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降服

安營紮寨是一件讓人既渴望,又煩惱的事,說白了,就是吃喝拉撒睡。聽上去很不高大上,每個人都離不了,真要備齊了還特煩!

經過長途跋涉終於停了腳,第一急就是方便。幾千人聚在這不過五里的地方,第一輪方便過後,空氣中立即瀰漫開濃濃的不可描述的氣味。以後所有的事務,從站崗放哨,到埋鍋造飯,都要在這一“氛圍”下進行。民軍們一邊惋惜着這肥水沒流到自家田裡,一邊就在這氛圍裡拾柴打火,埋鍋造飯。

今天的營地裡,多出了一些戴皮弁的士人,他們通常是不與短褐的鄙人爲伍的,但今天情況似乎有些不同。這些士人前後張羅着,農人們在他們的張羅下,幹活好像順利了很多。以前幹起來嗑嗑碰碰的事,經他們左一指,右一比,竟然一切順遂。人們對這些士人們的尊崇之心又添了不少,愛烏及屋,連帶着認識他們,給他們打下手,甚至不過說上幾個字,搭過幾聲腔的人,也都順帶着承受着羨慕的目光。

認識他們的人,自豪地向自己親近的人介紹他們:“這是某兄,信陵君的門下!”彷彿自己也與信陵君拉上了關係;而另一方也無比感動地迴應,自覺與有榮焉。武士們自然隨和地與周圍人應和着,同時指導着民軍們完成安營事項。這也讓同是農人出身的卒伯、營司們省了不少心,不免也生起一些親近之情。

信陵君由芒卯、晉鄙陪同,張輒、仲嶽、芒申、二黑護衛着,在各營巡視。司伯們一邊在旁邊侍候着,一邊偷偷打量信陵君勻稱的身材和俊朗的面龐,心裡暗稱一表人才。

等一偏十營巡視完畢,各竈均已煮得飯熟。於是在屎尿味中,又飄來粟米的清香。武士們各自在結識的夥伴中搭火,信陵君一行則與四名民軍校率在兩營之間的空地上打火。

按理,民軍校率應由將軍指派,通常由武卒擔任。但實際的操作卻是由鄉長擔任,不過報將軍知曉。民軍的這四名校率,都是各自鄉的鄉長。名字雖然報上來,但無論芒卯還是芒申,一個都不認識。

信陵君讓校率圍坐在火堆旁,任由他們的子弟忙前忙後。信陵君問道:“衆率離開了原營,和新營司認識嗎?”

校率們都答道,只有一營原屬本鄉,另一營是他鄉轉來,並不熟諗。信陵君道:“何不將營司請來一起坐地,彼此也好親近。”

於是在芒氏父子的安排下,八名營司也都到了,他們各自歸到相應的校率身後坐下。

信陵君一行將自己米袋中的粟米全數取出做飯。信陵君對這些率司們說:“衆卿遠道勤勞王事,孤以薄食,以酬謝於萬一。衆卿務要飽餐,以資陣前!”

衆司率一起回禮,表示願效死力。

信陵君又道:“難得與衆卿在陣前相遇,孤若得保首級,願與衆卿同袍。請衆卿書名氏、鄉里於節符,待異日相見。”

於是張輒取出一誰一指來長的竹簡,分發給各率司。率司們就從火中取些柴木,在竹簡上刻劃上自己的名和氏,以及鄉里;有不會寫字的,就由張輒代爲刻劃。刻劃好的竹簡被張輒收進一個囊中。

這時,芒卯發現一名武卒匆匆過來。他沒有驚動旁人,悄悄地迎上去。不多久,他來到信陵君身邊,小聲說道:“城中又有人來勞軍了,已經安置在前營。”

信陵君心中一驚:怎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這是沒完了?

旁邊的仲嶽投來疑問的目光,信陵君站起來,對大家施一禮:“前營有事,我們告辭了!衆卿盡興一飽!然後聽鼓聲準備出陣。”然後對張輒道:“等不及膳後了,集齊先生們,返回前營。”

張輒從懷中掏出一個牛角,“嗚嗚”地吹了幾個調,營中和民軍們相談正歡的門客們,一個個告辭出營,向信陵君這邊集中。

信陵君乘這機會,告訴張輒等人,城中又有人來勞軍了。此前張輒等己經以芒卯、晉鄙等人的口中,得知了信陵君遇刺的消息,也知道刺客正是以城中勞軍的身份接還信陵君的。他們聽說城中又來勞軍,也都有些意外,不知是什麼來意。

仲嶽道:“行刺之事,可一不可再。但城中再次勞軍,有何陰謀卻也難測。不如臣與張先生先行與城中使者會面,探其口風。公子、將軍、大夫與諸先生在後慢行,相機行事。”

芒卯道:“怎敢勞動先生,臣去探風即可!”

仲嶽道:“不然,將軍國之棟樑,不可輕涉險地。臣等匹夫,不足爲慮!”

雙方還要辭讓,信陵君道:“將軍與大夫不時就要領軍出戰,與城中使者會面,就煩勞二位先生吧!”

張輒和仲嶽一起施禮:“敢不從命!”隨着送信的武卒一起離開。

路上,仲嶽細細向武卒打聽前因後果,知道使者黃昏纔到,隨身有一車,上載酒肉帛糧勞軍之物甚蕃。前營留守的校率只稱將軍軍務繁忙,命他們在營前等候,並未與之接觸交談。仲嶽心中暗自點頭:武卒行事,果然與民軍不同。

不久入營,武卒領着見過校率,說明暫由此二人與使者見面,信陵君等隨後就到,到後相機行事。張輒施禮道:“煩請壯士將使者引至帳前,我與仲嶽先生就在帳前與之唔談。壯士引什人相助,以壯聲色!”

校率回禮道:“謹遵訓教!”領着十人來到大帳前,另派一人去營前將使者領來。

使者到來時,張輒和仲嶽站在帳口,校率立在一側,十名武卒站立兩邊。使者躬身拜道:“小邑使臣再拜上大國上邦!”

張輒和仲嶽卻不出聲,只拿眼看着使臣。

使者半晌不見回聲,只得再說:“上國天兵駕臨,敝邑理合東道,特奉酒肉糧帛,再拜奉獻!”

張輒和仲嶽還不出聲,只是盯着使者看。

使者心裡有點毛,再出聲道:“敝邑謹以東道,再拜上國!”

第85章 軍市第34章 又見屍身第198章 襲居華陽第307章 北邙點穴第95章 郭子仲謹第224章 司莽授機第365章 執帚第240章 蓋聶第58章 藍田玉第158章 女閭第300章 樑西驛卒第68章 城北驛第361章 車行與驛站第183章 陰險狡詐信陵君第203章 說服韓不申第242章 撲空第274章 大梁之狀第320章 封賞第362章 管邑初成第203章 說服韓不申第262章 傷營第264章 擊公子以動魏王第290章 氣候驟變第40章 勵士第312章 孰爲背盟第47章 龍陽君第284章 巴氏車行第330章 入土爲安第117章 緊急軍情第320章 封賞第268章 秦人攻戰第235章 貴公子第349章 問俗管邑第328章 張祿之助第130章 烤肉第145章 曾季第6章 囿中第186章 多嘴的陳四第46章 入國第346章 芒府拉攏第129章 草舍第261章 秦箭第243章 伐兵第85章 軍市第164章 失散第165章 破臉第170章 遠迎第197章 車右求計第77章 聚兵第273章 練兵第358章 夜聚第252章 相持之計第343章 祭祀前夜第326章 管邑之怨第34章 又見屍身第129章 草舍第197章 車右求計第98章 敵乎友乎第240章 蓋聶第142章 刺探第199章 歸華陽第203章 說服韓不申第193章 將相和第372章 巴姊第264章 擊公子以動魏王第31章 陷城(二)第309章 啓封再會第84章 侯嬴第374章 兵興滎陽第126章 傭車第350章 不可富且庶也第337章 祭禮之問第138章 席次第137章 軍市第328章 張祿之助第256章 曾季截道第323章 訪夷門衛第47章 龍陽君第263章 密議第80章 司馬堂第357章 管祭第213章 贈劍第32章 陷城(三)第168章 夜襲第153章 匏瓠有助第195章 覆命第351章 廢城工地第300章 樑西驛卒第136章 宴前第254章 啓封令、尉第58章 藍田玉第111章 大梁門衛司莽第98章 敵乎友乎第283章 陳公來訪第286章 陳公之說第124章 華陽城第248章 中人之失第138章 席次第131章 麻太公第280章 京中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