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神蹟

第二天早早起來,鄭安平吃過早餐,結束整齊,手執手戟,出現在南畝地頭。

他的四名同伴也同樣結束整齊,他們擡過來一甕清水,是今天開祭的主要道具。

城主帶着四個兒子也出現了。城主對着鄭安平拱手致意,四個兒子兩個各託一個小盞,裡面盛着粟、菽,另兩個執着耒耜。

最後是三名少有出現的中官,他們和孟鯫先生四個人擡着一塊門板,上面牢牢地縛着一頭小豬。小豬顯然對自己的命運有了解,發出聲嘶力竭的尖叫。

按約定,孟鯫先生是祭相,主持祭祀的全部流程。

然而,最重要的人還沒有出現:觀禮的信陵君。所以大家還在田頭等待。

信陵君和魏齊正在城內佈置着神兵和武士的陣型,他們是爲下午的祭祀活動做準備的。一直到神兵開始向河對岸出發了,信陵君和魏齊才帶着幾名手下出城,向南畝方向而來。

聲嘶力竭的小豬也叫累了,在門板上喘氣。信陵君等人走過觀禮的人羣,來到主祭者旁邊,鄭安平和城主皆禮拜道安,信陵君也一一回禮;然後到觀禮的位置上立住。他和魏齊站在前面,各自的隨從站在後面。

孟鯫先生上前,請示祭祀開始。信陵君示意可以開始。

孟鯫先生回來,向兩位主祭者再次複述了祭祀的整個流程,兩人表示知道。

於是孟鯫先生讓衆人歸們,自己站在自己的位置上,高唱道:“初獻!”

城主上前,從甕上取下一盞,舀出一盞酒,捧與鄭安平。鄭安平接過,奠酒於地。

孟鯫先生再唱道:“再獻!”

鄭安平從甕內舀酒,遞給城主,城主奠酒於地。

孟鯫唱道:“三獻!”

城主舀出一盞酒,獻於鄭安平,這次鄭安平沒有奠酒,而是一飲而盡。

孟鯫唱道:“獻牲!”

三名中官將門板擡過來,放在田壟旁邊。鄭安平執戟在手,一手將板扶起,手戟閃電般刺入小豬的咽喉,整個矛頭完全沒入,小豬隻一聲嗚咽,就斷了氣。隨着手戟拔出,血順着咽喉的斷口流出。鄭安平與城主兩人擡起門板,將血液流入那隻甕中。

觀禮的信陵君等在旁邊唱了起來:“多黍多稌,亦有高廩,萬億及秭。爲酒爲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禮,降福孔皆。”連唱三遍,豬血才流完。三名中官將死去的小豬擡下去。

孟鯫先生再唱道:“四獻!”

鄭安平舀出血酒,遞與城主,城主奠於地。五獻,鄭安平奠於地。六獻,城主和鄭安平各飲一口血酒。

曹包等上來,把甕擡下去。鄭安平和城主一人拿過一隻耒耜,就於各自壟頭,起土五下,挖出一個深坑來。城主的兩個兒子將兩盞粟或菽倒入。鄭安平和城主又各自埋上。

這時,在田畝另一側觀禮的管民開始唱起來:“大田多稼,既種既戒,既備乃事。以我覃耜,俶載南畝。播厥百穀,既庭且碩,曾孫是若。”

幾名婦人帶着自己的孩子從壟上跑過來,就在剛剛撒下種子的地頭撒尿。這一段特別的節目,引得在田頭觀禮的信陵君和魏齊都哈哈大笑起來。

在衆人的笑聲中,孟鯫先生高唱道:“禮成!”

觀禮的先離開了。幾位主祭的和助祭的,擡着酒和豬隨後回到城內。兩邊拱手道別,各自回去休息,中午還有一場社祭,那是城主主祭,鄭安平協助。

回到逆旅,老者也出來稱讚鄭安平殺牲乾淨利落,整個牲都沒有什麼痛苦。這也讓曹包、粟兄等人感到十分自豪。

在主祭者休息時,回到城中的各家家長已經準備往城外的社樹下放置祭品,每家的兩簋已經安排停當,只等大鼎擡出,就往樹下搬。

城主加城不久,四個兒子就把大鼎擡出來,置於樹下正中。以大鼎出現爲信號,各家把自己準備的祭品都擺出來。兩名長老在樹下靜坐看着。

但今年擺祭品和以前有一項明顯的不同。以前,各家的祭品都以大鼎爲中心,四下襬放;但今天,長老要求把祭品全都放在鼎的後面。鼎被孤零零地隔了出來。

時近正午時,各家各戶大人小孩、男人女人都陸續出來的,各家家長早已得到通知,不進城主府,只往西城樓上聚集。鄭安平等沒有站在最醒目的位置,混在長老們中間,和他們隨意交談着。

孟鯫先生和三名中官這次擡出來的是一隻羊羔,依然縛在一塊門板上。

忽聽得城上一聲鼓響,正在交談的衆人立即安靜下來;有些坐着的也都站起來,孩子們迅速找到自己的家長,各家都回到自己的“地盤”依序站好。

各家家長在城主的帶領下,從城樓上下來,穿過人羣,來到大鼎跟前。

一衆長老立在鼎前,最年長的長老見家長們到了,便高聲道:“請貴人!”

鄭安平等五人從人羣中走出,到長老隊前,與長老見禮;長老與回禮。五人站到大鼎的另一側。

長老又高聲道:“城主獻祭!”

城主從懷中掏出一塊竹簡,對着念道:“管主臣節,謹奉三牲、五穀、五果,獻於社前。維茲在茲,生茲長茲,維以社也,維以丘田,維以草木,維以走禽。生則賴焉,死則依焉。生生世世,勿相離焉。”

城主唸完,長老叫道:“跪!”

本來面對衆人的長老和鄭安平等都轉過身來,面向大柏樹跪下。

長老贊禮道:“一拜!……二拜!……三拜!……起!”

衆人復又站起來。這時,河那邊忽然傳來一陣叫聲,道:“爾等乃行社祭乎?”

大家定目望去,見河那邊,竟有一隊荷戟的韓卒。社祭引來韓卒,這以前從未發生過。城主帶着幾位家長,連同鄭安平等一齊迎上去,兩邊隔河相對。城主問道:“諸兄何至?敢請過河敘話!”

那隊韓卒卒伯道:“並無他事,吾等乃華陽韓卒,聞有人在些祭祀天地,故來探之。”

城主道:“非敢祭天地也,乃邑民社祭。”

那隊韓伯問道:“可有外人過來?”

城主道:“並無,皆本邑之人。”

韓伯道:“既爲本邑之人,吾等且歸回報。”

城主道:“且來散了福再去。”

韓伯道:“來日再來討擾!”帶着人走了。

城主見他們走遠,復又回來,重新開始社祭。長老接着道:“獻牲!”

三名中官和孟鯫先生將門板擡過來。城主看來也是老手,手裡只握着一支鐵椎,一椎刺入,就乾淨地殺死了羊羔。城主和孟鯫先生配合着,將羊血瀝入鼎中,這下大家明白了爲什麼這次鼎會與祭品分離,就是因爲要取羊血。瀝盡羊血,門板被放在一旁,各家拾來柴草,於廣場上點着,將鼎置於火上。各家的祭品都被一份份倒入鼎中,加水至滿。衆邑民圍坐在鼎邊,準備散福。

曹包突然發現城門內張輒先生在向他招手,連忙避開衆人的注意,溜進城去。張輒問道:“適河邊有韓衆,所爲何來?”

曹包道:“彼言乃華陽之卒,聞有人祭祀天地,故來探之。城主回以‘乃邑民社祭’,應付而去。”

張輒道:“若邑民社祭則無預,若有人祭天地……是必禁乎?”

信陵君道:“豈意韓國有此一節!”

張輒道:“管邑當韓魏之衝,覆在長城之外,韓有此節亦可想見。”

信陵君道:“設當若何?”

張輒道:“臣請與先生五十間至其處,必不容韓卒擾害!”

信陵君道:“區區百卒自無足爲害。然韓近於管,時時爲害,爲之奈何?就煩先生暫理此事,務使祭祀無事。”張輒應允着,帶着五十名先生過了橋,說明情況,先派了兩名先生追蹤其後,如他們直接回華陽了,這次就算了。如果還要回來,一定提前回報,做好迎頭痛擊的準備。

張輒的行動沒有驚動圍坐在鼎邊,等待散福的邑民。郭先生安排神兵和武士,以方丘爲中心,構成一個嚴密的同心圓。

就在邑衆開始從鼎中取食時,信陵君和魏齊踏上了登臨方丘的路途。

鼎中的祭品,每名在場的邑民都分到大體相等的一份,鼎中告罄。而這時,大家聽到河那邊一連聲的叫道:“不得祭祀!不得祭祀!”那隊韓卒又回來了。他們順着河繞到廢城邊時,城裡一聲唿哨,五十名先生一下子衝出來,幾乎沒怎麼交手,就把這羣韓卒的長戟給下了,然後迅速控制住了韓伯。

這一幕發生在眼皮底下的戰鬥,震驚了邑衆。大家似乎纔想起來,河那邊還有一次祭祀。當他們向河對岸看去時,正好所有的神兵發了聲喊,隱隱似乎聽到一聲嗚咽。伴隨着那一聲嗚咽,一直陰沉着的天,突然從中間裂開一條縫,少見的陽光透過雲層照耀下來,讓那一片方丘沐浴在陽光之下。

神奇的一幕振奮了所有人的心。首先是神兵高呼:“萬歲!萬歲!萬歲!”然後是是武士,然後是在河這邊看熱鬧,享散福的邑民,甚至連剛剛被俘虜的韓卒,竟然也高呼了起來!

第132章 晉見第103章 危機第130章 烤肉第24章 調兵第131章 麻太公第251章 相持之道第307章 北邙點穴第341章 中官親至第52章 私議第97章 月下清談第110章 圃田徵糧第118章 刺殺現場第130章 烤肉第207章 多方敘事第116章 大夫何行第307章 北邙點穴第149章 羊入虎口第208章 芒氏二子第265章 鄭安平訪鄭第162章 離啓封第360章 豕三複現第237章 圖秦第119章 刺客者何第96章 隻言片語第132章 晉見第299章 城外遇襲第229章 初戰第286章 陳公之說第205章 武卒歸營第176章 晉鄙困窘第105章 夜談第144章 訪老第295章 示警第75章 陳留司士第293章 韓援第82章 出城第218章 謀襲啓封第254章 啓封令、尉第361章 車行與驛站第271章 明勸賞罰第168章 夜襲第211章 曾季入夥第91章 美酒美姬第308章 救暴鳶第118章 刺殺現場第101章 信義所在第99章 義士曹包第198章 襲居華陽第305章 再遇秦軍第38章 列陣(一)第330章 入土爲安第235章 貴公子第232章 逆襲之策第272章 信用週轉第256章 曾季截道第245章 入韓第327章 夜守第5章 夜行第70章 蔡澤第90章 整頓軍務第374章 兵興滎陽第344章 神蹟第178章 驚訊第64章 布衣第188章 兩府較量第172章 求糧於商第375章 利害相權第201章 小奴和孩子第164章 失散第198章 襲居華陽第272章 信用週轉第170章 遠迎第373章 風聞兵興第324章 垂手執政第137章 軍市第93章 故地重遊第70章 蔡澤第237章 圖秦第279章 晉見魏齊第57章 樑尉公子第166章 變起肘腋第306章 另尋墓穴第358章 夜聚第98章 敵乎友乎第265章 鄭安平訪鄭第92章 整軍第214章 劍道縱橫第302章 報喪第83章 俠士第178章 驚訊第247章 魏使第94章 再入小城第252章 相持之計第32章 陷城(三)第239章 伯階外室第351章 廢城工地第124章 華陽城第198章 襲居華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