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 歃血爲誓

從曾季的口中大致瞭解到陳筮其人其行,以及其深厚的背景,信陵君與張輒感到十分驚詫。這樣一支龐大的力量不可能只爲陳氏家族勢力所支配,背後一定有更爲強大的力量,甚至陳筮都很可能只不過是這支勢力推到前臺的傀儡。兩人剋制住相互交流的慾望,希望中曾季口中套出更多情況。

這時,曾季開口對夏侯先生道:“先生坐立不離君上左右,必非尋常人也。敢問其誰!”

信陵君大慚,伏拜道:“此孤之罪也。見曾兄而忘其禮,兄其勿罪!此夏侯先生,乃隨孟嘗君入魏者,居鄰薛地,沛人也。孟嘗君既逝,得其相助左右,執車轡,迎賓客,皆得其力。”

曾季拜道:“曾某謹見夏侯少僕!”

夏侯先生往旁邊移了移,側身而禮道:“臣供馬廄,非騰達廟堂之比也。不敢當兄之禮!”

曾季道:“臣亦伏草莽,何獨馬廄?”

夏侯先生道:“相隨先君,身無寸功,徒費馬草。蒙新君加眼,得隨左右,效犬馬之勞。”

信陵君道:“先生爲御,不可代也。本不必親勞馬廄。先生言,一日之用,必藏於千日之功。故以御者之身,居廄人之側。”

曾季聞言,沉默良久道:“先生之德,百倍於臣也!”

夏侯先生道:“何以言之?”

曾季道:“臣伏草莽,奉主命也;先生居廄,心自得之。此臣不及先生一也。臣之於劍也,雖旦夕揣摩,尤不能脫盡形骸;先生於御,自貶尊貴,勞於廄中,與糞草、微賤爲伍,而怡然自得。此臣不及先生二也。臣之於主者,侍也,身本微賤;先生於君,御也,分位高貴。此臣不及先生三也。在他細言,尤爲不及;僅此三者,臣必拜伏!”言畢,伏拜於地。

夏侯先生略轉身,伏拜回禮道:“此誠同心共意也。臣雖不能爲,猶宜敬服,以爲警策!”俄頃,夏侯先生道:“尊父既從先君赴秦,敢歿於秦?貴主爲秦謀,必有以議也。”

曾季道:“敝主雖入於秦,臣隨之未久,不得其情。”

信陵君安慰道:“陳氏爲秦謀,非一時也,先生必得其情。”

曾季道:“承君上之言。”突然話鋒一轉,道:“臣有一言,君其聽之!”

信陵君道:“先生且言,某敬領。”

曾季道:“臣生於楚地,長於薛,幼失父怙,少於教訓。及長,多伏草莽,少在廟堂,故於廟堂之禮多不諳,而與好草莽之情。今與諸先生相善,願結兄弟之情。謹請命!”

信陵君道:“善哉斯言也。孟嘗於吾,父執也;夏侯先生等,皆先君所遺於孤也;張先生與夏侯先生皆其執,乃同道也。方今亂世,正當與諸英雄共掃紛亂,同享三世之寧!”

唐叔道:“善哉斯言也!”隨轉身到樹下,與呂不韋耳語幾句,呂不韋會意,起身離去,唐叔指定一名唐氏車伕隨呂不韋而去。

唐叔道:“吾等既情義相投,當歃血爲誓,有違此盟,天地共誅之!”

唐叔此言,驚得張輒不輕。他本人倒沒什麼,信陵君何等人物,魏王親王弟,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即便諸侯會盟,歃血爲誓,也不爲過,豈能於草莽之間,歃血爲盟?剛要起身阻止,信陵君雖背對着他,似也有所感,乘着天色轉暗,悄悄伸手拉住他。

呂不韋和唐氏車伕擡進來一個大甕,身後跟着呂伯階,手裡拎着一隻公雞,顯然是準備殺了滴血入酒。兩人將甕置於衆人中間,呂伯階從樹下取來銅劍準備斬雞首——看來沒少有人在呂氏車行歃血爲誓,他對這一套十分熟練。

曾季攔住呂伯階道:“今吾等爲盟,非爲一事一情,願結終生之交。願以草莽之誓成之。”

信陵君道:“願聞其詳。”

曾季道:“草莽之士,無禽無畜,所歃之血,蓋出自身。”隨往樹旁,也不作勢,輕鬆地將插在樹中的三棱劍拔出,袒出左胸,道:“臣願刺血入酒,自今而後,生死相交,永無二心!”乃以劍刺胸,立即有鮮血涌出,呂不韋打開甕頭,血滴入甕內,乃撕一角衣襬,壓住傷口,昂然而立,道:“臣固知此誓非常人所能,願以此誓,以表寸心。”

張輒從呂伯階手中接過銅劍,亦扯開衣襟,露出左胸,道:“願以吾血與兄相併,永無二心!”拔出劍一劃,鮮血涌出,滴入甕中。亦扯一角衣襬壓住傷口。

唐叔從曾季手中接過鐵劍,依樣以劍劍胸,滴血入甕,誓道:“生死相交,永無二心。”信陵君這邊,夏侯先生要上前,信陵君搶上,從張輒手中接過銅劍,也袒出左胸,以劍刺胸,滴血入甕,誓言道:“生死與共,永無二心。”

諸唐氏中,有人出來歃血的,也有人恐懼地退到後面。夏侯先生面對這種血淋淋的場面,似乎早已習慣,熟練地劃開左胸,歃血爲誓。一直在旁觀看的呂不韋見沒有人再拿劍刺血,自己出來道:“小子年幼,未經世事,見諸父義而忘身,竊慕之,願以血誓,諸父其允乎?”

衆人見一個小孩子要出來歃血,都拿眼看他,意思是“成人的事,小屁孩別摻和”。獨曾季道:“汝知其意否?”

呂不韋道:“諸人之血合於一處,喻生命合於一處,自此而後,無分爾吾,俱爲一體,生死與共!”

信陵君道:“快哉斯言也,義無加於兄之言也!”

曾季也道:“呂兄此言,果然快語!兄既明其義,敢踐其行乎?”

呂不韋道:“以劍刺胸,乃踐之!”

夏侯先生道:“小兄誠少年豪傑也!”把劍遞過去。

呂不韋接劍在手,袒開左胸,右手微微顫抖。然而並無猶疑,一劍直向胸前刺去,其勢如風,整個劍尖直扎入肌肉中。衆人都看出呂不韋是第一次刺胸出血,和其他人熟練的動作有明顯區別,完全是一股蠻勁。幸好年少力弱,劍入不深,但依然劍入而血不出。呂不韋牙一咬,硬拔劍出肉,鮮血一下噴出,猶如泉涌。衆人上前要救,呂不韋一臉堅毅攔住,任血流入甕中;力弱扯不下衣襬,就把整個衣襬拉上來,壓住傷口,面色蒼白。呂伯階把手裡的雞一扔,一把抱住呂不韋,自己扯下一大塊衣襬,用力壓在呂不韋的傷口上。

良久,在壓迫之下,衆人的血都止住了,大家紛紛扔掉沾血的碎布條——從布條上可以看出,有些人出的血甚至一塊布條也沒沾滿,有的則只有星星點點幾處。只有呂不韋,換了三塊布才勉強止住血,好幾名唐氏車伕雖然沒有刺血,但也紛紛撕下自己的衣角遞給呂伯階。

唐叔見大家的血都止住了,包括呂不韋,就從地上把原蓋甕口的陶碗拾起來,在甕裡攪了攪,舀出一碗來,高聲道:“血流一處,命歸一處,從此兄弟,生死相依!”大飲一口血酒,就往左邊遞去。立於左邊的正好是信陵君,他接過酒,高聲道:“血歸一體,命歸一體,生死榮辱,亦歸一體!”

他的左邊,依次是夏侯先生和張輒,兩人也都說了誓言,然後在幾名刺過血的唐氏車伕中輪轉。到了呂不韋,他的血雖然止住,但胸前依然一片血紅,勉強掙脫呂伯階的扶持,站立起來,接酒道:“血已不分,命亦不分,生死患難,共相扶持!”一圈下來,最後一個輪到站在唐叔右手邊的曾季,他執酒在手,誓言道:“人有貴賤,血一般紅,但有生死,不分彼此!”把碗裡的酒一飲而盡,再從甕中舀出血酒來,道:“今與諸兄,各刺心頭,血流一處,生死相依。諸兄但有驅使,曾某不敢有辭!”將酒飲盡。把碗再遞迴唐叔手中,唐叔等再依次舀酒,說誓,飲酒。再輪一巡,甕中之酒已經見底。

呂伯階道:“諸兄盟誓,此大事也,弟願獻雞羊以助其興。”

信陵君道:“此乃亂時,衆人食不得飽,甚或飢不得食,不宜大動酒宴。待掃滅秦人,弟即大宴三日,以助兄興!”然後轉向呂不韋,道:“呂兄出血過多,不宜操勞,恐創復裂。營中仲嶽先生善於醫道,可請視之。”

呂不韋道:“得與君上血流一處,命歸一體,幸何如之,雖夕死可也。”

信陵君讚道:“兄出言有章,亦士子之流也!”

呂伯階代答道:“呂氏出太公,雖失國,尚有學!”

信陵君禮敬道:“是無忌之過也!”

呂伯階道:“雖不得肉食,寧無一飯!臣往廚下侍候!”禮辭欲去。忽聞院外馬蹄得得,車聲轆轆。衆人神色皆變。呂不韋不顧失血體弱,趕緊出門觀察。少時歸來報道:“營中軍使來報!”信陵君等在呂不韋出去的功夫,已經把裝束整頓好,聞報聲,道:“引到堂前!”然後對呂伯階道:“願引從後宅至堂上!”呂伯階會意,引着信陵君等三人從後門而出,繞到後宅,復至堂前。呂不韋則從前門出,引軍使往階前等候。

第338章 祭壇第12章 張輒第311章 戰耶和耶第151章 匯合第359章 篝火晚會第86章 尉府第230章 司勝第96章 隻言片語第195章 覆命第242章 撲空第96章 隻言片語第246章 使命難達第349章 問俗管邑第183章 陰險狡詐信陵君第246章 使命難達第229章 初戰第363章 韓警第61章 席議第99章 義士曹包第155章 共其利第376章 二邑之危第282章 疑雲第23章 大梁門衛第95章 郭子仲謹第42章 失機第81章 換防第318章 退兵第363章 韓警第147章 尉氏第4章 信陵君第83章 俠士第256章 曾季截道第60章 餱糧第142章 刺探第227章 司莽論策第39章 列陣(二)第174章 華陽四行第75章 陳留司士第320章 封賞第229章 初戰第347章 爲人所陷第346章 芒府拉攏第169章 誘供第177章 點軍第76章 敬賢之道第321章 管令第277章 再探啓封第337章 祭禮之問第153章 匏瓠有助第371章 司徒遂人第206章 洗塵第23章 大梁門衛第107章  一身擔之第346章 芒府拉攏第340章 三牲第281章 夜歸華陽第267章 再入鄭地第53章 私授第200章 以尾搖狗第273章 練兵第197章 車右求計第278章 暫回大梁第313章 貪而致敗第138章 席次第170章 遠迎第285章 見陳公第174章 華陽四行第102章 酒酬之間第230章 司勝第94章 再入小城第367章 仲嶽親臨第109章 啓封籌糧第325章 管邑之衆第101章 信義所在第96章 隻言片語第310章 囿中守備第63章 商賈第186章 多嘴的陳四第158章 女閭第6章 囿中第14章 定計第225章 建議夜襲第88章 武卒第78章 帳議第27章 降服第167章 協合之策第52章 私議第164章 失散第156章 過橋第198章 襲居華陽第193章 將相和第356章 訪圃田第124章 華陽城第298章 離華陽第234章 旦夕評第299章 城外遇襲第289章 堅持一月第163章 船離啓封第257章 議論天下第227章 司莽論策