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祭祀前夜

四名武卒把馬照舊牽過橋去,在遠離方丘的地方撒開馬,讓它們自由嬉戲。四個人則隨意地四處閒逛,似乎很享受這閒暇的時光。

粟兄很隨意地說道:“吾等雖令、尉,其令不行,其禁不止,曾不如城主也。”

小四道:“城主掌城百年,世代經營,豈吾等外來之所能及。”

犬兄道:“令不行,禁不止,正好不行。日日高臥,而能取䘵,不亦樂乎!”

鄭安平道:“吾等區區一邑令也,猶令不行,禁不止,其將相也,何得而行其令哉!”

小四道:“蓋不過䘵耳。若吾等,奈何而聽命於人,蓋食人之䘵,當忠人之事。若無䘵,且睡到醒!”話頭一轉,道:“鄭兄,吾等兄弟聚居於管,必得日出而作,日沒方息乎?”

鄭安平道:“若其勸農力田,恐必爲也。官不勸,民何勤?”

小四道:“民力于田,於吾何利?”

鄭安平道:“吾正思此事。管邑業商者衆,力田者蓋寡。若吾四人各得百畝,是復得四百畝矣,力而耕之,得無公私兩利?”

粟兄眼前一亮,道:“鄭兄之言甚妙。此處荒地甚多,然水草豐茂,若得耕種,其獲必多。若兄等無人耕作,弟願盡耕之。”

鄭安平道:“吾等可立一律,凡有開荒者,其地即歸之,但收什一可也。”

粟兄道:“熟地但徵什一。開荒什一,孰肯爲之?”

鄭安平道:“荒地少獲,其什一亦少也。”

犬兄道:“未可也。若以什一收之,民必不力于田也,隨意拋收,已得什九。必也以百畝爲率,畝收一斗若一斗半。方可收勸農之功也。”

鄭安平道:“粟兄以爲如何?”

粟兄道:“犬兄絕吾懶惰之徑矣!吾等皆有份田,今得其畝,是其餘也。吾也家小衆,兄弟蕃,而田少。諸兄並無家小,得其田奈何?”

鄭安平道:“吾之鄉里,頗有家衆田少者,願代耕其地,以謀其利!”

小四道:“彼既食利於管,則吾令則行,禁則止矣!”

鄭安平道:“四兄亦頗有其人乎?”

小四道:“尚無其人,想必多也。”

鄭安平道:“道旁樹之以桃李,河邊植之以楊柳,牧以牛羊,畜以豚雞,亦足以爲富也。”

小四道:“鄭兄復有他者相助耶?”

鄭安平道:“管邑之中,寧無一二閒暇,寧無一二小童,以其值傭之,何需其他?”

犬兄道:“曾不意鄭兄乃經濟之士。吾等其賴鄭兄而得其富足矣!”

鄭安平道:“吾等兄弟,一旦得一疆土,焉得不大展其志,以圖青雲乎!”

這幾位兄弟都被鄭安平的宏圖偉略所打動,不由自主地貼上來,問應該怎麼辦。

鄭安平道:“第一年吾等人各開荒百畝。此百畝非口糧,皆餘糧也。但畝一石,可得四百石。所缺者,蓋種也。大率,粟畝當種一斗,百畝當十石。願種菽乎?當種麻乎?”

小四道:“諸兄但請種粟,吾當種麻。以其易生而貨之多也。”

鄭安平道:“麻雖易生,其種則多。大率畝皆二三鬥,非如粟者,但一斗而已。”

小四道:“麻種頗圓大,二三鬥其實蓋寡。三五拋之,即可收矣。”

粟兄道:“三五拋之亦收,其獲者少。欲獲多者,當深耕半尺,勤勤澆水,乃得焉。”

衆人皆鬨笑,道:“四兄懶惰之徑亦絕矣!”

鄭安平道:“四兄若得百畝,當細覓力耕者,慎勿出以己見,而終成顛撲。”

談笑之間,已經來到廢城邊。四人透過斷壁殘垣往裡觀看,只能看見荒草萋萋,遮蔽道路。但城中主殿,雖經歲月蒼桑,依然屹立。

鄭安平道:“如此大城,只吾等四宅,頗似有可生利者。然未之得也。”

小四道:“牧牛羊可不必遠出,但在城中可也。”

粟兄道:“樹之以桑,其可得乎?”

鄭安平道:“諸兄之用,亦用獲利,然非盡其用也。”

粟兄道:“兄以爲如何?”

鄭安平道:“未之得也。吾觀華陽,小邑也,其獲千金。管邑地方之大,不下華陽,其地之阜,猶或過之。有水草之利,必有其大圖者。惟囿所見,難得其計也。”

粟兄道:“君上新得呂伯,行走天下,所見頗豐。或能爲兄計之。”

鄭安平忽然大喜道:“兄之言是也。信陵君,天下之士盡歸之。其所計也,必宏圖大略,利在千秋。吾等或得其一二,亦足富豪一世矣。”

小四道:“此君上自得之,何得歸吾等?”

鄭安平道:“君上得其大者,吾等寧不爲其小者乎?兄等其待之,必有所爲也。”

衆人很有些莫名其妙,但見鄭安平彷彿大徹大悟的樣子,也不好多說什麼。

眼見得太陽西沉,方丘那邊基本成形,也準備收工了。鄭安平他們攏好馬,牽着,從西邊廢城這側的橋過河,避免和入城的民工爭道。在他們準備過橋時,從旁邊閃出幾個人來,叉手當胸問道:“公子歸管城耶?敢問今日,管城奈何動土?”

小四回答道:“兩日後信陵君祭祀,今日準備祭壇!汝等何人?”

那人道:“下官等乃華陽小吏,見貴邑動土,恐有不妥,特來探視。信陵君奈何祭於管?”

小四道:“管爲魏王加封於信陵君,見爲信陵君封地,故祀之。”那人拱手禮敬而退。

鄭安平奇怪道:“華陽之吏,奈何至管?”

粟兄道:“或見遠處塵土飛揚,故來探查。無事自然回報無事。”

鄭安平道:“必也如兄所言。”把馬牽進城去,拴好了,添好水料,自己回到逆旅院中。

黃昏,有門客傳訊過來,明日信陵君將與魏相魏齊一起,引二百神兵,三百武士,食後啓程。約黃昏到達管邑。管邑要準備出五百人的食宿。

管邑又被驚動起來,每家都被通知騰出房間供君上一行安歇。由於城主府成爲了三牲房,信陵君和魏相的下處就被安排在城中另外兩家大戶家中。

困難的是糧食。本來被兵以後,城內的儲糧已經被食一空,各家因爲有在外面有經商的,陸續寄錢回來,可以糴到一些糧食,勉強維持。突然增加五百人,在周圍鄉里可就找不到足夠多的糧食了。郭先生和張輒商量,只能打着信陵君的旗號,到圃田城再調集一兩百石糧食。這中間一應所需,就於信陵君處銷賬。由於需要的量大,事急,張輒先派了一名門客趕往圃田,預先告知此事。

第二天,城內的女人們繼續侍候三牲,男人們再上方丘做最後的修整,小孩被老人約束在屋裡,哪裡也不許出去。鄭安平等依然閒暇,出門溜馬。

中午時,十乘輜車運着糧和肉食到了城外。剛剛好,方丘已經修整完畢,男人們回城,正好把運來的糧食和肉品運進倉內。剛剛送走運糧車隊,就傳來報信,信陵君和魏相已經進入圃田驛。於圃田驛晚餐後,再行出城入管邑。

城裡也開始進入最後衝刺,張輒和郭先生一間間住宅巡查,城主跟着,發現不妥,立即整改。家家戶戶開始炊粥,這次是圃田運來的稻米,和平時的粟米有品質上的區別。全城人都能夠沾光喝上稻米粥,管邑的人覺得這兩日付出的辛勞有所回報。

天光暗淡下去後,長城道口出現了整齊的隊伍,前面二百神兵執着各色執仗,四人一排,整齊前行。神兵後面兩乘車上,分別是信陵君和魏齊,他們的車右都執長戟,威風凜凜。兩乘車後,是三百武士,這全是從信陵君門客中挑選的精銳之士,不僅武藝高強,紀律性和對禮儀的通達也是必要的條件。他們同樣四人一排,隊伍的整齊程度不在以儀仗著稱的神兵之下。

張輒帶來的一百武士迅速在城中布開警戒,城內進入寂靜模式。進城以後,自然有人將各人引到相應的宅子裡休息。信陵君和魏齊由張輒和郭先生相陪,坐於城樓上,觀看衆人進城,並迅速地散入各家各院中。直到一切安排就緒,信陵君才和魏齊拱手相辭,各自回到自己的下處。

張輒和郭先生自然被請到信陵君居住的宅院內,彙報一切。鄭安平覺得,華陽來人的事可能也值得報一報,可惜沒有人請他,只能鬱悶地躲在房間裡。

很晚的時候,郭先生回來了,告訴鄭安平,次日一早,由他首先獻祭於南畝。讓他準備好手戟,明天一定要儘量果斷地切斷小豬的喉嚨,爭取一擊致命,不要與小豬太多掙扎的機會。

南畝獻祭的流程已經由孟鯫先生演過,並不複雜,所以夜裡也只是強調了一下重點。鄭安平終於忍不住,把昨天華陽有人來探查的事說了,郭先生先開始沒當回事,但咀嚼了幾下後,發現可能不簡單。但明天就是祭祀的日子,一切都只能等到祭祀結束再說。

鄭安平感覺有些不妥,但又不知道這不妥在哪裡,只好懷着一股鬱悶去睡了。

第63章 商賈第127章 呂氏尚父第49章 庭議第296章 代王會盟第58章 藍田玉第297章 會魏齊第273章 練兵第52章 私議第265章 鄭安平訪鄭第302章 報喪第259章 陳公之言第326章 管邑之怨第211章 曾季入夥第344章 神蹟第366章 寧治第66章 濮陽呂氏第8章 管城第301章 重歸故里第374章 兵興滎陽第244章 慰功第122章 豕三第353章 圃田之衆第35章 計議第88章 武卒第248章 中人之失第214章 劍道縱橫第318章 退兵第343章 祭祀前夜第40章 勵士第50章 防民第232章 逆襲之策第277章 再探啓封第156章 過橋第171章 信用第12章 張輒第171章 信用第323章 訪夷門衛第120章 俠士第109章 啓封籌糧第353章 圃田之衆第312章 孰爲背盟第6章 囿中第288章 頑皮的曾季第76章 敬賢之道第360章 豕三複現第209章 乘其隙第114章 老成謀國第192章 信陵君門客第335章 四子之變第160章 青樓老丈第106章 破家爲國第212章 欲訪曾季第64章 布衣第42章 失機第318章 退兵第265章 鄭安平訪鄭第298章 離華陽第57章 樑尉公子第79章 掌兵第53章 私授第21章 籌謀第108章 故事重溫第83章 俠士第328章 張祿之助第329章 豕三入驛第188章 兩府較量第46章 入國第27章 降服第133章 呂太公第370章 新婚燕爾第104章 夜訪第352章 小四之心第334章 訪友第105章 夜談第187章 老謀深算第167章 協合之策第267章 再入鄭地第224章 司莽授機第98章 敵乎友乎第121章 豪強第116章 大夫何行第14章 定計第174章 華陽四行第142章 刺探第80章 司馬堂第342章 三牲入城第194章 追蹤第88章 武卒第237章 圖秦第274章 大梁之狀第209章 乘其隙第350章 不可富且庶也第36章 定奪第275章 和議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196章 張祿第369章 賜婚第82章 出城第110章 圃田徵糧第321章 管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