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降服(三)

“仲吾辯才無礙,必得名師傳授!”仲嶽補充道。

使者面色有些微紅,囁嚅道:“些小門第,哪得傳授,不過市井之中習得一二而已。”

“仲吾自謙了。出使軍中非比尋常聘問,一言不合就可能斷送性命。”仲嶽一邊說,一邊悄悄地提高警覺,察顏觀色。

使者似乎臉色變了變,道:“各爲其主,得罪之處,甚望海涵。”

“尊府先前遣出的使者甚不得力,難怪勞動先生。”

“什麼,先遣的使者?主家還派人來了?”

“正是,仲吾不知?”

“不,不會,敞人是城主首次遣來出使,仲嶽先生所言,怕是假冒。先生不妨請來,一問便知。”

“這倒不必了,使者言語不通,已經失了性命!”

使者臉色大變,仲嶽不用太注意就能觀察到。

“這……這……,卻是爲何?”

“因爲他竟敢爲城主當說客,阻大軍攻城。”

“這……,這……,這也罪不當死。”

“該死的是,他竟敢拿玉石俱焚威脅將軍,將軍一怒,便將他殺了。”

“但不知敝邑何處得罪將軍,定要向敝邑問罪!”

“秦軍將至,貴府可知?貴府有意通款秦人,將軍如何不怒!仲吾歸城後,好生勸說貴府,必要悖秦向樑纔好,畢竟大梁纔是……”

仲嶽尚未說完,使者大聲道:“先生差矣!敝邑斷無背樑通秦情事。願借先生之口說與將軍,敝邑借居大邑一隅,苟延殘命,斷不敢違上國。將軍若有驅使,敝邑願爲前驅!”

“此言當真?”

“斷不敢欺瞞先生!”

“如此我等便安心了!我等就此一飽,隨後便見將軍。”

於是幾人招呼着,各自用匕穿好肉,放到火堆上烤;又打開酒封,相互酬飲。幾名伴當和武士也過來,一齊飲酒、烤肉,不亦樂乎!少時酒盡飯熟,伴當盛上來,衆人各自抓取,就醬而食,直至興盡。

飲食間,使者問道:“言敝邑背樑通秦,卻不知從何說起。”

仲嶽道:“城外草舍有一女子,至軍中言講。”

“先生是指小奴?此女乃城外棄婦,人皆可夫,所言如何信得!”

“卻是貴府君子親口言說,如何不信!”

“君子?是季君嗎?此子數逆其父,怕也聽不得!”

“不然。君子奉父命出城與秦通款,事成之後因天色已晚,故宿於城外,親口對小奴言講,不能有詐!”

“先生差矣!季君口無遮攔,信口雌黃,城中盡知。又年少貪歡,常夜宿城外。尋常差事都承應不下,更不用說此等大事。定是季君信口胡言,萬不可信。”

“不是季君,難不成是伯仲叔君?仲吾休怪,大戰在即,暗通敵款,非同小可。將軍斷不會輕易放過!”

“甚望先生金口玉言,保全城老幼性命!”

仲嶽沉吟片刻,道:“不知如何才能讓將軍安心。不過貴府若是赤誠,倒也不難覓得出路。我等且盡飽,盡飽。”

過了幾時,仲嶽又問道:“小奴因何見棄?既見寵於君子,難道還吝於城中一舍?”

“此女情況,我也不盡知,但知非善類,不敢招惹罷了。”

仲嶽笑了,道:“此女如此兇猂,竟看不出來!”

“正是如此。此女頻頻以矛、戟,甚至弩、劍,與主家交換各種物品。此等利器,尋常人如何尋得,一女子竟時時尋到,主家也不以爲異,豈不怪哉!”

“仲吾可與此女往來?”

“……?敝人雖粗野,卻也不能與此等人往來!……”

見使者要急,仲嶽忙攔住話頭:“仲吾自然不屑,但可知何人與她往來最繁?”

“城君季子自然最多,其他人,本分的自不會去,輕狂的礙於君子也不怎麼去,去得多的……,倒是些行商走卒。”

“這就是了……且食飲,且食飲!”

又酬得三五巡酒,簞中食物盡空,漿酢將盡。有人來報道,將軍回營。

張輒、仲嶽遂對使者道:“容我等先報將軍得知,再引先生進見。”

使者回道:“就請先生善言相勸。”

仲嶽道:“全仗城主與先生赤誠。”

兩人連同校率等一同回到大營,只給使者留下一名武卒相陪。等兩人進入大帳時,信陵君一行已經在帳內坐等了。

兩人進帳,與衆人見過禮,在信陵君指引下在前面坐下。張輒報道:“使者是外人,到城中不足一年,身無寸金,神虛氣弱,不像行刺。他言城內絕無通秦之事,且願爲大軍前驅。”

“先生以爲如何?”信陵君轉向仲嶽。

仲嶽道:“大勢如張先生所言。城小力薄,無心與大軍相抗,也屬常情。唯使者似不知有刺客出城,我以輕言試探,全無破綻。刺客是城主遣出,還是另有來歷,沒探出來!”

晉鄙道:“刺客出自城中,斷無疑義。使者不知,或有詐。”

仲嶽道:“究其情形,當屬真實,不似做僞。或城主機密,使者也被瞞過。”

芒卯道:“城破之時,直接詢問城主就是了。”

信陵君疑惑地問道:“將軍是說不容城中納降?”

芒卯道:“臣魯莽荒語,公子見諒。或破或降,城主不時自現。一問便知。”

信陵君道:“將軍所言甚是。但是否允城中納降,還請將軍教我!”

芒卯道:“公子明鑑。如城外僅千餘武卒,允城中納降,自爲不戰屈敵,勝之上者。唯目前民軍雲集,此等皆鄉愚之輩,以公子之令召集而來,不戰而城已下,彼等皆無功,恐與軍心不利。依臣之見,方今之時,只有一舉踏破城池,人之士氣鼓舞,萬衆一心,方便於隨後之戰。”

信陵君道:“將軍之言,甚合我意。大夫與各位先生可有指教?”

張輒道:“如決策攻城,吾請帶使者查看三兇屍體,一則可觀其情,二則可沮其志,三則可阻其口,示我不受降之意。”

信陵君道:“先生一舉而三得,令人敬佩。此可與仲嶽先生妥商而行,請晉大夫主持。芒將軍可助我整頓兵馬,曉時攻城。”

第329章 豕三入驛第314章 芒卯諫連衡第36章 定奪第47章 龍陽君第172章 求糧於商第93章 故地重遊第154章 博學的家老第220章 亂中取閒第267章 再入鄭地第261章 秦箭第93章 故地重遊第322章 管邑之策第30章 陷城第54章 賣王第203章 說服韓不申第13章 芒家父子第168章 夜襲第206章 洗塵第53章 私授第232章 逆襲之策第300章 樑西驛卒第182章 爭武卒第192章 信陵君門客第89章 壯行第357章 管祭第76章 敬賢之道第246章 使命難達第367章 仲嶽親臨第169章 誘供第180章 軍使歸國第21章 籌謀第73章 樽俎折衝第10章 麻三第162章 離啓封第150章 陳筮第22章 俠客第44章 入城第179章 再入長城第30章 陷城第98章 敵乎友乎第146章 黃人張氏第72章 節鉞第207章 多方敘事第242章 撲空第18章 城外的女人第151章 匯合第8章 管城第339章 再見虎仲第283章 陳公來訪第325章 管邑之衆第196章 張祿第360章 豕三複現第21章 籌謀第98章 敵乎友乎第77章 聚兵第251章 相持之道第45章 回朝第113章 計糧第352章 小四之心第39章 列陣(二)第51章 棄民第194章 追蹤第304章 廟堂大事第132章 晉見第252章 相持之計第8章 管城第152章 賈匏第220章 亂中取閒第25章 仲嶽第131章 麻太公第234章 旦夕評第168章 夜襲第50章 防民第245章 入韓第285章 見陳公第135章 打探第272章 信用週轉第321章 管令第76章 敬賢之道第288章 頑皮的曾季第1章 鄭安平第323章 訪夷門衛第13章 芒家父子第309章 啓封再會第84章 侯嬴第141章 根基深淺第371章 司徒遂人第367章 仲嶽親臨第171章 信用第314章 芒卯諫連衡第49章 庭議第178章 驚訊第75章 陳留司士第185章 信陵君何人也第306章 另尋墓穴第86章 尉府第18章 城外的女人第259章 陳公之言第274章 大梁之狀第74章 將相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