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伯階外室

信陵君一力承擔,派出樑尉公子和張輒領城外二校前往前軍,以迎秦軍。這件事在衆將中間引起巨大反響:信陵君雖是魏公子,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卻絕非庸懦之輩,舉手投足都有大家氣派;而又恭敬有禮,令人如沐春風,從來沒有仗勢壓人;毅然決然派出城防主力出戰,自己只留一營武卒,膽色出衆。

正中一夥自然是爲地位崇高的人準備,由信陵君的門客們親自掌炊,各將自動地由一兩名地位最高的門客打雜;各軍參會的正式將領留在帳中,與信陵君酬答,大約有十來人。現在的後軍是信陵君臨時組建的,後軍將託病,原後軍都編入前軍,武卒左偏成了前軍左偏,連偏裨也過去了;右偏裨雖然留在後軍,但手下的民軍也都編入前軍,自己對信陵君整編過民軍,也插不上手,地位尷尬。這些變動,都是在芒卯離開前,與晉鄙等共同商議的:信陵君毫無作戰經驗,但尊貴無比,指揮萬人以上的軍隊純屬糟蹋,又不能不認真加以保護,所以後軍人數少,民軍不過一偏,武卒不過一校,皆極爲精銳。不過在宴席上,後軍人數卻不少:右偏裨、三個營司,還要加上樑尉公子,共五人,比各軍通常只帶兩偏裨,最多加上一校尉,陣容還要豪華。對於營司級的官員參與最高軍事會議,大家也似乎都能理解:將軍的親軍嘛,自然身份要高上一級。

可能受了信陵君的影響,會後的宴席上,衆人都是一團和氣。食品並不豐富,只不過是粟粥加上鹽梅,帳內諸將,每人可以領到一片菜蔬。能均平分配食物的魏公子高大才小用,親自分粥;能使家族和睦的樑公子不穀,依舊擔任儐相。信陵君只盛了一碗粥,小口慢啜,主要與衆將交談;帳中諸將大都注意禮儀,禮成之後即不再食;只有前軍將不管不顧的,大口喝完後,不斷續添,可能連喝了四五碗,才意猶未盡地停下。

中夥的門客都地位崇高,來自各家,相互間以禮相待,喝粥也是點到爲止,以親近感情爲主。其餘夥中則都是熟人,就不再這麼斯文,幾乎每夥都吃得盆幹碗淨。吃飽後,大家還紛紛到城牆根底下方便,一時,粟香和屎尿味參雜着,飄蕩在小城上空,久久不散。期間,信陵君很貼心地關照仲嶽先生,送兩碗粥進府給小奴母子。仲嶽先生就把中夥沒吃完的粥盛了一大盆送進府去。不瞭解內情的人感覺這應該就是給將軍妾室的,也認爲天經地義……

宴席已畢,晉鄙帶着張輒、樑尉公子和三司出發到前軍,勘探地形,決定佈陣事宜,自然和前軍將走一路。中軍將和後軍右偏告辭後,各自回營。這時天氣已晚,又沒有月亮,各營都點起篝火。但城內廣場上,則火都滅盡,還特意澆上尿,以防死灰復燃。宴後的收拾,都由信陵君門客們完成。

信陵君送走諸將和須賈大夫,對仲嶽先生道:“呂氏昆仲在否?”

仲嶽先生思索片刻,就把信陵君準確帶到呂氏兄弟面前。由於廣場上都是人,尉府門前的大帳也正被拆除,信陵君和兄弟二人轉到城牆下交談。

呂伯似乎知道信陵君要問什麼,道:“臣等奉張先生命隨從伯階至鄉里,其戶宅於裡外,四面無室。宅中只女婦及一子,其婦腹高乳大,堪堪待產。伯階甚幸之,乃引薦吾二人,婦皆呼爲‘兄’,而呼伯階爲‘父’。伯階乃命其備餐,而自汲水。吾兄弟助之炊,見廚下粟滿,多有鹽梅之屬,惟少米,蓋其力弱也。婦自爲炊,令吾二人碾粟。婦治食頗嚴整,且不慳,鹽梅具足,人得盡飽。”

信陵君問道:“各食多少?”

呂伯道:“婦殷勤勸進,各四三碗方止。”

信陵君問道:“婦亦等乎?”

呂伯想了想道:“亦得三碗。”

仲嶽先生接口問道:“先生至時,婦人詫否?”

呂伯與呂仲對望了一下,回道:“未見其詫也。”

仲嶽先生又問道:“倚門而待否?”

呂伯又與呂仲對望一眼,回道:“亦未見也。”

仲嶽先生問道:“汝等何歸?”

呂伯道:“伯階與婦入正室,臣等二人宿於廂房內……”

仲嶽馬上敏感地問道:“此宅孤處裡外,亦有廂房乎?”

呂伯似乎也意識到這裡面有問題,立即詳細答道:“微先生之言,吾等尚無知也。其宅雖獨居里外,坐落方正,三面起臺,雖荊籬其外,而內軒亮,東圊西廚,條理分明。”

仲嶽先生點頭,隨道:“夜來若何?”

呂伯道:“夜來惟聞嘻笑之聲,它則未見。”

仲嶽先生道:“夜來入圊,或有所見?”

呂伯道:“是夜星月皆無,但溺於籬外而已。”

仲嶽先生揚了揚眉,問道:“見婦入圊否?”

二人同時答道:“然也!”隨後呂伯出言道:“時入夜未深,聞婦出室,吾等於牖中窺視,見伯階執火,引婦至圊。婦入圊,伯階秉火而待;已而婦出而伯階入,二人同歸。”

仲嶽先生道:“其婦亦鄭衛之音乎?”

二人齊道:“然也。”

仲嶽先生道:“但日若何?”

呂伯道:“吾等雞鳴即起,而伯階猶眠。其後婦出,招吾二人復與碾粟,自於廚下炊,言貌甚和。其間問起戰事,吾等但擇衆所知者答之。惟伯階已知臣事於君上,不能諱也。”

仲嶽先生道:“可言及與伯階相見事?”

呂伯道:“但言其事,其必泫然。惟知相見於草莽,雖有生育,不得歸家。”

仲嶽先生道:“是亦有之,未足怪也。”

呂伯複道:“伯階食時方出,食畢即歸……”

仲嶽先生詫異道:“未留錢財之物?”

呂伯道:“是則未見……或與室內……亦未可知。”

仲嶽先生道:“出之奈何?”

呂伯道:“吾三人既出,婦止於庭。然吾旋爲巡哨喝退。雖再三言華陽城中客商,因無信符,皆不得通。乃返於婦宅。婦知其事,乃與伯階入於室中,竟日不出。吾二人枯坐庭中,百無聊賴,但碾粟而已。”

仲嶽先生道:“竟日不出?”

呂伯道:“然也。偶有屙溺乃出,出則婦隨。雖言貌和悅,而實不得交言。但言‘勿慮’而已。夜來,婦復炊飲食畢,又歸於室。明日亦如之,伯階竟日少出,吾二人但碾粟以消晝。日昳而唐叔至,乃拔出吾等。……伯階之行有疑乎?”

仲嶽先生道:“丈夫入內室,而竟日不出,不亦乖乎!唐叔之至奈何?”

呂伯回憶道:“唐叔之至也,吾二人正碾粟。時值戰時,鄉里清靜,忽有人至,甚醒目。至則知其爲唐叔也。遂呼出伯階。婦留晚餐,唐叔不允。於途因有節符,乃得脫出。”

仲嶽先生道:“婦識唐叔否?”

呂伯道:“似不識,伯階引見之,方見禮。”

仲嶽先生復問道:“聞宅中復有一童。汝之至也,而其何處?”

呂伯道:“多見其牽衣附母后,食則退於廚下,眠則與母同室。”

仲嶽先生道:“其柴若何?”

呂伯道:“未見拾也。”

仲嶽先生道:“伯階入內室,與母子同室乎?”

呂伯道:“然也。”

仲嶽先生道:“舐犢之愛,一至於此也!童子年幾何?”

呂伯道:“觀其相貌,約三五齡。”

仲嶽先生道:“汝等與庭中碾粟,鄉里曾無他人出入?”

呂伯道:“婦宅孤懸於外,鄉里街巷難得盡見。惟其所見,無出入也。”

仲嶽先生道:“伯之言詳矣,仲其有他?”

呂仲道:“臣所見但與兄同。惟以吾觀之,伯階與其子難有舐犢之情也。”

仲嶽先生道:“何以見之?”

呂仲道:“先時華陽糧隊之發也,伯階亦往其宅而居之,至今不過數日。而小兒見之不似見父,多有畏縮,其母衣而居其後,吾等與之食,雖欣樂而不接。伯階遇之亦無親近。”

仲嶽先生猛然道:“伯言,婦呼汝等爲兄,呼伯階爲父?是其言也,是其言也。其婦若何?”

呂伯道:“其婦年若廿許,甚精瘦。雖懷六甲,而行動如常。言貌和順,應答有節,非尋常農家之比也。”

仲嶽先生笑了,問道:“先生見可疑乎?”

呂伯道:“微先生之問,吾等焉知。反顧其前,其疑甚多。其婦果伯階外室乎?其子果伯階親出乎?其婦何倚而生,何得而孕?伯階奈何詣其門?何爲而竟日不出?……其疑甚多。微先生之問,吾等焉知!”

仲嶽先生道:“先時糧隊之出也,伯階亦往其外室耶?”

呂伯道:“然也。伯階託於吾二人,令往言於其婦,必也隨隊押車。實不隨隊,欲訪其外室也。後吾隊歸,而其中道而入。此他人皆不知也。”

仲嶽先生對天自語道:“二女也,皆居里外,皆育一子,一居宅軒亮,一居宅晦暗,一再懷六甲,一賣笑取食。何也皆出華陽左右?外室?外室者何人?”其他人聽了,都毛骨悚然。

第90章 整頓軍務第226章 信陵君歸城第223章 秦人來犯第278章 暫回大梁第375章 利害相權第272章 信用週轉第1章 鄭安平第299章 城外遇襲第12章 張輒第362章 管邑初成第121章 豪強第206章 洗塵第109章 啓封籌糧第202章 倉城第101章 信義所在第80章 司馬堂第275章 和議第369章 賜婚第330章 入土爲安第364章 戒備第二章 戰警第341章 中官親至第207章 多方敘事第6章 囿中第297章 會魏齊第292章 書名第65章 梁氏賈米第240章 蓋聶第196章 張祿第29章 降服(三)第121章 豪強第26章 謀定第180章 軍使歸國第221章 除警第242章 撲空第229章 初戰第136章 宴前第364章 戒備第101章 信義所在第225章 建議夜襲第158章 女閭第69章 芒氏大子第63章 商賈第224章 司莽授機第97章 月下清談第302章 報喪第169章 誘供第207章 多方敘事第178章 驚訊第122章 豕三第301章 重歸故里第90章 整頓軍務第349章 問俗管邑第108章 故事重溫第368章 五倫之首第108章 故事重溫第278章 暫回大梁第16章 巡哨第361章 車行與驛站第220章 亂中取閒第238章 議兵第290章 氣候驟變第270章 賞罰第33章 出城第119章 刺客者何第217章 和秦罷兵第183章 陰險狡詐信陵君第175章 車氏之奇第111章 大梁門衛司莽第88章 武卒第126章 傭車第269章 再訪須賈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187章 老謀深算第343章 祭祀前夜第51章 棄民第71章 吹臺第149章 羊入虎口第81章 換防第234章 旦夕評第80章 司馬堂第265章 鄭安平訪鄭第156章 過橋第219章 夜襲第42章 失機第22章 俠客第135章 打探第261章 秦箭第237章 圖秦第170章 遠迎第298章 離華陽第325章 管邑之衆第二章 戰警第357章 管祭第163章 船離啓封第278章 暫回大梁第13章 芒家父子第86章 尉府第162章 離啓封第222章 善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