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欲訪曾季

衆人見兩人議妥,俱鬨然道:“果然義薄雲天……此誠公私兩便之策也……”

張輒道:“兄且安坐,弟即請君上拜見!”

曾季道:“弟何人也,敢勞君駕。願兄引晉。”

張輒道:“信陵君禮賢下士,非世所量。願兄勿慮。兩強相敵,兄際會其間,幸勿爲人知。”

曾季也知道自己身份特殊,能少些人知道自然好,也就不再堅持,拜道:“誠若是,謹奉命。”張輒起身拜辭道:“願諸兄相待!”

衆人道:“是義也,又何辭。”

張輒出了府門,又匆匆入城,趕往華陽尉府。門衛自然認識,不會阻攔。張輒進門,發現院內靜悄悄的。再仔細一看,只有小奴靠坐在階前廊柱上,階下小孩有模有樣地還在練功。他看看天色,知道是正午,大家正在午寐。想了想,先轉到仲嶽先生房間前,輕輕叩門,小聲道:“先生安否?”

一名弟子打開門,見是張輒,連忙讓入。

仲嶽先生以醫名,常得弟子相隨左右,侍奉針藥。這次由於是出陣,人員精簡,也帶出了五名弟子,分乘二乘,針包、藥囊皆由弟子隨身攜帶。小城多民居,信陵君專門讓仲嶽先生獨居一戶,倒還寬敞;入了華陽城,城內皆是軍營,信陵君把隨身的門客都安排在華陽尉府,仲嶽先生及其弟子只能蝸居一室。六個人睡覺,把個小屋子橫七豎八躺得滿滿的。仲嶽先生自然睡在最裡面。睡在最外邊開門的弟子邁過中間一名弟子,到仲嶽先生席前,剛要呼叫,仲嶽先生已經睜開眼。弟子小聲道:“張先生來訪。”

仲嶽起來,一邊整理衣裳,一邊邁過中間的弟子,走向門邊的張輒。開門的弟子追過來,往下撣仲嶽先生身上的秸草。幾名弟子驚醒了,也都坐起。張輒道:“但與先生高坐,諸子且安寐。”

仲嶽先生也揮揮手,讓弟子們仍舊睡下。自己拉着張輒出了門,道:“何事?”

張輒附耳低語。仲嶽道:“君上午寐……”

張輒道:“情急從權,願往見之。”

仲嶽先生道:“與君同往。”兩人遂直往東閣而來。

正在練功的孩子見兩人過來,收了架勢,叫了聲“阿母”,小奴睜開眼,見是二人過來,連忙站起來,下階相迎。二人也不多敘禮,只一躬,道:“願見君上。”

小奴知道這二人非比尋常,急忙上階到閣前低聲道:“張、嶽二先生請見。”少頃,再推門進入。不一會兒,信陵君走出門來。張、嶽二人於階下見禮道:“擾君上清夢,死罪死罪!”

信陵君也下階回禮道:“先生操勞,弟子偷安,心何如之!”

張輒道:“非其急也,不敢擾君上。”

信陵君見此陣仗,知道是大事,一揖讓,三人一同進入大堂,各自搬開席子坐下,信陵君問:“但請教。”

張輒道:“曾季至華陽……”

言未畢,信陵君道:“何在?某願往見!”

張輒道:“諧矣!曾兄見在城外呂氏車行。”

信陵君道:“吾即備禮往拜之。”

仲嶽先生道:“曾季者,和秦韓者也,君其見乎?”

信陵君道:“兩國交鋒,各爲其主,又何間焉!吾但慕其行,往拜何礙?”

仲嶽先生道:“縱君上不忌,奈衆口何?寧勿爲其主所忌乎?”

信陵君愣了愣,道:“吾見事不明,先生教訓得是。如是奈何?”

張輒道:“曾兄踐諾而至,惟歸唐叔及呂氏……”

信陵君道:“可託言召二人入城……不妥不妥,此非待士之道也。”

張輒道:“臣思得一計:華陽呂氏與呂氏伯仲有親,可以訪舊爲名而往拜之。”

信陵君道:“此計大妙!各車現在呂氏車行,亦當拜之。願請呂氏!”

張輒道:“臣往請呂氏,願先生備禮。”

仲嶽先生道:“先生且與君上高坐,議定諸事。拜訪之事,容臣處之。”

信陵君於座拜道:“甚勞先生。”仲嶽先生禮辭而去。

信陵君往張輒旁邊挪了挪,促膝而坐,道:“詳情若何?”

張輒道:“臣思入啓封之策而無計,乃往車行訪唐叔。入而見呂不韋……”

信陵君道:“呂不韋?雖爲呂氏,而爲白氏庶子,車隊所行皆依止焉,年甚少?”

張輒道:“然也!是子見吾,乃引入密院中,曾兄在彼,而與唐氏、曹叔俱!”

信陵君拍膝道:“不意曾、唐、曹、呂四家,乃一家法也!是則何系也?”

張輒道:“曾兄道,事之起也,在五歲之前,秦人慾出中國,而遍尋其援也。乃用陳筮總其事。陳筮盡遣機密往三晉,上下打點,而韓爲先。”

信陵君大驚,道:“三晉?韓爲先?”略一盤算,道:“五歲之前,秦寧攻楚乎?乃與趙盟於黽池。齊乃以二城破燕而復國,寧此時乎?”

張輒道:“或前後也。”

信陵君道:“是時也,人盡望楚、齊二地,孰料災起肘腋矣!”慨嘆良久,複道:“陳筮盡遣機密往三晉,魏亦如之?”

張輒道:“想當然耳!”

信陵君道:“時先王尚在,何人主謀?”

張輒道:“主謀者,必國家棟梁,社稷所託者也!”

信陵君道:“非相即將乎?”

張輒道:“或他親眷貴戚。”

信陵君道:“貴戚於朝,根結交錯,何能解也!縱有三五親秦者,又何怪哉!”

張輒道:“合縱連橫,雖天下智士,亦莫衷一是。魏之朝,半爲親秦者,又何怪焉!此陳筮所得計也。”

信陵君道:“曾兄可知其詳?”

張輒道:“曾兄者,非使於朝堂之上,乃伏於草莽之中,交通豪傑,結好大姓,以爲其變。”

信陵君又嘆道:“陳筮之謀,上下其手,何其毒也!吾魏但知樽俎朝堂之上,何識草莽!”

張輒接着道:“韓雖爲先,非爲秦盟。乃議倍其直而糶糧,雖不盟,亦東道也。秦得其計,乃直入啓封,深入魏韓間,威逼吾魏,而就糧於韓也。”

信陵君道:“先生入啓封,欲求計於唐叔,而見曾兄,其事若何?”

張輒道:“其事大諧!唐叔說合,曾兄應以攜吾隨四鄉豪強糶糧而入啓封。”

信陵君道:“大妙!曾兄相助,其事必成!”

張輒道:“曾季甚慕君上,君上豈有意乎!曾子得劍於燕,受業技擊於齊。陳筮,亦齊人也,以爲其援。”

信陵君道:“微其事,吾亦心慕之。是日先生言曾兄之狀,真義士也。今不避刀兵,身入險地,一喏千金,爲義忘身,天下有幾何哉!但得一見,亦遂平生矣!”

張輒沒想到信陵君會說出這樣一番話,一時倒沒了下文。信陵君復問道:“曾兄言四鄉豪傑,必有尉氏之外者,亦有幾何?”

張輒道:“今三晉田畝,久不勘驗,其數難知。故有地方豪強得上下其手,隱畝瞞戶,以爲己利。連鄉遍野者,豈可勝數!”

信陵君道:“非吾魏不知勘驗田畝,欲行仁義,節費用,而與民同也。”

張輒道:“惟今者,小民未蒙其利,豪民先得大利。”

信陵君道:“既庶矣,又何加焉?子曰:富之。既富矣,又何加焉?子曰:教之。魏也愚,難施教,願以其次,庶之、富之。”

張輒拜道:“此誠仁者之言也。”

信陵君突道:“曾氏入華陽,先入呂氏府,盍與呂氏有舊?”

張輒道:“與唐叔、呂不韋等有舊,此所知也。他者則未知。”

信陵君道:“曾氏不入他家,但入呂氏車行,必有他情。”

正言間,仲嶽先生領着呂氏昆仲進入庭院。信陵君望着呂氏兄弟道:“汝觀呂氏伯仲,孰與曾氏有舊?”

張輒沒想到信陵君會有此一問,一時不知如何作答。信陵君道:“汝其觀之。”站起身來,往外迎去,張輒跟在身後。呂氏兄弟見信陵君迎出來,急忙趨前,信陵君迎到階下,躬身施禮,張輒亦在信陵君身後行禮。呂氏二人連忙回禮,呂伯道:“豈敢勞君上遠迎!”信陵君一揖,將衆人讓到堂上,讓呂氏兄弟坐客位,二人堅辭不坐。仲嶽先生道:“呂先生既已投效,願勿過禮。”遂讓信陵君居中,另四人分列兩旁。

坐定,信陵君直接問道:“有齊人曾氏季,好劍,有俠義,先生其聞乎?”

呂氏兄弟似有些意外,看向仲嶽先生。仲嶽先生道:“臣適但言出城訪呂氏車行,未及言其他。”

信陵君道:“哦,是吾唐突。今有俠士曾季者,於華陽訪吾,暫居呂氏車行。吾且往拜之。不知詳細,故諮之於先生。”

兩兄弟對視一眼,呂伯道:“臣居濮陽,亦耳聞曾季之名,或言曾子之後,或言吳子之後。蓋其爲人,忠義則近曾子,勇武則近吳子,乃得傳言若此也。”

信陵君道:“吳子從學於曾子,爲二子後學,定無謬也。吾今欲訪之,願先生相助!”

兩兄弟拜道:“謹喏!”

第225章 建議夜襲第143章 夜行第153章 匏瓠有助第130章 烤肉第364章 戒備第164章 失散第55章 段子幹第22章 俠客第254章 啓封令、尉第89章 壯行第29章 降服(三)第281章 夜歸華陽第233章 次日再戰第89章 壯行第340章 三牲第331章 築舍於管第38章 列陣(一)第64章 布衣第39章 列陣(二)第37章 點兵第215 歃血爲誓第4章 信陵君第305章 再遇秦軍第207章 多方敘事第162章 離啓封第188章 兩府較量第376章 二邑之危第96章 隻言片語第143章 夜行第112章 以俸爲質第56章 計謀第25章 仲嶽第118章 刺殺現場第213章 贈劍第3章 祭旗出征第338章 祭壇第183章 陰險狡詐信陵君第306章 另尋墓穴第297章 會魏齊第269章 再訪須賈第301章 重歸故里第17章 奸細第316章 以溫易煮棗第62章 兵符第140章 糶於啓封第12章 張輒第17章 奸細第76章 敬賢之道第53章 私授第116章 大夫何行第161章 啓封米鋪第74章 將相和第99章 義士曹包第202章 倉城第252章 相持之計第368章 五倫之首第160章 青樓老丈第76章 敬賢之道第142章 刺探第280章 京中貴人第240章 蓋聶第138章 席次第224章 司莽授機第196章 張祿第294章 陰謀第290章 氣候驟變第123章 豪傑鄉里第309章 啓封再會第24章 調兵第262章 傷營第355章 拜訪長城第105章 夜談第294章 陰謀第34章 又見屍身第243章 伐兵第349章 問俗管邑第71章 吹臺第177章 點軍第68章 城北驛第340章 三牲第157章 交糧第81章 換防第35章 計議第234章 旦夕評第330章 入土爲安第120章 俠士第373章 風聞兵興第82章 出城第330章 入土爲安第302章 報喪第154章 博學的家老第273章 練兵第103章 危機第169章 誘供第361章 車行與驛站第70章 蔡澤第199章 歸華陽第251章 相持之道第160章 青樓老丈第189章 各方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