是五旺回來了。五旺回來時,竟然還扛着一柄耒耜,鄭安平道:“何得用戊家之耒?”

五旺道:“吾在家時,父與置耒耜鍤銚。復於鄭父後,父言鄭父或有之。然未之見也。”

鄭安平道:“既復汝身,自當與耒耜鍤銚。吾家本有,然與麻兄下葬時,盡棄於荒原矣。”

五旺道:“奈何棄之?是葬後不吉乎?”

鄭安平道:“那日與麻兄掘穴,忽見秦人隱於山後,慌亂之餘,焉顧其他,狼狽逃走。復往,則不知其蹤,蓋爲他人所得也。”

五旺道:“鄭父遺於何處,五旺去尋。”

鄭安平道:“卻也不必。彼耒耜盡以木石爲之,棄之無妨。吾不日將爲汝置鐵器,汝其善爲之。”

五旺道:“多謝鄭父!若得其鐵,耕種省力多矣!一人而得百五十畝,定不爲勞。"

鄭安平見五旺是天生熱愛種地的料,也十分滿意。他讓五旺打掃庭院,把屋前屋後的野草拔去些。等天明瞭,再做早餐。自己也不好再回去睡覺了,就在庭院內練了幾趟矛戟,渾身汗出,神清氣爽。

吃過早餐,鄭安平帶着五旺背了錢,出門進城買了禮物,去見四位同僚。他意外地發現,粟兄竟然也復了一人,是他的幼弟,今年十五歲,正當書社之時。所有人除向鄭安平道了賀,也回贈了禮物。

曹包告訴鄭安平,月明之後,魏庭將徵五百人修復南關,所有物資都已開始調集;信陵君從中調了一百人,準備爲他們四人修築住宅,魯先生已經起身往管邑而去。這給鄭安平提了個醒,自己反正沒事,要不也提前往管邑跑跑,置點私貨;哪怕是提前打理一下荒原也好。

他問曹包,哪裡有比較好的鐵具,曹包道,若論鐵兵,鄭城自然第一;但若論鐵農具,滎陽城中裡有一鐵鋪,常爲人打補農具,應該有好鐵;大梁城內雖也有鐵鋪,然鐵復不佳,手工也劣,最好不要在大梁打製。鄭安平道了謝出來。

回到家中,鄭安平對張祿說起魯先生已經啓程往南關,準備修築各家住宅,自己想前往管邑一趟。張祿說,反正只剩下十來天了,現在去還得回來,路上耽誤的時間反而多;不如過個三五天再去,就可以不用回來了。鄭安平算了算,也有道理,就只是每天帶着五旺去自己的份田清理。去滎陽打製鐵器,也覺得有點遠,而且再去取也不方便,就拖下來了。

又過了五天,鄭安平找里長傭了牛車,備了十石糧,載了衣甲和兵器,背上錢,一路往管邑上任而來。

仗着管邑的節符,鄭安平一路在各驛站按分例免費食宿,走了三天,纔到管邑。

到了管邑,城主接出來,就在城主府安排了宿處,把十石糧,以及衣甲等物都搬進去,給了佣錢,讓里長駕車回去了。

一切安排妥當,鄭安平和城主便在大堂中閒話。鄭安平說到,由於官司尚無備,恐要打擾城主數月。城主稱謝。鄭安平問官司的修築是否已經開始,城主答道,已經可以看到有人往這邊運物資。鄭安平說想去故城看看,城主不必相陪。

然後說起今後的政務,鄭安平道:”上月月明,與城主共祭,至今難忘。本月月明,貴邑或有慶賀,吾當與民同樂。願城主教我。“

城主道:”大夫問起,倒要告稟。正月十五,乃吾邑祭管仲、管叔之日。管叔者,管氏之始也;管仲者,乃管氏商者之祖。乃於正月十五月圓之日並祭之。“

鄭安平道:”甚善!吾爲管令,雖勸農力田,然亦重商。或有小本,欲與貴邑一二之人共營之,其可乎?“

城主道:”是何難哉,是何難哉!但有其便,大夫盡入之,或得其利,依例分紅,豈非兩利!“

鄭安平道:”敢問貴邑,所業商者奈何?“

城主道:”若論城中,業商者不過逆旅耳,凡有四方商客,皆願於小邑暫歇,或一二日,或四五日,事畢即歸。然吾邑業商有成者,皆營於都會,呼朋喚友,攜妻將子,視天下曾有掌中矣。“

鄭安平道:”貴邑中商道最甚者何家?今在何處?可得而訪乎?“

城主道:”若論鉅商,敝邑曾得一家,乃前者大夫所居者也。其家天下四布,留於管者,不過老幼二人而已。其幼者但書社,即當遠離。其家雖偏小,多有鉅商大賈求宿之。“

鄭安平道:”其老者亦鉅商乎?“

城主道:”非也。鉅商乃其子也。或聞其子管仲明輔洛陽呂氏,頗得見用。“

鄭安平道:”洛陽呂氏?天下之巨賈乎?“

城主道:”此天下之所謂巨賈者,有河東王氏,業鹽;巴山清氏,業丹砂;郭氏、孔氏,卓氏和曹邴氏,業鐵;此皆以業卓越者。陶邑陶氏、洛陽呂氏、陳城陳氏、魯國端木氏、魏國白氏,此累世業商,根深柢固,視天下如掌指矣。“

鄭安平道:”呂氏,世商也,管氏輔之,亦可縱橫天下也。“

城主道:”其用心也甚巨,其用力也非常。皆尋常所不能及也。“

鄭安平道:”其清氏、王氏、郭氏等,邑中頗有輔之者乎?“

城主道:”或有一二輔之者,皆不過保人也,未及管仲明之位高權重。“

鄭安平道:”邂逅一歲,其歸家否?“

城主道:”商者最重根基,焉得不歸!十五日祭管祖,或當前列矣!“

鄭安平道:”可得而拜謁否?“

城主道:”商賈小人,大夫呼至即可,又何謁爲!“

鄭安平道:”豈敬賢之道哉!“

城主道:”大夫且稍待,微庶往呼之。“

鄭安平道:”但言鄭氏拜上!並其父子,前承恩惠,五內感銘!“

城主道:”大夫且待之!“說完出了門。少時,前幾天所住逆旅的主人祖孫倆,陪着一名壯年人匆匆趕來。進了門,即伏於階下道:”不知大夫呼喚,禮敬來遲,大夫恕罪!“

鄭安平站起身來,下了階,扶起老人道:”前者寄寓,多承老丈加惠,理當致謝!“

又扶起那名壯年,道:”敢是管仲明乎?“

管仲明躬身答道:”微賤之名,得聞於大夫,幸何如之!“

鄭安平再扶起那小孩,道:”童子何歲?“

管仲明道:”幼子才十歲,甚無知,大夫其諒之!“

鄭安平道:”是兒禮節周到,可堪造就!“寒喧已畢,鄭安平直接道:”吾初掌管令,事有不明,敢諮於父老,願勿棄也!“

管仲明道:”承大夫下問,敢不盡其所知而答之。然見微識淺,恐難符君子之意!“他要把小兒子轟走,鄭安平叫來五旺,讓他帶着這小孩子玩,城主也很見機地端出一盞果脯,送與他們吃耍。

四人上了堂,鄭安平坐於中間,城主居東,管仲明父子居西。城主的大兒子奉上果脯和清酒,退了出去。

鄭安平道:”管邑之所居也,實天下之中,然而不庶不富,仲明必有以教我!“

管仲明道:”夫富且庶也,必有所護。誠所謂根深而本固,源遠而流長。管邑當天下之中,非魏非韓,有事則推諉,有利則相爭,求生尚難,何得庶且富哉!大夫之至也則不然,保一方士民,得一方安寧,久之必富且庶也。“

鄭安平道:”仲明之言,誠合吾心。然吾所惑者,管邑只百人,自保且不暇,又不心齊,若欲保一方安寧,仲明必有其策!“

管仲明道:”吾之行商也,行必居於驛,蓋得其護衛矣。或其逆旅周繞,是逆旅也,必堪其用。不依驛館,或爲盜賊所託,或難御其侵,皆非所選。管邑當天下之中,邑中逆旅甚多,然得迎鉅商大賈者,則無幾矣。何者,無官司以爲其衛也。“

第110章 圃田徵糧第139章 華陽商事第365章 執帚第247章 魏使第68章 城北驛第198章 襲居華陽第240章 蓋聶第43章 等待第270章 賞罰第276章 四公子家第277章 再探啓封第23章 大梁門衛第217章 和秦罷兵第156章 過橋第303章 韓襲第56章 計謀第185章 信陵君何人也第124章 華陽城第273章 練兵第362章 管邑初成第4章 信陵君第326章 管邑之怨第168章 夜襲第54章 賣王第127章 呂氏尚父第329章 豕三入驛第257章 議論天下第158章 女閭第28章 降服(二)第4章 信陵君第339章 再見虎仲第336章 管邑之祭第243章 伐兵第239章 伯階外室第163章 船離啓封第285章 見陳公第193章 將相和第62章 兵符第326章 管邑之怨第61章 席議第123章 豪傑鄉里第214章 劍道縱橫第31章 陷城(二)第195章 覆命第25章 仲嶽第116章 大夫何行第356章 訪圃田第317章 與溫以和第376章 二邑之危第201章 小奴和孩子第133章 呂太公第263章 密議第99章 義士曹包第330章 入土爲安第45章 回朝第174章 華陽四行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42章 失機第28章 降服(二)第371章 司徒遂人第22章 俠客第55章 段子幹第229章 初戰第66章 濮陽呂氏第13章 芒家父子第312章 孰爲背盟第187章 老謀深算第311章 戰耶和耶第176章 晉鄙困窘第155章 共其利第139章 華陽商事第368章 五倫之首第67章 交酒第53章 私授第214章 劍道縱橫第289章 堅持一月第203章 說服韓不申第182章 爭武卒第27章 降服第294章 陰謀第14章 定計第139章 華陽商事第220章 亂中取閒第157章 交糧第349章 問俗管邑第117章 緊急軍情第230章 司勝第375章 利害相權第127章 呂氏尚父第371章 司徒遂人第322章 管邑之策第358章 夜聚第48章 真心第279章 晉見魏齊第241章 隱蔽出陣第265章 鄭安平訪鄭第133章 呂太公第336章 管邑之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